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 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寝室的床铺具有多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针对寝室六人间, 包括两个双层钢床上下铺,和两个单人上铺,六个床铺分成两排设置,一排 包括一个双层钢床上下铺和一个单人上铺,单人上铺的下方设置储物柜,两 排床铺的中间设置桌子,这种布局会造成寝室的过道狭窄,造成使用者行动 不便;第二种形式为:针对寝室六人间,包括两个双层钢床上下铺和两个单 人上铺,六个床铺分成两排布置,一排包括一个双层钢床上下铺和一个单人 上铺,单人上铺的下方设置有桌子,一个桌子供三个人使用,造成使用者的 学习空间狭窄。
因此,如何增大寝室六人间内使用者的行动空间和学习空间,成为本领 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以增大 寝室六人间内使用者的行动空间和学习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包括:
第一床铺,所述第一床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桌子,所述第一桌子的长度 与所述第一床铺的长度相等;
第二床铺,所述第二床铺与所述第一床铺沿所述第一床铺的较长边方向 并排布置,所述第二床铺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桌子,所述第二桌子的长度与所 述第二床铺的长度相等;
储物柜,所述储物柜设置在所述第一床铺与所述第二床铺中间,且所述 第一床铺、所述第二床铺和所述储物柜均沿着所述第一床铺的较长边方向并 排布置;
第三床铺,所述第三床铺设置在所述储物柜的上方;
与所述第一床铺连接的第一登高梯子;
与所述第二床铺连接的第二登高梯子。
优选的,在上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中,所述第一床铺包括:用 于放置床板的第一矩形架,所述第一矩形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矩形架的较 短边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一加强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架两端的第一床头护 栏和第一床尾护栏,所述第一床头护栏和所述第一床尾护栏设置在所述第一 矩形架的较短边上;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框架的较长边上的第一防护栏;与 所述第一矩形架连接的四个第一支撑腿;
所述第二床铺包括:用于放置床板的第二矩形架,所述第二矩形架上设 置有与所述第二矩形架的较短边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加强杆;设置在所述第 二矩形架两端的第二床头护栏和第二床尾护栏,所述第二床头护栏和所述第 二床尾护栏设置在所述第二矩形架的较短边上;设置在所述第二矩形框架的 较长边上的第二防护栏;与所述第二矩形架连接的四个第二支撑腿;
所述第三床铺包括:用于放置床板的第三矩形架,所述第三矩形架上设 置有与所述第三矩形架的较短边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三加强杆;设置在所述第 三矩形架两端的第三床头护栏和第三床尾护栏,所述第三床头护栏和所述第 三床尾护栏设置在所述第三矩形架的较短边上;设置在所述第三矩形框架的 较长边上的第三防护栏。
优选的,在上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中,还包括:
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矩形架的四个角上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 一端与所述第三矩形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床铺或者所述第二床铺的较 长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矩形架垂直布置;
一端与所述第三矩形架的较长边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矩形架或者所 述第二矩形架的较长边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矩形架的每个较长边上 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矩形架垂直布置,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矩形架的较长边通过U型连接 板连接,所述U型连接板套设在所述第三矩形架的较长边的外壁,所述U型 连接板的开口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中,所述第一床铺的第一矩 形架与所述第一床头护栏和所述第一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矩形 架与所述第一支撑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栏和所述第一加强杆与所 述第一矩形架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床铺的第二矩形架与所述第二床头护栏和 所述第二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矩形架与所述第二支撑腿通过螺 栓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栏和所述第二加强杆与所述第二矩形架焊接连接;所 述第三床铺的第三矩形架与所述第三床头护栏和所述第三床尾护栏通过螺栓 连接,所述第三防护栏和所述第三加强杆与所述第三矩形架焊接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中,还包括: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腿与所述第一矩形架之间,所述第一连 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腿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矩形架通过螺 栓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架与所述第一床头护 栏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 述第一床头护栏通过螺栓连接;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矩形架与所述第一床尾护 栏之间,所述第三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 述第一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
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在第二矩形架与所述第二支撑腿之间, 所述第四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 撑腿通过螺栓连接;
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矩形架与所述第二床头护栏 之间,所述第五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第二床头护栏通过螺栓连接;
第六连接件,所述第六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矩形架与所述第二床尾护 栏之间,所述第六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第二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
第七连接件,所述第七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矩形架 之间,所述第七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八连接件,所述第八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矩形架之 间,所述第八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 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九连接件,所述第九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矩形架 之间,所述第九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十连接件,所述第十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矩形架 之间,所述第十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十一连接件,所述第十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床头护栏与所述第三 矩形架之间,所述第十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床头护栏通过螺栓连接,另 一端与所述第三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十二连接件,所述第十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床尾护栏与所述第三 矩形架之间,所述第十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另 一端与所述第三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十三连接件,所述第十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登高梯子与所述第一 矩形架之间,所述第十三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登高梯子通过螺栓连接,另 一端与所述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十四连接件,所述第十四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登高梯子与所述第二 矩形架之间,所述第十四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登高梯子通过螺栓连接,另 一端与所述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中,所述第一桌子包括:第 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支撑 腿连接且相互平行布置;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 装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垂直布置的第一桌面平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 平行布置的第一竖直板;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直 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桌面平板水平布置的第一隔板;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 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直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桌面平板水平布置的第二隔 板;
所述第二桌子包括: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和所述 第四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腿连接且平行布置;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安装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垂直布置的第二桌面平 板;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平行布置的第二竖直板;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板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桌面平板水平布置的第三隔板; 一端与所述第四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桌面 平板水平布置的第四隔板。
优选的,在上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 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横板。
优选的,在上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中,所述储物柜包括:
设置在所述储物柜顶端的第一储物柜,所述第一储物柜的个数为3个, 且所述第一储物柜沿所述第一床铺的较长边方向依次并排布置;
设置在所述第一储物柜下方的第二储物柜,所述第二储物柜的个数为3 个,且所述第二储物柜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床铺的方向依次并排布置,3个所述 第一储物柜的宽度之和与所述第二储物柜的宽度相等;
设置在所述第二储物柜下方的第三储物柜,所述第三储物柜的个数为3 个,且所述第三储物柜沿所述第一床铺的较长边方向依次并排布置,且所述 第三储物柜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储物柜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在上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中,所述第一登高梯子和所 述第二登高梯子位于所述第三床铺的下方。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 床,包括第一床铺、第二床铺和第三床铺,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一登高梯子和 第二登高梯子登上第一床铺、第二床铺和第三床铺,第三床铺设置在位于第 一床铺和第二床铺中间的储物柜上,有效利用了储物柜上方的空余空间,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床铺占用的空间,第一床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桌子,第 二床铺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桌子,第一桌子的长度和第一床铺的长度相等,第 二桌子的长度与第二床铺的长度相等,为使用者提供了足够的工作空间。本 方案提供的装置,改变了第三床铺的位置,第一床铺和第二床铺的下方分别 设置第一桌子和第二桌子,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空间,储物柜位于第一床铺 和第二床铺之间,且第一桌子、第二桌子和储物柜的设置不占用相对布置的 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之间的空间,从而增大了使用者的行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的结构示意 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
1、第一床铺,2、第二床铺,3、第三床铺,4、第一桌子,5、第二桌子, 6、储物柜,7、第一登高梯子,8、第二登高梯子,9、第一支撑杆,10、第 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以增大寝室六人间 内使用者的行动空间和学习空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 三人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 三人床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 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图5为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 第三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形式 的连接件的左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形式的连接件的 主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图 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形式的连接件的主视图;图12为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形式的连接件的左视图。
一种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包括:第一床铺1,第一床铺1的下方 设置有第一桌子4,第一桌子4的长度与第一床铺1的长度相等;第二床铺2, 第二床铺2与第一床铺1沿第一床铺1的较长边方向并排布置,第二床铺2 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桌子5,第二桌子5的长度与第二床铺2的长度相等;储物 柜6,储物柜6设置在第一床铺1与第二床铺2中间,且第一床铺1、第二床 铺2和储物柜6均沿着第一床铺1的较长边方向并排布置;第三床铺3,第三 床铺3设置在储物柜6的上方;与第一床铺1连接的第一登高梯子7;与第二 床铺2连接的第二登高梯子8。
本方案提供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将第三床铺3设置在储物柜6 的上方,有效利用了储物柜6上方的空余空间,将现有技术中设置第三床铺3 的位置设置第二桌子5,即在第一床铺1和第二床铺2的下方分别设置第一桌 子4和第二桌子5,第一桌子4的长度与第一床铺1的长度相等,第二桌子5 的长度与第二床铺2的长度相等,既增加了桌子的个数,也增加桌子的工作 面积,从而增大了使用者的工作空间。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储物柜6设置在第 一床铺1和第二床铺2之间、第一桌子4设置在第一床铺1的下方,第二桌 子5设置在第二床铺2的下方,储物柜6、第一桌子4和第二桌子5均不占用 相对布置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之间的空间,即过道空间,增大了使 用者的行动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一登高梯子7登上第一床铺1或者第三 床铺3,通过第二登高梯子8登上第二床铺2或者第三床铺3。
第一桌子4和第二桌子5的长度分别与第一床铺1和第二床铺2的长度 相等,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桌子4和第二桌子5上的东西掉落,第一桌子4和 第二桌子5的宽度较第一床铺1和第二床铺2的宽度窄,足够使用者使用即 可,同时也可以减少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过道面积的占用,增加使用者的 活动空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 三人床的三个床铺的具体结构可以为:
第一床铺包括:用于放置床板的第一矩形架,第一矩形架上设置有与第 一矩形架的较短边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一加强杆;设置在第一矩形架两端的第 一床头护栏和第一床尾护栏,第一床头护栏和第一床尾护栏设置在第一矩形 架的较短边上;设置在第一矩形框架的较长边上的第一防护栏;与第一矩形 架连接的四个第一支撑腿;
第二床铺包括:用于放置床板的第二矩形架,第二矩形架上设置有与第 二矩形架的较短边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二加强杆;设置在第二矩形架两端的第 二床头护栏和第二床尾护栏,第二床头护栏和第二床尾护栏设置在第二矩形 架的较短边上;设置在第二矩形框架的较长边上的第二防护栏;与第二矩形 架连接的四个第二支撑腿;
第三床铺包括:用于放置床板的第三矩形架,第三矩形架上设置有与第 三矩形架的较短边平行布置的多个第三加强杆;设置在第三矩形架两端的第 三床头护栏和第三床尾护栏,第三床头护栏和第三床尾护栏设置在第三矩形 架的较短边上;设置在第三矩形框架的较长边上的第三防护栏。
本方案提供的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的三个床铺均包括:矩形架、 加强杆、床头护栏、床尾护栏、护栏和支撑腿。矩形架用于放置床板;加强 杆是为了增加床铺的稳定性,防止床板掉落,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床头护栏 是为了防止枕头掉落,床尾护栏为了防止被子掉落;护栏是为了起到安全防 护的作用,防止使用者不小心翻下床铺造成危险;支撑腿使得床铺具有一定 的高度,同时为第一桌子1和第二桌子5的设置提供安装基础,支撑腿的个 数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对应床铺的四个角上,为了增强支撑腿的支撑稳定性, 可以在设置在床铺较短边的两个支撑腿中间设置一个横杆。
为了实现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使用的灵活性,还包括:分别设置 在第三矩形架的四个角上的第一支撑杆9,第一支撑杆9一端与第三矩形架连 接,另一端与第一床铺1或者第二床铺2的较长边连接,第一支撑杆9与第 三矩形架垂直布置;一端与第三矩形架的较长边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架 或者第二矩形架的较长边连接的第二支撑杆10,第三矩形架的每个较长边上 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0与第三矩形架垂直布置,第一支撑 杆9和第二支撑杆10与第三矩形架的较长边通过U型连接板连接,U型连接 板套设在第三矩形架的较长边的外壁,U型连接板的开口端通过螺栓与第一 支撑杆9或者第二支撑杆10连接。
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可以根据寝室空间的大小适当调节高空间利用率可拆 卸三人床的占用空间,第一支撑杆9与第一矩形架的较长边固定连接或者通 过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杆9与第三矩形架的较长边通过U型连接板和螺栓连 接,第二支撑杆10与第二矩形架的较长边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第二 支撑杆10与第三矩形架的较长边通过U型连接板和螺栓连接,当想要改变高 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的占用面积即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的长度 时,通过拧松螺栓,U型连接板松动,可以向左或者向右拉动第一床铺1和/ 或第二床铺2,此时的向左或者向右是沿着第一床铺1和/或第二床铺2的较 长边的延伸方向进行拉动,拉动到指定位置后,将螺栓拧紧,实现固定,U 型连接板的结构如图9和10所示。
为了增加第三床铺使用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杆9和第二支撑杆10的个数 均为四个,第一支撑杆9设置在第三床铺3的四个角上,第二支撑杆10设置 在第三床铺3的两个较长边上,每个较长边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杆10, 且第一支撑杆9和第二支撑杆10均与第三床铺3垂直布置,保证了第三床铺 使用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 床铺的第一矩形架与第一床头护栏和第一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矩形 架与第一支撑腿通过螺栓连接,第一防护栏和第一加强杆与第一矩形架焊接 连接;第二床铺的第二矩形架与第二床头护栏和第二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 第二矩形架与第二支撑腿通过螺栓连接,第二防护栏和第二加强杆与第二矩 形架焊接连接;第三床铺的第三矩形架与第三床头护栏和第三床尾护栏通过 螺栓连接,第三防护栏和第三加强杆与第三矩形架焊接连接。第一床铺1、第 二床铺2和第三床铺3的矩形架与床头护栏和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当床 头护栏和床尾护栏发生损坏后,能够方便更换;第一床铺1和第二床铺2的 矩形架与支撑腿通过螺栓连接,可以将高空间利用率可拆卸三人床运输到寝 室后再安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焊接好的床铺运输到寝室的运输方式,能 够降低床铺的运输成本和运输难度,同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可以方便床铺的 安装,且能够进行多次安装和拆卸,实现多次使用,提高重复利用率。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 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撑腿与第一矩形架之间,第一连 接件一端与第一支撑腿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一矩形架与第一床头护栏之间,第二连接 件一端与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床头护栏通过螺栓连接; 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设置在第一矩形架与第一床尾护栏之间,第三连接 件一端与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 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设置在第二矩形架与第二支撑腿之间,第四连接件 一端与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腿通过螺栓连接;第五 连接件,第五连接设置在第二矩形架与第二床头护栏之间,第五连接件一端 与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床头护栏通过螺栓连接;第六连 接件,第六连接件设置在第二矩形架与第二床尾护栏之间,第六连接一端与 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第七连接 件,第七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杆9与第一矩形架之间,第七连接件一端与 第一支撑杆9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第八连接 件,第八连接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0与第一矩形架之间,第八连接件一端与第 二支撑杆10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第九连接件, 第九连接件设置在第一支撑杆9与第二矩形架之间,第九连接件一端与第一 支撑杆9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第十连接件, 第十连接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0与第二矩形架之间,第十连接件一端与第二 支撑杆10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第十一连接件, 第十一连接件设置在第三床头护栏与第三矩形架之间,第十一连接件一端与 第三床头护栏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第十二连 接件,第十二连接件设置在第三床尾护栏与第三矩形架之间,第十二连接件 一端与第三床尾护栏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矩形架通过螺栓连接;第 十三连接件,第十三连接件设置在第一登高梯子7与第一矩形架之间,第十 三连接件一端与第一登高梯子7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矩形架通过螺 栓连接;第十四连接件,第十四连接件设置在第二登高梯子8与第二矩形架 之间,第十四连接件一端与第一登高梯子8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矩 形架通过螺栓连接。
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 六连接件、第八连接件和第十连接件为同种连接件,连接件的结构如图3和4 所示。第七连接件和第九连接件为同种连接件,连接件的结构如图7和8所 示。第十一连接件和第十二连接件为同种连接件,连接件的结构如图11和12 所示。第十三连接件和第十四连接件为同种连接件,连接件的结构如图5和6 所示的结构。另外,本方案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 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第七连接件、第八连接件、第九连接件、 第十连接件、第十一连接件、第十二连接件、第十三连接件和第十四连接件 的结构不限于图中的结构,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 桌子4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与第一支 撑腿连接且相互平行布置;一端与第一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连 接且与第一安装板垂直布置的第一桌面平板;与第一安装板平行布置的第一 竖直板;一端与第一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竖直板连接且与第一桌面平板 水平布置的第一隔板;一端与第二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竖直板连接且与 第一桌面平板水平布置的第二隔板;
第二桌子5包括: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 与第二支撑腿连接且平行布置;一端与第三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安装 板连接且与第三安装板垂直布置的第二桌面平板;与第三安装板平行布置的 第二竖直板;一端与第三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板连接且与第二桌面 平板水平布置的第三隔板;一端与第四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板连接 且与第二桌面平板水平布置的第四隔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第一桌子4和第二桌子5的结构进行了具体限定, 第一桌子4和第二桌子5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形桌子,且第一桌子4 和第二桌子5不进行固定连接,方便桌子的移动;
或者为本方案中与第一床铺1和第二床铺2连接的桌子,第一桌面平板 和第二桌面平板用于供使用者工作使用;因为桌子的长度较长,第一竖直板 和第二竖直板可以分别对第一桌面平板和第二桌面平板起到进一步固定加强 的作用;还包括隔板,隔板用来放置书本或者其他东西,方便使用者对工具 进行分类处理,提高桌面整洁性。
优选的,本方案中的第一桌子4与第一床铺1通过螺栓连接,第二桌子5 与第二床铺2通过螺栓连接,能够方便床铺运输和搬运。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 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横板,横板可 以设置在第一桌子4和/或第二桌子5的上方,用于放置装饰物或者其他东西, 增强寝室的美观性,横板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桌子4和/或第二桌子5的下方, 用于放置鞋子等,横板的个数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进行设计。
为了增强储物柜的功能,储物柜6包括:设置在储物柜6顶端的第一储 物柜,第一储物柜的个数为3个,且第一储物柜沿第一床铺1的较长边方向 依次并排布置;设置在第一储物柜下方的第二储物柜,第二储物柜的个数为3 个,且第二储物柜在垂直于第一床铺1的方向依次并排布置,3个第一储物柜 的宽度之和与第二储物柜的宽度相等;设置在第二储物柜下方的第三储物柜, 第三储物柜的个数为3个,且第三储物柜沿第一床铺1的较长边方向依次并 排布置,且第三储物柜的宽度与第一储物柜的宽度相等。
本方案提供的上述设计,增加了储物柜6内储物柜的数量,可以方便使 用者对衣物等进行分类处理,储物柜分为三类,每一类均包含三个小的储物 柜,方便物品的分类管理,增加寝室的整洁度。
为了方便第三床铺3的使用者登上第三床铺3,第一登高梯子7和第二登 高梯子8位于第三床铺3的下方,在使用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尽量少的踩踏 第一床铺1和/或第二床铺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 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 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 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 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 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