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测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自动识别方
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方案设计过程中,储层的地质认识是关键,测井解释资料是最准确的、
最可靠的储层评价结果。现有技术中,缺乏将测井数据与岩心、实验等数据综合在一起
进行地质分析的工具;同时,研究人员手动进行储层识别和解释工作量大。为此我们发
明了一种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油田新区自动识别储层岩心和含油物性,自动解释油
藏地质参数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该
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加载并解析测井数据;步骤2,进行测
井数据预处理;步骤3,绘制综合测井曲线图;步骤4,在综合测井曲线图上交互进行地
质综合分析;步骤5,进行储层自动识别和地质参数自动解释,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油物性,
并交互的进行油藏地质参数解析;步骤6,将解释结果显示在综合测井曲线图上;步骤7,
保存分析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还包括,在步骤7之后,将保存的分析结果重新
加载进来,进行后续的编辑修改和完善。
在步骤1中,把测井数据库中的BLOB数据和外部LAS文件格式数据进行解析,生成装
置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对于油田新区,加载地质录井、岩心描述、分析化验这些资料,
结合测井曲线进行综合解释识别,或者作为对测井解释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在步骤2中,进行的测井数据预处理包括深度校正、标准化和曲线拼接这些数据预处
理过程;深度校正是通过交互拖动测井曲线的上下、左右位置,与标准井的曲线趋势一
致时即可;曲线标准化首先选标准井、标准层,然后通过均值方差法、直方图法和趋势
面法进行标准化;曲线拼接分为手动拼接和自动拼接两种方法,手动拼接是拖动一段测
井曲线,当与上一段对接较好时即可;自动拼接主要是采用数学方法,当两组数列的方
差平方和最小时即可。
在步骤3中,综合测井曲线图由各种测井曲线道组成,还补充了钻井、录井、岩心分
析、试油这些方式的信息,在综合测井曲线图上,除了对测井曲线进行回放外,还能加
载射孔、取心、岩性解释结果、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解释结果,方便研究人员进行
综合地质分析和决策。
在步骤4中,进行的地质综合分析包括不同井的同一种测井曲线叠加对比;选定段的
叠加对比;加载层位连通关系;加载地质认识。
在步骤5中,选择一种或多种解释模型交互地进行油藏地质参数解释,解释模型包括
泥质含量的解释模型、孔隙度解释模型、渗透率解释模型,根据解释模型、曲线形态、
判别标准自动识别储层的岩性、渗透性和含油性;同时交互地选择其它解释方法;进行
人工干预,如加载限定因子;由用户自己录入解释模型,如解释公式、判别准则;以交
互录入文字、判别标准的方式加载经验认识,如沉积特征、录井岩屑描述、取心描述结
果,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和校准。
在步骤6中,对每一项地质参数提供多种解释模型,用户可以一种或多种进行解释;
解释结果包括定性解释结果和定量解释结果两部分,定性解释结果是不同深度段的储层
岩性和含油性解释结论;储层岩性解释结果采用岩性符号绘制岩性剖面图,储层含油性
解释结果采用含油性解释结论符号绘制储层含油性道;定量解释结果是储层泥质含量、
孔隙度、渗透率、含水/油饱和度这些地质参数,以标注的方式显示在综合测井曲线图上。
该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还包括,在步骤6之后,对步骤6的解释结果进
行验证,通过输入地质认识或者加载岩心、录井、分析化验资料进行验证;如果验证解
释结果与认识一致,则流程进入到步骤7,否则流程进入步骤4重新进行地质分析和交互
解释。
本发明中的基于测井数据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自动识别储层岩
性和含油物性,自动解释油藏地质参数,适用于油田新区自动储层识别,与现有技术相
比,本发明具有储层解释和识别自动化、交互性、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储层自动识别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储层自动识别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图,图2是储层
自动识别装置的结构图。对于油田储层自动识别,该方法和装置包括:
在步骤110,加载和解析测井数据,对应装置结构图中的步骤21。把测井数据库中的
BLOB数据和外部LAS文件格式数据进行解析,生成装置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在一实施例中,
对于油田新区,加载地质录井、岩心描述、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测井曲线进行综合解
释识别,或者作为对测井解释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流程进入到步骤120。
在步骤120,测井数据预处理,对应装置结构图中的步骤22。基于步骤110中解析的
数据存在异常值、多井的测井值需要进行标准化、一口井多个层的测井数据需要进行拼
接成一条连续的曲线,因此,需要进行测井数据预处理。一般包括深度校正、标准化和
曲线拼接等数据预处理过程。深度校正是通过交互拖动测井曲线的上下、左右位置,与
标准井的曲线趋势一致时即可;曲线标准化首先选标准井、标准层,然后通过均值方差
法、直方图法和趋势面法等进行标准化;曲线拼接分为手动拼接和自动拼接两种方法,
手动拼接是拖动一段测井曲线,当与上一段对接较好时即可。自动拼接主要是采用数学
方法,当两组数列的方差平方和最小时即可。流程进入到步骤130。
在步骤130,绘制综合测井曲线图,对应装置结构图中的步骤23。在120处理好数据
后,就能用处理好的数据绘制测井曲线图。综合测井曲线图由各种测井曲线道组成,还
补充了钻井、录井、岩心分析、试油等方式的信息,为交互分析和解释结果的验证奠定
了基础。在综合测井曲线图上,除了对测井曲线进行回放外,还能加载射孔、取心、岩
性解释结果、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解释结果等,方便研究人员进行综合地质分析和
决策。流程进入到步骤140。
在步骤140,在综合测井图上交互进行地质综合分析,对应装置24。包括不同井的同
一种测井曲线叠加对比;选定段的叠加对比;加载层位连通关系;加载地质认识等。流
程进入到步骤150。
在步骤150,进行储层自动识别和地质参数自动解释,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油物性,并
交互的进行油藏地质参数解析,对应装置结构图中的步骤25、26、27。选择一种或多种
解释模型交互地进行油藏地质参数解释。装置默认置入了解释模型(如泥质含量的解释
模型、孔隙度解释模型、渗透率解释模型等),能够根据解释模型、曲线形态、判别标
准等自动识别储层的岩性、渗透性和含油性。同时用户还可以交互地选择其它解释方法,
或者进行人工干预,如加载限定因子等;另外,在步骤140认识了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可
以初步建立起用户自己的解释模型和判识经验,这种认识可以自己通过录入解释模型(如
解释公式、判别准则等)或者交互录入文字、判别标准等方式加载经验认识对解释结果
进行验证和校准。能综合多中测井曲线形态,自动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油物性,而且能够
交互加载其它地质资料,如沉积特征、录井岩屑描述、取心描述等结果,对识别结果进
行验证和校准。流程进入到步骤160。
在步骤160,把150的解释结果直观显示在测井综合图(测井曲线再加载解释结果道)
上。对每一项地质参数提供多种解释模型,用户可以一种或多种进行解释。解释结果包
括定性解释结果和定量解释结果两部分,定性解释结果主要是不同深度段的储层岩性和
含油性解释结论。定量解释结果主要是储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水/油饱和度
等地质参数。岩性解释结果采用岩性符号绘制岩性剖面图,储层含油性解释结果采用含
油性解释结论符号绘制储层含油性道。定量解释结果主要是解释的各个层段泥质含量、
孔隙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值,可以以标注的方式显示在测井综合成果图上。流程进入
到步骤170。
在步骤170,对步骤160的解释结果(岩性判别结果、储层含油性判别结果、地质参
数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可以输入地质认识或者加载岩心、录井、分析化验资料进行验
证,对应装置结构图中的步骤28。如果验证解释结果与认识一致,则流程进入到步骤180,
否则流程进入步骤140重新进行地质分析和交互解释。
在步骤180,对解释结果直接导出和保存,方便下次展示结果和重新解释,对应装置
结构图中的步骤29。在实施中,保存的分析结果可以重新加载进来,进行后续的编辑修
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