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高阶煤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
排采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是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
源,是清洁、优质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基质中,
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
在排采煤层气前,需要先对煤储层通过高压注入压裂液进行压裂改造,使
煤储层产生裂缝,然后通过排水降压的方式进行采气。目前煤层气的排采控制
方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降液面阶段,考虑到煤储层物性等问题,降液面阶段
的排水速度不宜过大,保证液面平稳缓慢下降,直到煤层气解吸产出,则进入
产气阶段。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排采控制方法中,为了防止煤储层物性发生变化等问题,一般在降液
面阶段都采用较低的排水速度,导致产气之前的阶段时长过长,从而影响煤层
气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
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之前,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的目标区域,通过煤
层气探井检测储层压力,并通过含气量测试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区域中煤层气的
解吸压力;
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
排水降压;
当井底流压到达所述储层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排水降压阶段,以第
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其中,所述第一降压速度大于所述第二降压速度;
当井底流压到达所述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三降
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
可选地,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以第一降压
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包括:
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
的组合装置以第一冲次进行启抽,并检测地层供液能力等数据,经过第一预设
时长后,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冲次的数值为0.1-0.2,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2-3天。
可选地,所述当井底流压到达所述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
段,以第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包括:
当井底流压到达所述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煤层气解
吸后,在稳定井底流压的状态下进行煤层气排采,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以第
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继续进行煤层气排采。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时长为1-2个月。
可选地,所述当井底流压到达所述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
段,以第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包括:
当井底流压到达所述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三降
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当所述井底流压降至预设阈值时,
稳定所述井底流压进行煤层气排采。
可选地,所述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包括:
利用高压泵组,将液体注入煤层气井中,使所述煤层气井的井底附近的煤
储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使裂缝向前延伸,注入完毕后
裂缝闭合在所述支撑剂上,从而在所述煤储层内形成填砂裂缝。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之前,如果煤层气井的
井口压力未扩散完,则进行控制放喷,排出一部分压裂液和煤层水直至井口压
力降为零。
可选地,所述第一降压速度的数值为0.2-0.3MPa/d(兆帕/天),所述第二降
压速度的数值为0.05-0.1MPa/d,所述第三降压速度的数值为0.01-0.03MPa/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之前,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的
目标区域,通过煤层气探井检测储层压力,并通过含气量测试数据计算目标区
域中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
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当井底流压到达储层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
的排水降压阶段,以第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其中,第一降压速度大于第
二降压速度,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
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这样,在启抽阶段快速排水降
压,从而提高煤层气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生产曲线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生产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
的处理流程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101,在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之前,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的目标区域,
通过煤层气探井检测储层压力,并通过含气量测试数据计算目标区域中煤层气
的解吸压力。
步骤102,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以第一降压
速度进行排水降压。
步骤103,当井底流压到达储层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排水降压阶段,
以第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其中,第一降压速度大于第二降压速度。
步骤104,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
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之前,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的
目标区域,通过煤层气探井检测储层压力,并通过含气量测试数据计算目标区
域中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
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当井底流压到达储层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
的排水降压阶段,以第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其中,第一降压速度大于第
二降压速度,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
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这样,在启抽阶段快速排水降
压,从而提高煤层气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高
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图1所示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内容
可以如下:
步骤101,在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之前,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的目标区域,
通过煤层气探井检测储层压力,并通过含气量测试数据计算目标区域中煤层气
的解吸压力。
在实施中,在对中高阶煤煤层气进行排采之前一般会先对目标区域进行探
测,以获取该目标区域的地质资料。其过程是在目标区域内打多个探井,通过
其中的一些探井将电子监测装置置于煤储层中,然后向探井中注入一定量(如
5-6方)的液体,电子监测装置可以根据液压、时间等数据测出储层压力、煤储
层的渗透率、地层压力梯度系数等数据。另外,可以通过探井采取煤储层的样
本,技术人员可以对该样本进行测试处理,获取含气量测试数据,并通过含气
量测试数据,计算出该煤储层的解吸压力。
可选地,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利用高压泵组,将液
体注入煤层气井中,使煤层气井的井底附近的煤储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
支撑剂的携砂液,使裂缝向前延伸,注入完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
煤储层内形成填砂裂缝。
在实施中,利用地面的高压泵组,通过煤层气井的井筒向煤储层注入压裂
液。当快速注入压裂液时,可以在井底煤储层上形成很高的压力,当这种压力
超过井底附近煤储层的破裂压力时,煤储层会被压开并产生裂缝。这时,继续
不停地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裂缝就会继续向煤储层内部扩张。为了保持压开
的裂缝处于张开状态,可以向煤储层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携砂液进入
裂缝之后,一方面可以使裂缝继续向前延伸,另一方面可以支撑已经压开的裂
缝,从而在煤储层内形成填砂裂缝。
步骤102,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以第一降压
速度进行排水降压。
其中,启抽阶段是指从煤层气井启抽到井底流压降至储层压力的阶段。
在实施中,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煤层气排采工作进入启抽阶段。技术人
员可以通过电子监测装置等设备获取目标区域的相关数据(如煤储层的储层压
力、煤岩的应力敏感性等),计算出适用于该目标区域的第一降压速度(如
0.2-0.3MPa/d),并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
压,直至井底流压降至储层压力,在此阶段,由于井底流压处于还原到储层压
力的过程的状态下,煤储层物性特征不容易受影响,因此可以将第一降压速度
设置为较快的速度。
可选地,在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之前可以先进行探测式抽水,相
应地,上述步骤102的处理流程可以如下: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
排采的启抽阶段,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第一冲次进行启抽,并通
过电子监测装置等设备获取地层供液能力等数据,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使用
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
在实施中,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煤层气排采工作进入启抽阶段。在以第
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之前,可以先利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第一
冲次(如0.1-0.2冲次)进行启抽,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置于井底的电子监测
装置获取井底流压、产水量、地层供液能力等数据。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如2-3
天)后,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
可选地,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煤储层物性特征等数据计算出一些生产参数,
例如其第一冲次的数值为0.1-0.2,其第一预设时长为2-3天。
其中,煤储层物性特征是指煤储层所具有的物理性质的特征,它主要包括
煤储层孔隙性、渗透性、吸附—解吸性、储层压力等诸多性质的特征。
在实施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煤储层进行监测得出的数据,如煤储层物
性特征等数据,计算出第一冲次和第一预设时长的数值,如可以计算出目标区
域的第一冲次的数值为0.1-0.2,第一预设时长为2-3天。技术人员还可以对需要
开采的区域进行监测,从而获取该区域的地质资料,如果某些区域的煤储层物
性特征与目标区域相近,则这些区域可以采用与目标区域相近的生产参数,即
第一冲次的数值可以为0.1-0.2,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2-3天。
可选地,根据目标区域的具体情况,可能在启抽阶段前进行控制放喷处理,
相应的处理过程可以如下: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
之前,如果煤层气井的井口压力未扩散完,则进行控制放喷,排出一部分压裂
液和煤层水直至井口压力降为零。
在实施中,如果目标区域的压力比较高,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煤层气井的
井口压力未扩散完,在启抽阶段前需要进行控制放喷,排出一部分压裂液和煤
层水,放喷时一般会采取一些手段来控制放喷速度,比如安装油嘴或针型阀,
油嘴的大小可以根据煤层气产量、井口压力和煤储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当煤
层气井的井口压力降为零时,放喷结束。
步骤103,当井底流压到达储层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排水降压阶段,
以第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其中,第一降压速度大于第二降压速度。
在实施中,当以第一降压速度排水降压直至井底流压到达储层压力时,煤
层气排采工作进入排水降压阶段。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监测装置等设备获取
目标区域的相关数据,如煤储层的储层压力、煤岩的应力敏感性等,计算出适
用于该目标区域的第二降压速度(如0.05-0.1MPa/d),并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
组合装置以第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直至井底流压降至解吸压力。考虑到
井底流压处于小于储层压力的状态,煤储层物性特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将第
二降压速度设置得较小,以保证煤储层物性不会发生变化。
步骤104,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
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
在实施中,当以第二降压速度排水降压直至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煤
层气排采工作进入产气阶段,也可称为解吸产气阶段。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电子
监测装置等设备获取目标区域的相关数据,如煤储层的储层压力、煤岩的应力
敏感性等,计算出适用于该目标区域的第三降压速度(如0.01-0.03MPa/d),并
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第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在此过程中,
井底流压已经达到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并越来越小于该解吸压力,因此煤层气
开始从煤基质中解吸,并通过煤储层的裂缝流出,此时可以对产出的煤层气进
行排采。
可选地,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可以先进行稳定井底流压,相应地,
上述步骤104的处理流程为: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
产气阶段,煤层气解吸后,在稳定井底流压的状态下进行煤层气排采,达到第
二预设时长时,以第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继续进行煤层气排采。
在实施中,当以第二降压速度排水降压直至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煤
层气排采工作进入产气阶段。由于此时井底流压已经达到煤层气的解吸压力,
煤储层从水相变为气-水两相,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井底流压可能会发生大幅
度波动,从而可能会使煤储层物性特征发生改变,影响生产。因此为了防止上
述情况发生,可以在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后,通过不停的调整排水降压的速
度对井底流压进行稳定,将井底流压稳定在一个固定值范围内(如解吸压力),
直至第二预设时长(如1-2个月)后,井底流压不会大幅度波动后,以第三降压
速度进行排水降压,继续进行煤层气排采。
可选地,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煤储层物性特征等数据计算出一些生产参数,
例如第二预设时长为1-2个月。
在实施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煤储层进行监测得出的数据,如煤储层物
性特征等数据,计算出第二预设时长的数值,如可以计算出目标区域的第二预
设时长为1-2个月。技术人员还可以对需要开采的区域进行监测,从而获取该区
域的地质资料,如果某些区域的煤储层物性特征与目标区域相近,则这些区域
可以采用与目标区域相近的生产参数,即其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1-2个月。
可选地,当以第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后可以进行稳定井底流压,相应
地,上述步骤104的处理流程为: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
采的产气阶段,以第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当井底流
压降至预设阈值时,稳定井底流压进行煤层气排采。
在实施中,当以第二降压速度排水降压直至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煤
层气排采工作进入产气阶段。在该阶段,可以以第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
当井底流压降至预设阈值(如0.2MPa)时,稳定井底流压。由于煤层气产出时
会对井筒产生压力,可能会使井底流压发生波动,因此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排水
降压的速度对井底流压进行稳定。
可选地,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煤储层物性特征等数据计算出一些生产参数,
并通过实验最终确定上述生产参数,例如第一降压速度的数值为0.2-0.21MPa/d
(兆帕/天),第二降压速度的数值为0.05-0.1MPa/d,第三降压速度的数值为
0.01-0.03MPa/d。
在实施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煤储层进行监测得出的数据,如煤储层物
性特征等数据,计算出第一降压速度、第二降压速度和第三降压速度的数值或
取值范围,然后通过在煤层气井中以上述数值或取值范围为基准进行实验,最
终确定第一降压速度、第二降压速度和第三降压速度的数值。例如通过计算可
以得出目标区域的第一降压速度的数值为0.2-0.21MPa/d,第二降压速度的数值
为0.05-0.1MPa/d,第三降压速度的数值为0.01-0.03MPa/d。技术人员还可以对
需要开采的区域进行监测,从而获取该区域的地质资料,如果某些区域的煤储
层物性特征与目标区域相近,则这些区域可以采用与目标区域相近的降压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之前,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的
目标区域,通过煤层气探井检测储层压力,并通过含气量测试数据计算目标区
域中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
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当井底流压到达储层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
的排水降压阶段,以第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其中,第一降压速度大于第
二降压速度,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
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这样,在启抽阶段快速排水降
压,从而提高煤层气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下面以沁南东区块古
城井组Q15-30-56为例,进行方案的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的处理:
步骤301,获取上述区块的储层压力(4.52MPa)和解吸压力(2.51MPa)
等参数。
在实施中,储层压力和解吸压力等参数的获取方式与步骤101的检测方式
相类似,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累述。可以获取到上述
井组的储层压力为4.52MPa,解吸压力为2.51MPa。
步骤302,以压裂液注入完毕到井底流压达到储层压力为界,将煤层气排采
阶段划分为启抽阶段(7.11-4.52MPa)。
在实施中,启抽时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0.1冲次启抽,2天后
井底流压由7.11MPa降至6.82MPa。此时可以调整工作制度,使用抽油机与管
式泵的组合装置以0.2MPa/d的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11天后井底流压降至
4.52MPa(即储层压力)。
步骤303,以井底流压为储层压力到井底流压达到解吸压力为界,将煤层气
排采阶段划分为排水降压阶段(4.52-2.51MPa)。
在实施中,当井底流压降至4.52MPa(即储层压力)后,调整工作制度,以
0.1MPa/d的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20天后井底流压降至2.51MPa(即解吸压
力),煤层气开始解吸。
步骤304,井底流压达到解吸压力后,将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为产气阶段
(<2.51MPa)。
在实施中,煤层气解吸后,煤储层由水相变为气-水两相,稳定井底流压1
个月后,调整工作制度,以0.02MPa/d的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同时进行采气。
4个月后井底流压降至0.20MPa(即预设阈值),日产气从100方/天升至1500
方/天,继续进行采气。沁南东区块古城井组Q15-30-56的生产曲线如图4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之前,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的
目标区域,通过煤层气探井检测储层压力,并通过含气量测试数据计算目标区
域中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
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当井底流压到达储层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
的排水降压阶段,以第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其中,第一降压速度大于第
二降压速度,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
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这样,在启抽阶段快速排水降
压,从而提高煤层气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方法,下面以夏店区块李村
井区HL1-29为例,进行方案的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的处
理:
步骤501,获取上述区块的储层压力(4.65MPa)和解吸压力(1.77MPa)
等参数。
在实施中,储层压力和解吸压力等参数的获取方式与步骤101的检测方式
相类似,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累述。可以获取到上述
井组的储层压力为4.65MPa,解吸压力为1.77MPa。
步骤502,以压裂液注入完毕到井底流压达到储层压力为界,将煤层气排采
阶段划分为启抽阶段(6.99-4.65MPa)。
在实施中,在实施中,启抽时使用抽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0.1冲次启
抽,3天后井底流压由6.99MPa降至6.83MPa。此时可以调整工作制度,使用抽
油机与管式泵的组合装置以0.21MPa/d的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10天后井底
流压降至4.65MPa(即储层压力)。
步骤503,以井底流压为储层压力到井底流压达到解吸压力为界,将煤层气
排采阶段划分为排水降压阶段(4.65-1.77MPa)。
在实施中,当井底流压降至4.65MPa(即储层压力)后,调整工作制度,以
0.08MPa/d的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36天后井底流压降至1.77MPa(即解吸压
力),煤层气开始解吸。
步骤504,井底流压达到解吸压力后,将煤层气排采阶段划分为产气阶段
(<1.77MPa)。
在实施中,煤层气解吸后,煤储层由水相变为气-水两相,稳定井底流压1
个月后,调整工作制度,以0.02MPa/d的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同时进行采气。
3个月后井底流压降至0.20MPa(即预设阈值),日产气从100方/天升至1000
方/天,继续进行采气。夏店区块李村井区HL1-29的生产曲线如图6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向煤储层注入压裂液之前,在中高阶煤煤层气排采的
目标区域,通过煤层气探井检测储层压力,并通过含气量测试数据计算目标区
域中煤层气的解吸压力,在压裂液注入完毕后,进入煤层气排采的启抽阶段,
以第一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当井底流压到达储层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
的排水降压阶段,以第二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其中,第一降压速度大于第
二降压速度,当井底流压到达解吸压力时,进入煤层气排采的产气阶段,以第
三降压速度进行排水降压,并进行煤层气排采。这样,在启抽阶段快速排水降
压,从而提高煤层气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