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7037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3.14 CN 102370376 A *CN102370376A* (21)申请号 201110227700.0 (22)申请日 2011.08.09 61/401,310 2010.08.11 US 61/384,714 2010.09.21 US A47D 13/02(2006.01) A47D 13/00(2006.01) (71)申请人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香港中环永吉街八号诚利商业大 厦七楼 F 室 (72)发明人 安德鲁J霍斯特 乔纳森M派西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
2、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代理人 宋子良 张奇巧 (54) 发明名称 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床组, 用来悬挂在一婴 儿床上, 所述吊床组包括一吊床及一置放装置。 所 述吊床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所述第一 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一内壁上。所述 置放装置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 所述置放 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及一管状支架。所述承载主 体用来承载一婴儿。所述管状支架环绕设置在所 述承载主体上, 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 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 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 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
3、于所述吊 床上。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CN 102370376 A1/3 页 2 1. 一种吊床组, 用来悬挂在一婴儿床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床组包括 : 一吊床, 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 一内壁上 ; 及 一置放装置, 其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 所述置放装置包括 : 一承载主体, 其用来承载一婴儿 ; 及 一管状支架, 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 所述管状支架包括 : 一第一端部 ; 及 一第二端部, 其。
4、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 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吊床上。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吊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 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吊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吊床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其 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 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吊床平行。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吊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5、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 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实质上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 高度。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吊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状支架更包括 : 一管状连接件, 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 ; 及 一 V 形弹片, 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 于所述第一端部外, 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 卡合 于所述固定孔洞, 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吊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置放装置为一婴儿睡床。 7. 一种婴儿床组, 其包括 : 一。
6、婴儿床 ; 及 一吊床组, 用来悬挂在所述婴儿床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床组包括 : 一吊床, 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 一内壁上 ; 及 一置放装置, 其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 所述置放装置包括 : 一承载主体, 其用来承载一婴儿 ; 及 一管状支架, 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 所述管状支架包括 : 一第一端部 ; 及 一第二端部, 其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 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吊床上。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 。
7、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吊床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 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吊床平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70376 A2/3 页 3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 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实质上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 的高度。 11. 如权利要求。
8、 7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状支架更包括 : 一管状连接件, 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 ; 及 一 V 形弹片, 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 于所述第一端部外, 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 卡合 于所述固定孔洞, 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12.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置放装置为一婴儿睡床。 13.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婴儿床具有至少一第三角度调整 套管, 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婴儿床的一内壁上, 当所述第一端部。
9、穿过所述第 三角度调整套管时,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 体倾斜于所述婴儿床上。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婴儿床更具有一第四角度调整 套管, 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下, 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 第四角度调整套管时,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 主体与所述婴儿床平行。 15. 一种婴儿床组, 其包括 : 一婴儿床, 其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婴儿 床的一内壁上 ; 及 一置放装置, 其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婴儿床上, 所述置放装置。
10、包括 : 一承载主体, 其用来承载一婴儿 ; 及 一管状支架, 其环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 所述管状支架包括 : 一第一端部 ; 及 一第二端部, 其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 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婴儿床上。 16.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婴 儿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 高度。 17.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婴儿床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 套管, 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
11、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 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婴 儿床平行。 18. 如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婴 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实质上等于所述置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 面上时的高度。 19.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状支架更包括 : 一管状连接件, 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 ; 及 一 V 形弹片, 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70376 A3/3 页 4 。
12、于所述第一端部外, 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时, 卡合 于所述固定孔洞, 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20.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婴儿床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置放装置为一婴儿睡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70376 A1/5 页 5 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置放装置相对于吊 床的角度的吊床组及其婴儿床组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满足使用者需求, 婴儿床会配置有许多额外的配件, 例如增加吊床与婴儿睡 床的组合, 用以增加婴儿床在实际使用上的便利性。 0003 一般来说。
13、, 婴儿睡床是在照顾婴儿时必备的工具之一, 婴儿睡床通常是用来设置 在悬挂于婴儿床上的吊床上, 以使婴儿可舒适地躺卧在其上。 然而, 一般传统的婴儿睡床没 有具备有角度调整功能, 因此, 如果想要直接喂食躺在婴儿睡床上的婴儿, 此时, 由于婴儿 是平躺在婴儿床上, 所以就会容易出现婴儿胃酸逆流或是被食物噎到的情况。 虽然, 前述问 题可以利用另外增设角度调整机构在婴儿睡床内的设计来解决, 但这种设计却又会产生婴 儿睡床的结构设计因角度调整机构的增设而变得相当复杂的问题, 进而导致婴儿睡床在操 作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置放装置相对于吊床的角度的吊床组及其婴。
14、 儿床组, 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 基于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吊床组, 用来悬挂在一婴儿床上, 所述吊床组包括 一吊床及一置放装置。所述吊床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 成在所述吊床的一内壁上。所述置放装置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吊床上, 所述置放装置包括 一承载主体及一管状支架。所述承载主体用来承载一婴儿。所述管状支架环绕设置在所述 承载主体上, 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来在所述第一 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 斜于所述吊床上。 0006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一承载。
15、平面的高度可以大于所述置放装 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0007 所述吊床可以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 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吊床平行。 0008 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置放 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0009 所述管状支架可以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及一 V 形弹片。所述管状连接件连接于所 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所述 V 形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
16、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 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 所述第一端部上时, 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 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说 明 书 CN 102370376 A2/5 页 6 0010 所述置放装置可以是一婴儿睡床。 0011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婴儿床组, 其包括一婴儿床及一吊床组。所述吊床组用来悬挂 在所述婴儿床上, 所述吊床组包括一吊床及一置放装置。所述吊床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 整套管,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吊床的一内壁上。所述置放装置可移离地设置 在所述吊床上, 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及一管状支架。所述承载主体用来承载一婴 儿。所述管状支架环。
17、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 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 部。所述第二端部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 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吊床上。 0012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大于所述置放装 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0013 所述吊床可以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下,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 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吊床平行。 0014 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的高。
18、度可以等于所述置放 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吊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0015 所述管状支架可以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及一 V 形弹片。所述管状连接件连接于所 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所述 V 形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 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 所述第一端部上时, 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 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0016 所述置放装置可以是一婴儿睡床。 0017 所述婴儿床可以具有至少一第三角度调整套管, 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 述婴儿床的一内壁上, 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时, 所述第二。
19、端部更用 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婴儿床上。 0018 所述婴儿床可以更具有一第四角度调整套管, 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 第三角度调整套管下, 当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时,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 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与所述婴儿床平行。 0019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婴儿床组, 其包括一婴儿床及一置放装置。所述婴儿床具有至 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形成在所述婴儿床的一内壁上。所述置放 装置可移离地设置在所述婴儿床上, 所述置放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及一管状支架。所述承 载主体用来承载一婴儿。所述管状支架环。
20、绕设置在所述承载主体上, 所述管状支架包括一 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倾斜于所述婴儿床上。 0020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婴儿床的一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大于所述置放 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0021 所述婴儿床可以更具有一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其形成在所述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下, 所述第二端部更用来在所述第一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 所述第一端部, 以使所述承载主体实质上与所述婴儿床平行。 0022 所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相对所述婴儿床的所。
21、述承载平面的高度可以等于所述置 放装置在设置于所述婴儿床的所述承载平面上时的高度。 说 明 书 CN 102370376 A3/5 页 7 0023 所述管状支架可以更包括一管状连接件及一 V 形弹片。所述管状连接件连接于所 述第二端部且具有一固定孔洞。所述 V 形弹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所述固定凸点弹性地突出于所述第一端部外, 所述固定凸点用来在所述管状连接件套接在 所述第一端部上时, 卡合于所述固定孔洞, 以固定住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 0024 所述置放装置可以是一婴儿睡床。 0025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 本发。
22、 明使用在管状支架的第一端部穿过角度调整套管后与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的设计, 以达 到置放装置可与吊床相对倾斜或平行的目的。 如此一来, 利用此一简单结构设计, 在不需另 外配置具有复杂机构设计的角度调整机构的情况下, 本发明就可以使置放装置具有角度调 整功能, 除此之外, 本发明也可同时解决前述所提到的婴儿出现胃酸逆流或被食物噎住的 问题。 附图说明 0026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婴儿床组的部分示意图 ; 0027 图 2 是图 1 的吊床的部分示意图 ; 0028 图 3 是图 1 的管状支架的部分内部示意图 ; 及 0029 图 4 是图 1 的置放装置固定在第一角度。
23、调整套管上以倾斜于吊床上的侧视图。 0030 其中,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 0031 10 婴儿床组 12 婴儿床 0032 14 吊床组 16 吊床 0033 17 内壁 18 置放装置 0034 19 承载平面 20 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0035 21 角度调整套管 22 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0036 24 承载主体 26 管状支架 0037 28 第一端部 30 第二端部 0038 32 管状连接件 33 固定孔洞 0039 34 V 形弹片 35 固定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请参照图 1 及图 2,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一婴儿床组 10 的部 分示意图, 图 2 。
24、是图 1 的一吊床 16 的部分示意图。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婴儿床组 10 包括一 婴儿床 12 及一吊床组 14。吊床组 14 悬挂在婴儿床 12 上。吊床组 14 包括吊床 16 及一置 放装置 18。吊床 16 具有至少一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在图 1 中显示一个 ) 及一第二角度 调整套管 22。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形成在吊床 16 的一内壁 17 上, 且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相对吊床 16 的一承载平面 19 的高度大于置放装置 18 在设置于吊床 16 的承载平面 19 上时的高度。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2 形成在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下, 且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
25、22 相对吊床 16 的承载平面 19 的高度等于置放装置 18 在设置于吊床 16 的承载平面 19 上 时的高度。在此实施例中, 置放装置 18 优选地为一婴儿睡床, 用以允许照顾者将婴儿放置 在其内。以下针对置放装置 18 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说 明 书 CN 102370376 A4/5 页 8 0041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置放装置 18 包括一承载主体 24 及一管状支架 26。承载主体 24 用来承载一婴儿。管状支架 26 环绕设置在承载主体 24 上, 且包括一第一端部 28 及一第 二端部 30。第二端部 30 用来在第一端部 28 穿过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26、 或第二角度调整套 管 22 后, 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端部 28, 以使承载主体 24 倾斜于吊床 16 上或与吊床 16 平 行。 0042 至于第一端部 28 与第二端部 30 之间的拆卸设计, 其可如图 3 所示, 图 3 是图 1 的 管状支架 26 的部分内部示意图。由图 3 可知, 管状支架 26 包括一管状连接件 32 及一 V 形 弹片 34。管状连接件 32 连接于第二端部 30 且具有一固定孔洞 33。V 形弹片 34 设置在第 一端部 28 内且具有一固定凸点 35, 固定凸点 35 弹性地突出于第一端部 28 外, 固定凸点 28 用来在管状连接件 32 套接在第一端部。
27、 28 上时, 卡合于固定孔洞 33, 以固定住第一端部 28 及第二端部 30。需注意的是, 第一端部 28 与第二端部 30 之间的拆卸设计可不受限于如图 3所示的设计。 也就是说, 所有其它具有相同拆卸效果的连接设计, 例如第一端部28可直接 利用紧配合方式与第二端部 30 相连接, 皆可被本发明所使用。 0043 以下针对吊床组 14 的角度调整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照图 1、 图 3 及图 4, 图 4 是图 1 的置放装置 18 固定在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上以倾斜于吊床 16 上的侧视图。当照 顾者想要喂食婴儿而婴儿平躺在置放装置18(与吊床16平行, 如图1所示)上时, 照。
28、顾者只 需要向下按压固定凸点 35, 以使固定凸点 35 脱离固定孔洞 33, 进而释放管状连接件 32 与 第一端部 28 之间的固定卡合。接下来, 由于第一端部 28 已不再卡合在管状连接件 32 内, 因此, 照顾者可从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2 中拉出第一端部 28, 并改将第一端部 28 穿过第一 角度调整套管 20。在第一端部 28 穿过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后, 照顾者可使用在第二端部 30 上的管状连接件 32 套接在第一端部 28 上, 直到 V 形弹片 34 上的固定凸点 35 再次卡合 在管状连接件 32 的固定孔洞 33 内为止。利用前述连接操作, 置放装置 18 就可以。
29、被固定在 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上 ( 如图 4 所示 )。此时, 由于置放装置 18 的承载主体 24 是以相对 倾斜状态设置在吊床16上, 因此, 婴儿就可以斜躺在置放装置18上, 这样一来, 就可以在照 顾者喂食婴儿时, 有效地避免婴儿被食物噎到或是出现胃酸逆流的情况发生。 0044 另一方面, 当照顾者想要使婴儿平躺在置放装置 18 上时, 照顾者只需要向下按压 固定凸点, 以使固定凸点 35 脱离固定孔洞 33, 进而释放管状连接件 32 与第一端部 28 之间 的卡合, 并接着改将第一端部 28 穿过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2。同样地, 在第一端部 28 穿过 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2。
30、 后, 照顾者可使用在第二端部 30 上的管状连接件 32 以套接在第一端 部 28 上, 直到 V 形弹片 34 上的固定凸点 35 再次卡合在管状连接件 32 的固定孔洞 33 内为 止。利用前述连接操作, 置放装置 18 就可以被固定在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2 上 ( 如图 1 所 示 ), 进而稳固地平行设置在吊床 16 上, 这样一来, 无论是处于清醒或是睡眠状态, 婴儿都 可以舒服地平躺在置放装置 18 上。 0045 值得一提的是, 在第一端部穿过角度调整套管后与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的设计 也可以应用在图 1 所示的置放装置 18 的另一相对侧上, 如此一来, 由于置放装置 18 。
31、的相对 两侧皆同时固定在吊床 16 上, 因此, 置放装置 18 就可以更加稳固地设置在吊床 16 上。举 例来说, 其相关配置可如图4所示, 其中吊床16可更具有另一角度调整套管21, 用以固定住 管状支架26。 至于在置放装置18的另一相对侧上的结构设计的相关描述, 其可参照上述实 施例类推, 故于此不再赘述。 说 明 书 CN 102370376 A5/5 页 9 0046 前述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2 可以是一可省略组件, 用以简化吊床组 14 的结构设计 及角度调整操作。换句话说, 照顾者可直接将置放装置 18 设置在吊床 16 上, 而不需要将置 放装置 18 固定在吊床 16 上的。
32、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22 上。此外, 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的配 置数目可不受限于图 1 所示的一个, 也就是说, 可以有多于一个以上的第一角度调整套管 20 形成在吊床 16 的内壁 17 上, 用以产生置放装置 18 在吊床 16 上可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 功效, 进而提升吊床组 14 在角度调整上的使用弹性。 0047 前述角度调整设计也可以应用在婴儿床 12 上, 用以达到可直接将置放装置 18 固 定在婴儿床 12 上以与婴儿床 12 相对倾斜或平行而不需要另外配置吊床 16 的目的。举例 来说, 婴儿床 12 可具有至少一形成在婴儿床 12 的内壁 17 上的第三角度调整套管及形成在。
33、 第三角度调整套管下的第四角度调整套管 ( 未显示于图式中 )。如此一来, 当第一端部 28 穿过所述第三角度调整套管且第二端部 30 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端部 28 时, 可使承载主体 24倾斜于婴儿床12上, 而当第一端部28穿过所述第四角度调整套管且第二端部30可拆卸 地连接于第一端部 28 时, 可使承载主体 24 与婴儿床 12 平行。 0048 此外, 前述角度调整设计也可应用在只包括婴儿床及置放装置的婴儿床组上。举 例来说, 婴儿床可具有形成在婴儿床内壁上的第一角度调整套管及形成在第一角度调整套 管下的第二角度调整套管 ( 未显示于图式中 ), 用以将置放装置固定在婴儿床上以与婴儿。
34、 床相对倾斜或平行。至于针对此一婴儿床组的结构设计及角度调整操作的相关说明, 其可 参照前述实施例类推, 于此不再赘述。 0049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 本发 明使用在管状支架的第一端部穿过角度调整套管后与第二端部可拆卸地连接的设计, 以达 到置放装置可与吊床相对倾斜或平行的目的。 如此一来, 利用此一简单结构设计, 在不需另 外配置具有复杂机构设计的角度调整机构的情况下, 本发明就可以使置放装置具有角度调 整功能, 除此之外, 本发明也可同时解决前述所提到的婴儿出现胃酸逆流或被食物噎住的 问题。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 饰, 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370376 A1/4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70376 A2/4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70376 A3/4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70376 A4/4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