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鱿鱼加工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738091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1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96704.X

申请日:

20150703

公开号:

CN105029508B

公开日:

2018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5/10,A23L17/50

主分类号:

A23L5/10,A23L17/50

申请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张小军

地址:

316021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体育路28号

优先权:

CN201510396704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清理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的鱿鱼丸的生产设备。它包括机箱,蒸煮装置,供气腔体,负压腔体,设置在机箱上部的喂料仓,设置在机箱下部的造丸仓及设置在造丸仓内的左、右两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盘,喂料仓的底部设有喂料口,造丸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两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蒸煮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圆形蒸煮槽及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加热装置。 1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箱,蒸煮装置,设置在机箱上部的喂料仓,设置在机箱下部的造丸仓及设置在造丸仓内的左、右两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盘,所述喂料仓的底部设有喂料口,且喂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上方,所述造丸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下方,所述两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所述蒸煮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圆形蒸煮槽及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加热装置;还包括供气腔体及负压腔体,各转盘的端面上设有与转盘同轴的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内设有导气套;各成型凹槽底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导气通孔,各成型凹槽内设有橡胶皮碗,所述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与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相连接;所述导气套通过连接杆件固定在机箱上,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供气槽及负压槽,供气槽与负压槽位于导气套的相对两侧,且导气套的负压槽位于两转盘的轴线之间;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内、外两道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及两条沿转盘轴向延伸的第一密封条,且第一密封条连接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所述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供气槽及负压槽位于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之间,供气槽位于两第一密封条之间,供气槽与负压槽之间的导气套外周面上分别设有一条所述的第一密封条;所述导气通孔与环形凹槽的交汇口位于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之间;导气套外端面上设有与供气槽相通的供气通孔及与负压槽相通的负压通孔,所述供气通孔的外端口通过供气管道与供气腔体密封连接;所述负压通孔的外端口通过负压管道与负压腔体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供气腔体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负压腔体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负压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所述两转盘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以该水平面为基准平面,所述负压槽的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供气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造丸仓内、位于两转盘外侧分别设有若干与转盘轴线相平行的刷杆,且刷杆与供气槽相对设置,各刷杆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刷毛,刷毛的端部靠近或抵靠在转盘外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相邻两刷杆之间分别设有喷水喷头,且喷水喷头的喷嘴朝向转盘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成型凹槽为半球形,所述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设有一圈往外延伸凸缘,该凸缘紧贴在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的转盘外周面上,且该凸缘与转盘外周面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蒸煮装置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通过竖直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网盘及用于驱动网盘转动的网盘驱动电机;所述网盘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网盘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网状隔板,所述网状隔板沿竖直转轴径向延伸并将网盘的内腔分隔呈若干个放置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丸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去皮鱿鱼加工鱼丸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制作鱿鱼丸的方式基本采用手工制作,手工制作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不仅劳动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半自动化/自动化鱼丸生产设备应运而生。

目前常见的一种自动化鱼丸生产设备,其包括左、右两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盘,两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在两转盘同步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将浆料自上而下喂入对应的成型凹槽内,随着两转盘的转动,鱼丸(即鱿鱼丸)在两转盘的成型凹槽内成型,并在自重作用下自动脱落,从而连续的制得鱼丸。目前的这种鱼丸生产设备虽然能够连续的制作鱼丸,但在鱼丸制作过程中,鱼丸浆料容易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而在鱼丸连续制作过程中,由于鱼丸浆料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这使得简单的通过毛刷往往难以有效的清除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导致目前的这种鱼丸生产设备在制作鱼丸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成型凹槽,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强度,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37257A,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显著增加产量的制鱼丸机械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左侧转盘,右侧转盘及分别设置在左、右侧转盘上的转盘齿。该申请案的制鱼丸机械通过左、右侧转盘转动,从而制得鱼丸;其同样存在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其能够在鱿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清理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从而有效解决鱿鱼丸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成型凹槽,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强度,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包括机箱,蒸煮装置,供气腔体,负压腔体,设置在机箱上部的喂料仓,设置在机箱下部的造丸仓及设置在造丸仓内的左、右两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盘,所述喂料仓的底部设有喂料口,且喂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上方,所述造丸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下方,所述两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所述蒸煮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圆形蒸煮槽及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加热装置;

各转盘的端面上设有与转盘同轴的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内设有导气套;各成型凹槽底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导气通孔,各成型凹槽内设有橡胶皮碗,所述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与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相连接;所述导气套通过连接杆件固定在机箱上,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供气槽及负压槽,供气槽与负压槽位于导气套的相对两侧,且导气套的负压槽位于两转盘的轴线之间;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内、外两道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及两条沿转盘轴向延伸的第一密封条,且第一密封条连接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所述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供气槽及负压槽位于内、外两密封圈之间,供气槽位于两第一密封条之间,供气槽与负压槽之间的导气套外周面上分别设有一条所述的第一密封条;所述导气通孔与环形凹槽的交汇口位于内、外两密封圈之间;导气套外端面上设有与供气槽相通的供气通孔及与负压槽相通的负压通孔,所述供气通孔的外端口通过供气管道与供气腔体密封连接;所述负压通孔的外端口通过负压管道与负压腔体密封连接。

本方案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能够在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有效的清理粘附在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从而有效解决鱼丸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成型凹槽,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强度,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鱼丸成型后将由圆形蒸煮槽的上端口落入到圆形蒸煮槽内进行蒸煮。

作为优选,供气腔体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负压腔体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作为优选,负压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所述两转盘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以该水平面为基准平面,所述负压槽的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下方。

作为优选,供气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

作为优选,两第一密封条靠近供气槽。

作为优选,造丸仓内、位于两转盘外侧分别设有若干与转盘轴线相平行的刷杆,且刷杆与供气槽相对设置,各刷杆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刷毛,刷毛的端部靠近或地靠在转盘外周面上。

作为优选,相邻两刷杆之间分别设有喷水喷头,且喷水喷头的喷嘴朝向转盘外周面。

作为优选,成型凹槽为半球形。

作为优选,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设有一圈往外延伸凸缘,该凸缘紧贴在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的转盘外周面上,且该凸缘与转盘外周面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喂料仓内设有竖直绞龙,竖直绞龙顶部设有往上延伸的竖直轴杆,该竖直轴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机箱顶部,所述机箱顶部设有用于驱动竖直轴杆转动的驱动电机。

作为优选,蒸煮装置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通过竖直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网盘及用于驱动网盘转动的网盘驱动电机;所述网盘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网盘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网状隔板,所述网状隔板沿竖直转轴径向延伸并将网盘的内腔分隔呈若干个放置腔。

当鱼丸成型后将落入蒸煮槽进行蒸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盘的转动带动各放置腔内的鱼丸转动,使鱼丸受热更均为,并有利于控制各放置腔内的鱼丸的加热时间,便于取出煮熟的鱼丸。

作为优选,所述网盘呈圆筒形,所述蒸煮箱体、网盘与竖直转轴同轴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有效的清理粘附在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从而有效解决鱼丸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成型凹槽,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强度,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转盘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导气套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蒸煮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机箱1、喂料仓1a、造丸仓2a、负压管道2,连接杆件3,供气管道4,转盘5,成型凹槽6,导气套7,出料口8,橡胶皮碗9、凸缘91,进料口10,喂料口12,竖直隔板13,负压槽14,供气槽15,刷毛16,喷水喷头17,环形凹槽18,导气通孔19,环形密封圈20,第一密封条21,供气通孔22;圆形蒸煮槽1b,网盘2b,竖直转轴3b,网状隔板4b,放置腔5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包括机箱1,蒸煮装置,供气腔体,负压腔体,设置在机箱上部的喂料仓1a,设置在机箱下部的造丸仓2a及设置在造丸仓内的左、右两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盘5。喂料仓的底部设有喂料口12,且喂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上方。喂料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0。喂料仓的底部呈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下料斗。喂料口位于下料斗的下端中部。造丸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8,且出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下方。

两转盘的转轴水平设置。两转盘直径相同。造丸仓内设有两块竖直隔板13。两竖直隔板中部分别设有过盘缺口,两转盘分别穿过竖直隔板的过盘缺口,且两转盘的啮合部位于两竖直隔板之间的中部。

两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6。各成型凹槽绕转盘周向均布。成型凹槽为半球形。各成型凹槽内设有橡胶皮碗9。橡胶皮碗与成型凹槽相对应的呈半球形。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与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密封连接;具体说是,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设有一圈往外延伸凸缘91,该凸缘紧贴在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的转盘外周面上,且该凸缘与转盘外周面密封连接。

如图1、图2所示,各转盘的端面上设有与转盘同轴的环形凹槽18,且环形凹槽内设有导气套7。各成型凹槽底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导气通孔19。导气通孔沿转盘径向延伸。导气套通过连接杆件3固定在机箱上。

如图1所示,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供气槽15及负压槽14。供气槽与负压槽位于导气套的相对两侧,且导气套的负压槽位于两转盘的轴线之间。供气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在转盘转动过程中,有三个或四个连续分布的成型凹槽底面上的导气通孔同时与供气槽相连通。负压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两转盘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以该水平面为基准平面,负压槽的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上方,另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下方。在转盘转动过程中,有五个或六个连续分布的成型凹槽底面上的导气通孔同时与负压槽相连通。

如图1、图4、图5所示,导气套7外周面上设有内、外两道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20及两条沿转盘轴向延伸的第一密封条21。两第一密封条位于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之间,且第一密封条连接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第一密封条与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为一体成型结构。导气套外周面设有与环形密封圈及第一密封条相对应的安装槽,各环形密封圈及第一密封条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位于环形凹槽内,且内、外两道环形密封圈及第一密封条的表面抵靠在环形凹槽内侧面上。

供气槽及负压槽位于内、外两密封圈之间。供气槽位于两第一密封条之间。供气槽与负压槽之间的导气套外周面上分别设有一条所述的第一密封条。上述的供气槽,一条第一密封条,负压槽与另一条第一密封条沿导气套周向依次分布。两第一密封条靠近供气槽。导气通孔与环形凹槽的交汇口位于内、外两密封圈之间。

导气套外端面上设有与供气槽相通的供气通孔22。导气套外端面上设有与负压槽相通的负压通孔。供气通孔的外端口通过供气管道4与供气腔体密封连接。负压通孔的外端口通过负压管道2与负压腔体密封连接。供气腔体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供气腔体上设有供气泵,供气泵用于保持供气腔体内的气压。负压腔体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供气腔体上设有抽气泵,抽气泵用于保持负压腔体内的气压。

造丸仓内、位于两转盘外侧分别设有三根与转盘轴线相平行的刷杆,且各刷杆与供气槽相对设置。各刷杆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刷毛16。刷毛为柔性刷毛。刷毛的端部靠近或地靠在转盘外周面上。相邻两刷杆之间分别设有喷水喷头17,且喷水喷头的喷嘴朝向转盘外周面。

如图1、图6所示,蒸煮装置包括旋转装置,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圆形蒸煮槽1b及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加热装置。旋转装置包括通过竖直转轴3b可转动的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网盘2b及用于驱动网盘转动的网盘驱动电机。竖直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蒸煮箱体底面上。网盘驱动电机位于蒸煮箱体下方,且网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竖直转轴相连接。网盘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蒸煮箱体、网盘与竖直转轴同轴设置。网盘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网状隔板4b。网状隔板沿竖直转轴径向延伸并将网盘的内腔分隔呈若干个放置腔5b。各放置腔绕竖直转轴周向均布。

本发明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将鱿鱼丸浆料倒入喂料仓内,鱿鱼丸浆料由喂料口自上而下喂入两转盘之间的成型凹槽内,随着两转盘的转动,鱿鱼丸在两转盘上对应的成型凹槽闭合过程中成型,然后自重作用下自动脱落,从而连续的制得鱿鱼丸。

在转盘转动过程中,位于两转盘轴线之间的成型凹槽底面的导气通孔与负压槽相连通;此时负压腔体内的负压通过负压管道、负压通孔、负压槽作用到两转盘轴线之间的成型凹槽内,从而使两转盘轴线之间的成型凹槽内的橡胶皮碗往内系,并使橡胶皮碗抵靠在成型凹槽内侧面上,并封堵成型凹槽底面的导气通孔;从而保证鱿鱼丸浆料自上而下喂入两转盘之间的成型凹槽内后,可以顺利的制得鱼丸。

在转盘转动过程中,位于两转盘轴线外侧的一部分成型凹槽底面的导气通孔与供气槽相连通;此时供气腔体内的气体通过供气管道、供气通孔、供气槽即导气通孔进入到与供气槽连通的成型凹槽内,从而将该成型凹槽内的橡胶皮碗往外鼓出。在橡胶皮碗往外鼓出的过程中受橡胶皮碗的收缩/膨胀形变及振动,粘附在橡胶皮碗表面上的绝大部分的鱿鱼丸浆料将自动脱落。另一方面,在转盘转动过程中鼓出的橡胶皮碗将经过刷毛,通过刷毛进一步将橡胶皮碗上未脱落的浆料清除;从而进一步有效的清理粘附在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而被清理干净的橡胶皮碗,在转盘转动过程中将再次转动到两转盘轴线之间,使橡胶皮碗抵靠在成型凹槽内侧面上;从而保证鱿鱼丸浆料自上而下喂入两转盘之间的成型凹槽内后,可以顺利的制得鱼丸。

因而本发明的加工装置能够在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有效的清理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从而有效解决鱼丸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成型凹槽,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强度,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当鱼丸成型后将落入蒸煮槽进行蒸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盘的转动带动各放置腔内的鱼丸转动,使鱼丸受热更均为,并有利于控制各放置腔内的鱼丸的加热时间,便于取出煮熟的鱼丸。

去皮鱿鱼加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去皮鱿鱼加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去皮鱿鱼加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去皮鱿鱼加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皮鱿鱼加工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396704.X (22)申请日 2015.07.03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02950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1.11 (73)专利权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地址 316021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体 育路28号 (72)发明人 张小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51)Int.Cl. A23L 5/10(2016.01) A23L 17/50(2016.01)。

2、 (56)对比文件 CN 204093523 U,2015.01.14, CN 103610130 A,2014.03.05, CN 202312840 U,2012.07.11, CN 103537226 A,2014.01.29, 审查员 盛小波 (54)发明名称 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旨在 提供一种能够在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 还能 够有效的清理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 料的鱿鱼丸的生产设备。 它包括机箱,蒸煮装置, 供气腔体,负压腔体, 设置在机箱上部的喂料仓, 设置在机箱下部的造丸仓及设置在造丸仓内的 左、 右两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盘。

3、, 喂料仓的底部 设有喂料口, 造丸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两转盘 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 成型凹槽。 蒸煮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圆 形蒸煮槽及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加热装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105029508 B 2018.06.15 CN 105029508 B 1.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包括机箱,蒸煮装置, 设置在机箱上部的喂料仓, 设置在机箱下部的造丸仓及设置在造丸仓内的左、 右两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盘, 所述喂料 仓的底部设有喂料口, 且喂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上方, 所述造丸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且 出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下。

4、方, 所述两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 成型凹槽; 所述蒸煮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圆形蒸煮槽及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加 热装置; 还包括供气腔体及负压腔体, 各转盘的端面上设有与转盘同轴的环形凹槽, 且环形凹 槽内设有导气套; 各成型凹槽底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导气通孔, 各成型凹槽内设有 橡胶皮碗, 所述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与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相连接; 所述导气套通过连接 杆件固定在机箱上, 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供气槽及负压槽, 供气槽与负压槽位于导气套的 相对两侧, 且导气套的负压槽位于两转盘的轴线之间; 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内、 外两道周向 延伸的环形密封圈及两条沿转盘轴。

5、向延伸的第一密封条, 且第一密封条连接内、 外两道环 形密封圈, 所述内、 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位于环形凹槽内, 所述供气槽及负压槽位于内、 外两 道环形密封圈之间, 供气槽位于两第一密封条之间, 供气槽与负压槽之间的导气套外周面 上分别设有一条所述的第一密封条; 所述导气通孔与环形凹槽的交汇口位于内、 外两道环 形密封圈之间; 导气套外端面上设有与供气槽相通的供气通孔及与负压槽相通的负压通 孔, 所述供气通孔的外端口通过供气管道与供气腔体密封连接; 所述负压通孔的外端口通 过负压管道与负压腔体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供气腔体内的气压大于一 个标准大。

6、气压, 负压腔体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负压槽沿导气套周向延 伸, 所述两转盘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且以该水平面为基准平面, 所述负压槽的一部分 位于基准平面上方, 另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供气槽沿导气套周向延 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造丸仓内、 位于 两转盘外侧分别设有若干与转盘轴线相平行的刷杆, 且刷杆与供气槽相对设置, 各刷杆上 设有径向延伸的刷毛, 刷毛的端部靠近或抵靠在转盘外周面上。 6.根据权利要。

7、求5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相邻两刷杆之间分别设有喷水 喷头, 且喷水喷头的喷嘴朝向转盘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成型凹槽为半 球形, 所述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设有一圈往外延伸凸缘, 该凸缘紧贴在成型凹槽的端口边 缘的转盘外周面上, 且该凸缘与转盘外周面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蒸煮装置还包 括旋转装置,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通过竖直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网盘及用于 驱动网盘转动的网盘驱动电机; 所述网盘的上端开口, 下端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去皮鱿鱼加。

8、工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网盘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 的网状隔板, 所述网状隔板沿竖直转轴径向延伸并将网盘的内腔分隔呈若干个放置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029508 B 2 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丸加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去皮鱿鱼加工鱼丸的去皮鱿鱼 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制作鱿鱼丸的方式基本采用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 熟练程度, 不仅劳动成本高, 而且生产效率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半自动化/自动化鱼丸生 产设备应运而生。 0003 目前常见的一种自动化鱼丸生产设备, 其包括左、 右两个同步相对。

9、转动的转盘, 两 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 在两转盘同步相对转动的过 程中, 将浆料自上而下喂入对应的成型凹槽内, 随着两转盘的转动, 鱼丸 (即鱿鱼丸) 在两转 盘的成型凹槽内成型, 并在自重作用下自动脱落, 从而连续的制得鱼丸。 目前的这种鱼丸生 产设备虽然能够连续的制作鱼丸, 但在鱼丸制作过程中, 鱼丸浆料容易粘附在成型凹槽内 壁上, 而在鱼丸连续制作过程中, 由于鱼丸浆料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 这使得简单的通过 毛刷往往难以有效的清除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 导致目前的这种鱼丸生产设 备在制作鱼丸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成型凹槽, 降低生产效率, 。

10、提高劳动强度, 不利于 自动化生产。 0004 例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37257A,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发明创造的名称为 一种显著增加产量的制鱼丸机械的制造方法, 其包括左侧转盘, 右侧转盘及分别设置在左、 右侧转盘上的转盘齿。 该申请案的制鱼丸机械通过左、 右侧转盘转动, 从而制得鱼丸; 其同 样存在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其能 够在鱿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 还能够有效的清理粘附在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 从而有效解决鱿鱼丸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成型凹槽, 降低生产效率, 提高劳动强。

11、 度, 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 包括机箱,蒸煮装置, 供气腔体, 负压腔体, 设置在机箱上 部的喂料仓, 设置在机箱下部的造丸仓及设置在造丸仓内的左、 右两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 盘, 所述喂料仓的底部设有喂料口, 且喂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上方, 所述造丸仓的底部设 有出料口, 且出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下方, 所述两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 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 所述蒸煮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圆形蒸煮槽及设置在圆形 蒸煮槽内的加热装置; 0008 各转盘的端面上设有与转盘同轴的环形凹槽, 且环形凹槽内设有导气套; 各。

12、成型 凹槽底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导气通孔, 各成型凹槽内设有橡胶皮碗, 所述橡胶皮碗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029508 B 3 的端口边缘与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相连接; 所述导气套通过连接杆件固定在机箱上, 导气 套外周面上设有供气槽及负压槽, 供气槽与负压槽位于导气套的相对两侧, 且导气套的负 压槽位于两转盘的轴线之间; 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内、 外两道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及两 条沿转盘轴向延伸的第一密封条, 且第一密封条连接内、 外两道环形密封圈, 所述内、 外两 道环形密封圈位于环形凹槽内, 所述供气槽及负压槽位于内、 外两密封圈之间, 供气槽位于 两第一密封条之间,。

13、 供气槽与负压槽之间的导气套外周面上分别设有一条所述的第一密封 条; 所述导气通孔与环形凹槽的交汇口位于内、 外两密封圈之间; 导气套外端面上设有与供 气槽相通的供气通孔及与负压槽相通的负压通孔, 所述供气通孔的外端口通过供气管道与 供气腔体密封连接; 所述负压通孔的外端口通过负压管道与负压腔体密封连接。 0009 本方案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能够在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 有效的清理粘附在 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 从而有效解决鱼丸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 清理成型凹槽, 降低生产效率, 提高劳动强度, 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另一方面, 当鱼丸 成型后将由圆形蒸煮槽的上端口落入。

14、到圆形蒸煮槽内进行蒸煮。 0010 作为优选, 供气腔体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负压腔体内的气压小于一个 标准大气压。 0011 作为优选, 负压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 所述两转盘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且以 该水平面为基准平面, 所述负压槽的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上方, 另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下 方。 0012 作为优选, 供气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 0013 作为优选, 两第一密封条靠近供气槽。 0014 作为优选, 造丸仓内、 位于两转盘外侧分别设有若干与转盘轴线相平行的刷杆, 且 刷杆与供气槽相对设置, 各刷杆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刷毛, 刷毛的端部靠近或地靠在转盘外 周面上。 0015 作为。

15、优选, 相邻两刷杆之间分别设有喷水喷头, 且喷水喷头的喷嘴朝向转盘外周 面。 0016 作为优选, 成型凹槽为半球形。 0017 作为优选, 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设有一圈往外延伸凸缘, 该凸缘紧贴在成型凹槽 的端口边缘的转盘外周面上, 且该凸缘与转盘外周面密封连接。 0018 作为优选, 喂料仓内设有竖直绞龙, 竖直绞龙顶部设有往上延伸的竖直轴杆, 该竖 直轴杆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机箱顶部, 所述机箱顶部设有用于驱动竖直轴杆转动的驱动 电机。 0019 作为优选, 蒸煮装置还包括旋转装置,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通过竖直转轴可转动的 设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网盘及用于驱动网盘转动的网盘驱动电机; 所述网盘。

16、的上端开口, 下端封闭。 网盘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网状隔板, 所述网状隔板沿竖直转轴径向延伸并将 网盘的内腔分隔呈若干个放置腔。 0020 当鱼丸成型后将落入蒸煮槽进行蒸煮,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盘的转动带动各 放置腔内的鱼丸转动, 使鱼丸受热更均为, 并有利于控制各放置腔内的鱼丸的加热时间, 便 于取出煮熟的鱼丸。 0021 作为优选, 所述网盘呈圆筒形, 所述蒸煮箱体、 网盘与竖直转轴同轴设置。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029508 B 4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在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 有效的清理粘附在用于 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 从而有效。

17、解决鱼丸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 成型凹槽, 降低生产效率, 提高劳动强度, 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的转盘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的导气套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是本发明的蒸煮装置的俯视图。 0029 图中: 机箱1、 喂料仓1a、 造丸仓2a、 负压管道2, 连接杆件3, 供气管道4, 转盘5, 成型 凹槽6, 导气套7, 出料口8, 橡胶皮碗9、 凸缘91, 进料口1。

18、0, 喂料口12, 竖直隔板13, 负压槽14, 供气槽15, 刷毛16, 喷水喷头17, 环形凹槽18, 导气通孔19, 环形密封圈20, 第一密封条21, 供 气通孔22; 圆形蒸煮槽1b, 网盘2b, 竖直转轴3b, 网状隔板4b, 放置腔5b。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 如图1、 图3所示, 一种去皮鱿鱼加工装置包括机箱1,蒸煮装置, 供气腔体,负压腔 体, 设置在机箱上部的喂料仓1a, 设置在机箱下部的造丸仓2a及设置在造丸仓内的左、 右两 个同步相对转动的转盘5。 喂料仓的底部设有喂料口12, 且喂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上。

19、方。 喂料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0。 喂料仓的底部呈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下料斗。 喂料口 位于下料斗的下端中部。 造丸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8, 且出料口位于两转盘之间的下方。 0032 两转盘的转轴水平设置。 两转盘直径相同。 造丸仓内设有两块竖直隔板13。 两竖直 隔板中部分别设有过盘缺口, 两转盘分别穿过竖直隔板的过盘缺口, 且两转盘的啮合部位 于两竖直隔板之间的中部。 0033 两转盘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彼此对应的用于形成鱼丸的成型凹槽6。 各成型凹槽绕 转盘周向均布。 成型凹槽为半球形。 各成型凹槽内设有橡胶皮碗9。 橡胶皮碗与成型凹槽相 对应的呈半球形。 橡胶皮碗的端口边缘与成型凹槽的端。

20、口边缘密封连接; 具体说是, 橡胶皮 碗的端口边缘设有一圈往外延伸凸缘91, 该凸缘紧贴在成型凹槽的端口边缘的转盘外周面 上, 且该凸缘与转盘外周面密封连接。 0034 如图1、 图2所示, 各转盘的端面上设有与转盘同轴的环形凹槽18, 且环形凹槽内设 有导气套7。 各成型凹槽底面上设有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导气通孔19。 导气通孔沿转盘径向延 伸。 导气套通过连接杆件3固定在机箱上。 0035 如图1所示, 导气套外周面上设有供气槽15及负压槽14。 供气槽与负压槽位于导气 套的相对两侧, 且导气套的负压槽位于两转盘的轴线之间。 供气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 在转 盘转动过程中, 有三个或四个连续分布。

21、的成型凹槽底面上的导气通孔同时与供气槽相连 通。 负压槽沿导气套周向延伸。 两转盘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且以该水平面为基准平 面, 负压槽的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上方, 另一部分位于基准平面下方。 在转盘转动过程中,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029508 B 5 有五个或六个连续分布的成型凹槽底面上的导气通孔同时与负压槽相连通。 0036 如图1、 图4、 图5所示, 导气套7外周面上设有内、 外两道周向延伸的环形密封圈20 及两条沿转盘轴向延伸的第一密封条21。 两第一密封条位于内、 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之间, 且 第一密封条连接内、 外两道环形密封圈。 第一密封条与内、 外两道。

22、环形密封圈为一体成型结 构。 导气套外周面设有与环形密封圈及第一密封条相对应的安装槽, 各环形密封圈及第一 密封条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槽内。 内、 外两道环形密封圈位于环形凹槽内, 且内、 外两道环形 密封圈及第一密封条的表面抵靠在环形凹槽内侧面上。 0037 供气槽及负压槽位于内、 外两密封圈之间。 供气槽位于两第一密封条之间。 供气槽 与负压槽之间的导气套外周面上分别设有一条所述的第一密封条。 上述的供气槽, 一条第 一密封条, 负压槽与另一条第一密封条沿导气套周向依次分布。 两第一密封条靠近供气槽。 导气通孔与环形凹槽的交汇口位于内、 外两密封圈之间。 0038 导气套外端面上设有与供气槽相。

23、通的供气通孔22。 导气套外端面上设有与负压槽 相通的负压通孔。 供气通孔的外端口通过供气管道4与供气腔体密封连接。 负压通孔的外端 口通过负压管道2与负压腔体密封连接。 供气腔体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供气腔体 上设有供气泵, 供气泵用于保持供气腔体内的气压。 负压腔体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 压。 供气腔体上设有抽气泵, 抽气泵用于保持负压腔体内的气压。 0039 造丸仓内、 位于两转盘外侧分别设有三根与转盘轴线相平行的刷杆, 且各刷杆与 供气槽相对设置。 各刷杆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刷毛16。 刷毛为柔性刷毛。 刷毛的端部靠近或地 靠在转盘外周面上。 相邻两刷杆之间分别设有喷水喷头17,。

24、 且喷水喷头的喷嘴朝向转盘外 周面。 0040 如图1、 图6所示, 蒸煮装置包括旋转装置, 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圆形蒸煮槽1b及设 置在圆形蒸煮槽内的加热装置。 旋转装置包括通过竖直转轴3b可转动的设置在圆形蒸煮槽 内的网盘2b及用于驱动网盘转动的网盘驱动电机。 竖直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在蒸煮 箱体底面上。 网盘驱动电机位于蒸煮箱体下方, 且网盘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竖直转轴相连 接。 网盘的上端开口, 下端封闭。 蒸煮箱体、 网盘与竖直转轴同轴设置。 网盘内设有若干竖直 设置的网状隔板4b。 网状隔板沿竖直转轴径向延伸并将网盘的内腔分隔呈若干个放置腔 5b。 各放置腔绕竖直转轴周向均布。 0。

25、041 本发明的去皮鱿鱼加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0042 如图1所示, 将鱿鱼丸浆料倒入喂料仓内, 鱿鱼丸浆料由喂料口自上而下喂入两转 盘之间的成型凹槽内, 随着两转盘的转动, 鱿鱼丸在两转盘上对应的成型凹槽闭合过程中 成型, 然后自重作用下自动脱落, 从而连续的制得鱿鱼丸。 0043 在转盘转动过程中, 位于两转盘轴线之间的成型凹槽底面的导气通孔与负压槽相 连通; 此时负压腔体内的负压通过负压管道、 负压通孔、 负压槽作用到两转盘轴线之间的成 型凹槽内, 从而使两转盘轴线之间的成型凹槽内的橡胶皮碗往内系, 并使橡胶皮碗抵靠在 成型凹槽内侧面上, 并封堵成型凹槽底面的导气通孔; 从而保证鱿鱼。

26、丸浆料自上而下喂入 两转盘之间的成型凹槽内后, 可以顺利的制得鱼丸。 0044 在转盘转动过程中, 位于两转盘轴线外侧的一部分成型凹槽底面的导气通孔与供 气槽相连通; 此时供气腔体内的气体通过供气管道、 供气通孔、 供气槽即导气通孔进入到与 供气槽连通的成型凹槽内, 从而将该成型凹槽内的橡胶皮碗往外鼓出。 在橡胶皮碗往外鼓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029508 B 6 出的过程中受橡胶皮碗的收缩/膨胀形变及振动, 粘附在橡胶皮碗表面上的绝大部分的鱿 鱼丸浆料将自动脱落。 另一方面, 在转盘转动过程中鼓出的橡胶皮碗将经过刷毛, 通过刷毛 进一步将橡胶皮碗上未脱落的浆料清除; 从而。

27、进一步有效的清理粘附在用于形成鱼丸的成 型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 而被清理干净的橡胶皮碗, 在转盘转动过程中将再次转动到两 转盘轴线之间, 使橡胶皮碗抵靠在成型凹槽内侧面上; 从而保证鱿鱼丸浆料自上而下喂入 两转盘之间的成型凹槽内后, 可以顺利的制得鱼丸。 0045 因而本发明的加工装置能够在鱼丸连续生产制作的同时, 有效的清理粘附在成型 凹槽内壁上的鱼丸浆料, 从而有效解决鱼丸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清理成型凹槽, 降低 生产效率, 提高劳动强度, 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0046 当鱼丸成型后将落入蒸煮槽进行蒸煮,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盘的转动带动各 放置腔内的鱼丸转动, 使鱼丸受热更均为, 并有利于控制各放置腔内的鱼丸的加热时间, 便 于取出煮熟的鱼丸。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029508 B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105029508 B 8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105029508 B 9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105029508 B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105029508 B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