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更加安全方便的酒杯塔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操作更加安全方便的酒
杯塔。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杆塔结构主要采用全钢制结构,全钢制结构的输电塔,存在质量
重、施工运输和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而且在对钢塔进行组装或维修等操作时,
施工人员需要亲自爬上塔才能完成相关工作。
现有的钢结构塔结构设计古板,避风过风设计很差,因此在刮风的时候,
塔的中上端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晃动,而且施工人员如果爬上去后会进一步增
加塔中上端的晃动幅度,在这种施工环境下施工人员的施工难度大,操作很不
方便,在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跌落。使得施工过程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设有避风过风结构的,施工更加安全方便的酒
杯塔。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施工更加安全方便的酒杯塔,包括塔身、塔窗、顶部横担和两个地线
支架;塔窗的底部固定于钢结构的塔身的顶部;顶部横担水平设于塔窗顶部,
且顶部横担两端的绝缘支架从塔窗两侧向外伸出;两个所述地下支架分别倾斜
设于顶部横担两端的绝缘支架的正上方,且与顶部横担连接固定;所述顶部横
担设有安全滑索和星轮过渡装置;若干个星轮过度装置沿着安全滑索的设定路
径等间距固定于顶部横担;安全滑索两端分别设于顶部横担的两端,且在所述
星轮过渡装置的托举下拉紧;星轮过渡装置,包括过钩轮和中心轴;过钩轮包
括星形轮板和转动轴;星形轮板有两块,两块星形轮板平行设置,且中心处连
接固定并设有贯通的转动孔;星形轮板设有至少三个轮角,且两块星形轮板设
有的轮角一一相对组成多对轮角组,每对轮角组的两个轮角通过转动轴连接;
中心轴穿过所述转动孔,并将过钩轮限位于中心轴。
进一步说明,所述塔身为钢架结构,且其截面从顶部向底部逐渐增大;所
述塔身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塔脚,所述塔脚由底部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和倾斜连接
固定于固定板上表面的连接部组成。
进一步说明,所述塔窗由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倾斜的侧翼支架组成,两个
侧翼支架下端连接在一起,上端分开,使得所述塔窗中部为镂空,上端为开口
状。
更优的,所述侧翼支架由上三角结构和下三角结构连接而成,所述上三角
结构的底边朝上并与所述顶部横担连接固定,其顶角朝下;所述下三角结构向
所述塔窗内侧倾斜,其顶角朝上并与所述上三角的顶角连接固定,其底边上的
两个底角,一个与另一个所述侧翼支架对应位置设有的下三角结构的底边上的
底角连接固定,另一个与塔身顶部连接固定。
更优的,所述顶部横担为钢架结构,其中部下表面向上弯折,其两端的上
表面向下倾斜形成三角形状的所述绝缘支架;所述地线支架也为三角形状的钢
架结构,其底部与所述绝缘支架的上表面连接固定,其顶角处为地线夹持端。
更优的,所述地线夹持端相对于所述地线支架的端部向下弯折。
更优的,所述星形轮板上相邻所述轮角的根部设有挂动缺口。
更优的,所述轮角的长度相等、形状相同,且等间距设于所述星形轮板的
周边。
更优的,所述转动轴设于所述轮角的中部位置,使得所述轮角的端部和所
述转动轴形成一个凹槽结构。
更优的,所述中心轴和所述转动轴为螺栓,所述螺栓转动连接于所述星形
轮板,且所述中心轴和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星形轮板侧面接触位置设有耐磨垫。
本发明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施工更加安全方便的酒杯塔,所述塔身为所
述酒杯塔提供了安装和支撑基座,所述塔窗为所述地线支架和绝缘支架提供了
安装位置,且使得地线和其他电线之间的间隔更大,避免所述酒杯塔支撑输电
线时因为输电线之间间隔太近出现接触事故;所述塔窗中部是镂空的便于气流
通过,既使得所述塔窗的支撑范围更大又不会增加所述酒杯塔整体的受风面,
使得所述酒杯塔的结构更加简单外,还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
此外,所述酒杯塔还设有安全滑索和星轮过渡装置,施工人员在所述酒杯
塔上施工时,只需将自身系有的安全绳通过环形挂扣套在所述安全滑索上,施
工人员就能在安全绳和所述安全滑索的保护下避免出现从塔上坠落的事故;由
于所述安全滑索是通过所述星轮过渡装置来过渡并支撑的,因此施工人员只需
要拉动安全绳就可以带动所述过钩轮转动,不用再将挂扣取下,使得施工人员
在高空的操作更加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实施例中所述塔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实施例中所述塔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虚线圆圈圈出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所述星轮过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轴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实施例与安全滑索和挂扣装配在一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塔身10,塔窗20,侧翼支架21,上三角结构22,下三角结构23,
顶部横担30,地线支架40,地线夹持端41,绝缘支架50,星轮过渡装置60,
过钩轮100,星形轮板110,轮角111,挂动缺口113,转动轴120,凹槽结构130,
中心轴200,安装部210,固定螺母220,限位螺母230,耐磨垫300,安全滑索
400,安全绳500,挂扣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8所示,一种施工更加安全方便的酒杯塔,包括塔身10、塔窗20、
顶部横担30和两个地线支架40;塔窗20的底部固定于钢结构的塔身10的顶部;
顶部横担30水平设于塔窗20顶部,且顶部横担30两端的绝缘支架50从塔窗
20两侧向外伸出;两个所述地下支架分别倾斜设于顶部横担30两端的绝缘支架
50的正上方,且与顶部横担30连接固定;所述顶部横担30设有安全滑索400
和星轮过渡装置60;若干个星轮过度装置沿着安全滑索400的设定路径等间距
固定于顶部横担30;安全滑索400两端分别设于顶部横担30的两端,且在所述
星轮过渡装置60的托举下拉紧;如图5-8所示,所述星轮过渡装置60,包括过
钩轮100和中心轴200;所述过钩轮100包括星形轮板110和转动轴120;所述
星形轮板110有两块,两块星形轮板110平行设置,且中心处连接固定并设有
贯通的转动孔;所述星形轮板110设有五个轮角111,且两块星形轮板110设有
的轮角111一一相对组成五对轮角组,每对轮角组的两个所述轮角111通过所
述转动轴120连接;所述中心轴200穿过所述转动孔,并将所述过钩轮100限
位于所述中心轴200。
所述塔身10为所述酒杯塔提供了安装和支撑基座,所述塔窗20为所述地
线支架40和绝缘支架50提供了安装位置,且使得地线和其他电线之间的间隔
更大,避免所述酒杯塔支撑输电线时因为输电线之间间隔太近出现接触事故;
所述塔窗20中部是镂空的便于气流通过,既使得所述塔窗20的支撑范围更大
又不会增加所述酒杯塔整体的受风面,使得所述酒杯塔的结构更加简单外,还
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
此外,所述酒杯塔还设有安全滑索400和星轮过渡装置60,施工人员在所
述酒杯塔上施工时,只需将自身系有的安全绳500通过环形挂扣套在所述安全
滑索400上,施工人员就能在安全绳500和所述安全滑索400的保护下避免出
现从塔上坠落的事故;由于所述安全滑索400是通过所述星轮过渡装置60来过
渡并支撑的,因此施工人员只需要拉动安全绳500就可以带动所述过钩轮转动,
不用再将挂扣取下,使得施工人员在高空的操作更加方便安全。
所述塔身10为钢架结构,且其截面从顶部向底部逐渐增大;所述塔身10
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塔脚,所述塔脚由底部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和倾斜连接固定于
固定板上表面的连接部组成。上小下大的塔身10和特殊结构的所述塔脚使得所
述酒杯塔这个固定在地面上更加稳定,也便于所述酒杯塔的组装。
所述塔窗20由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倾斜的侧翼支架21组成,两个侧翼支
架21下端连接在一起,上端分开,使得所述塔窗20中部为镂空,上端为开口
状。倾斜侧翼支架21将所述塔窗20自身的重力和塔窗20承受的重力,沿着斜
线传递至所述塔身10的顶部,进而使得所述酒杯塔整体的受力绝大部分转移到
塔身10上,让所述酒杯塔的受力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此外这样得结构设
计,让塔窗20中部的镂空状结构更大,使得气流通过面积更大,塔窗20对气
流的阻碍更小,也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酒杯塔的抗风性能。
所述侧翼支架21由上三角结构22和下三角结构23连接而成,所述上三角
结构22的底边朝上并与所述顶部横担30连接固定,其顶角朝下;所述下三角
结构23向所述塔窗20内侧倾斜,其顶角朝上并与所述上三角的顶角连接固定,
其底边上的两个底角,一个与另一个所述侧翼支架21对应位置设有的下三角结
构23的底边上的底角连接固定,另一个与塔身10顶部连接固定。使得所述侧
翼支架21边得更窄,塔窗20中部的镂空状空间更大,而且三角形具有很好的
稳定性,在多个三角形钢架结构组成,一方面使得所述塔窗20整体结构更加稳
定,不易变形,另一方面拆卸成多个部分后的塔窗20更方便运输存放。
所述顶部横担30为钢架结构,其中部下表面向上弯折,其两端的上表面向
下倾斜形成三角形状的所述绝缘支架50;所述地线支架40也为三角形状的钢架
结构,其底部与所述绝缘支架50的上表面连接固定,其顶角处为地线夹持端41。
使得塔窗20中部镂空状空间更大,增加了所述酒杯塔的抗风性能;伸出的所述
地线支架40能避免地线直接与所述塔窗20接触而出现损坏。
所述地线夹持端41相对于所述地线支架40的端部向下弯折。让地线的安
装更加方便,所述酒杯塔在支撑地线后,受力向下,重心也下移,使得所述酒
杯塔的稳定性更好。
如图5-8所示,所述星形轮板110上相邻所述轮角111的根部设有挂动缺
口113。当挂扣600移至所述星轮过渡装置60时,摆动安全绳500,使得挂扣
600撞击所述过钩轮100时,所述挂扣600的一端恰好挂于所述挂动缺口113内,
操作者再继续轻微摆动安全绳500,通过安全绳500带动所述过钩轮100转动,
使得挂钩跟随过钩轮100一起移动到所述过钩轮100另一侧,当挂扣600移动
至所述星轮过渡装置60另一侧时,操作者再拉扯安全绳500即可使得挂扣600
与所述挂动缺口113分离,然后沿着安全滑索400继续移动。
五个所述轮角111的长度相等、形状相同,且等间距设于所述星形轮板110
的周边。保证了所述过钩轮100的形状是中心对称的,重心位于所述转动孔处,
不管所述过钩轮100转动到那个角度都能轻易的利用挂扣600带动。
所述转动轴120设于所述轮角111的中部位置,使得所述轮角111的端部
和所述转动轴120形成一个凹槽结构130。安全滑索400从所述凹槽结构130中
穿过,所述转动轴120将所述安全滑索400顶起,两侧的轮角111将安全滑索
400始终限位在所述转动轴120上方。
所述中心轴200的端部设有安装部210,所述安装部210从所述转动孔伸出。
便于所述星轮过渡装置60安装在指定位置,并保证所述过钩轮100的顺利转动。
如图7所示,所述中心轴200一端为安装部210,另一端为固定螺母220,
其中部设有限位螺母230;所述中心轴200位于固定螺母220和所述限位螺母
230之间的位置设有光滑的转动面,所述转动孔于所述转动面配合。固定螺母
220和限位螺母230将所述过钩轮100限位在所述中心轴200上,使得所述过钩
轮100不会在所述中心轴200上沿轴向晃动,使得所述过钩轮100的稳定转动,
增加了星轮过渡装置60的工作稳定性。
所述中心轴200和所述转动轴120为螺栓,所述螺栓转动连接于所述星形
轮板110,且所述中心轴200和所述转动轴120与所述星形轮板110侧面接触位
置设有耐磨垫300。采用螺栓来设置所述中心轴200和转动轴120,使得所述中
心轴200和所述转动轴120的安装及拆卸操作更加简单;设置所述耐磨垫300
一方面使得对应位置安装间隙适当增大,便于所述过钩轮100绕着中心轴200
转动,所述转动轴120相对于轮角111转动,另一方面避免了所述中心轴200
和所述转动轴120与星形轮板110直接发生摩擦损坏,进而延长了所述星轮过
渡装置60的使用寿命。
如图8所示,所述星轮过渡装置60的过钩轮100将安全滑索400托起,过
钩绳被过钩轮100中两块星形轮板110之间设有的转动轴120顶起,多个所述
星轮过渡装置60对安全滑索400起到提拉作用,避免安全滑索400能下垂弯曲,
能近似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挂扣600一端与安全绳500连接,另一端套在安全
滑索400上滑动,当挂扣600滑动到过钩轮100一侧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摆动
安全绳500,带动挂扣600撞击过钩轮100设有的轮角111,进而使得过钩轮100
转动;每当过钩轮100转动一定角度,过钩轮100上直立挡住挂扣600通过的
轮角111就会转动到星轮过渡装置60的另一侧,挂扣600在所述过钩轮100转
动的过程中,继续沿着安全滑索400滑动到星轮过渡装置60的另一侧,在不拆
卸挂扣600的前提下,让挂扣600顺利够过星轮过渡装置60。所述星轮过渡装
置60既对安全滑索400起到了提拉作用,又可让挂扣600在安全滑索400上顺
利滑动,避免了挂扣600从安全滑索400上取下的情况发生,进而大大的减少
了操作者在高空作业时的操作难度,让高空作业过程更加安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
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
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
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