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升降装置的新型电线杆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杆辅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升降装置的新型电线杆。
背景技术
电线杆顾名思义就是架电线的杆子。电线杆被用于拉紧和架设电线和电缆,在遇到电力事故的时候,维修人员需要借助工具攀爬至电线杆上,对故障电路进行维修。现在技术中的电线杆为混泥土浇筑而成的,其外表面十分的光滑,并且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在电线杆的外表面产生青苔,青苔十分光滑,因此维修工人所借助的工具不便于施力,经常会导致维修工人摔落,造成十分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有升降装置的新型电线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升降装置的新型电线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升降装置的新型电线杆,包括电线杆本体,所述电线杆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电线杆本体的顶部自上而下贯穿设置有横担和支杆,所述横担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绝缘子,所述支杆两端固定安装有定向声波驱鸟装置,所述电线杆本体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电线杆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贯穿滑槽并延伸到滑槽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箱、连接绳、转盘、电机、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的转轴与转盘通过皮带连接,所述转盘上套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头与升降箱的顶部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头与升降箱的底部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箱的表面设置有箱门,且箱门的两侧通过螺栓与升降箱固定,所述升降箱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内部均套设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电线杆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电灯板,所述电灯板的内部设置有电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有升降装置的新型电线杆,通过设置了升降装置,使得维修人员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工具攀爬至电线杆上,对故障电路进行维修,也不会受到青苔等外物的影响,保护了维修人员的安全;该带有升降装置的新型电线杆,还设置了定向声波驱鸟装置,能通过定向声波来有效的驱赶鸟类,提高电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线杆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升降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线杆本体、2底座、3横担、4定向声波驱鸟装置、5滑槽、6升降装置、61升降箱、62连接绳、63转盘、64电机、65第一连接头、66第二连接头、7绝缘子、8支杆、9防滑垫、10电灯板、11电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升降装置的新型电线杆,包括电线杆本体1,电线杆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底座2为大墩座,接地面积大,可以提高电线杆的稳定性,电线杆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电灯板10,电灯板10的内部设置有电灯11,电灯11可以在晚上亮起,提醒过路人和车辆电线杆的位置,使得过路人和车辆可以在夜里避开电线杆,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电线杆本体1的顶部自上而下贯穿设置有横担3和支杆8,横担3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绝缘子7,支杆8两端固定安装有定向声波驱鸟装置4,设置的定向声波驱鸟装置4,能通过定向声波来有效的驱赶鸟类,提高电缆使用的安全性。
电线杆本体1表面开设有滑槽5,电线杆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包括升降箱61、连接绳62、转盘63、电机64、第一连接头65和第二连接头66。
电机64与控制器电连接,电机64的转轴与转盘63通过皮带连接,转盘63上套设有连接绳62,连接绳62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头65与升降箱61的顶部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连接绳6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头66与升降箱61的底部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65和第二连接头66的内部均套设有防滑垫9。
当维修人员要攀爬到电线杆上时,只需要打开升降箱61的箱门,进入升降箱61内操作控制器来使得电机64工作,电机转动转盘63,带动连接绳62在滑槽5内运动,升降箱61将随着连接绳62上升。
升降箱61高度至少为一米三,升降箱61的表面设置有箱门,且箱门的两侧通过螺栓与升降箱61固定,螺栓锁紧升降箱61的箱门来保护维修人员的安全,升降箱6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环,升降装置6贯穿滑槽5并延伸到滑槽5的表面,连接绳62在滑槽5内滑动。
通过设置了升降装置6,使得维修人员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工具攀爬至电线杆上,对故障电路进行维修,也不会受到青苔等外物的影响,保护了维修人员的安全。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有可施性,适合推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