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停车充电架.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737553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60086.X

申请日:

2015.11.30

公开号:

CN105545032A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6/06申请日:20151130|||公开

IPC分类号:

E04H6/06

主分类号:

E04H6/06

申请人:

陈载发

发明人:

陈载发

地址:

200127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沂北路210弄6号1002室

优先权:

2015.10.15 CN 2015208018836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代理人:

缪利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包括起重系统和平台,所述起重系统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基础梁、起重杆以及支撑装置,所述两起重杆的下方分别固定在两基础梁的中部,上方则通过一第一横梁固定连接,第一横梁上设有一压缩反推装置,两起重杆的侧面上方各设有一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包括起重索,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主动支撑杆、一被动支撑杆和一第二横梁,所述主动支撑杆、被动支撑杆、一基础梁与第二横梁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所述起重索与主动支撑杆连接,所述平台固定于第二横梁上,所述平台在最高点时与压缩反推装置在同一高度。采用上述结构后,其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巧妙,适用范围广,可以解决停车难和充电难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系统和平台,所述起重
系统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基础梁、两平行设置的起重杆以及两平行设置的支
撑装置,
所述两起重杆的下方分别固定在两基础梁的中部,与基础梁形成γ角,
所述γ角为90°~180°,上方则通过一第一横梁固定连接,第一横梁上设
有一压缩反推装置,两起重杆的侧面上方各设有一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
置包括卷筒和缠绕于卷筒上的起重索,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主动支撑杆、一被动支撑杆和一第二横梁,所述
主动支撑杆和被动支撑杆的下方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基础梁的两侧,上方则
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横梁的两侧,所述主动支撑杆、被动支撑杆、一基
础梁与第二横梁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所述主动支撑杆与所述起重索连接,
所述平台固定于第二横梁上,所述平台在最高点时与压缩反推装置在
同一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索
为钢丝索或链条、高强度纤维绳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装
置还包括一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
前后各设有一挡块,所述平台的前后两端均为一斜面,与水平面形成β角,
所述β角为0~4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反
推装置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内穿设有一推杆,推杆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
度,推杆的末端直径大于套筒内部的直径,所述推杆外还套设有一弹簧,
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推杆的末端,弹簧的另一端则顶抵于套筒的外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梁
的长为0.8米~1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
宽度为2米,长度为5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支
撑杆和被动支撑杆的长度大于2.2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
设有一充电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
杆上还设有一终端机。

说明书

人行道停车充电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停车设施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人行道停车充
电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随之增多。汽车在带给人们生活
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例如停车位难寻、
道路拥堵等。

现有的停车位主要有停车库和路边划线停车位,由于停车位和停车库
数量有限,满足不了日常需求,停车难问题日渐显现。许多车主,为了急
于办事,在没有合适车位的情况下,直接将车停在路边,成为交通管理和
小区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停车难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

2015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推进电动汽
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意见》明确,我国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
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适度超前、有序建设,
统一标准、通用开放,依托市场、创新机制的原则,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
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
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但是,由于目前各小区停车位都是处于饱和状态,
购置电动汽车的车主很难挤入现有的环境内,于是充电桩的安装也成了难
题。因此充电难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停车充电架,以解决现有停车位不足、
停车难和充电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包括起重系统和平台,所述起重系统包括两
平行设置的基础梁、两平行设置的起重杆以及两平行设置的支撑装置,

所述两起重杆的下方分别固定在两基础梁的中部,与基础梁形成γ角,
所述γ角为90°~180°,上方则通过一第一横梁固定连接,第一横梁上设
有一压缩反推装置,两起重杆的侧面上方各设有一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
置包括卷筒和缠绕于卷筒上的起重索,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主动支撑杆、一被动支撑杆和一第二横梁,所述
主动支撑杆和被动支撑杆的下方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基础梁的两侧,上方则
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横梁的两侧,所述主动支撑杆、被动支撑杆、一基
础梁与第二横梁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所述主动支撑杆与所述起重索连接,

所述平台固定于第二横梁上,所述平台在最高点时与压缩反推装置在
同一高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起重索为钢丝索或链条、高强度纤维绳等。

所述起重装置还可以包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起重索的收放,从而控
制平台的升降,控制的方式包括电动控制和机械控制。

根据本发明,所述平台的前后各设有一挡块,防止车轮滑动,所述平
台的前后两端均为一斜面,与水平面形成β角,所述β角为0~45°,便于
汽车驶入或驶出平台。

根据本发明,所述压缩反推装置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内穿设有一推
杆,推杆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度,推杆的末端直径大于套筒内部的直径,
所述推杆外还套设有一弹簧,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推杆的末端,弹簧的另一
端则顶抵于套筒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基础梁的长为0.8米~1米,可安装于行道树之间或
安装于相邻地面停车位之间。

优选的,所述平台的宽度为2米,长度为5米。

根据本发明,所述主动支撑杆和被动支撑杆的长度大于2.2米。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上设有一充电桩。

根据本发明,所述起重杆上还可以设有一终端机,用于实时输出平台
是否停车的状态,便于汽车车主实时获取附近区域剩余停车位的位置和数
量。

本发明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有益效果是:

1、其设计巧妙,由于基础梁的长度小,占地面积少,可直接安装于行
道树之间或安装于相邻地面停车位之间,不用增加额外的停车场地,解决
停车难的问题;

2、经测试,多数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为7~8米,该距离能够满足平台
的安放,因此不用占用人行道或车行道,使得道路行驶通畅;

3、其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

4、压缩反推装置的设置,一方面,其缓冲作用,当平台上升至接近最
高点时,可确保平台缓慢停下;另一方面,可防止平台上升至最高点时,
受起重索的作用力而向起重杆的另一方向失控移位;

5、控制器的设置,用于控制起重索的收放,从而控制平台的升降;

6、终端机的设置,汽车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安装汽车停车位APP来查询
附近停车位的位置及停车位信息,为车主停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7、充电桩的设置,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便于汽车及时充电,使得电
动汽车可以顺利得到充电的车位,从而推动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的汽车的
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安装于行道树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台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安装于停车位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包括起重系统和平
台1,所述起重系统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基础梁2、两平行设置的起重杆3以
及两平行设置的支撑装置,所述两起重杆3的下方分别固定在两基础梁2
的中部,与基础梁2形成γ角,所述γ角为90°~180°,上方则通过一第
一横梁4固定连接,第一横梁4上设有一压缩反推装置5,两起重杆3的侧
面上方各设有一起重装置6,所述起重装置包括卷筒61和缠绕于卷筒61上
的起重索62,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主动支撑杆71、一被动支撑杆72和一
第二横梁73,所述主动支撑杆71和被动支撑杆72的下方分别可转动连接
于基础梁2的两侧,上方则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横梁73的两侧,所述主
动支撑杆71、被动支撑杆72、一基础梁2与第二横梁73构成一平行四边
形,所述主动支撑杆71与所述起重索62连接,所述平台1固定于第二横
梁73上,所述平台1在最高点时与压缩反推装置5在同一高度。

所述起重索62为钢丝索、链条或高强度纤维绳等。

所述起重装置6还可以包括一控制器63,用于控制起重索62的收放,
从而控制平台1的升降,控制的方式包括电动控制和机械控制。

所述平台1的前后各设有一挡块11,防止车轮滑动,如图2所示,所
述平台1的前后两端均为一斜面,与水平面形成β角,所述β角为0~45°,
便于汽车驶入或驶出平台1。

所述压缩反推装置5包括一套筒51,所述套筒51内穿设有一推杆52,
推杆52的长度大于套筒51的长度,推杆52的末端直径大于套筒51内部
的直径,所述推杆52外还套设有一弹簧53,弹簧53的一端顶抵于推杆52
的末端,另一端则顶抵于套筒51的外表面。

所述基础梁2的长为0.8米~1米,可安装于行道树之间或安装于相邻
地面停车位之间。

所述平台1的宽度优选为2米,长度优选为5米。

所述主动支撑杆71和被动支撑杆72的长度大于2.2米。

所述平台1上可进一步设有一充电桩8。

所述起重杆3还可以设有一终端机10,用于实时输出平台1是否停车
的状态,便于汽车车主实时获取附近区域剩余停车位的位置和数量。

实施例1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安装于人行道的行道树之间

如图1所示,选取行道树之间的间距大于6米的区域以及选取行道树
所占据人行道宽度大于1米的区域,将上述人行道停车充电架的两基础梁2
安装在两行道树之间,并使平台1下降至最低点时恰好位于车行道上。

实施例2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安装于划线停车位的上方

如图3所示,选取并排设置的停车位,将上述人行道停车充电架的每
一个基础梁2分别安装于两两停车位之间的间隔内,并使平台1下降至最
低点时恰好位于车行道上。该安装方式适用于小区、路边停车场或比较高
的停车库。采用该方式安装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可以增加地面停车位或比
较高的停车库的停车位数量,从而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实施例3寻找停车位

当需要停车时,汽车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安装的汽车停车位APP来查询
附近停车位的位置及停车位信息,汽车停车位APP输出剩余停车位信息和
路线图,车主根据路线图即可选择最近的停车位。

实施例4人行道停车充电架的使用过程

当汽车需要停到平台1上时,车主下车后按下汽车停车位APP的停车
按钮,起重装置6的控制器63接收到信号,控制卷筒61向外转动,向外
放起重索62,控制平台1下降;汽车驶入平台1后,控制器63接收到信号,
控制卷筒61向内转动,向内收起重索62,控制平台1上升;

若驶入平台1的汽车为纯电驱动的汽车,在电能不足的情况下,还可
以通过设于平台1侧面的充电桩8充电,从而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

当汽车需要离开平台1时,先进行费用结算,再按下汽车停车位APP
的离开按钮,控制器63接收到信号,控制卷筒61向外转动,向外放起重
索62,控制平台1下降,当下降1至行车道时,汽车驶出平台1,控制器
63接收到信号,控制卷筒61向内转动,向内收起重索62,从而控制平台1
上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和润饰,例如在两第二横梁73之间设置一或多个加强筋9(如图1所示),
以使平台更牢固等。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人行道停车充电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行道停车充电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行道停车充电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行道停车充电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行道停车充电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包括起重系统和平台,所述起重系统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基础梁、起重杆以及支撑装置,所述两起重杆的下方分别固定在两基础梁的中部,上方则通过一第一横梁固定连接,第一横梁上设有一压缩反推装置,两起重杆的侧面上方各设有一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包括起重索,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主动支撑杆、一被动支撑杆和一第二横梁,所述主动支撑杆、被动支撑杆、一基础梁与第二横梁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所述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