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合楼板混凝土浇筑模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产品构件比较标准,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成本低,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越来越高,同时装配式建筑又非常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在建造装配式建筑时,需要使用大量的叠合楼板,然后将预先制作好的叠合楼板进行连接。叠合楼板之间设置有一定宽度的现浇混凝土板带,通过现浇混凝土,实现叠合楼板之间牢固连接。在叠合楼板1安装就位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通常采用钢管等搭设传统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支撑架,如图1所示,支撑架为由钢管立杆2、水平钢管3和扣件构成,钢管立杆1和水平钢管2交接处使用扣件连接,使支撑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支撑架上方铺设木枋4,木枋4上方满铺层板5作为底模底模,调整立杆顶部的可调托撑6长度,将层板5与叠合楼板1底部抵紧,准备就绪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待现浇混凝土凝固后,将支撑架拆除。
由于现浇板带处的钢管立杆间距较密集,作业人员在搭设支撑架时,需要站立在钢管立杆的空隙间进行操作,搭设好支撑架后,再铺设木枋和底模,最后进行立杆顶部的可调托撑的调整,使底模和叠合楼板抵紧,工序繁多,而且工作空间狭窄,操作难度较大,非常不方便,对效率和工程施工进度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搭设支撑架时,使用了大量的钢管和组合构件,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也提升了施工成本,对效益造成了重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在进行叠合楼板之间现浇混凝土时,使用钢管等搭设的现浇混凝土板带支撑架,不仅安装和拆卸难度较大,而且对效率和施工进度均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浪费施工资源,增加了施工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及施工方法,该装置用于固定底模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不仅解决了工作空间狭窄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同时,提升了工程施工进度,减少了钢管及钢管扣件等材料的用量,节约了施工成本,提升了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底模模板的型钢和用于将型钢固定在叠合楼板上的紧固件,所述型钢上对应开设有用于紧固件连接的安装孔。
采用型钢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模板进行了支撑,同时使用紧固件将型钢和底模模板牢固固定在叠合楼板上,在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型钢的强度足以支撑现浇混凝土的载荷,型钢固定于安装好的叠合楼板上,使叠合楼板成为载荷的主要支撑结构,从而避免了使用钢管等搭设的支撑架,由于使用紧固件将型钢和底模模板固定在叠合楼板上,占用很少空间,在安装时,只需先加工好型钢和底模模板的安装孔,然后拧紧紧固件即可,施工完成后,只需要拆卸掉紧固件即可,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解决了使用由钢管搭设的支撑架非常占用空间导致安装和拆卸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大量节约了钢管及钢管扣件等材料的应用,节约了较大的施工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优选的,所述型钢为角钢。使用角钢来固定和支撑层板,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保证了支撑强度,避免现浇板带在浇筑混凝土后发生垮塌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型钢为槽钢。使用槽钢来固定和支撑层板,使支撑强度更高,对层板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更牢固。
优选的,所述型钢的长度=L+(80~120)×2mm,L表示现浇混凝土板带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自攻螺丝。使用自攻螺丝的自钻能力使角钢和层板与叠合楼板之间连接牢固,避免了再次在叠合楼板上开孔,减少了工序,节约了施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底模模板为层板。使用层板作为底模模板,便于下料和安装,施工完成后,拆卸也非常方便。
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好叠合楼板,叠合楼板之间为现浇混凝土板带;
b、根据现浇混凝土板带的宽度和长度,加工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模板,同时加工用于固定底模模板的型钢,并将型钢根据设计支撑的位置放置于模板上;
c、夹紧型钢和模板,使型钢和模板保持相对固定,根据设计的型钢和模板之间的固定位置,同时在型钢和模板上加工安装孔;
d、将模板和型钢安装于叠合楼板现浇板带下方,使用紧固件将模板和型钢与叠合楼板之间拧紧固定;
e、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浇筑时,叠合楼板上部的现浇混凝土同时浇筑。
采用本发明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型钢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模板进行了支撑,同时使用紧固件将型钢和模板牢固固定在叠合楼板上,在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型钢的强度足以支撑现浇混凝土的载荷,型钢固定于安装好的叠合楼板上,使叠合楼板成为载荷的主要支撑结构,从而避免了使用钢管等搭设的支撑架,彻底解决了由于使用支撑架带来的不方便安装和拆卸支撑架的问题。使用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的施工方法,不仅减少了钢管及钢管扣件等材料的用量,而且工序步骤更少,施工空间宽敞,大幅提升了施工进度,也节约了施工成本。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同时浇筑叠合楼板上部的混凝土,可以有效改善整个建筑的承力结构,提升建筑质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现浇混凝土板带的宽度和长度;
b2、型钢使用角钢,模板使用层板;
b3、对角钢和层板进行下料,层板下料宽度与角钢下料长度相同,层板下料长度与现浇混凝土板带长度相同;
b4、根据设计支撑的位置,将多根角钢平行放置在层板上,角钢之间的间距根据验算确定。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保证下料后角钢和层板的长度和宽度适合,避免角钢和层板因长度和宽度不合适而浪费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层板和角钢的固定位置,根据固定位置得到安装孔的孔距;
c2、对放置在层板上的角钢上进行划线、钻孔,安装孔以角钢中心线对称布置,在钻孔时,钻穿角钢后继续钻孔,直至将层板钻穿;
c3、对层板和角钢钻孔的位置进行清渣去毛刺。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保证角钢上的安装孔和层板上的安装孔同心,角钢上的安装孔和层板上的安装孔对齐便于自攻螺丝穿孔连接,安装孔以角钢中心线对称布置,自攻螺丝穿过安装孔安装角钢和层板后,使层板做为底模承受现浇混凝土时受力更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型钢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模板进行了支撑,同时使用紧固件将型钢和底模模板牢固固定在叠合楼板上,在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型钢的强度足以支撑现浇混凝土的载荷,型钢固定于安装好的叠合楼板上,使叠合楼板成为载荷的主要支撑结构,从而避免了使用钢管等搭设的支撑架;
2、使用型钢支撑叠合楼板现浇板的底模,施工空间宽敞,施工步骤减少,安装和拆卸均比较方便,提升了施工进度;
3、使用型钢支撑叠合楼板现浇板的底模,可以节约大量的钢管等建筑材料,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效益;
4、使用自攻螺丝将型钢和层板固定在叠合楼板上,施工简单方便,保证连接牢固;
5、在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同时浇筑叠合楼板上部的混凝土,有效改善整个建筑的承力结构,提升建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支撑架。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角钢底模安装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角钢底模安装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叠合楼板,2-钢管立杆,3-水平钢管,4-木枋,5-层板,6-可调托撑,7-角钢,8-浇筑区域,9-自攻螺丝,10-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用于叠合楼板现浇板底模安装的场合。
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底模的型钢和用于将型钢固定在叠合楼板上的紧固件,所述型钢上对应开设有用于紧固件连接的安装孔。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型钢使用角钢7,紧固件为自攻螺丝9,将角钢7支撑住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模板,模板使用层板5,使用自攻螺丝9将角钢7和层板5固定与叠合楼板1上,从而实现对底模模板的支撑。
采用角钢7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层板5进行了支撑,同时使用自攻螺丝9将角钢7和底模层板5板牢固固定在叠合楼板上,在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角钢7的强度足以支撑现浇混凝土的载荷,角钢7固定于安装好的叠合楼板上,使叠合楼板成为载荷的主要支撑结构,从而避免了使用钢管等搭设的支撑架,由于使用自攻螺丝9将角钢7和底模层板5固定在叠合楼板上,占用很少空间,在安装时,只需先加工好角钢7和底模层板5的安装孔,然后拧紧自攻螺丝9,使自攻螺丝9连接到叠合楼板,施工完成后,只需要拆卸掉自动螺丝9即可,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解决了使用由钢管搭设的支撑架非常占用空间导致安装和拆卸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大量节约了钢管及钢管扣件等材料的应用,节约了较大的施工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角钢7的长度=L+(80~120)×2mm,L表示现浇混凝土板带宽度。
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叠合楼板1,叠合楼板1之间为现浇混凝土板带;
b、加工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层板5,同时加工用于固定层板5的角钢7并将角钢7根据设计支撑的位置放置于层板5上;
c、保持角钢7和层板5相对固定,根据设计的角钢7和层板5之间的固定位置,同时在角钢7和层板5上加工安装孔;
d、将层板5和角钢7安装于叠合楼板现浇板带下方,使用自攻螺丝9件将层板5和角钢7与叠合楼板之间拧紧固定;
e、对叠合楼板1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浇筑时,叠合楼板1上部的现浇混凝土同时浇筑。
采用本发明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角钢7对叠合楼板1现浇板带底模层板5进行了支撑,同时使用自攻螺丝9将角钢7和层板5牢固固定在叠合楼板1上,在对叠合楼板1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角钢7的强度足以支撑现浇混凝土的载荷,角钢7固定于安装好的叠合楼板1上,使叠合楼板1成为载荷的主要支撑结构,从而避免了使用钢管等搭设的支撑架,彻底解决了由于使用支撑架带来的不方便安装和拆卸支撑架的问题。使用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的施工方法,不仅减少了钢管及钢管扣件等材料的用量,而且工序步骤更少,施工空间宽敞,大幅提升了施工进度,也节约了施工成本。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同时浇筑叠合楼板上部的混凝土,可以有效改善整个建筑的承力结构,提升建筑质量。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现浇混凝土板带的宽度和长度;
b2、对角钢7和层板5进行下料,层板5下料宽度与角钢7下料长度相同,层板5下料长度与现浇混凝土板带长度相同;
b3、根据设计支撑的位置,将多根角钢7平行放置在层板5上,角钢7之间的间距根据验算确定。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保证下料后角钢7和层板5的长度和宽度适合,避免角钢7和层板5因长度和宽度不合适而浪费材料。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层板5和角钢7的固定位置,根据固定位置得到安装孔的孔距;
c2、对放置在层板5上的角钢7上进行划线、钻孔,安装孔以角钢中心线对称布置,在钻孔时,钻穿角钢7后继续钻孔,直至将层板5钻穿;
c3、对层板5和角钢7钻孔的位置进行清渣去毛刺。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保证角钢7上的安装孔和层板5上的安装孔同心,角钢7上的安装孔和层板5上的安装孔对齐便于自攻螺丝9穿孔连接,安装孔以角钢7中心线对称布置,自攻螺丝9穿过安装孔安装角钢7和层板5后,使层板5做为底模承受现浇混凝土时受力更均匀。
实施例2
本发明用于叠合楼板现浇板底模安装的场合。
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及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底模模板的型钢和用于将型钢固定在叠合楼板上的紧固件,所述型钢上对应开设有用于紧固件连接的安装孔。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型钢使用型钢7,紧固件为自攻螺丝9,将槽钢10支撑住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模板,模板使用层板5,使用自攻螺丝9将槽钢10和层板5固定与叠合楼板1上,从而实现对底模模板的支撑。
采用槽钢10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层板5进行了支撑,同时使用自攻螺丝9将槽钢10和底模层板5板牢固固定在叠合楼板上,在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槽钢10的强度足以支撑现浇混凝土的载荷,槽钢10固定于安装好的叠合楼板上,使叠合楼板成为载荷的主要支撑结构,从而避免了使用钢管等搭设的支撑架,由于使用自攻螺丝9将槽钢10和底模层板5固定在叠合楼板上,占用很少空间,在安装时,只需先加工好槽钢10和底模层板5的安装孔,然后拧紧自攻螺丝9,使自攻螺丝9连接到叠合楼板,施工完成后,只需要拆卸掉自动螺丝9即可,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解决了使用由钢管搭设的支撑架非常占用空间导致安装和拆卸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大量节约了钢管及钢管扣件等材料的应用,节约了较大的施工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槽钢10的长度=L+(80~120)×2mm,L表示现浇混凝土板带宽度。
一种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叠合楼板1,叠合楼板1之间为现浇混凝土板带;
b、加工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层板5,同时加工用于固定层板5的槽钢10并将槽钢10根据设计支撑的位置放置于层板5上;
c、保持槽钢10和层板5相对固定,根据设计的槽钢10和层板5之间的固定位置,同时在槽钢10和层板5上加工安装孔;
d、将层板5和槽钢10安装于叠合楼板现浇板带下方,使用自攻螺丝9件将层板5和槽钢10与叠合楼板之间拧紧固定;
e、对叠合楼板1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浇筑时,叠合楼板1上部的现浇混凝土同时浇筑。
采用本发明的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槽钢10对叠合楼板1现浇板带底模层板5进行了支撑,同时使用自攻螺丝9将槽钢10和层板5牢固固定在叠合楼板1上,在对叠合楼板1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槽钢10的强度足以支撑现浇混凝土的载荷,槽钢10固定于安装好的叠合楼板1上,使叠合楼板1成为载荷的主要支撑结构,从而避免了使用钢管等搭设的支撑架,彻底解决了由于使用支撑架带来的不方便安装和拆卸支撑架的问题。使用叠合楼板现浇板带底模固定装置的施工方法,不仅减少了钢管及钢管扣件等材料的用量,而且工序步骤更少,施工空间宽敞,大幅提升了施工进度,也节约了施工成本。对叠合楼板现浇板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同时浇筑叠合楼板上部的混凝土,可以有效改善整个建筑的承力结构,提升建筑质量。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现浇混凝土板带的宽度和长度;
b2、对槽钢10和层板5进行下料,层板5下料宽度与槽钢10下料长度相同,层板5下料长度与现浇混凝土板带长度相同;
b3、根据设计支撑的位置,将多根槽钢10平行放置在层板5上,槽钢10之间的间距根据验算确定。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保证下料后槽钢10和层板5的长度和宽度适合,避免槽钢10和层板5因长度和宽度不合适而浪费材料。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层板5和槽钢10的固定位置,根据固定位置得到安装孔的孔距;
c2、对放置在层板5上的槽钢10上进行划线、钻孔,安装孔以角钢中心线对称布置,在钻孔时,钻穿槽钢10后继续钻孔,直至将层板5钻穿;
c3、对层板5和槽钢10钻孔的位置进行清渣去毛刺。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保证槽钢10上的安装孔和层板5上的安装孔同心,槽钢10上的安装孔和层板5上的安装孔对齐便于自攻螺丝9穿孔连接,安装孔以槽钢10中心线对称布置,自攻螺丝9穿过安装孔安装槽钢10和层板5后,使层板5做为底模承受现浇混凝土时受力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