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沿竖向发育狭长溶洞下压的承台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沿竖向发育狭长溶洞下压的承台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流水作用显著的西南地区,广东、广西等省份。这些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电力负荷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输电线路中发现的溶洞一般都是隐伏的,特别是小型溶洞,常常是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到一定深度后才发现。此时,常采取的处理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改变路径方案。这种方式因改变路径后造成部分已施工的基础和塔基土地资源不能再使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增加工程投资;
第二种方式,用浆砌块石回填溶洞。由于溶洞沿竖向发育较深,故回填工程量很大。
第三种方式,采桩基础插入到溶洞底部。这种方式在施工开挖溶洞顶部时,易扰动原始岩层,破坏原始岩层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在空间狭小的溶洞内施工比较困难。
目前,输电线路在基坑开挖后遇到沿竖向发育的狭长溶洞时,常规的处理方式存在工程投资大、存在安全风险、不利于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础施工工程量小、安全风险低、利于土地资源及环境保护的稳定沿竖向发育狭长溶洞下压的承台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稳定沿竖向发育狭长溶洞下压的承台结构,该承台结构包括一承台,所述承台环固在铁塔的主桩上部并横跨溶洞洞口,尺寸以承台两端伸入溶洞侧壁0.5-1.5m为准,使铁塔的主桩桩头穿过承台露出可满足铁塔高低腿级差需要的高度。
上述的一种稳定沿竖向发育狭长溶洞下压的承台结构,其中:所述承台的尺寸以承台两端伸入溶洞侧壁1m为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架空输电线路遇到沿竖向发育的狭长溶洞后,由于桩底设有扩大头,基础上拔稳定没有问题,但下压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本发明所提的承台结构,在保持原设计基础不变的情况下,加设一承台环固在桩体上部,横跨在溶洞侧壁上方,桩头穿过承台露出一定高度以满足铁塔高低腿级差的需要,该结构利用坚固厚实的溶洞侧壁分担基础竖向压力,即使基础底部岩体完全丧失承载力,也足以承担全部下压荷载;承台设置后,上部大部分下压荷载通过承台直接传给溶洞侧壁岩体,少部分通过桩基础侧阻力分担,桩底基本不受压力,有效解决了基础的下压稳定问题。具有受力结构简单、工程投资较小,可节约土地资源及可保护环境的特点,相较常规处理方式,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环固在铁塔的主桩上部并横跨溶洞洞口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
1.主桩,2.承台,3.主桩桩头,4、溶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稳定沿竖向发育狭长溶洞下压的承台结构,该承台结构包括一承台2,所述承台2环固在铁塔的主桩1上部并横跨溶洞洞口,尺寸以承台2两端伸入溶洞侧壁1m为准,使铁塔的主桩桩头3穿过承台2露出可满足铁塔高低腿级差需要的高度;
其中,承台2的尺寸也可以承台2两端伸入溶洞侧壁0.5m或1.5m为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