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地基桩基础减小负摩阻力构造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桩基础,特别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其他
具有湿陷性地地基中桩基础的减小负摩阻力构造。
背景技术
桩基础应用比较广泛,是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变形
的工程措施。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
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桩等。
桩基础用于湿陷性场地时,桩身穿过湿陷性土层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
层或嵌固于基岩,在湿陷性土层湿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
具有足够的抗压承载力,从而确保桩基础所支撑的上部结构(如建筑承台、
桥台等)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
桩身穿过湿陷性土层时,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的部位承受负摩阻力,
导致桩基础锚入稳固土层的深度较深,桩长较长。特别是位于深厚的湿陷
性黄土地区的桩基础,受负摩阻力的影响,承受较大的下拉荷载,设计桩
长有时需要达到几十米以上,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陷性地基桩基础减小负摩
阻力构造,以有效减小湿陷性地基桩基础的设计桩长,大幅度节约工程造
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湿陷性地基桩基础减小负摩阻力构造,包括下部穿过湿陷性
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桩基础,其特征是:所述湿陷性土层内在桩基础外设
置其断面环绕桩基础侧壁的滑动层,该滑动层的长度由湿陷性土层计算中
性点至桩基础的桩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滑动层将湿陷性土层与桩基础的侧壁隔开,减
小或基本消除湿陷性土层作用在桩基础侧壁的负摩阻力,使得湿陷性土层
与桩基础在较小的阻力下发生相对位移,从而有效的减小湿陷性土层对桩
基础的负摩阻力,减小桩基础承受的下拉荷载,有效的减小桩基础的设计
桩长和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湿陷性地基桩基础减小负摩阻力构造的立面构造示意
图;
图2是本发明湿陷性地基桩基础减小负摩阻力构造的断面构造示意
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桩基础10、滑动层20、湿陷性
土层A、稳定土层B、湿陷性土层中性点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湿陷性地基桩基础减小负摩阻力构造,包
括下部穿过湿陷性土层A进入稳定土层B的桩基础10。所述湿陷性土层
A内在桩基础10外设置其断面环绕桩基础10侧壁的滑动层20,该滑动
层20的长度由湿陷性土层中性点C至桩基础10的桩顶。
湿陷性土层中性点C指的是湿陷性土层A中对桩基础10产生正侧摩
阻力和负摩阻力的分界点。
滑动层20将湿陷性土层A与桩基础10的侧壁隔开,减小或基本消
除湿陷性土层A作用在桩基础10侧壁的负摩阻力,使得湿陷性土层A与
桩基础10在较小的阻力下发生相对位移,从而有效的减小湿陷性土层A
对桩基础10的负摩阻力,减小桩基础10承受的下拉荷载,有效的减小桩
基础10的设计桩长和工程造价。
参照图1和图2,所述滑动层20环绕桩基础10侧壁一周布置,固定
设置在湿陷性土层A内,其内表面与桩基础10侧壁表面紧贴。所述滑动
层20一般可采用具有润滑作用的材料制作而成,比如石墨、具有润滑作
用的合成材料、具有润滑作用的滑动装置等。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
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
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申请的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