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736639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61561.2

申请日:

2014.02.24

公开号:

CN103867223A

公开日:

2014.06.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21D 23/04登记生效日:20160509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欧亚伟变更后权利人:欧亚伟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52470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南环路嵩景花园17号楼1单元1203室变更后权利人: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草滩街道元朔路长乐东苑A座3号楼17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后权利人:赵继福|||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21D 23/0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欧亚伟变更后:欧亚伟 黄福生|||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23/04申请日:20140224|||公开

IPC分类号:

E21D23/04; E21D23/16

主分类号:

E21D23/04

申请人:

欧亚伟

发明人:

欧亚伟

地址:

452470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南环路嵩景花园17号楼1单元12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无底座,不影响巷道行人。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 

说明书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支护设备,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煤矿架棚巷压力集中区域,尤其是采煤工作面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的巷道,巷道扩修、回收拆除支架处,用于加强巷道抗压能力的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条规定,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第九十二条规定,扩大、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拆除回收支架时,必须加固工作地点5米范围内的支架。同时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度增加,已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矿压显现愈来愈明显,巷道变形严重,对巷道加固强度的要求也增大。 
这就要求对特殊地点架棚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强支护方法,目前加强巷道支护的方式主要有单体液压柱点柱加固、单体液压支柱配钢梁加固、木点柱加固等,以上加强支护方式的操作全部需要人力完成,并且有很多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支护强度低:对于顶板压力大的地点,底板松软时单体支柱钻底多,达不到加固效果,造成巷道变形严重。
(2)支护速度慢:由于单体液压支柱、顶梁的支设和回撤速度难以大幅度提高,制约工作速度。 
(3)劳动强度大:支设、回撤单体支柱以及顶梁频繁,并且全部采用人力,造成使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 
(4)安全性差:工序复杂,人工操作多,造成事故的概率较大。 
因此研究架棚巷道的加固技术,设计一种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安设方便、可随工作地点推移而自移的架棚巷道加固设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高、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安设方便的架棚巷道加固设备,即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 
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
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                                       
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
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
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为: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横梁3、托梁4、托梁滑槽5、拉架油缸6、液压立柱7、托梁连接8、调节销子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托梁4在移架过程中起到支撑卸载支架重量与轨道的作用;
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在根据巷道高度调整油缸支撑高度,与纵梁可组成正梯形支撑。
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                                       
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托梁连接8用于固定两根托梁不滑出托梁槽,并且在移架时,托梁与后节支架同步移动;
如图2所述,托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可插入调节销子9,当巷道棚顶起伏大时,拔出调节销子9,增大支架在滑槽内活动的幅度,以适应巷道棚顶的起伏 ;
前后两节相邻的横梁3 下方各设有铰接耳两个,连接拉架油缸6两根,提供每节支架在托梁上移动时的动力;
   移架方法:
1、后节支架立柱卸载,支架落在托梁(4)上;收拉架油缸(6),后节支架与托梁向前滑动一个行程;
2、伸后节支架立柱,将后节支架与巷道棚顶接顶,并达到初撑力;
3、前节支架立柱卸载,支架落在托梁(4)上;伸移架油缸(6),前节支架在托梁上向前滑动一个行程;
4、伸前节支架立柱,将前节支架与巷道棚顶接顶,并达到初撑力。
根据所需加强支护巷道的长度,设置一组或多组,首尾相接,移架时,每组支架可同时按照以上4个步骤操作,也可逐架操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无底座,不影响巷道行人。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867223A43申请公布日20140618CN103867223A21申请号201410061561222申请日20140224E21D23/04200601E21D23/1620060171申请人欧亚伟地址452470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南环路嵩景花园17号楼1单元1203室72发明人欧亚伟54发明名称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

2、);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无底座,不影响巷道行人。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867223ACN103867223A1/1页21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

3、架、后节支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权利要求书CN103867223A1/3页3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支护设备,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煤矿架棚巷压力集中区域,尤其是采煤工作面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的巷道,巷道扩修、回收拆除支架处,用于加强巷。

5、道抗压能力的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背景技术0002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条规定,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第九十二条规定,扩大、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拆除回收支架时,必须加固工作地点5米范围内的支架。同时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度增加,已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矿压显现愈来愈明显,巷道变形严重,对巷道加固强度的要求也增大。0003这就要求对特殊地点架棚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强支护方法,目前加强巷道支护的方式主要有单体液压柱点柱加固、单体液压支柱配钢梁加固、木点柱加固等,以上加强支护方式的操作全部需要人力完成,并且有很多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支护强度低对于顶板压力大的。

6、地点,底板松软时单体支柱钻底多,达不到加固效果,造成巷道变形严重。0004(2)支护速度慢由于单体液压支柱、顶梁的支设和回撤速度难以大幅度提高,制约工作速度。0005(3)劳动强度大支设、回撤单体支柱以及顶梁频繁,并且全部采用人力,造成使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0006(4)安全性差工序复杂,人工操作多,造成事故的概率较大。0007因此研究架棚巷道的加固技术,设计一种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安设方便、可随工作地点推移而自移的架棚巷道加固设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8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高、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安设方便的架棚巷道加固设备,即架棚巷。

7、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

8、,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说明书CN103867223A2/3页4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0010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三;图中为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横梁3、托梁4、托梁滑槽5、拉架油缸6、液压立柱7、托梁连接8、调节销。

9、子9。具体实施方式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托梁4在移架过程中起到支撑卸载支架重量与轨道的作用;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在根据巷道高度调整油缸支撑高度,与纵梁可组成正梯形支撑。0013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

10、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托梁连接8用于固定两根托梁不滑出托梁槽,并且在移架时,托梁与后节支架同步移动;如图2所述,托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可插入调节销子9,当巷道棚顶起伏大时,拔出调节销子9,增大支架在滑槽内活动的幅度,以适应巷道棚顶的起伏;前后两节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铰接耳两个,连接拉架油缸6两根,提供每节支架在托梁上移动时的动力;移架方法1、后节支架立柱卸载,支架落在托梁(4)上;收拉。

11、架油缸(6),后节支架与托梁向前滑动一个行程;2、伸后节支架立柱,将后节支架与巷道棚顶接顶,并达到初撑力;3、前节支架立柱卸载,支架落在托梁(4)上;伸移架油缸(6),前节支架在托梁上向前滑动一个行程;4、伸前节支架立柱,将前节支架与巷道棚顶接顶,并达到初撑力。说明书CN103867223A3/3页50014根据所需加强支护巷道的长度,设置一组或多组,首尾相接,移架时,每组支架可同时按照以上4个步骤操作,也可逐架操作。00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无底座,不影响巷道行人。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0016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3867223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867223A2/3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867223A3/3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386722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