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及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及用途.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48202.2 (22)申请日 2016.01.25 A01G 13/00(2006.01) A01B 79/02(2006.01) A01C 1/00(2006.01) C05G 3/00(2006.01) (71)申请人 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 地址 753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龙街以北、 西环路以 西 (72)发明人 朱振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瑞成兴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88 代理人 李慧 (54) 发明名称 一种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及用途 (5。
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 病的方法及用途, 所述组合肥料包括植物生长调 节剂与改良型颗粒石灰氮, 所述植物生长调节 剂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 单氰胺 50-53、 双氰胺 2.5-3.5、 磷酸钠 2.1-2.9, 余量为水, pH 为 4.5-4.8 ; 所述改良型颗粒石灰 氮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 0.47-1.4、 氧 7.17-11.41、 碳 18.3-24.33、 铝 0.53-1.59、 钙 39.34-50.26、 铁 0.14-0.7、 镁0.18-0.6、 氮18.46-23.01。 本发明在整地 时每亩施 10-15 公斤改良型颗粒。
3、石灰氮, 浸种时, 马铃薯种子采用 600-1200 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 浸泡。 本发明对马铃薯生长促进作用较明显, 增产 效果显著, 达到 17.64。组合肥料对马铃薯植株 上的早疫病、 晚疫病和烂薯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 效果。 施用组合肥料后的整个生育期内, 马铃薯长 势良好, 安全, 未发现任何异状, 适于在生产中推 广应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06993494 A 2017.08.01 CN 106993494 A 1.一种组合肥料在制备防治马铃薯疫病的肥料中的用途, 其特征在。
4、于, 所述组合肥料 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改良型颗粒石灰氮, 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 成分组成: 单氰胺50-53、 双氰胺2.5-3.5、 磷酸钠2.1-2.9, 余量为水, pH为4.5-4.8; 所述改良型颗粒石灰氮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0.47-1.4、 氧7.17-11.41、 碳 18.3-24.33、 铝0.53-1.59、 钙39.34-50.26、 铁0.14-0.7、 镁0.18-0.6、 氮18.46- 2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肥料在制备防治马铃薯疫病的肥料中的用途,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5、 单氰胺51 .63、 双氰胺 2.9、 磷酸钠2.59, 余量为水, pH为4.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肥料在制备防治马铃薯疫病的肥料中的用途,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改良型颗粒石灰氮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0.83、 氧9.26、 碳21.46、 铝 0.92、 钙45.68、 铁0.31、 镁0.46、 氮21.0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 马铃薯的种植过程 包括整地、 浸种、 施肥、 除草、 采收, 其特征在于, 整地时每亩施10-15公斤改良型颗粒石灰 氮, 浸种时, 马铃薯种子采用600-1200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 5.根。
6、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整地时每亩施 15公斤改良型颗粒石灰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浸种时, 马铃 薯种子采用800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993494 A 2 一种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 具体是一种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马铃薯(学名: Solanum tuberosum), 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块茎可供食用, 是全 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7、 马铃薯又称地蛋、 土豆、 洋山芋等, 茄科植物 的块茎。 与小麦、 玉米、 稻谷、 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疫病会造成大幅度减产。 0003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 可发生在叶片上, 也可侵染块茎。 叶 片染病病斑黑褐色, 圆形或近圆形, 具同心轮纹, 大小34mm。 湿度大时, 病斑上生出黑色霉 层病征, 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 田间植株成片枯黄。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边缘分明, 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该病 近年呈上升趋势, 其为害有的地区不亚于晚疫病。 0004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
8、Bl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 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 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 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 病斑周围 具浅绿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 呈褐色, 并产生一圈白霉, 即孢囊梗和孢子囊, 尤以 叶背最为明显; 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 质脆易裂, 不见白霉, 且扩展速度减慢。 茎部或叶柄染 病现褐色条斑。 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 卷缩, 终致全株黑腐, 全田一片枯焦, 散发出腐败气 味。 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 稍凹陷, 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 慢慢向四周扩 大或烂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产效果显著、 良好、 安全的组合。
9、肥料防治马铃薯疫 病的方法及用途,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组合肥料在制备防治马铃薯疫病的肥料中的用途, 所述组合肥料包括植物生 长调节剂与改良型颗粒石灰氮, 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单氰胺50-53、 双氰胺2.5-3.5、 磷酸钠2.1-2.9, 余量为水, pH为4.5-4.8; 所述改良型 颗粒石灰氮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0.47-1.4、 氧7.17-11.41、 碳18.3-24.33、 铝0.53-1.59、 钙39.34-50.26、 铁0.14-0.7、 镁0.18-。
10、0.6、 氮18.46-23.01。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 成: 单氰胺51.63、 双氰胺2.9、 磷酸钠2.59, 余量为水, pH为4.67。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改良型颗粒石灰氮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 0.83、 氧9.26、 碳21.46、 铝0.92、 钙45.68、 铁0.31、 镁0.46、 氮21.08。 0010 所述组合肥料防治马铃薯疫病的方法, 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包括整地、 浸种、 施肥、 除草、 采收, 整地时每亩施10-15公斤改良型颗粒石灰氮, 浸种时, 马铃薯种子采用600-12。
11、00 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6993494 A 3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整地时每亩施15公斤改良型颗粒石灰氮。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浸种时, 马铃薯种子采用800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浸 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发明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改良型颗粒石灰氮对马铃薯生长促进作用较明 显, 增产效果显著, 达到17.64。 组合肥料对马铃薯植株上的早疫病、 晚疫病和烂薯病害具 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早疫病防治效果达59.6, 对晚疫病防治效果达61.3, 对烂薯。
12、病害防 治效果达32.67和17.82。 施用组合肥料后的整个生育期内, 马铃薯长势良好, 安全, 未 发现任何异状, 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实施例1示范区田间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 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7 本发明中出现的如800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1g植物生长调节剂加水800g稀 释。 0018 。
13、实施例1 0019 组合肥料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试验报告 0020 2012年在马铃薯上施用组合肥料进行了田间效果试验, 测定了其肥力效应和对马 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0021 1试验材料与方法 0022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0023 试验地点设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镇团结村4队。 试验地上壤为灌於土, 种植 方式为常年旱田, 典型的引黄灌区, 地势平坦, 地面平整, 土壤较肥沃, 排灌条件较方便。 0024 1.2供试作物和品种 0025 马铃薯, 克新1号 0026 1.3供试药肥 0027 植物生长调节剂, 改良型颗粒石灰氮(山宁夏大荣化工冶金有限公司提供)。 所述 植物生长调节。
14、剂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单氰胺51.63、 双氰胺2.9、 磷酸钠 2 .59, 余量为水, pH为4 .67。 所述改良型颗粒石灰氮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 0.83、 氧9.26、 碳21.46、 铝0.92、 钙45.68、 铁0.31、 镁0.46、 氮21.08。 0028 1.4试验设计及处理 0029 1.4.1试验处理 0030 共3个处理, 具体为: 0031 处理1(A):亩施15公斤改良型颗粒石灰氮, 800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 5亩。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6993494 A 4 0032 处理2(B):亩施20公斤改良型颗粒石灰氮, 。
15、1000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 5亩。 0033 处理3(CK):对照区, 1亩。 0034 1.4.2示范区田间布局如图1所示。 0035 1.4.3播种日期和方式 0036 4月5日, 采用机播的方式。 0037 1.4.5田间管理 0038 管理采用当地田间管理方式, 符合一般农事操作模式, 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 0039 1.4.5试验调查内容及方法 0040 1.4.5.1出苗时间和出苗率 0041 方法:出苗时间采用实际观测法。 出苗率分别调查各小区马铃薯的实际出苗数以 及总苗数, 并计算其出苗率。 0042 调查时间:出苗时间调查从4月25日起, 出苗率调查在2012年5月29。
16、日。 0043 1.4.5.2生育前绷期马铃薯茎粗、 株高等生分性状测定 0044 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 每小区取五点, 每点选5株, 共计25株, 分别调查测定马铃 薯植株的茎粗、 株高、 分枝数以及扩展度 0045 调查时间:2012年6月10日 0046 1.4.5.3生育中期马铃薯茎粗、 叶色等生长性状测定 0047 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 每小区取五点, 每点选5株, 共计25株, 分别调查测定马铃 薯植株的茎粗、 叶色及现蕾期。 0048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5日 0049 1.4.5.4早疫病和晚疫病发生情况调查 0050 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 每小区取五点, 每点选5。
17、株, 共计25株, 数其叶片上病斑数 量, 并计算防治效果。 0051 调查时间:早疫病2012年7月16日, 晚疫病2012年8月16日。 0052 1.4.5.5收获期马铃薯单株薯块重、 单株结薯数、 单薯平均重、 病薯率等各项指标 的测定 0053 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 每小区取马铃薯植株5株, 分别测定单株薯块重、 单株结薯 数、 单薯平均重等各项经济指标, 并同时观察各薯块的虫薯率。 0054 测定时间:2012年10月9日 0055 1.4.5.6收获期马铃薯小区产量测定 0056 方法:将各个小区产量全部收回, 称其重量, 折算成亩产量, 并计算其增产效果。 0057 增产效果。
18、计算公式: 0058 增产效果()(处理小区产量一对照小区产量)/处理小区产量100 0059 测定时间:2012年10月9日 0060 2试验结果与分析 0061 2.1出苗日期 0062 经过实际观测处理A和B出苗日期为5月2日, CK(对照)出苗日期为5月5日。 由此得 出结论, 处理A和B较对照早出苗3天。 0063 2.2出苗率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6993494 A 5 0064 根据调查, 各处理出苗结果如下表。 0065 表1不同处理对出苗率的影响 0066 0067 从表1看出, 处理A和B出苗率都有增加, 和空白对照相比较出苗率分别增加了 13.3和6.7。
19、。 0068 2.3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前期生育性状的影响 0069 表2不同处理对生育前期马铃薯生长性状的影响 0070 处理茎粗(cm)株高(cm)分枝数(枝)扩展度(cm*cm) A5.621.531046.5*48.9 B5.251.501046.7*47.7 CK4.520.0944.8*42.7 0071 由表2看出: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各处理与对照(CK)相比较, 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 优势, 其中茎粗增加0.71.1cm, 株高平均增加1.50-1.53cm, 分枝数平均增加1枝, 扩展度 平均增加1.71.9cm*5.06.2cm, 尤其是处理A各生长性状表现最好。 0072 2。
20、.4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中期生育性状的影响 0073 表3不同处理对生育中期马铃薯生长性状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0074 0075 由表3看出:1、 在马铃薯生育中期各处理与对照(CK)相比较, 植株长势良好, 生长 茂密, 叶色较绿, 现蕾期提早, 各处理茎粗比对照平均增加0.8-l.0cm, 其中处理1各生长性 状表现较好。 2、 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 植株生长良好, 对早疫病和晚疫病防效较好, 处理A 对早疫病防效达59.6, 对晚疫病防效达67.3。 0076 2.5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6993494 A 6 0077 试验结果见表4。 。
21、0078 表4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0079 0080 从表中看出:处理A、 B比对照(CK)单株结薯块数平均增加0.8个和0.4个, 增幅为 11.27和5.63; 单株薯块重平均增加20.21和8.96, 商品薯率增加了14.58和 6.25, 病薯率防治效果达32.67和17.82。 说明组合肥料对马铃薯薯块具有增产和防 病效果。 从各个测定指标来看, 处理A对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及防病效果较显著。 0081 2.6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0082 表5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0083 0084 试验结果(表5)表明:组合肥料不同用量对马铃薯增产作用较显著, 其中处理A产 。
22、量最高, 增产效果最好, 增产率为17.64。 0085 3小结 0086 3.1从试验测定结果看出,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改良型颗粒石灰氮对马铃薯生长 促进作用较明显, 增产效果显著, 达到17.64。 0087 3.2组合肥料对马铃薯植株上的早疫病、 晚疫病和烂薯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早疫病防治效果达59.6, 对晚疫病防治效果达61.3, 对烂薯病害防治效果达32.67和 17.82。 0088 3.3从马铃薯经济性状、 产量测定结果及成本分析结果来看, 亩施15公斤改良型颗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6993494 A 7 粒石灰氮, 800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为最。
23、佳适宜施用量。 0089 3.4施用组合肥料后的整个生育期内, 马铃薯长势良好, 安全, 未发现任何异状。 0090 3.5建议生产中推广应用。 009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92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6993494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9 CN 106993494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