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63039 上传时间:2019-10-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4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77844.0

申请日:

20150214

公开号:

CN104641907B

公开日:

201704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福建农林大学

发明人:

杨广,夏咛,尤民生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

优先权:

CN201510077844A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学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属于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治领域。按番茄株数占田块植株总数的3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通过花菜和番茄间作,可有效防治花菜上的主要害虫,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花菜品质。本发明方法简单,利用最适宜的番茄间作比例大幅度降低害虫对花菜的为害,保护和利用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具有降低化学农药使用、管理方便等优点,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番茄植株数占花菜田植株总数的10-5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大田内部整理成长8-9m,宽5-6m的田块,田块内部整理成20垄,垄宽为25-30cm,垄距为15-20cm,垄长为5-6m,每垄种植一行植株;花菜和番茄采用育苗定植的方式:番茄比花菜提前10-20天育苗;番茄苗期需要用透明薄膜进行遮盖以保证充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花菜苗期需要用防虫网严密遮盖以保证幼苗不受虫害;花菜和番茄长有3-5片真叶时进行移栽定植,番茄先于花菜10-15天移栽入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每两行花菜中间间隔一行番茄的种植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番茄植株数占花菜田植株总数的3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

背景技术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据统计报道该科蔬菜在全球的经济价值达到260亿美元(Furlong MJ et al.. Diamondback moth ecology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12, 58: 517-541.)。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同时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菜青虫Pieris rapae (L.)和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也对该科蔬菜为害较大(李志胜等. 芥蓝田主要害虫种群生态位研究. 昆虫知识, 2005, 42(4): 407-417.)。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间作番茄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例如1986年,Talekar等人将甘蓝与54种作物进行间作,最后发现与番茄、小茴香、大蒜、红花、燕麦、大麦这七种植物间作能降低小菜蛾对甘蓝的为害(Talekar NS et al.. Intercropping and modification of irrigation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diamondback moth. in: "Diamondback Moth". N. S. Talekar & T. D. Griggs (Eds) Proc. ll lnt. Workshop, Tainan, Taiwan, 1985, 11-15 March: 145-151.)。2007年,Ogol和Makatiani选取埃塞俄比亚芥菜、油菜、香菜、醉碟花、番茄与甘蓝间作进行引诱忌避试验,结果显示番茄对小菜蛾的驱避作用最强(Ogol CKPO and Makatiani J. Potential of companion crops in managing the diamondback moth in cabbage / kale cropping system in Kenya. African Crop Scien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7, 8: 1029-1033.)。之后在2013年,Ahmad和Ansari通过研究发现,相对于小萝卜、孜然芹、大蒜、小茴香、香菜、苜蓿和金盏菊,间作番茄对花椰菜田中小菜蛾的控制效果最好(Ahmad T and Ansari MS. Effect of intercropping on the infestation of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in cauliflower crop.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 2013, 1(2): 35-42.)。番茄不仅对小菜蛾的为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它的植株抽提液对菜粉蝶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拒食作用,同时对成虫产卵具有较强的忌避作用(黄新培和管致和. 番茄枝叶制品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和拒食作用. 植物保护, 1986, (1): 17-19.)。番茄挥发物水杨酸甲酯等能降低蚜虫的生育能力(Digilio MC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omat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aphid behaviour. Journal of Plant Interactions, 2012, 7(4): 322-325.)。由此可见,间作番茄控制害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菜蛾上,对其它十字花科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少。为了充分发挥间作番茄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同时在十字花科蔬菜田中尽量套种低比例的番茄,需要明确菜田中间作番茄的最佳比例,寻找一种合理的间作模式,有效地保护天敌和控制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满足现代农业绿色防治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通过花菜和番茄间作,可有效防治花菜上的主要害虫,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花菜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番茄植株数占花菜田植株总数的10-5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更优选地,按番茄植株数占花菜田植株总数的3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

大田内部整理成长8-9 m,宽5-6 m的田块,田块内部整理成20垄,垄宽为25-30 cm,垄距为15-20 cm,垄长为5-6 m,每垄种植一行植株,采用每两行花菜中间间隔一行番茄的种植方式。

花菜和番茄采用育苗定植的方式:番茄比花菜提前10-20天育苗;番茄苗期需要用透明薄膜进行遮盖以保证充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花菜苗期需要用防虫网严密遮盖以保证幼苗不受虫害;花菜和番茄长有3-5片真叶时进行移栽定植,番茄先于花菜10-15天移栽入田。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花菜与番茄间作,降低了小菜蛾、菜蚜、跳甲等害虫对花菜的为害,提高了菜蛾绒茧蜂的种群数量以及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的控害潜能。番茄收获后,将番茄干枯枝叶作为绿肥覆盖到十字花科蔬菜基部能继续发挥控制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作用;花菜与番茄的生长期较为一致,并且可以进行相同的水肥管理;二者间作有利于减轻草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本发明方法简单,利用最适宜的番茄间作比例大幅度降低害虫对花菜的为害,保护和利用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具有降低化学农药使用、管理方便等优点,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花菜田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试验设计图示,其中A:花菜单作;B:间作10%番茄;C:间作30%番茄;D:间作50%番茄;

图2是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昆虫的平均数量,图内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误,柱形图上的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图2-A: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小菜蛾的平均数量;

图2-B: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菜蚜的平均数量;

图2-C: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黄曲条跳甲的平均数量;

图2-D: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菜青虫的平均数量;

图2-E: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菜蛾绒茧蜂的平均数量;

图2-F: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蜘蛛的平均数量;

图3是间作不同比例番茄对花菜田中蜂/蛾比的影响,图内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误,柱形图上的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不应该当作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按番茄株数占田块植株总数的3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花菜的品种为青梗松花菜(90日)(台湾丰田种苗有限公司);番茄品种为合作903大红番茄(上海长种番茄种业有限公司)。(a)番茄种子清水浸泡2小时,播入苗床,10天后,花菜种子直接播入苗床,苗床表面覆盖透明薄膜以保持苗床的温度和湿度;(b)花菜和番茄出苗后,将透明薄膜揭开,在苗床上方设置高于地面45-50 cm的竹质支架,在花菜表面严实地罩一层透明的防虫网,防止花菜幼苗受害虫为害。日最低温度低于8℃时,在番茄幼苗表面严实地罩一至两层透明薄膜防止冻害;(c)花菜和番茄长有3-5片真叶时移栽到长8-9 m,宽5-6 m的田块中,番茄的移栽时间应比花菜早10天。田块内部设20垄,垄宽为25-30 cm,垄距为15-20 cm,垄长为5-6 m。每垄上种植一行植株,每行10株,株距为40-45 cm,按每两行花菜中间间隔一行番茄的方式进行间作(图1:C),共种植3个田块,每个田块至少间隔3米;(d)待番茄长到35-40 cm的高度,在距离每株番茄根基20 cm处扦插一根长为1 m的细竹杆,以支持番茄植株;定期水肥管理,花菜移栽定植1个月后,对所有田块进行人工除草。

实施效果:

福建省闽清县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26°10′41″N、118°48′10″E)。该地以种植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为主,气候温和。2014年2月到5月在该示范片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菜上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期间该地区平均温度为17.48℃,平均降水量为335.05 mm。试验按实施例1将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使得番茄株数占田块植株总数的30%。根据番茄株数占田块植株总数的不同比例设置3组对照,分别为:花菜单作,即田块内部每垄上种植一行花菜(图1:A);间作10%番茄,即田块内部第6行和第15行种植番茄,其余种植花菜(图1:B);间作50%番茄,即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隔行间作(图1:D)。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期间所有田块均不施用农药和除草剂。

每个田块随机抽取20株花菜,每排不超过5株,采用目测法鉴定并记录每株花菜上所有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待花菜移栽到大田后第10 d开始,每隔5 d调查一次,遇到雨天顺延,共调查7次。数据处理在SPSS数据处理系统和Excel上实现,为更好的满足方差分析的要求,菜蚜的种群数量采用lg(N)形式转换,蜂/蛾比进行反正弦平方根sin-1转换。各个小区20个采样点的数据相加合并成一个样方后代表每个小区的昆虫数量参加运算,各种昆虫的平均种群数量为七次采样的均值。以处理为固定因子,区组为随机因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分析方法并进行LSD两两比较,分析不同处理下各种昆虫种群数量间的差异。本试验采用蜂/蛾比来直观反映不同间作比例对菜蛾绒茧蜂控害潜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间作能显著降低花菜田中菜蚜的种群数量(F3,6 =111.227,P=0.000),其效果依次为50%>30%>10%>0%(图2-B);间作30%和50%番茄显著降低了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的种群数量(小菜蛾:图2-A;黄曲条跳甲:图2-C),且两种间作比例的效果差异不显著;间作番茄不影响菜青虫的种群数量(F3,6=1.494,P=0.309)(图2-D)。此外,3种间作比例都提高了菜蛾绒茧蜂的种群数量(F3,6=5.477,P=0.037)和蜂/蛾比(F3,6=5.706,P=0.034)且3种间作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菜蛾绒茧蜂:图2-E;蜂/蛾比:图3);间作对蜘蛛种群数量影响不显著(F3,6=0.353,P=0.789)(图2-F)。由此可见,在花菜田中间作30%番茄对菜蚜、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且控制效果都优于10%番茄间作田,而30%番茄间作田和50%番茄间作田中,小菜蛾、菜蚜、黄曲条跳甲和菜蛾绒茧蜂的种群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且蜂/蛾比的差异也不显著,考虑到花菜为主栽作物,那么间作30%的番茄足以对花菜田中的主要害虫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故间作30%的番茄为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最佳间作比例。

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077844.0 (22)申请日 2015.02.1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6419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5.27 (73)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 路15号 (72)发明人 杨广 夏咛 尤民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51)Int.Cl. A01G 1/00(2006.01) 审查员 丁叶多 (54)发明名称 。

2、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 能的番茄间作方法, 属于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治领 域。 按番茄株数占田块植株总数的30%对花菜和 番茄进行间作。 通过花菜和番茄间作, 可有效防 治花菜上的主要害虫, 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 用, 减少农药使用, 提高花菜品质。 本发明方法简 单, 利用最适宜的番茄间作比例大幅度降低害虫 对花菜的为害, 保护和利用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 用。 具有降低化学农药使用、 管理方便等优点, 有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CN 104641907 B 2017.04.。

3、19 CN 104641907 B 1.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按番茄植株数占花菜 田植株总数的10-50% 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 大田内部整理成长8-9 m, 宽5-6 m 的田块, 田块内部整理成20 垄, 垄宽为25-30 cm, 垄距为15-20 cm, 垄长为5-6 m, 每垄种植一行植 株; 花菜和番茄采用育苗定植的方式: 番茄比花菜提前10-20 天育苗; 番茄苗期需要用透明 薄膜进行遮盖以保证充足的光照、 温度和湿度; 花菜苗期需要用防虫网严密遮盖以保证幼 苗不受虫害; 花菜和番茄长有3-5 片真叶时进行移栽定植, 番茄先于花菜10-15 天。

4、移栽入 田。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采 用每两行花菜中间间隔一行番茄的种植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按 番茄植株数占花菜田植株总数的30% 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641907 B 2 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治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 番茄间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 据。

5、统计报道该科蔬菜在全 球的经济价值达到260亿美元(Furlong MJ et al Diamondback moth ecology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12, 58: 517-54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最为严重 的害虫之一, 同时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 菜青虫Pieris rapae (L.)和黄曲条跳 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

6、r.)也对该科蔬菜为害较大(李志胜等. 芥蓝田主要害虫 种群生态位研究. 昆虫知识, 2005, 42(4): 407-417.)。 0003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间作番茄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作 用。 例如1986年, Talekar等人将甘蓝与54种作物进行间作, 最后发现与番茄、 小茴香、 大蒜、 红花、 燕麦、 大麦这七种植物间作能降低小菜蛾对甘蓝的为害(Talekar NS et al Intercropping and modification of irrigation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diamondback moth. in:。

7、 “Diamondback Moth“. N. S. Talekar & T. D. Griggs (Eds) Proc. ll lnt. Workshop, Tainan, Taiwan, 1985, 11-15 March: 145-151.)。 2007年, Ogol和Makatiani选取埃塞俄比亚芥菜、 油菜、 香菜、 醉碟花、 番茄与甘蓝间作进行引诱忌避 试验, 结果显示番茄对小菜蛾的驱避作用最强(Ogol CKPO and Makatiani J. Potential of companion crops in managing the diamondback moth in c。

8、abbage / kale cropping system in Kenya. African Crop Scien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7, 8: 1029-1033.)。 之后在2013年, Ahmad和Ansari通过研究发现, 相对于小萝 卜、 孜然芹、 大 蒜、 小茴香、 香菜、 苜蓿和金盏菊, 间作番茄对花椰菜田中小菜蛾的控制效果最好(Ahmad T and Ansari MS. Effect of intercropping on the infestation of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9、 in cauliflower crop.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 2013, 1(2): 35-42.)。 番茄不仅对小菜蛾的为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它的植 株抽提液对菜粉蝶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拒食作用, 同时对成虫产卵具有较强的忌避作用 (黄新培和管致和. 番茄枝叶制品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和拒食作用. 植物保护, 1986, (1): 17-19.)。 番茄挥发物水杨酸甲酯等能降低蚜虫的生育能力(Digilio MC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omat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

10、d aphid behaviour. Journal of Plant Interactions, 2012, 7(4): 322-325.)。 由此可见, 间作番茄控制害 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菜蛾上, 对其它十字花科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少。 为了充分发挥 间作番茄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同时在十字花科蔬菜田中尽量套种低比例 的番茄, 需要明确菜田中间作番茄的最佳比例, 寻找一种合理的间作模式, 有效地保护天敌 和控制害虫, 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 满足现代农业绿色防治的需求。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4641907 B 3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11、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 通过花菜 和番茄间作, 可有效防治花菜上的主要害虫, 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减少农药使用, 提高花菜品质。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番茄间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按番茄植株数占花 菜田植株总数的10-5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 更优选地, 按番茄植株数占花菜田植株总 数的3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 0007 大田内部整理成长8-9 m, 宽5-6 m的田块, 田块内部整理成20垄, 垄宽为25-30 cm, 垄距为15-20 cm, 垄长为5-6 m, 每垄种植一行植株, 采用每两行花菜中间间隔一行。

12、番茄 的种植方式。 0008 花菜和番茄采用育苗定植的方式: 番茄比花菜提前10-20天育苗; 番茄苗期需要用 透明薄膜进行遮盖以保证充足的光照、 温度和湿度; 花菜苗期需要用防虫网严密遮盖以保 证幼苗不受虫害; 花菜和番茄长有3-5片真叶时进行移栽定植, 番茄先于花菜10-15天移栽 入田。 0009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0010 花菜与番茄间作, 降低了小菜蛾、 菜蚜、 跳甲等害虫对花菜的为害, 提高了菜蛾绒 茧蜂的种群数量以及菜蛾绒茧蜂对小菜蛾的控害潜能。 番茄收获后, 将番茄干枯枝叶作为 绿肥覆盖到十字花科蔬菜基部能继续发挥控制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作用; 花菜与番茄 的生长期较为。

13、一致, 并且可以进行相同的水肥管理; 二者间作有利于减轻草害, 减少农药的 使用量,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本 发明方法简单, 利用最适宜的番茄间作比例大幅度降低害虫对花菜的为害, 保护和利用天 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具有降低化学农药使用、 管理方便等优点,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 业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花菜田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试验设计图示, 其中A: 花菜单作; B: 间作10%番 茄; C: 间作30%番茄; D: 间作50%番茄; 0012 图2是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昆虫的平均数量, 图内数据采用平均值标 准误。

14、, 柱形图上的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0013 图2-A: 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小菜蛾的平均数量; 0014 图2-B: 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菜蚜的平均数量; 0015 图2-C: 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黄曲条跳甲的平均数量; 0016 图2-D: 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菜青虫的平均数量; 0017 图2-E: 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菜蛾绒茧蜂的平均数量; 0018 图2-F: 间作不同比例番茄的花菜田中蜘蛛的平均数量; 0019 图3是间作不同比例番茄对花菜田中蜂/蛾比的影响, 图内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 误, 柱形图上的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

15、5。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4641907 B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不应该当作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1 实施例1: 按番茄株数占田块植株总数的30%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 花菜的品种 为青梗松花菜 (90日) (台湾丰田种苗有限公司) ; 番茄品种为合作903大红番茄 (上海长种番 茄种业有限公司) 。(a) 番茄种子清水浸泡2小时, 播入苗床, 10天后, 花菜种子直接播入苗 床, 苗床表面覆盖透明薄膜以保持苗床的温度和湿度;(b) 花菜和番茄出苗后, 将透明薄膜 揭开, 在苗床上方设置高于地面45-50 cm的竹质支架, 。

16、在花菜表面严实地罩一层透明的防 虫网, 防止花菜幼苗受害虫为害。 日最低温度低于8时, 在番茄幼苗表面严实地罩一至两 层透明薄膜防止冻害;(c) 花菜和番茄长有3-5片真叶时移栽到长8-9 m, 宽5-6 m的田块中, 番茄的移栽时间应比花菜早10天。 田块内部设20垄, 垄宽为25-30 cm, 垄距为15-20 cm, 垄 长为5-6 m。 每垄上种植一行植株, 每行10株, 株距为40-45 cm, 按每两行花菜中间间隔一行 番茄的方式进行间作 (图1: C) , 共种植3个田块, 每个田块至少间隔3米;(d) 待番茄长到35- 40 cm的高度, 在距离每株番茄根基20 cm处扦插一根。

17、长为1 m的细竹杆, 以支持番茄植株; 定期水肥管理, 花菜移栽定植1个月后, 对所有田块进行人工除草。 0022 实施效果: 0023 福建省闽清县省级标准农田示范片(26 10 41 N、 118 48 10 E)。 该地以种植十字 花科和茄科蔬菜为主, 气候温和。 2014年2月到5月在该示范片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菜 上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试验期间该地区平均温度为17.48, 平均降 水量为335.05 mm。 试验按实施例1将花菜和番茄进行间作, 使得番茄株数占田块植株总数 的30%。 根据番茄株数占田块植株总数的不同比例设置3组对照, 分别为: 花菜单作, 即田。

18、块 内部每垄上种植一行花菜 (图1: A) ; 间作10%番茄, 即田块内部第6行和第15行种植番茄, 其 余种植花菜 (图1: B) ; 间作50%番茄, 即对花菜和番茄进行隔行间作 (图1: D) 。 每个处理设置3 个重复,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试验期间所有田块均不施用农药和除草剂。 0024 每个田块随机抽取20株花菜, 每排不超过5株, 采用目测法鉴定并记录每株花菜上 所有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待花菜移栽到大田后第10 d开始, 每隔5 d调查一次, 遇到雨 天顺延, 共调查7次。 数据处理在SPSS数据处理系统和Excel上实现, 为更好的满足方差分析 的要求, 菜蚜的种群数。

19、量采用lg(N)形式转换, 蜂/蛾比进行反正弦平方根sin-1转换。 各个小区20个采样点的数据相加合并成一个样方后代表每个小区的昆虫数量参加运算, 各 种昆虫的平均种群数量为七次采样的均值。 以处理为固定因子, 区组为随机因子, 采用一般 线性模型单变量分析方法并进行LSD两两比较, 分析不同处理下各种昆虫种群数量间的差 异。 本试验采用蜂/蛾比来直观反映不同间作比例对菜蛾绒茧蜂控害潜能的影响。 0025 0026 试验结果显示, 间作能显著降低花菜田中菜蚜的种群数量 (F3 ,6 =111.227,P= 0.000) , 其效果依次为50%30%10%0% (图2-B) ; 间作30%和5。

20、0%番茄显著降低了小菜蛾 和黄曲条跳甲的种群数量 (小菜蛾: 图2-A; 黄曲条跳甲: 图2-C) , 且两种间作比例的效果差 异不显著; 间作番茄不影响菜青虫的种群数量 (F3,6=1.494,P=0.309) (图2-D) 。 此外, 3种间 作比例都提高了菜蛾绒茧蜂的种群数量 (F3,6=5.477,P=0.037) 和蜂/蛾比 (F3,6=5.706,P=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4641907 B 5 0.034) 且3种间作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 (菜蛾绒茧蜂: 图2-E; 蜂/蛾比: 图3) ; 间作对蜘蛛种 群数量影响不显著 (F3,6=0.353,P=0.789) 。

21、(图2-F) 。 由此可见, 在花菜田中间作30%番茄对菜 蚜、 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且控制效果都优于10%番茄间作田, 而30%番茄 间作田和50%番茄间作田中, 小菜蛾、 菜蚜、 黄曲条跳甲和菜蛾绒茧蜂的种群数量差异均不 显著, 且蜂/蛾比的差异也不显著, 考虑到花菜为主栽作物, 那么间作30%的番茄足以对花菜 田中的主要害虫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故间作30%的番茄为提高花菜田保益控害功能的最 佳间作比例。 0027 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4641907 B 6 图1 说 明 书 附 。

22、图 1/8 页 7 CN 104641907 B 7 图2A 说 明 书 附 图 2/8 页 8 CN 104641907 B 8 图2B 说 明 书 附 图 3/8 页 9 CN 104641907 B 9 图2C 说 明 书 附 图 4/8 页 10 CN 104641907 B 10 图2D 说 明 书 附 图 5/8 页 11 CN 104641907 B 11 图2E 说 明 书 附 图 6/8 页 12 CN 104641907 B 12 图2F 说 明 书 附 图 7/8 页 13 CN 104641907 B 13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8/8 页 14 CN 104641907 B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