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36051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5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97681.1

申请日:

2014.11.26

公开号:

CN105625472A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9/12; E02D29/14; G08B13/02

主分类号:

E02D29/12

申请人:

湖南国奥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袁茂银

地址:

411101 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创新创业园C区4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代理人:

熊娴;冯子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井,包括本体和电缆,电缆呈独立地布于电缆井内;当电缆为多根时,各根电缆成独立地至少平行布于电缆井内;电缆井内还包括一电缆运行工况智能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终端和监控中心主站,所述监测终端设置在电缆现场并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主站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结构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安全系数高,且可大为节约现有市场中因为井内电缆混乱而导致的维修和安全问题,维修便捷,发生故障时可很快的找到故障电缆,及时维修,且可将带电与不带电的电缆分隔,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施工安全。

权利要求书

1.电缆井,包括本体和本体内电缆,其特征在于:该电缆呈独立地布于电缆井内;当
电缆为多根时,各根电缆成独立地至少平行布于电缆井内;每两根电缆通过一隔离件将电缆井
内分隔为两个用于容纳电缆的垂直空间;当电缆为n根时,电缆井内的隔离件的数量为n-1;
电缆井内还包括一电缆运行工况智能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终端和监控中心主站,所述
监测终端设置在电缆现场并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主站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终端包括电缆接地电流监测单
元、电缆接头温度监测单元、电缆井道氧气监测单元、电缆井道一氧化碳监测单元、电缆井道
二氧化碳监测单元、电缆井道烟雾监测单元、电缆井道水位监测单元、电缆环境温湿度监测单
元、电缆井道井盖防盗监测单元、数据采集单元、主控单元和无线通信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头温度监测单元热感应元件、
内置测温模块和外置测温中继器,所述热感应元件安装在电缆接头的导体铜接管部位,所述内
置测温模块安装在电缆接头内屏蔽管部位,所述外置测温中继器安装在电缆接头主绝缘外部位
置,热感应元件与内置测温模块相连接,内置测温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外置测温中继器相
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道氧气监测单元包括氧传感
器,所述氧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内;所述电缆井道一氧化碳监测单元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
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内;所述电缆井道二氧化碳监测单元包括二氧化碳传感
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内;所述电缆井道烟雾监测单元包括烟雾传感器,所
述烟雾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内;所述电缆井道水位监测单元包括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
器设置在电缆井道的隔离件上;所述电缆环境温湿度监测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
传感器设置电缆井道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井道井盖防盗监测单元包括位
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井盖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中心主站包括前置通信机、主
控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终端,所述前置通信机接入无线网络,所述主控系统分别与前置通
信机、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终端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护层
接地电流互感器、外置测温中继器、氧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
器、水位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相连接,输出端与主控单元相连接,所述主控单
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入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主站相连接。

说明书

电缆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建或电力建设中的地下布线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具体说,是涉及电
缆井。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井、雨水井、雨水口井、燃气阀井、电力电缆井、各类弱电电缆井以及其他
各类公用管道设备井通常采用砖等砌体砌筑,或者在安装现场采用现浇的方法制成混凝土
的设备井。其中,电缆井,是在电缆埋设工程中起到施工中及工程竣工后安装或维护作用
的地下检查井。一般分为人孔井和手孔井。人孔井比较大,人可以下到井里面进行施工操
作。手孔井一般比较小,只有手可以伸进去进行操作,一般都是用于分支线路上,而且井
内所穿过的电缆不多,主要的作用是做一个室外的过渡作用,用于暗敷时,方便穿线。传
统的电缆井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由砖砌或混凝土浇筑而成。

通常,为了维修便利,一般每条电缆都会在电缆井中留有备用量,以备不时之需。现有
技术中,每个回路的备用电缆,无论进出线路电缆都会统一缠绕成圈之后堆叠在同一电缆
井内,此时电缆可能会交错缠绕在一起,甚至打结,所以在发生电缆故障需要使用备用电
缆时时,不能快速理顺备用电缆,难以抽出备用电缆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故障,尤其是当
电缆堆叠在一起时,非常难以找出最底部的电缆,该电缆相对较重,往往需要借助外界工
具,故障延时较长,维修和故障处理不方便,耽误电缆使用。此外,当一个回路的电缆出
现故障时,其他回路的电缆也会收到影响,可能连带故障;更重要的是,同个电缆井内可
能同时放置有带电和不带电的电缆,形成施工和维修时的多重安全隐患,尤其是当井内发
生积水时,带电将更为危险。更有甚者,在已安装户外设备的地基下施工时,既不安全也
不方便,尤其是施工空间极小,发生事故时,将难以逃生。

此外,实践证明,现有的砖砌或者混凝土浇筑的电缆井埋在地下受潮湿土壤和水汽、
湿气浸泡、酸碱盐侵蚀极易腐蚀剥落而失去防水能力,易渗透、耐久性差,并且强度降低,
易损坏;由于电缆布线和电缆井都是沿道路两侧设置,所以这样的电缆井一旦损坏还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通畅,也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且大量使用粘土砖造成粘土资源浪费,
不符合环保政策;更有甚者,以现行的结构,在检查电缆某些特殊需求时,必须要把砖敲
掉,然后才能检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耗工,然后检修完后还得再砌砖,这样就造成了很
大的浪费。或者利用井盖封闭电缆井的结构中,井盖的结构强度又不足,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利用电缆井内空间,仅
通过简单结构改进使得电缆井内电缆按回路单一放置,检修简便且安全的电缆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缆井,包括本体和本体内电缆,其中,该电缆呈独立地布于电缆井内;当电缆为多
根时,各根电缆成独立地至少平行布于电缆井内;此时各根电缆于本体内成单回路竖直放
置;每两根电缆通过一隔离件将电缆井内分隔为两个用于容纳电缆的垂直空间;当电缆为n
根时,电缆井内的隔离件的数量为n-1;电缆井内还包括一电缆运行工况智能在线监测预警
系统,包括监测终端和监控中心主站,所述监测终端设置在电缆井内并通过无线网络与监
控中心主站相连接。

优选地,隔离件包括由依次固定连接的固定轴、电缆固定环和电缆托板组成。其电缆
固定环采用活扣式闭合,活扣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使用强度高的各类活扣。

优选地,所述监测终端包括电缆接地电流监测单元、电缆接头温度监测单元、电缆井
道氧气监测单元、电缆井道一氧化碳监测单元、电缆井道二氧化碳监测单元、电缆井道烟
雾监测单元、电缆井道水位监测单元、电缆环境温湿度监测单元、电缆井道井盖防盗监测
单元、数据采集单元、主控单元和无线通信模块。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接地电流监测单元包括在有金属护层的接地线上设置的护层接地
电流互感器。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接头温度监测单元包括热感应元件、内置测温模块和外置测温中
继器,其中,所述热感应元件安装在电缆接头的导体铜接管部位,所述内置测温模块安装
在电缆接头内屏蔽管部位,所述外置测温中继器安装在电缆接头主绝缘外部位置,热感应
元件与内置测温模块相连接,内置测温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外置测温中继器相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井道氧气监测单元包括氧传感器,所述氧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
内。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井道一氧化碳监测单元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
器分布在电缆井道内。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井道二氧化碳监测单元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
器分布在电缆井道内。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井道烟雾监测单元包括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分布在电缆
井道内。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井道水位监测单元包括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电缆
井道的隔离件上。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环境温湿度监测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
电缆井道内。

更优选地,所述电缆井道井盖防盗监测单元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
电缆井道井盖上。

更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护层接地电流互感器、外置测温中继器、
氧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
和位移传感器相连接,输出端与主控单元相连接,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入无
线网络与监控中心主站相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监控中心主站包括前置通信机、主控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终端,
所述前置通信机接入无线网络,所述主控系统分别与前置通信机、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终端
相连接。

更进一步,隔离件可采用上述两种隔离件的结合。

更优选地,该隔离件为绝缘材料制成;但非绝缘材料亦可,可根据具体实施场地而定。

优选地,为了更有效的排布电缆,隔板、本体的侧壁或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用
于电缆穿过隔板。

优选地,电缆井内的进出该电缆井部分线路呈平行状,此时,相应电缆进出电缆井通
过贯穿电缆井的相对两侧壁实现。

优选地,电缆井内的进出该电缆井部分线路不成平行状,进出线路间成一定角度,此
时,相应的电缆进出电缆井通过贯穿电缆井的相连的两侧壁实现。

更优选地,该通孔直径不小于电缆直径,优选为不小于20mm,不大于300mm。

更优选地,每个回路的电缆一进一出的穿过每一隔板上的两个通孔,换言之,即每一
隔板上的通孔为两个,可设置于相同高度,分别作为电缆的进、出孔;作为进一步优选方
案,不同隔板上的通孔高度不同,且可根据通孔位于隔板上的位置,有效编号区分各回路
电缆。

更进一步优选地,在电缆需维护时更易将电缆取出,通孔可进一步向上开槽至隔板顶
部,此时,该电缆放置处为一细长开口槽,当电缆需取出时,可通过将电缆向上提起即可
完成,简单易操作;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该开口槽的开口处可设有一搭扣以避免误操作。

优选地,本体为一开口槽结构,其侧壁和外壁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砌体砌筑或水泥混
凝土浇筑而成;优选地,本体配有一形状匹配绝缘盖,非绝缘盖亦可,可根据具体实施场
地而定;更优选地,该绝缘盖由n+1个子绝缘盖组成,各子绝缘盖形状与经隔板分隔后的
垂直空间顶面匹配;此时,将某一回路电缆发生故障时,可仅打开相应的绝缘盖进行维护,
保证了各电缆之间的分隔,且修护人员可在该绝缘盖的保护下进行安全施工维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创性的将电缆井中电缆的混乱排布方式改为单回路竖直放
置,无需增加电缆井的体积,且针对不同的电缆,甚至可减小相应的电缆井体积,有效的
利用了电缆井内不同高度空间;并且通过其内部隔离件的通孔设置,即可实现将多回路电
缆编号分类,且无需其他辅助结构。该电缆井结构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安全系数高,且
可大为节约现有市场中因为井内电缆混乱而导致的维修和安全问题,维修便捷,发生故障
时可很快的找到故障电缆,及时维修,且可将带电与不带电的电缆分隔,更进一步的保证
了施工安全;此外,该电缆井成本低廉、原料廉价易得,且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中各类电
缆井的优势,如塑料电缆井等,与之结合,更利于电缆井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人力物力,
环境友好,节能环保,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中电缆运行工况智能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电缆井,包括本体1和本体内电缆2,其中,该电缆呈独立地布于电缆井内;当电缆为
多根时,各根电缆成独立地至少平行布于电缆井内;此时各根电缆于本体内成单回路竖直
放置;每两根电缆通过一隔离件3将电缆井内分隔为两个用于容纳电缆的垂直空间;当电缆
为n根时,电缆井内的隔离件的数量为n-1;电缆井内还包括一电缆运行工况智能在线监测
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终端和监控中心主站,所述监测终端设置在电缆现场并通过无线网络
与监控中心主站相连接。

监测终端包括电缆接地电流监测单元、电缆接头温度监测单元、电缆井道氧气监测单
元、电缆井道一氧化碳监测单元、电缆井道二氧化碳监测单元、电缆井道烟雾监测单元、
电缆井道水位监测单元、电缆环境温湿度监测单元、电缆井道井盖防盗监测单元、数据采
集单元、主控单元和无线通信模块。电缆接地电流监测单元包括护层接地电流互感器,所
述护层接地电流互感器设置在金属护层的接地线上。电缆接头温度监测单元热感应元件、
内置测温模块和外置测温中继器,热感应元件安装在电缆接头的导体铜接管部位,所述内
置测温模块安装在电缆接头内屏蔽管部位,所述外置测温中继器安装在电缆接头主绝缘外
部位置,热感应元件与内置测温模块相连接,内置测温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外置测温
中继器相连接。电缆井道氧气监测单元包括氧传感器,所述氧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内。
电缆井道一氧化碳监测单元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内。
电缆井道二氧化碳监测单元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内。
电缆井道烟雾监测单元包括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内。电缆井道水
位监测单元包括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的隔离件上。电缆环境温湿
度监测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电缆井道内。电缆井道井盖防盗监
测单元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电缆井道井盖上。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入端
分别与护层接地电流互感器、外置测温中继器、氧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
感器、烟雾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相连接,输出端与主控单元
相连接,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入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主站相连接。监控中心
主站包括前置通信机、主控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终端,所述前置通信机接入无线网络,
所述主控系统分别与前置通信机、数据库系统和监控终端相连接。

隔离件包括由依次固定连接的固定轴、电缆固定环和电缆托板组成。其电缆固定环采
用活扣式闭合,活扣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使用强度高的各类活扣。该隔离件为隔板;优选地,
其中所有的隔板尺寸一致,且与电缆井的侧壁尺寸一致。隔离件可采用上述两种隔离件的
结合。该隔离件为绝缘材料制成;但非绝缘材料亦可,可根据具体实施场地而定。隔板、
本体的侧壁或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用于电缆穿过隔板。电缆井内的进出该电缆井部
分线路呈平行状,此时,相应电缆进出电缆井通过贯穿电缆井的相对两侧壁实现。电缆井
内的进出该电缆井部分线路不成平行状,进出线路间成一定角度,此时,相应的电缆进出
电缆井通过贯穿电缆井的相连的两侧壁实现。每个回路的电缆一进一出的穿过每一隔板上
的两个通孔,换言之,即每一隔板上的通孔为两个,可设置于相同高度,分别作为电缆的
进、出孔;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不同隔板上的通孔高度不同,且可根据通孔位于隔板上
的位置,有效编号区分各回路电缆。在电缆需维护时更易将电缆取出,通孔可进一步向上
开槽至隔板顶部,此时,该电缆放置处为一细长开口槽,当电缆需取出时,可通过将电缆
向上提起即可完成,简单易操作;该开口槽的开口处可设有一搭扣以避免误操作。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
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尤其是隔离件的实施方式,并非仅限上述实施
例中所示结构,其关键在于可实现将电缆井内各留用电缆分别独立放置且隔离即可,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电缆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缆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缆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缆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井,包括本体和电缆,电缆呈独立地布于电缆井内;当电缆为多根时,各根电缆成独立地至少平行布于电缆井内;电缆井内还包括一电缆运行工况智能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终端和监控中心主站,所述监测终端设置在电缆现场并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主站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缆井结构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安全系数高,且可大为节约现有市场中因为井内电缆混乱而导致的维修和安全问题,维修便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