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椅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椅子.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44897.9 (22)申请日 2017.03.13 (71)申请人 陈晋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 道沙头大道12号海畔名苑海盈苑一座 503 (72)发明人 陈晋 (51)Int.Cl. A47C 7/68(2006.01) A47C 7/6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椅子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椅子, 包括椅座、 抽 屉、 转板以及折叠支撑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椅 座下方通过两条前支脚和两条后支脚支撑, 。
2、在位 于两条前支脚和两条后支脚中间椅座下方设有 抽屉,所述的转板通过靠背杆固定在顶端。 本发 明的椅子上设有通过折叠支撑杆支撑的转板, 能 方便小孩写作业吃饭, 结构简单。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6617865 A 2017.05.10 CN 106617865 A 1.一种新型椅子, 包括椅座 (1) 、 抽屉 (8) 、 转板 (3) 以及折叠支撑杆 (5) ,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椅座 (1) 下方通过两条前支脚 (9) 和两条后支脚 (7) 支撑, 在位于两条前支脚 (9) 和两条 后支脚 (7) 中间椅座 (1) 下方设有抽屉 (8) ,所述的转板 (3)。
3、 通过靠背杆 (2) 固定在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椅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板 (3) 一端通过第二转轴 (6) 与靠背杆 (2) 旋转固定, 另一端通过折叠支撑杆 (5) 一端旋转连接, 该折叠支撑杆 (5) 的 另一端旋转固定在两条后支脚 (7) 和靠背杆 (2) 相交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椅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折叠支撑杆 (5) 分为第一部 分 (10) 和第二部分 (11) , 通过第一转轴 (4) 旋转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617865 A 2 一种新型椅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用品, 尤其是。
4、一种新型椅子。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的椅子结构单一, 只能提供座作休息, 也不能提供放置杂物, 所以我们需 要一种能够给我们休息又能放置杂物, 又能提供写作以及吃饭的椅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效果好、 实用性强的一种新型 椅子。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椅子, 包括椅座、 抽屉、 转板以及折叠支撑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椅座下方通 过两条前支脚和两条后支脚支撑, 在位于两条前支脚和两条后支脚中间椅座下方设有抽 屉, 所述的转板通过靠背杆固定在顶端。 0005 进一步, 所述的转板一端通过第二转轴。
5、与靠背杆旋转固定, 另一端通过折叠支撑 杆一端旋转连接, 该折叠支撑杆的另一端旋转固定在两条后支脚和靠背杆相交处。 0006 进一步, 所述的折叠支撑杆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通过第一转轴旋转连接。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椅子上设有通过折叠支撑杆支撑的转板, 能方便小孩写作 业吃饭, 结构简单。 0008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的转板打开时整体示意图。 0010 图2是本发明的转板关闭时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了对本发明的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 能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现举一较佳实 施例, 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
6、一种新型椅子, 它主要包括椅座 1 、 抽屉 8 、 转 板 3 以及折叠支撑杆 5 , 椅座 1 下方通过两条前支脚 9 和两条后支脚 7 支撑, 在位于 两条前支脚 9 和两条后支脚 7 中间椅座 1 下方设有抽屉 8 ,所述的转板 3 通过靠背 杆 2 固定在顶端, 转板 3 一端通过第二转轴 6 与靠背杆 2 旋转固定, 另一端通过折叠 支撑杆 5 一端旋转连接, 该折叠支撑杆 5 的另一端旋转固定在两条后支脚 7 和靠背杆 2 相交处, 折叠支撑杆 5 分为第一部分 10 和第二部分 11 , 通过第一转轴 4 旋转连接。 0012 打开时, 将转板 3 向上提起折叠支撑杆 5就会自动跟随伸直, 其到支撑作用。 关 闭时, 将第一转轴 4往里面推, 转板 3 就会自动收起。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617865 A 3 0013 本发明的椅子上设有通过折叠支撑杆支撑的转板, 能方便小孩写作业吃饭, 结构 简单。 00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凡熟悉此 项技术者, 运用本发明的原则及技术特征, 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 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 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617865 A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6617865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