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茶领域,特别是一种天然松香红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 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 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但其香味受茶叶 本身品种的限制,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属于相差较远的现有技术)松针提取物富含糖 类、粗蛋白、粗脂肪、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矿元素、多种维生素、生物黄酮类物质、精油、 叶绿素、不饱和脂肪酸、酶与辅酶等活性物质;松针还含有多种水溶性黄酮,其中包括在人 体中活性极强、生物利用价值极高的前花青素,还有儿茶素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尚未见 有将松针和红茶相互结合进行补充的红茶制作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然松香红茶的制作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天然松香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鲜叶采摘,采摘鲜茶叶芽尖;
步骤2:萎凋,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槽中,置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摊晾,温度为30~33℃, 摊晾厚度≤15cm,时间为4~7h;
步骤3:揉捻,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揉捻,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20~25min,筛分、解块;
第二次揉捻,手工揉捻10~15min,筛分、解块;
第三次揉捻,采用揉捻机在加压条件下揉捻10~15min,筛分、解块;
步骤4:一次发酵,在发酵室内发酵,温度为25~30℃之间,湿度为90~95%,发酵时间 为8~10h;
步骤5:一次烘干,采用烘干机烘焙,干燥温度为40~50℃,烘干时间为1h;
步骤6:二次发酵,将烘干后的茶叶迅速渥堆,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为1~2h;
步骤7:二次烘干,采用烘干机烘干,干燥温度为35~45℃,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10~12%;
步骤8:茶叶与松针一次混合,在密闭的室内,松针和茶叶按1~2:6的重量比,用一层 茶叶一层松针的形式重复多层堆放,底层和顶层均为茶叶,外面罩上一层湿润的白纱布,温 度控制在30~40℃,当温度超过40℃时,扒开,上下翻拌,当温度降低后再收堆,混合时间 为5~6小时,完成后将茶叶与松针分离;
步骤9:茶叶与松针二次混合,将茶叶转入到通风的室内,松针和茶叶按1~2:10的重量 比,用一层茶叶一层松针的形式重复多层摊放,底层和顶层均为茶叶,温度控制在30~40℃, 当温度超过40℃时,扒开,上下翻拌,当温度降低后再收堆,摊放时间为2天,完成后将茶 叶与松针分离;
步骤10:三次发酵,将茶叶转移至发酵室内,自然条件下发酵3~4天;
步骤11:三次烘干,将茶叶的含水率烘干至6%以下,手捏茶梗成末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松针的处理工艺为:在晴天采摘四季常青且具有10年以上树龄的三针 松、四针松或五针松的松针,用清水洗净,沥干,处理后的松针在24h内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次揉捻中,加压揉捻采用轻-重-轻往复循环的方式,轻揉捻时间为 2min,压力为30kg/cm2,重揉捻时间为3min,压力为40kg/cm2。
进一步的,萎凋步骤中,雨水叶的萎凋时间为6-7h。
以上所述的天然松香红茶的制作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萎凋时采用排气扇加速空气的流动,缩短了茶叶鲜叶萎凋时间,同时保证茶叶萎 凋时水分的均匀扩散,为茶叶香气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揉捻时份三次进行,分别为不加压揉捻-手工揉捻=加压揉捻的方式,保证了揉捻充 分,确保了茶叶的细胞破损率,提高了茶叶发酵的均一性,为茶叶香气的形成提供了保证;
(3)本发明将含水率为10~12%的茶叶与松针进行了二次混合,使茶叶充分吸附松针中 的芳香物质,茶味、松香味合二为一,制得的茶叶冲泡后,汤色红亮,具有独特的清新松香 味,能满足爱茶人士多口味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天然松香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鲜叶采摘,采摘鲜茶叶芽尖;
步骤2:萎凋,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槽中,置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摊晾,温度为30~33℃, 摊晾厚度≤15cm,时间为4~5h;
步骤3:揉捻,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揉捻,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20min,筛分、解块;
第二次揉捻,手工揉捻15min,筛分、解块;
第三次揉捻,采用揉捻机在加压条件下揉捻15min,筛分、解块;
步骤4:一次发酵,在发酵室内发酵,温度为25~30℃之间,湿度为90~95%,发酵时间 为10h;
步骤5:一次烘干,采用烘干机烘焙,干燥温度为40~45℃,烘干时间为1h;
步骤6:二次发酵,将烘干后的茶叶迅速渥堆,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为1h;
步骤7:二次烘干,采用烘干机烘干,干燥温度为35~40℃,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10~12%;
步骤8:茶叶与松针一次混合,在密闭的室内,松针和茶叶按1:6的重量比,用一层茶 叶一层松针的形式重复多层堆放,底层和顶层均为茶叶,外面罩上一层湿润的白纱布,温度 控制在30~40℃,当温度超过40℃时,扒开,上下翻拌,当温度降低后再收堆,混合时间为 5小时,完成后将茶叶与松针分离;
步骤9:茶叶与松针二次混合,将茶叶转入到通风的室内,松针和茶叶按1:8的重量比, 用一层茶叶一层松针的形式重复多层摊放,底层和顶层均为茶叶,温度控制在30~40℃,当 温度超过40℃时,扒开,上下翻拌,当温度降低后再收堆,摊放时间为2天,完成后将茶叶 与松针分离;
步骤10:三次发酵,将茶叶转移至发酵室内,自然条件下发酵4天;
步骤11:三次烘干,将茶叶的含水率烘干至6%以下,手捏茶梗成末即可。
其中,松针的处理工艺为:在晴天采摘四季常青且具有10年以上树龄的三针松、四针 松或五针松的松针,用清水洗净,沥干,处理后的松针在24h内使用。
在第三次揉捻中,加压揉捻采用轻-重-轻往复循环的方式,轻揉捻时间为2min,压力为 30kg/cm2,重揉捻时间为3min,压力为40kg/cm2。
实施例2
一种雨水叶的天然松香红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雨季采摘雨水中的鲜茶叶芽尖;
步骤2:萎凋,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槽中,置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摊晾,温度为30~33℃, 摊晾厚度≤15cm,时间为4~5h;
步骤3:揉捻,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揉捻,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20min,筛分、解块;
第二次揉捻,手工揉捻15min,筛分、解块;
第三次揉捻,采用揉捻机在加压条件下揉捻15min,筛分、解块;
步骤4:一次发酵,在发酵室内发酵,温度为25~30℃之间,湿度为90~95%,发酵时间 为8h;
步骤5:一次烘干,采用烘干机烘焙,干燥温度为45~50℃,烘干时间为1h;
步骤6:二次发酵,将烘干后的茶叶迅速渥堆,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为2h;
步骤7:二次烘干,采用烘干机烘干,干燥温度为40~45℃,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10~12%;
步骤8:茶叶与松针一次混合,在密闭的室内,松针和茶叶按1:3的重量比,用一层茶 叶一层松针的形式重复多层堆放,底层和顶层均为茶叶,外面罩上一层湿润的白纱布,温度 控制在30~40℃,当温度超过40℃时,扒开,上下翻拌,当温度降低后再收堆,混合时间为 5小时,完成后将茶叶与松针分离;
步骤9:茶叶与松针二次混合,将茶叶转入到通风的室内,松针和茶叶按1:5的重量比, 用一层茶叶一层松针的形式重复多层摊放,底层和顶层均为茶叶,温度控制在30~40℃,当 温度超过40℃时,扒开,上下翻拌,当温度降低后再收堆,摊放时间为2天,完成后将茶叶 与松针分离;
步骤10:三次发酵,将茶叶转移至发酵室内,自然条件下发酵3天;
步骤11:三次烘干,将茶叶的含水率烘干至6%以下,手捏茶梗成末即可。
其中,松针的处理工艺为:在晴天采摘四季常青且具有10年以上树龄的三针松、四针 松或五针松的松针,用清水洗净,沥干,处理后的松针在24h内使用。
在第三次揉捻中,加压揉捻采用轻-重-轻往复循环的方式,轻揉捻时间为2min,压力为 30kg/cm2,重揉捻时间为3min,压力为40kg/cm2。
实施例3
一种天然松香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鲜叶采摘,采摘鲜茶叶芽尖;
步骤2:萎凋,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槽中,置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摊晾,温度为30~33℃, 摊晾厚度≤15cm,时间为4~5h;
步骤3:揉捻,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揉捻,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22min,筛分、解块;
第二次揉捻,手工揉捻12min,筛分、解块;
第三次揉捻,采用揉捻机在加压条件下揉捻15min,筛分、解块;
步骤4:一次发酵,在发酵室内发酵,温度为25~30℃之间,湿度为90~95%,发酵时间 为9h;
步骤5:一次烘干,采用烘干机烘焙,干燥温度为42~48℃,烘干时间为1h;
步骤6:二次发酵,将烘干后的茶叶迅速渥堆,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为1.5h;
步骤7:二次烘干,采用烘干机烘干,干燥温度为42~48℃,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10~12%;
步骤8:茶叶与松针一次混合,在密闭的室内,松针和茶叶按1:5的重量比,用一层茶 叶一层松针的形式重复多层堆放,底层和顶层均为茶叶,外面罩上一层湿润的白纱布,温度 控制在30~40℃,当温度超过40℃时,扒开,上下翻拌,当温度降低后再收堆,混合时间为 5.5小时,完成后将茶叶与松针分离;
步骤9:茶叶与松针二次混合,将茶叶转入到通风的室内,松针和茶叶按1:5的重量比, 用一层茶叶一层松针的形式重复多层摊放,底层和顶层均为茶叶,温度控制在30~40℃,当 温度超过40℃时,扒开,上下翻拌,当温度降低后再收堆,摊放时间为2天,完成后将茶叶 与松针分离;
步骤10:三次发酵,将茶叶转移至发酵室内,自然条件下发酵3.5天;
步骤11:三次烘干,将茶叶的含水率烘干至6%以下,手捏茶梗成末即可。
其中,松针的处理工艺为:在晴天采摘四季常青且具有10年以上树龄的三针松、四针 松或五针松的松针,用清水洗净,沥干,处理后的松针在24h内使用。
在第三次揉捻中,加压揉捻采用轻-重-轻往复循环的方式,轻揉捻时间为2min,压力为 30kg/cm2,重揉捻时间为3min,压力为40kg/cm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 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 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