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354410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51624.1

申请日:

20151106

公开号:

CN105341194A

公开日:

201602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06,A23F3/16

主分类号:

A23F3/06,A23F3/16

申请人:

杭州聚芳永控股有限公司

发明人:

段玲靓,周宇,董俊杰,罗龙新,钱晓军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东信大道292号逸天广场1幢5楼

优先权:

CN201510751624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悦;张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地,该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烘焙:将干茶叶平铺在160-180℃烘焙2-6h;2)研磨: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获得茶粉;3)粗筛:用20目筛筛除20目以上的茶粉,得粗筛茶粉;4)精筛:将粗筛茶粉依次用60目筛、40目筛筛分,得到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5)调配:将步骤4)得到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混匀并分装,得到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方法制备的研磨茶粉以及该研磨茶粉在制备饮品中的应用。该研磨茶粉在保留咖啡碱含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茶多酚含量、口感佳、易萃取,制备的饮品易于提神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烘焙:将干茶叶平铺在160-180℃烘焙2-6h;2)研磨: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获得茶粉;3)粗筛:用20目筛筛除20目以上的茶粉,得粗筛茶粉;4)精筛:将粗筛茶粉依次用60目筛、40目筛筛分,得20目下40目上、40目下60目上、60目下的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5)调配:将步骤4)得到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混匀并分装,得到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将1重量份的20目下40目上的精筛茶粉、1.5-4重量份的40目下60目上的精筛茶粉与0-1重量份的60目下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将20目下40目上、40目下60目上、60目下的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按2:7:1的配比进行调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研磨茶粉在制备饮品上的应用。 6.一种茶饮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蒸汽咖啡萃取机对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茶粉进行萃取,其中萃取压力为8-10个大气压,萃取时间为5-20s。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 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每年全球的茶叶消耗量以每年5%的速率递增。但 茶叶的饮用方法相对较单一,通常是传统的干茶叶冲泡或煎煮方法,该方法的 冲泡的速率低,耗时长,有效物质的浸出率低,茶叶浪费比较严重;目前市面 上也出现了一些即溶性茶粉,该种茶粉可直接饮用,较冲泡型饮用方法,虽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但与冲泡型相比,风味较差,直 接饮用茶粉也可能对肠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碱,与咖啡豆有相同的提神作用。而茶叶中的茶 多酚等物质,会导致茶汤涩味增加,难以饮用,且过量的茶多酚会对肠胃造成 一定的刺激。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 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烘焙:将干茶叶平铺在160-180℃烘焙2-6h;

2)研磨: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获得茶粉;

3)粗筛:用20目筛筛除20目以上的茶粉,得粗筛茶粉;

4)精筛:将粗筛茶粉依次用60目筛、40目筛筛分,得20目下40目上、40目 下60目上、60目下的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5)调配:将步骤4)得到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混匀并分装,得到适用于高 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作为优选,步骤5)中,将1重量份的20目下40目上的精筛茶粉、1.5-4重量份 的40目下60目上的精筛茶粉与0-1重量份的60目下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

作为优选,步骤5)中,将20目下40目上、40目下60目上、60目下的三个级 别的精筛茶粉按2:7:1的配比进行调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研磨茶粉在制备饮品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茶饮品的制备方法,利用蒸汽咖啡萃取机对 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茶粉进行萃取,其中萃取压力为8-10个大气压,萃取时 间为5-20s。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温度低于160℃则需更多延 长烘焙时间,茶多酚含量降低不明显;高于180℃,则容易造成茶叶焦糊。其将 茶叶进行精制烘焙后,在保留咖啡碱含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茶多酚含量,制 作出的茶汤具有茶叶应有的风味特征且不涩口,且对肠胃刺激较小;

2.本发明采用烘焙、研磨、粗筛、精筛以及调配,制得的适用于高压现萃 的研磨茶粉粒径均匀,萃取时比容面积大,萃取率高;

3.本发明提供的研磨茶粉,可直接适用于现有的咖啡高压现萃机器,制饮 过程方便,应用性广;

4.本发明提供的茶制饮方式较传统的冲泡或茶粉即溶方式,有效成分的溶 出过程快、利用率高,且易于肠胃吸收和消化,有助于提神。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烘焙:将干茶叶平铺,在160-180℃烘焙2-6h;

步骤1)中,如果烘焙温度若低于160℃,则需要延长烘焙时间且茶多酚的含 量降低不明显,若高于180℃,则容易造成茶叶焦糊;

2)研磨: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获得茶粉;

步骤2)中,将茶叶研磨成茶粉,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压现萃的方式,可以减 少茶叶在手柄中经冲泡而膨胀,也能更快浸出并提高浸出率,且易取样均匀;

3)粗筛:用20目筛筛除20目以上的茶粉,得粗筛茶粉;

步骤3)中,筛除20目以上的难以磨碎的茶粉,能有效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 且方便通过高压现萃方法萃取出;

4)精筛:将粗筛茶粉依次用60目筛、40目筛筛分,得20目下40目上、40目 下60目上、60目下的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步骤4)中,不同粒径的茶粉经高压现萃方法制作饮品,因用茶量不同,浸 出率不同,则饮品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不同,风味也略有差异。

5)调配:将步骤4)得到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混匀并分装,得到适用于高 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步骤5)中,将不同粒径的粗筛茶粉进行调配与混匀,能有效提高单位体积 内的茶粉量,即有效提高茶叶的容积比,提高有效分成的溶出率和萃取率。

本发明中,所述干茶叶为市售成品茶叶。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烘焙:将干茶叶平铺,在160℃烘焙6h;

2)研磨: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获得茶粉;

3)粗筛:用20目筛筛除20目以上的茶粉,得粗筛茶粉;

4)精筛:将粗筛茶粉依次用60目筛、40目筛筛分,得20目下40目上、40目 下60目上、60目下的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5)调配:取3重量份的步骤4)得到的20目下40目上的精筛茶粉、5重量份的 40目下60目上的精筛茶粉以及2重量份的60目下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混匀并 分装,得到产品1。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茶叶为锡兰红茶。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烘焙:将干茶叶平铺,在180℃烘焙3h;

2)研磨: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获得茶粉;

3)粗筛:用20目筛筛除20目以上的茶粉,得粗筛茶粉;

4)精筛:将粗筛茶粉依次用60目筛、40目筛筛分,得20目下40目上、40目 下60目上、60目下的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5)调配:取3重量份的步骤4)得到的20目下40目上的精筛茶粉和7重量份的 40目下60目上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混匀并分装,得到产品2。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茶叶为烘青绿茶。

实施例3: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烘焙:将干茶叶平铺,在170℃烘焙4h;

2)研磨: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获得茶粉;

3)粗筛:用20目筛筛除20目以上的茶粉,得粗筛茶粉;

4)精筛:将粗筛茶粉依次用60目筛、40目筛筛分,得20目下40目上、40目 下60目上、60目下的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5)调配:将步骤4)得到的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按2:7:1的重 量比进行调配、混匀并分装,得到产品3。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茶叶为岩茶。

对比实施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实施例1的烘焙温度为130℃,得到对照品1。

对比实施例2: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对比实施例2的烘焙温度为200℃,得到对照品2。

对比实施例3: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对比实施例3不进行精筛和调配,得到对照品3。

检测实施例

采用《GB5009.139-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开的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和 《GB/T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检测方法对实施例1、2、3以及对比实 施例1、2、3加工前后的干茶叶与加工后的研磨茶粉进行咖啡因含量和茶多酚含 量的检测,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干茶叶及研磨茶粉中咖啡因和茶多酚含量的检测结果

表1中,由锡兰红茶、烘青绿茶、岩茶与产品及对照品的咖啡因含量比较结 果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加工前后,茶叶中咖啡因的得到了有效保护, 提神效果更好;由产品1与对照品1的咖啡因含量比较可知,烘焙温度低于160℃ 的温度,茶多酚含量降低不明显,烘焙温度高于180℃,咖啡因损耗较大。

应用实施例

采用蒸汽咖啡萃取机,分别将12g产品1、产品2、产品3、对照品1、对照品2 和对照品3放入手柄中,用压粉器压紧,将手柄装入机器中进行加压萃取,萃取 的压力为8个大气压,时间为15s,分别获得的饮品1、饮品2、饮品3、对照饮品1、 对照饮品2和对照饮品3的容量各为30mL。

其中所述蒸汽咖啡萃取机为市售的意式浓缩咖啡萃取机。

采用《GB5009.139-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开的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分别对饮品1、饮品2、饮品3以及对照饮品进行咖啡因含量检测,其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饮品中咖啡因含量的检测结果

由表2以及表2与表1的对比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采用蒸汽咖啡萃取机萃取咖啡因的溶出率高。由饮品1、2、3中,萃取前后的对 比,饮品3的萃取率最高,可见,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研磨茶粉按2:7:1调 配,萃取的容积比更高,萃取效率高。

感观审评

本试验中心募集了男女各20位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志愿者对茶的烘焙香 气、苦味、焦糊味和滋味浓度进行评价,从轻到重以0-10分评分并计算平均分, 其中0分为基本上没有,1-3分为轻度,3-6分为轻度到中度,6-9分为较浓郁, 9-10分为非常明显,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饮品茶氛感观审评

饮品1 饮品2 饮品3 对照饮品1 对照饮品2 对照饮品3 烘焙香气 8.4 8.2 8.9 6.1 7.8 7.4 苦味 5.5 5.2 5.8 3.2 4.6 5.9 涩味 1.2 1.4 1.4 1.6 5.2 1.8 焦糊味 0.9 1.5 1.1 0.8 7.4 1.3 滋味浓度 8.3 7.9 8.2 7.1 7.4 5.2

由表3可知,烘焙温度过低,制成的茶饮品的烘焙香气不明显,而超过180℃ 后涩味和焦糊味明显增加,影响口感。未进行精筛和调配的研磨茶粉,制成的 茶饮料,其滋味浓度相对于经过精筛和调配较低,口感相对较差。

向饮品中加入120mL的热牛奶和5g方糖制成拿铁茶饮料,对其口感进行评 审,由弱至强按0-10分评分并计算平均分,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饮品口感感观审评

饮品1 饮品2 饮品3 对照饮品1 对照饮品2 对照饮品3 顺滑度 7.3 7.1 7.6 7.0 6.5 6.2 香味 8.4 8.5 8.6 8.3 7.4 8.0 甜味 7.9 8.0 8.2 7.8 6.1 8.2 醇厚度 8.5 7.9 8.7 7.7 7.4 5.7

由对照饮品3与饮品1至3的顺滑度和醇厚度比较可知,未经过精筛和调 配的饮品,在顺滑度和醇厚度上显明低于经过精筛和调配的饮品;其中,饮品3 的顺滑度和醇厚度较饮品1或2的高,可见,粗、中、细三个级别的研磨茶粉 按2:7:1调配,其口感顺滑度和醇厚度最佳。饮品均具有较好的香味与甜味。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 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751624.1 (22)申请日 2015.11.06 A23F 3/06(2006.01) A23F 3/16(2006.01) (71)申请人 杭州聚芳永控股有限公司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东信大道 292 号 逸天广场 1 幢 5 楼 (72)发明人 段玲靓 周宇 董俊杰 罗龙新 钱晓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88 代理人 李悦 张鹏 (54) 发明名称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 法与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及。

2、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具体地, 该一种适用于高压 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烘焙 : 将干茶叶平铺在 160-180烘焙 2-6h ; 2) 研磨 : 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 获得茶粉 ; 3) 粗筛 : 用 20 目筛筛除 20 目以上的茶粉, 得粗筛茶粉 ; 4) 精筛 : 将粗筛茶粉依次用 60 目筛、 40 目筛筛分, 得到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 5) 调配 : 将步骤 4) 得 到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 混匀并分装, 得到适用于 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方法制 备的研磨茶粉以及该研磨茶粉在制备饮品中的应 用。 该研磨茶粉在保留咖啡碱含量的同时, 能有效。

3、 降低茶多酚含量、 口感佳、 易萃取, 制备的饮品易 于提神效果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5341194 A 2016.02.24 CN 105341194 A 1/1 页 2 1.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烘焙 : 将干茶叶平铺在 160-180烘焙 2-6h ; 2) 研磨 : 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 获得茶粉 ; 3) 粗筛 : 用 20 目筛筛除 20 目以上的茶粉, 得粗筛茶粉 ; 4)精筛 : 将粗筛茶粉依次用60目筛、 40目筛筛分, 得20。

4、目下40目上、 40目下60目上、 60 目下的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 5) 调配 : 将步骤 4) 得到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 混匀并分装, 得到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 磨茶粉。 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 中, 将 1 重量份的 20 目下 40 目上的 精筛茶粉、 1.5-4 重量份的 40 目下 60 目上的精筛茶粉与 0-1 重量份的 60 目下的精筛茶粉 进行调配。 3.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 中, 将 20 目下 40 目上、 40 目下 60 目上、 60 目下的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按 2 : 7 : 1 的。

5、配比进行调配。 4.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5.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研磨茶粉在制备饮品上的应用。 6.一种茶饮品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利用蒸汽咖啡萃取机对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研 磨茶粉进行萃取, 其中萃取压力为 8-10 个大气压, 萃取时间为 5-20s。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341194 A 2 1/5 页 3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茶叶加工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及 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每年全球的茶叶消耗量以。

6、每年5的速率递增。 但茶叶的 饮用方法相对较单一, 通常是传统的干茶叶冲泡或煎煮方法, 该方法的冲泡的速率低, 耗时 长, 有效物质的浸出率低, 茶叶浪费比较严重 ; 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即溶性茶粉, 该种 茶粉可直接饮用, 较冲泡型饮用方法, 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但 与冲泡型相比, 风味较差, 直接饮用茶粉也可能对肠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0003 茶叶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碱, 与咖啡豆有相同的提神作用。而茶叶中的茶多酚等 物质, 会导致茶汤涩味增加, 难以饮用, 且过量的茶多酚会对肠胃造成一定的刺激。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

7、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 茶粉的制备方法。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6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07 1) 烘焙 : 将干茶叶平铺在 160-180烘焙 2-6h ; 0008 2) 研磨 : 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 获得茶粉 ; 0009 3) 粗筛 : 用 20 目筛筛除 20 目以上的茶粉, 得粗筛茶粉 ; 0010 4) 精筛 : 将粗筛茶粉依次用 60 目筛、 40 目筛筛分, 得 20 目下 40 目上、 40 目下 60 目上、 60 目下的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 0011 5) 。

8、调配 : 将步骤 4) 得到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 混匀并分装, 得到适用于高压现萃 的研磨茶粉。 0012 作为优选, 步骤 5) 中, 将 1 重量份的 20 目下 40 目上的精筛茶粉、 1.5-4 重量份的 40 目下 60 目上的精筛茶粉与 0-1 重量份的 60 目下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 0013 作为优选, 步骤 5) 中, 将 20 目下 40 目上、 40 目下 60 目上、 60 目下的三个级别的 精筛茶粉按 2 : 7 : 1 的配比进行调配。 0014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001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研磨茶粉在制备饮。

9、品上的应用。 0016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茶饮品的制备方法, 利用蒸汽咖啡萃取机对权利 要求 4 所述的研磨茶粉进行萃取, 其中萃取压力为 8-10 个大气压, 萃取时间为 5-20s。 0017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 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 0018 1.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温度低于 160则需更多延长烘焙 时间, 茶多酚含量降低不明显 ; 高于 180, 则容易造成茶叶焦糊。其将茶叶进行精制烘焙 说 明 书 CN 105341194 A 3 2/5 页 4 后, 在保留咖啡碱含量的同时, 能有效降低茶多酚含量, 制作出的茶汤具有茶叶应有的风味 特征且不涩口,。

10、 且对肠胃刺激较小 ; 0019 2. 本发明采用烘焙、 研磨、 粗筛、 精筛以及调配, 制得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 粉粒径均匀, 萃取时比容面积大, 萃取率高 ; 0020 3. 本发明提供的研磨茶粉, 可直接适用于现有的咖啡高压现萃机器, 制饮过程方 便, 应用性广 ; 0021 4. 本发明提供的茶制饮方式较传统的冲泡或茶粉即溶方式, 有效成分的溶出过程 快、 利用率高, 且易于肠胃吸收和消化, 有助于提神。 0022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24 1) 烘焙 :。

11、 将干茶叶平铺, 在 160-180烘焙 2-6h ; 0025 步骤 1) 中, 如果烘焙温度若低于 160, 则需要延长烘焙时间且茶多酚的含量降 低不明显, 若高于 180, 则容易造成茶叶焦糊 ; 0026 2) 研磨 : 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 获得茶粉 ; 0027 步骤 2) 中, 将茶叶研磨成茶粉, 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压现萃的方式, 可以减少茶叶 在手柄中经冲泡而膨胀, 也能更快浸出并提高浸出率, 且易取样均匀 ; 0028 3) 粗筛 : 用 20 目筛筛除 20 目以上的茶粉, 得粗筛茶粉 ; 0029 步骤 3) 中, 筛除 20 目以上的难以磨碎的茶粉, 能有效提高茶叶原料的。

12、品质, 且方 便通过高压现萃方法萃取出 ; 0030 4) 精筛 : 将粗筛茶粉依次用 60 目筛、 40 目筛筛分, 得 20 目下 40 目上、 40 目下 60 目上、 60 目下的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 0031 步骤 4) 中, 不同粒径的茶粉经高压现萃方法制作饮品, 因用茶量不同, 浸出率不 同, 则饮品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不同, 风味也略有差异。 0032 5) 调配 : 将步骤 4) 得到的精筛茶粉进行调配、 混匀并分装, 得到适用于高压现萃 的研磨茶粉 ; 0033 步骤 5) 中, 将不同粒径的粗筛茶粉进行调配与混匀, 能有效提高单位体积内的茶 粉量, 即。

13、有效提高茶叶的容积比, 提高有效分成的溶出率和萃取率。 0034 本发明中, 所述干茶叶为市售成品茶叶。 0035 实施例 1 : 0036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37 1) 烘焙 : 将干茶叶平铺, 在 160烘焙 6h ; 0038 2) 研磨 : 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 获得茶粉 ; 0039 3) 粗筛 : 用 20 目筛筛除 20 目以上的茶粉, 得粗筛茶粉 ; 0040 4) 精筛 : 将粗筛茶粉依次用 60 目筛、 40 目筛筛分, 得 20 目下 40 目上、 40 目下 60 目上、 60 目下的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 0。

14、041 5) 调配 : 取 3 重量份的步骤 4) 得到的 20 目下 40 目上的精筛茶粉、 5 重量份的 40 目下 60 目上的精筛茶粉以及 2 重量份的 60 目下的精筛茶粉, 进行调配、 混匀并分装, 得到 说 明 书 CN 105341194 A 4 3/5 页 5 产品 1。 0042 本实施例中, 所述干茶叶为锡兰红茶。 0043 实施例 2 : 0044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45 1) 烘焙 : 将干茶叶平铺, 在 180烘焙 3h ; 0046 2) 研磨 : 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 获得茶粉 ; 0047 3) 粗筛 : 用 20。

15、 目筛筛除 20 目以上的茶粉, 得粗筛茶粉 ; 0048 4) 精筛 : 将粗筛茶粉依次用 60 目筛、 40 目筛筛分, 得 20 目下 40 目上、 40 目下 60 目上、 60 目下的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 0049 5) 调配 : 取 3 重量份的步骤 4) 得到的 20 目下 40 目上的精筛茶粉和 7 重量份的 40 目下 60 目上的精筛茶粉, 进行调配、 混匀并分装, 得到产品 2。 0050 本实施例中, 所述干茶叶为烘青绿茶。 0051 实施例 3 : 0052 一种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53 1) 烘焙 : 将干茶叶。

16、平铺, 在 170烘焙 4h ; 0054 2) 研磨 : 将烘焙后的茶叶研磨, 获得茶粉 ; 0055 3) 粗筛 : 用 20 目筛筛除 20 目以上的茶粉, 得粗筛茶粉 ; 0056 4) 精筛 : 将粗筛茶粉依次用 60 目筛、 40 目筛筛分, 得 20 目下 40 目上、 40 目下 60 目上、 60 目下的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 ; 0057 5) 调配 : 将步骤 4) 得到的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精筛茶粉按 2 : 7 : 1 的重量比进行 调配、 混匀并分装, 得到产品 3。 0058 本实施例中, 所述干茶叶为岩茶。 0059 对比实施例 1 : 0060 。

17、与实施例 1 不同的是, 对比实施例 1 的烘焙温度为 130, 得到对照品 1。 0061 对比实施例 2 : 0062 与实施例 2 不同的是, 对比实施例 2 的烘焙温度为 200, 得到对照品 2。 0063 对比实施例 3 : 0064 与实施例 3 不同的是, 对比实施例 3 不进行精筛和调配, 得到对照品 3。 0065 检测实施例 0066 采用 GB 5009.13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开的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和 GB/ 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检测方法对实施例 1、 2、 3 以及对比实施例 1、 2、 3 加工 前后的干茶叶与加工后的研磨茶粉进行。

18、咖啡因含量和茶多酚含量的检测, 其结果如表 1 所 示 : 0067 表 1 干茶叶及研磨茶粉中咖啡因和茶多酚含量的检测结果 0068 说 明 书 CN 105341194 A 5 4/5 页 6 0069 表 1 中, 由锡兰红茶、 烘青绿茶、 岩茶与产品及对照品的咖啡因含量比较结果可 知,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 加工前后, 茶叶中咖啡因的得到了有效保护, 提神效果更好 ; 由 产品 1 与对照品 1 的咖啡因含量比较可知, 烘焙温度低于 160的温度, 茶多酚含量降低不 明显, 烘焙温度高于 180, 咖啡因损耗较大。 0070 应用实施例 0071 采用蒸汽咖啡萃取机, 分别将 12g。

19、 产品 1、 产品 2、 产品 3、 对照品 1、 对照品 2 和对 照品 3 放入手柄中, 用压粉器压紧, 将手柄装入机器中进行加压萃取, 萃取的压力为 8 个大 气压, 时间为 15s, 分别获得的饮品 1、 饮品 2、 饮品 3、 对照饮品 1、 对照饮品 2 和对照饮品 3 的容量各为 30mL。 0072 其中所述蒸汽咖啡萃取机为市售的意式浓缩咖啡萃取机。 0073 采用 GB 5009.13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开的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分别对 饮品 1、 饮品 2、 饮品 3 以及对照饮品进行咖啡因含量检测, 其结果如表 2 所示, 0074 表 2 饮品中咖啡因含量的。

20、检测结果 0075 0076 由表 2 以及表 2 与表 1 的对比可知, 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高压现萃的研磨茶粉, 采 用蒸汽咖啡萃取机萃取咖啡因的溶出率高。由饮品 1、 2、 3 中, 萃取前后的对比, 饮品 3 的萃 取率最高, 可见, 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研磨茶粉按 2 : 7 : 1 调配, 萃取的容积比更高, 萃取效 率高。 0077 感观审评 0078 本试验中心募集了男女各20位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志愿者对茶的烘焙香气、 苦 味、 焦糊味和滋味浓度进行评价, 从轻到重以0-10分评分并计算平均分, 其中0分为基本上 没有, 1-3分为轻度, 3-6分为轻度到中度, 6-9。

21、分为较浓郁, 9-10分为非常明显, 其结果如表 3 所示。 0079 表 3 饮品茶氛感观审评 0080 饮品 1饮品 2饮品 3对照饮品 1 对照饮品 2 对照饮品 3 烘焙香气8.48.28.96.17.87.4 说 明 书 CN 105341194 A 6 5/5 页 7 苦味5.55.25.83.24.65.9 涩味1.21.41.41.65.21.8 焦糊味0.91.51.10.87.41.3 滋味浓度8.37.98.27.17.45.2 0081 由表 3 可知, 烘焙温度过低, 制成的茶饮品的烘焙香气不明显, 而超过 180后涩 味和焦糊味明显增加, 影响口感。未进行精筛和调配。

22、的研磨茶粉, 制成的茶饮料, 其滋味浓 度相对于经过精筛和调配较低, 口感相对较差。 0082 向饮品中加入 120mL 的热牛奶和 5g 方糖制成拿铁茶饮料, 对其口感进行评审, 由 弱至强按 0-10 分评分并计算平均分, 其结果如表 4 所示, 0083 表 4 饮品口感感观审评 0084 饮品 1饮品 2饮品 3对照饮品 1 对照饮品 2 对照饮品 3 顺滑度7.37.17.67.06.56.2 香味8.48.58.68.37.48.0 甜味7.98.08.27.86.18.2 醇厚度8.57.98.77.77.45.7 0085 由对照饮品 3 与饮品 1 至 3 的顺滑度和醇厚度比较可知, 未经过精筛和调配的饮 品, 在顺滑度和醇厚度上显明低于经过精筛和调配的饮品 ; 其中, 饮品 3 的顺滑度和醇厚度 较饮品 1 或 2 的高, 可见, 粗、 中、 细三个级别的研磨茶粉按 2 : 7 : 1 调配, 其口感顺滑度和醇 厚度最佳。饮品均具有较好的香味与甜味。 0086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5341194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