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一种农药化工技术领域。
近年来中国北方地区水稻实行早育稀植,立枯病是苗期的多发 病,如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而现有治疗立枯病 的复配药剂和单剂产品,一般为液体产品,需要兑水喷施,兑水量很 难掌握;并且防治立枯病效果不佳,防病率一般仅为70-8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枯病复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防 病率在96%以上,并且使用、存放方便。
本发明立枯病复配杀菌剂,由杀菌剂和调酸剂组成,其中杀菌剂 有效成份含量为:恶霉灵占2-4%;甲霜灵占0.5-2.0%;吲哚丁酸 占0.5-2‰;余量为载体。其制备方法是:将配料与载体混拌,在搅 拌机中搅拌8分钟,制成杀菌剂单袋产品。其中载体可以是陶土、硅 土、高岭土、硅藻土或粘土等。
调酸剂有效成份含量为:硫酸占4%;载体占96%。其制备方法 是:将原料硫酸喷到载体上,复配为含酸载体,制成调酸单袋产品。 其中载体可以是煤矸石粉、石粉或沸石粉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杀菌剂为粉剂加调酸剂,直接与土混拌,操作简便。
2、本发明杀菌剂含有的吲哚丁酸具有高效生根效果,可使三叶 期秧苗根数达到10根以上,而相近产品生根数量只有5-6根,根少, 易发病。
3、本发明杀菌剂使用煤矸石粉作酸性载体,含酸量高、通透性 好,并且煤矸石粉为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没有污染。
4、杀菌剂与调酸剂分别包装,现使现拌,不易发生药物失效或 减效,可以保证产品的防病效果。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选用原料2.5%恶霉灵、0.5%甲霜灵、1‰ 吲哚丁酸与200目的载体陶土混拌,在搅拌机中搅拌8分钟,即制成细 度≥80目,水份≤10,PH为5~7的杀菌剂单袋产品,每袋重量为 1kg。
选用4%的硫酸喷到载体煤矸石粉上,每袋重量为14kg,复配为 含酸载体,形成调酸单袋产品。
本发明为粉剂,使用时将两袋产品混拌后,施入水稻育苗床上。
下面是本发明枯病复配杀菌剂试验报告
水稻立枯病是苗期的多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将严重影响水稻产 量和质量,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发展,开发研制了立枯 病复配杀菌剂。
1、试验目的
为了获取由恶霉灵、甲霜灵复配而成的恶甲粉剂的最佳配方。
2、筛选试验
2.1配方筛选试验
恶霉灵、甲霜灵是该制剂中具有杀菌活性的有效成分,其含量的 高低是开发研制该制剂的关键技术指标,它决定着该制剂是否具有预 计的生物杀菌活性,为了获得最佳配方,参照恶、甲的田间使用量及 水稻苗期特点,我们共设计了五种配方,即4∶1,4.5∶1,5∶1,5.5∶1.5, 5.5∶0.5的恶甲粉剂。筛选试验方法采用的是田间小区试验法。
2.1.1原材料
a.95%恶霉灵原药;b.30%甲霜灵可湿粉;c.引哚丁酸(95%原粉)
2.1.2试验基本情况
a.试验地点:企达公司试验地 b.供试作物:水稻
c.防治对象:立枯病 d.试验地土壤情况:黑壤土PH6.8
2.1.3试验设计与安排
a.小区面积: 2.0m2 b.小区排列方式:随机区组
c.重复次数:三次
d.处理:1)4∶1 粉剂 2)4.5∶1 粉剂
3)5∶1 粉剂 4)5.5∶1.5粉剂
5)5.5∶0.5粉剂 6)CK(喷清水)
e.施药方式:
试验恶甲粉剂各处理区于播前按设计用药量与早田过筛细土1.5公 斤充分混匀,均匀撒施于2m2床土表面,用耙子耙入3cm的土层内、浇 透水,然后播种压籽覆土。
2.1.4调查内容与方法
a.调查内容:每个处理小区立枯病的发生情况
b.调查方法:调查各小区立枯病的发病面积占试验面积的百分 率,并计算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见表一。
表一恶甲优化配比药效试验
注:1)发病率=(发病面积/小区而积)×100%
2)防治效果=[(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 ×100%。
从表一可以看出,不同含量的恶甲粉剂对水稻苗期立枯病均有一 定防效,但以5∶1,5.5∶1.5,两种配方最佳,考虑到投入成本问题,确 定以5∶1配方最为经济合理。
2.2筛选制剂的最佳配方
通过上述配方筛选试验,确定恶甲粉剂的最佳配方为:
恶霉灵含量:2.5% 甲霜灵含量:0.5%
载 体: 余量
3.筛选结论
通过上述配方筛选试验,确定恶甲粉的最有效成分的最佳总量为 3%,其中:
恶霉灵含量≥%2.5 甲霜灵含量≥%0.5
载 体: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