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定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无拉绳窗帘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窗帘有关,尤指一种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定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无拉绳窗帘。
背景技术
一般的窗帘在结构上可区分为拉绳式及无拉绳式,其中,拉绳式窗帘主要是利用一条拉绳来驱使帘体进行进行展开或收合的动作,无拉绳式窗帘则是利用手部对下梁施予下拉或上推的力量,使帘体能够达到展开或收合的效果。
然而,虽然无拉绳式窗帘可以让使用者轻松地调整帘体的展开或收合,但是在结构配置上往往因为缺乏良好的定位设计,导致帘体在完全展开之后容易有自动回升的状况,或者在完全收合之后出现自动下垂的问题,如此都会造成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上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定位机构,其结构简单且定位效果佳,以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的帘体定位机构包含有一固定座、二阻力单元、二第一传动轮、二传动绳、二第二传动轮,以及一卷簧。该阻力单元具有一单向棘齿与一阻力轮,该单向棘齿枢设于该固定座,该阻力轮具有一阻力轮轴与一单向齿盘,该阻力轮轴可转动地设于该固定座且被一该传动绳所绕设,该单向齿盘连接于该阻力轮轴的一端且啮接于该单向棘齿;该二第一传动轮可转动地且彼此间隔地设于该固定座;各该传动绳的一端连接一该第一传动轮;该二第二传动轮可转动地设于该固定座且位于该二第一传动轮之间,而且,该二第二传动轮之间相互啮接且分别再啮接一该第一传动轮;该卷簧连接该二第二传动轮且能通过该二第二传动轮的转动而卷绕于其中一该第二传动轮。
由此,使用本发明的帘体利用各该传动绳跟与其所环绕的阻力轮之间所产生摩擦阻力及该阻力轮与该单向棘齿之间的啮接关系而在展开与收合的过程中能获得良好的定位效果。
较佳地,各该阻力单元更具有一阻力弹片,该阻力弹片设于该固定座且具有一弹臂与一设于该弹臂的摩擦部,该阻力轮具有一摩擦盘,该摩擦盘连接于该阻力轮轴的另一端且抵接于该阻力弹片的摩擦部,如此即能提升该阻力单元所提供的阻力效果。
较佳地,该固定座具有一第一挡壁与一第二挡壁,该单向棘齿介于该第一、第二挡壁之间且具有一弧形部,该弧形部弹性抵接于该第一挡壁,使得该单向棘齿能够让该单向齿盘保持单向转动。
此外,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提供一种无拉绳窗帘,该无拉绳窗帘包含有一上梁、一相对该上梁的下梁,以及一设于该上、下梁之间的帘体,该帘体定位机构的固定座安装于该上梁内,该帘体定位机构的传动绳的另一端穿经该帘体而连接于该下梁,使得该下梁能与该二传动绳同步动作。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帘体定位机构安装于无拉绳窗帘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配合无拉绳窗帘的平面图,主要显示传动绳在被拉伸后的状态。
图5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传动绳在卷收后的状态。
图6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及图4,图中所示的无拉绳窗帘10包含有一上梁12、一相对上梁12的下梁14,以及一设于上、下梁12、14之间的帘体16。请再参阅图2,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帘体定位机构18包含有一固定座20、二阻力单元30、二第一传动轮41、二传动绳44、二第二传动轮51,以及一卷簧54。
固定座20安装于上梁12内且具有一上固定板21与一下固定板23,上、下固定板21、23之间相互接合在一起。
各阻力单元30具有一单向棘齿31、一阻力弹片32,以及一阻力轮33。单向棘齿31介于固定座20的一第一挡壁25与固定座20的一第二挡壁26之间且以其一端枢设于固定座20的上、下固定板21、23之间,单向棘齿31的一侧面具有一弧形部312,弧形部312抵接于固定座20的第一挡壁25,使得单向棘齿3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第一、第二挡壁25、26之间弹性偏摆;阻力弹片32具有一固定臂321、一弹臂322及一摩擦部324,固定臂321的两端固定于固定座20的上、下固定板21、23之间,弹臂322自固定臂321的其中一端延伸而出,摩擦部324设于弹臂322的末端;阻力轮33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阻力轮轴34、一单向齿盘35,以及一摩擦盘36,阻力轮轴34可转动地设于固定座20的上、下固定板21、23之间,单向齿盘35连接于阻力轮轴34的底端且啮接于单向棘齿31,使得单向齿盘35只能作单向转动,摩擦盘36连接于阻力轮轴34的顶端且抵接于阻力弹片32的摩擦部324。
各第一传动轮41具有二第一传动齿盘42(实际上只要至少一个即可)与一连接在该二第一传动齿盘42之间的第一传动轮轴43,在组装时通过第一传动轮轴43设于固定座20的上、下固定板21、23之间,在组装完成之后,该二第一传动轮41会以彼此间隔的方式设置于该二阻力轮33之间。
如图3及图4所示,各传动绳44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传动轮41的第一传动轮轴43,并环绕阻力轮33的阻力轮轴34一圈之后再以另一端穿经帘体16且固定于下梁14。
各第二传动轮51具有二第二传动齿盘52(实际上只要至少一个即可)与一连接在该二第二传动齿盘52之间的第二传动轮轴53,在组装时通过第二传动轮轴53设于固定座20的上、下固定板21、23之间,使该二第二传动轮51的第二传动齿盘42彼此啮接在一起之外,同时让该二第二传动轮51的第二传动齿盘42再啮接于第一传动轮41的第一传动齿盘42,使得第一传动轮41能与第二传动轮51同步转动。
卷簧54连接该二第二传动轮51的第二传动轮轴53且可选择地卷绕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轮51的第二传动轮轴53。
当要展开帘体16时,如图4所示,首先施力将下梁14往下拉动,使各传动绳44被下梁14所拉伸,在传动绳44被拉伸的过程中会先带动阻力轮33与第一传动轮41转动,接着第一传动轮41会再带动第二传动轮51转动,使卷簧54自其中一个第二传动轮51卷收至另外一个第二传动轮51而蓄积本身的弹性回复力,另一方面,在阻力轮3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摩擦盘36与阻力弹片32的摩擦部324之间所产生的摩擦效果,使帘体16能够稳定地动作,一旦将帘体16完全展开之后再释放施予下梁14的拉力,这时候的阻力轮33会通过单向棘齿31与单向齿盘35之间的啮接关系而停止转动,如此一来,传动绳44会通过与阻力轮33之间的摩擦阻力而与卷簧54的弹性回复力之间呈现静力平衡的状态,使帘体16能够保持在展开状态。
当要收合帘体16时,如图5所示,首先施力将下梁14往上推动,使传动绳44变成松弛的状态而降低与阻力轮33之间的摩擦阻力,这时候的卷簧54的弹性回复力会藉助使用者的推力迫使该二第二传动轮51同时以反向转动,在第二传动轮51转动的过程中会再带动第一传动轮41转动,使第一传动轮41对传动绳44进行卷收,直到帘体16完全收合时再释放施予下梁14的推力,使传动绳44再次紧绕于阻力轮33,这时候卷簧54的弹性回复力与传动绳44与阻力轮33之间的摩擦阻力之间便会再度呈现静力平衡的状态,使帘体16保持在收合状态。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发明在结构上可以有不同变化,如图6所示,阻力轮63的阻力轮轴64被两条传动绳44所环绕,两条传动绳44之间被阻力轮63的摩擦盘65所区隔开来,而且,两条传动绳44的一端共同连接于一个第一传动轮61,此外,两个第二传动轮62之间通过两片卷簧54连接在一起,如此的结构配置即可配合大尺寸的帘体作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帘体定位机构20主要利用传动绳44与阻力轮30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及单向棘齿31与阻力轮33之间的啮接关系而对帘体16提供良好的定位效果,以有效解决帘体在展开后的回升问题及在收合时的下垂问题而达到增加使用便利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