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植物种植领域,特别是肉苁蓉的人工种植方法。
二、背景技术
肉苁蓉同甘草一样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名贵植物,通常是在干旱、沙 漠地带野生的,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量采挖,不仅破坏了植被, 也使该资源濒于枯楬,为此国家已明令禁止采挖。为满足市场上对肉苁蓉 的需要,人们在不断探索着新的人工栽培方法。
梭梭树是一种被生态学家称之为治理沙漠、改善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的 先锋植物。研究还发现,该植物具有很好的寄主性能,可否利用梭梭树做 为肉苁蓉的寄生植物,高产人工栽培肉苁蓉,同时改善荒漠地区的生态是 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已有人尝试在天然梭梭树根下以其为寄主人 工种植肉苁蓉,其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已成活的梭梭树下挖坑,然后在梭 梭树根下接种肉苁蓉。该方法的缺点是:1.采挖时会对周围的生态造成破 坏;2.梭梭树成为寄主后抚育肉苁蓉需要消耗大量养分,如果不能及时适 当调整养分,便会对其生命构成危害。3.该方法需先种梭梭树待其长成后 再接种肉苁蓉,营寄生活2-3年才能见效,时间很长。一般来说从栽种 梭梭树到接种肉苁蓉,再到收获肉苁蓉需要五年时间,由于产量低、效益 差、风险大,一般人因此很难下决心用此法种植肉苁蓉,目前只有内蒙阿 左旗有少量牧户试种。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提供一种即能高产,又可改善荒漠地生态的肉苁蓉的人 工种植方法。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肉苁蓉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1) 人工或机械挖掘用于种植肉苁蓉和梭梭树的树坑或树沟,坑深度为50- 80cm;2)在树坑或树沟底部施以羊粪、鸡粪、桔杆或化肥之类的底肥;3) 制做肉苁蓉种子的种床,方法是:首先用洪积泥之类的营养土做成底床, 然后在其上撒上种子,最后在种子上覆盖腐熟的羊粪或骆驼粪;4)将梭 梭树植入树坑或树沟内,并使种床位于树根下,然后封土,浇水,使梭梭 树和肉苁蓉自然生长至收获。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在树坑或树沟内植入梭梭树前,将所述种子放 在浓度为25ppm的a-萘乙酸或APT生根粉中进行浸种处理4-8小时。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是在在所述浸种处理之前,先将所述种子日照 处理一周,然后再放入冰箱内低温处理两周,温度保持为0-5℃。
按照本法种植肉苁蓉具有显著的优点,以营养充配的梭梭树做为寄主 寄养肉苁蓉,人为的创造了一个可使肉苁蓉密植、丰产的环境,生长茂盛 的梭梭树还可以有效地改善中国西部干旱、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一举 两得。实践证明用本法种植肉苁蓉接种成活率高达95%以上,亩产鲜肉苁 蓉1000公斤以上,不仅经济效益可观,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就现有技 术来说,一亩地只能种植110株梭梭树,地面覆盖率不足20%,在有灌溉 条件的地方,亩产干品肉苁蓉不超过30公斤,年纯利润最多不过300元, 应用本发明机械化种植梭梭树每亩可达440株,地面覆盖率高达50%左右, 两年即可控制局部沙化,生态效益十分明显,而且亩产干品肉苁蓉300- 700公斤,是现有技术产值的10-20倍。
四、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种植梭梭树和肉苁蓉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3月中旬 至4月中旬(以内蒙阿左旗为例)。具体种植的方法是:1.首先要挖掘树坑 或树沟,最好采用机械方式规模化挖掘树沟(也称开沟),使沟深统一为 60cm,株距为0.5米,行距3米,这样每亩可以密植做为寄主的梭梭树440 株。如人工作业挖坑,行距最好为2米,株距0.8米,每亩可种植410株 梭梭树。
2.在树沟内加入适量的羊粪、桔杆、鸡粪化肥或其混合物构成的底肥。
3.植入梭梭树。
4.对肉苁蓉的种籽进行处理并制做其种床。具体是:事先对种子进行 前处理,即:将种子日照一周,再然放入0-5℃的冰箱内低温处理二周。 然后将种子放入浓度为25ppm的a-萘乙酸或APT生根粉中浸泡4-8小 时。种床的制做方法是:首先用富含营养的由山洪冲积而成的洪积泥做成 底床,然后在其上撒上30-50粒肉苁蓉的种子,最后在种子上覆盖腐熟 的羊粪或骆驼粪。种床最好在挖坑之前制好备用,也可同时进行,这样可 以提高效率。
5.将种床和梭梭树植入树坑或树沟内,并使种床置于梭梭树的树根之 下(紧挨树根),以便种子在梭梭树根上结种。
6.封土以填埋树坑或树沟。
7.封土后需浇水,浇水具体来说有几种情况:a.刚种植时浇。b.肉苁蓉 种子在梭梭树的树根上刚结种时浇。c.5-6月不宜浇水。d.其余时间应适度 浇水,使梭梭树根部水份保持在12-16%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