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7348302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11725.5

申请日:

20150109

公开号:

CN104604521B

公开日:

201711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广西大学,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良圻制糖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昊,李凯,黄耘,陆海勤,徐勇士,刘锦杰,杭方学,史昌蓉,谢庭林,欧俊,姜爽

地址: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路100号

优先权:

CN201510011725A

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永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蔗田整理:所述蔗田整理分为新植蔗蔗田和宿根蔗蔗田整理;大棚搭建:新蔗苗种植后或上季甘蔗收割后,在经过土地平整的新植蔗蔗田或宿根蔗蔗田上搭建双孢菇栽培大棚,在蔗行中间开有走道,菌床横跨两行甘蔗;双孢菇栽培:在大棚搭建之前40~50天进行培养料堆肥发酵和培养料播种发菌;在大棚灭菌杀虫完成后的第1~2天,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培养料平铺在菌床上,覆土,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栽培肥料还田:在第二年清明节前后,拆除大棚,双孢蘑菇栽培废料就地还田。采用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土地复种系数高,栽培废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甘蔗生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蔗田整理:所述蔗田整理分为新植蔗蔗田和宿根蔗蔗田整理;对于新植蔗蔗田,于每年11月~12月之间种植新蔗苗,甘蔗种植后,整平地面;对于宿根蔗蔗田,于每年11~12月收割上季甘蔗并平整蔗田;(2)大棚搭建:新蔗苗种植后或上季甘蔗收割后,在经过土地平整的新植蔗蔗田或宿根蔗蔗田上搭建双孢菇栽培大棚,在蔗行中间开有走道,菌床横跨两行甘蔗,完成后进行大棚灭菌杀虫;(3)双孢菇栽培:在大棚搭建之前40~50天进行培养料堆肥发酵和培养料播种发菌;在大棚灭菌杀虫完成后的第1~2天,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培养料平铺在菌床上,覆土,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4)栽培肥料还田:在第二年清明节前后,拆除大棚,双孢蘑菇栽培废料就地还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高度为3~5米,长度为16~25米,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蔗行中间开有走道,走道宽度50~60cm,菌床横跨两行甘蔗,菌床宽度为120~160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方法,具体是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的种植可分为新植蔗和宿根蔗两大类,种植时间在11~12月份的新植蔗和上季收割时间在11~12月份的宿根蔗,在生长的前100~120天内甘蔗低矮、土蔗田立体空间开阔。而广西很多地区11中下旬温度降至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出菇,到翌年清明节前后温度上升,双孢蘑菇出菇结束。为了打破了传统的甘蔗种植管理模式,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采用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农业经营模式,可以提高蔗农甘蔗面积的经济收入和复种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甘蔗产量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蔗田整理:所述蔗田整理分为新植蔗蔗田和宿根蔗蔗田整理;对于新植蔗蔗田,于每年11月~12月之间种植新蔗苗,甘蔗种植后,整平地面;对于宿根蔗蔗田,于每年11~12月收割上季甘蔗并平整蔗田;

(2)大棚搭建:新蔗苗种植后或上季甘蔗收割后,在经过土地平整的新植蔗蔗田或宿根蔗蔗田上搭建双孢菇栽培大棚,在蔗行中间开有走道,菌床横跨两行甘蔗,完成后进行大棚灭菌杀虫;

(3)双孢菇栽培:在大棚搭建之前40~50天进行培养料堆肥发酵和培养料播种发菌;在大棚灭菌杀虫完成后的第1~2天,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培养料平铺在菌床上,覆土,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

(4)栽培肥料还田:在第二年清明节前后,拆除大棚,双孢蘑菇栽培废料就地还田。

所述大棚高度为3~5米,长度为16~25米,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在蔗行中间开有走道,走道宽度50~60cm,菌床横跨两行甘蔗,菌床宽度为120~16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甘蔗和蘑菇共生期短,在甘蔗收割后的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并在双孢蘑菇生长期结束后,培养料就地还田,恢复甘蔗种植,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提高了土地复种系数,而且种菇后的培养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甘蔗生长,从而增加农民土地单产收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的实施示意图。

图中:蔗行1,走道2,菌床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蔗田整理:试验田选址某地新植蔗蔗田,于当年11月11日将新蔗种下,行距为1.0米,种植方法与常规种植方法相同,甘蔗种植后,将地面整平。

2.大棚搭建:大棚高度为4.5米,长度为20米,宽度6米,新植蔗种植后立即搭建,搭建大棚材料与常规种植双孢蘑菇大棚材料相同,过道2开在蔗行1中间,宽度50cm,菌床3横跨两行甘蔗,宽度为150cm。

3.培养料堆肥发酵:培养料堆肥发酵采用一次发酵法,在当年10月15日开始。

4.培养料播种发菌:培养料播种发菌在适宜双孢蘑菇生长的发菌室内进行,播种17天后,双孢蘑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完成培养料发菌。

5.大棚灭菌杀虫:大棚搭建完成后即进行灭菌杀虫,灭菌杀虫与常规方法相同。

6.双孢蘑菇栽培: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进棚时间为大棚灭菌杀虫完成后的第1天,培养料平铺在菌床上,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覆土以及出菇管理与常规方法相同。

7.培养料还田:第二年清明节后第3天,拆除大棚,栽培废料还田,以后甘蔗生产管理与常规生产管理方法相同。

与对照蔗田相比,每亩试验蔗田增加双孢蘑菇净收入1800元,甘蔗糖分增加0.11%,甘蔗总产量增加0.11吨。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1.蔗田整理:试验田选址某地宿根蔗蔗田,时间为11月11日,行距为1.0米,种植方法与常规种植方法相同,甘蔗种植后,将地面整平。

2.大棚搭建:大棚高度为5米,长度为18米,宽度为6米;宿根蔗上季甘蔗收割后立即搭建,搭建大棚材料与常规种植双孢蘑菇大棚材料相同,过道2开在蔗行1中间,宽度50cm,菌床3横跨两行甘蔗,宽度为150cm。

3.培养料堆肥发酵:培养料堆肥发酵采用三次发酵法,在当年10月15日开始。

4.培养料播种发菌:培养料播种发菌在适宜双孢蘑菇生长的发菌室内进行,播种18天后,双孢蘑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完成培养料发菌。

5.大棚灭菌杀虫:大棚灭菌杀虫与常规方法相同。

6.双孢蘑菇栽培: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进棚时间为大棚灭菌杀虫完成后的第1天,培养料平铺在菌床上,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覆土以及出菇管理与常规方法相同。

7.培养料还田:第二年清明节后的第3天,甘蔗长到约30cm,拆除大棚,栽培废料还田,以后甘蔗生产管理与常规生产管理方法相同。

与对照蔗田相比,每亩试验蔗田增加双孢蘑菇净收入2400元,甘蔗糖分增加0.08%,甘蔗总产量增加0.13吨。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011725.5 (22)申请日 2015.01.0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60452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5.13 (73)专利权人 广西大学 地址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 塘区大学路100号 专利权人 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良圻制糖有限 公司 (72)发明人 周昊 李凯 黄耘 陆海勤 徐勇士 刘锦杰 杭方学 史昌蓉 谢庭林 欧俊 姜爽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5104。

2、 代理人 黄永校 (51)Int.Cl. A01G 1/04(2006.01) 审查员 怀慧明 (54)发明名称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57)摘要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包括如 下步骤, 蔗田整理: 所述蔗田整理分为新植蔗蔗 田和宿根蔗蔗田整理; 大棚搭建: 新蔗苗种植后 或上季甘蔗收割后, 在经过土地平整的新植蔗蔗 田或宿根蔗蔗田上搭建双孢菇栽培大棚, 在蔗行 中间开有走道, 菌床横跨两行甘蔗; 双孢菇栽培: 在大棚搭建之前4050天进行培养料堆肥发酵 和培养料播种发菌; 在大棚灭菌杀虫完成后的第 12天, 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 培养料 平铺在菌床上, 覆土,。

3、 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 栽培肥料还田: 在第二年清明节前后, 拆除大棚, 双孢蘑菇栽培废料就地还田。 采用本发明能够充 分利用土地, 土地复种系数高, 栽培废料提高土 壤肥力, 促进甘蔗生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4604521 B 2017.11.03 CN 104604521 B 1.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蔗田整理: 所述蔗田整理分为新植蔗蔗田和宿根蔗蔗田整理; 对于新植蔗蔗田, 于 每年11月12月之间种植新蔗苗, 甘蔗种植后, 整平地面; 对于宿根蔗蔗田, 于每年1112 月收割上季甘蔗并平整蔗田; (2)。

4、大棚搭建: 新蔗苗种植后或上季甘蔗收割后, 在经过土地平整的新植蔗蔗田或宿根 蔗蔗田上搭建双孢菇栽培大棚, 在蔗行中间开有走道, 菌床横跨两行甘蔗, 完成后进行大棚 灭菌杀虫; (3)双孢菇栽培: 在大棚搭建之前4050天进行培养料堆肥发酵和培养料播种发菌; 在 大棚灭菌杀虫完成后的第12天, 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 培养料平铺在菌床上, 覆 土, 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 (4)栽培肥料还田: 在第二年清明节前后, 拆除大棚, 双孢蘑菇栽培废料就地还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棚高度为 35米, 长度为1625米, 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

5、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蔗行中间 开有走道, 走道宽度5060cm, 菌床横跨两行甘蔗, 菌床宽度为120160c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604521 B 2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方法, 具体是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甘蔗的种植可分为新植蔗和宿根蔗两大类, 种植时间在1112月份的新植蔗和上 季收割时间在1112月份的宿根蔗, 在生长的前100120天内甘蔗低矮、 土蔗田立体空间 开阔。 而广西很多地区11中下旬温度降至适合双孢。

6、蘑菇生长出菇, 到翌年清明节前后温度 上升, 双孢蘑菇出菇结束。 为了打破了传统的甘蔗种植管理模式, 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 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兴利避害, 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 采用多物种共存、 多层次配 置、 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农业经营模式, 可以提高蔗农甘蔗面积的经济收入 和复种系数。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提高甘蔗产量的在蔗田上栽培双 孢蘑菇的方法。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6 (1)蔗田整理: 所述蔗田整理分为新植蔗蔗田和宿。

7、根蔗蔗田整理; 对于新植蔗蔗 田, 于每年11月12月之间种植新蔗苗, 甘蔗种植后, 整平地面; 对于宿根蔗蔗田, 于每年11 12月收割上季甘蔗并平整蔗田; 0007 (2)大棚搭建: 新蔗苗种植后或上季甘蔗收割后, 在经过土地平整的新植蔗蔗田或 宿根蔗蔗田上搭建双孢菇栽培大棚, 在蔗行中间开有走道, 菌床横跨两行甘蔗, 完成后进行 大棚灭菌杀虫; 0008 (3)双孢菇栽培: 在大棚搭建之前4050天进行培养料堆肥发酵和培养料播种发 菌; 在大棚灭菌杀虫完成后的第12天, 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 培养料平铺在菌床 上, 覆土, 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 0009 (4)栽培肥料还田:。

8、 在第二年清明节前后, 拆除大棚, 双孢蘑菇栽培废料就地还田。 0010 所述大棚高度为35米, 长度为1625米, 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11 所述在蔗行中间开有走道, 走道宽度5060cm, 菌床横跨两行甘蔗, 菌床宽度为 120160cm。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 甘蔗和蘑菇共生期短, 在甘蔗收割后的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 并在双孢蘑菇生长 期结束后, 培养料就地还田, 恢复甘蔗种植, 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 提高了土地复种系 数, 而且种菇后的培养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甘蔗生长, 从而增加农民土地单产收益。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3。

9、 页 3 CN 104604521 B 3 0014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的实施示意图。 0015 图中: 蔗行1, 走道2, 菌床3。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7 实施例1 0018 本发明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19 1.蔗田整理: 试验田选址某地新植蔗蔗田, 于当年11月11日将新蔗种下, 行距为 1.0米, 种植方法与常规种植方法相同, 甘蔗种植后, 将地面整平。 0020 2.大棚搭建: 大棚高度为4.5米, 长度为20米, 宽度6米, 新植蔗种植后立即搭建, 搭 建大棚材料。

10、与常规种植双孢蘑菇大棚材料相同, 过道2开在蔗行1中间, 宽度50cm, 菌床3横 跨两行甘蔗, 宽度为150cm。 0021 3.培养料堆肥发酵: 培养料堆肥发酵采用一次发酵法, 在当年10月15日开始。 0022 4.培养料播种发菌: 培养料播种发菌在适宜双孢蘑菇生长的发菌室内进行, 播种 17天后, 双孢蘑菇菌丝长满培养料, 完成培养料发菌。 0023 5.大棚灭菌杀虫: 大棚搭建完成后即进行灭菌杀虫, 灭菌杀虫与常规方法相同。 0024 6.双孢蘑菇栽培: 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 进棚时间为大棚灭菌杀虫完成 后的第1天, 培养料平铺在菌床上, 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 覆土以及出。

11、菇管理与常规方 法相同。 0025 7.培养料还田: 第二年清明节后第3天, 拆除大棚, 栽培废料还田, 以后甘蔗生产管 理与常规生产管理方法相同。 0026 与对照蔗田相比, 每亩试验蔗田增加双孢蘑菇净收入1800元, 甘蔗糖分增加 0.11, 甘蔗总产量增加0.11吨。 0027 实施例2 0028 本发明所述的在蔗田上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 包括如下步骤: 0029 1.蔗田整理: 试验田选址某地宿根蔗蔗田, 时间为11月11日, 行距为1.0米, 种植方 法与常规种植方法相同, 甘蔗种植后, 将地面整平。 0030 2.大棚搭建: 大棚高度为5米, 长度为18米, 宽度为6米。

12、; 宿根蔗上季甘蔗收割后立 即搭建, 搭建大棚材料与常规种植双孢蘑菇大棚材料相同, 过道2开在蔗行1中间, 宽度 50cm, 菌床3横跨两行甘蔗, 宽度为150cm。 0031 3.培养料堆肥发酵: 培养料堆肥发酵采用三次发酵法, 在当年10月15日开始。 0032 4.培养料播种发菌: 培养料播种发菌在适宜双孢蘑菇生长的发菌室内进行, 播种 18天后, 双孢蘑菇菌丝长满培养料, 完成培养料发菌。 0033 5.大棚灭菌杀虫: 大棚灭菌杀虫与常规方法相同。 0034 6.双孢蘑菇栽培: 将发好菌丝的培养料打包进棚, 进棚时间为大棚灭菌杀虫完成 后的第1天, 培养料平铺在菌床上, 然后进行覆土和出菇管理, 覆土以及出菇管理与常规方 法相同。 0035 7.培养料还田: 第二年清明节后的第3天, 甘蔗长到约30cm, 拆除大棚, 栽培废料还 田, 以后甘蔗生产管理与常规生产管理方法相同。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4604521 B 4 0036 与对照蔗田相比, 每亩试验蔗田增加双孢蘑菇净收入2400元, 甘蔗糖分增加 0.08, 甘蔗总产量增加0.13吨。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4604521 B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4604521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