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3468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1590.9

申请日:

2015.04.24

公开号:

CN104790405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5/08申请日:20150424|||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5/08; E02D5/34

主分类号:

E02D15/08

申请人:

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明星; 王尔; 程秋明; 汪远翱; 蒋婉; 朱晶晶

地址:

438800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团风镇团方大道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代理人:

李鹏; 王敏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制作钢管方框架;设置U型卡槽;制作第一道加劲箍并在其上焊接钢筋笼纵向主筋;在钢管方框架上固定尼龙绳,将第一节钢筋笼水平搁置在尼龙绳上;逐步向上绑扎当前节钢筋笼;通过下方尼龙绳将钢筋笼下放;继续绑扎下一节钢筋笼,直到钢筋笼的底部到达设计深度。本发明解决了起重设备的吊装范围难以覆盖桩基位置、起重机械难以到位、挖孔桩上空受内支撑梁阻碍等而不能或难以下放钢筋笼的问题,仅需两名工人就能完成钢筋笼的制作和下放,降低了工程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作钢管方框架,准备四根的钢管,其中两根为承压管(2),承压管(2)长度大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的直径;另两根为连接管(3),连接管(3)长度小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的直径,将四个套管(4)的端口切割成内圆弧并分为两对,每根承压管(2)两端对称焊接一对套管(4),再将连接管(3)插入套管(4)内,最后得到钢管方框架,最后把钢管方框架置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之上,
步骤2、用钢筋折弯机将四根光圆钢筋弯成四个U型卡槽(6),U型卡槽(6)的宽度要宽于尼龙绳,
制作第一节钢筋笼:
对第一道加劲箍(7)进行等分并做好标记点,等分数与钢筋笼纵向主筋(8)数量相等,根据标记点,在第一道加劲箍(7)外侧依次焊接钢筋笼纵向主筋(8),
根据钢筋笼纵向主筋(8)的位置,将制作好的四个U型卡槽(6)槽口朝下对称焊接在钢筋笼的第一道加劲箍(7)下面并将U型卡槽(6)的一侧焊接在钢筋笼纵向主筋上,并在相邻近的两个U型卡槽(6)上加焊加固钢筋,
步骤3、准备两根尼龙绳(5),每根尼龙绳(5)一端用死结固定在一根承压管(2)上,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U型卡槽(6),在另一根承压管(2)上缠绕三圈然后将缠绕后剩余的尼龙绳(5)固定在承压管(2)的端部,拉直两根尼龙绳(5),使第一道加劲箍(7)水平搁置在尼龙绳(5)上,
步骤4、逐步向上绑扎当前节钢筋笼,
步骤5、当前节钢筋笼绑扎完毕后,分别解开两根尼龙绳(5)的活结,同时缓慢放松两根尼龙绳(5),钢筋笼通过缠绕在承压管(2)上三圈的尼龙绳(5)受力而平稳下降,直到钢筋笼的上口加劲箍落到洞口时停止,然后将缠绕后剩余的尼龙绳(5)固定在承压管(2)的端部,返回步骤4继续绑扎下一节钢筋笼,重复步骤4、步骤5直到钢筋笼的底部到达设计深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钢筋笼纵向主筋(8)的连接采用套筒连接,同一截面的接驳率不超过50%,加劲箍每2m向上布置一道,钢筋笼螺旋箍筋(9)缠绕在钢筋笼纵向主筋(8)外侧,钢筋笼螺旋箍筋(9)在与钢筋笼纵向主筋(8)的接触点焊接牢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筋笼下部的四个U型卡槽作为钢筋笼的四个支撑点。

说明书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行业中桩基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适用于挖孔桩的钢筋笼在施工现场人工绑扎并下放。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钢筋笼是在工厂或现场绑扎完成后,再由起重设备吊起并下放安装在桩基内,但是在实际施工时,经常会出现现场无法停放起重设备,或起重设备的吊装范围无法覆盖到所有的桩基位置等而不能或难以下放钢筋笼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解决了建筑施工现场起重设备无法放下钢筋笼的情况,利用搁置在桩基的钢筋混凝土护壁上的方框架和钢筋笼下部的四个U型卡槽固定尼龙绳,人工进行钢筋笼的绑扎和下放,本方法避免了使用起重设备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对比其他人工下放钢筋笼方法,本方法仅需2个人工就能完成钢筋笼的绑扎和下放,且利用四个U型卡槽,给钢筋笼提供了四个支撑点,保证了钢筋骨架下放的平衡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作钢管方框架,准备四根的钢管,其中两根为承压管,承压管长度大于钢筋混凝土护壁的直径;另两根为连接管,连接管长度小于钢筋混凝土护壁的直径,将四个套管的端口切割成内圆弧并分为两对,每根承压管两端对称焊接一对套管,再将连接管插入套管内,最后得到钢管方框架,最后把钢管方框架置于钢筋混凝土护壁之上。
步骤2、用钢筋折弯机将四根光圆钢筋弯成四个U型卡槽,U型卡槽的宽度要宽于尼龙绳,
制作第一节钢筋笼:
对第一道加劲箍进行等分并做好标记点,等分数与钢筋笼纵向主筋数量相等,根据标记点,在第一道加劲箍外侧依次焊接钢筋笼纵向主筋,
根据钢筋笼纵向主筋的位置,将制作好的四个U型卡槽槽口朝下对称焊接在钢筋笼的第一道加劲箍下面并将U型卡槽的一侧焊接在钢筋笼纵向主筋上,并在相邻近的两个U型卡槽上加焊加固钢筋。
步骤3、准备两根尼龙绳,每根尼龙绳一端用死结固定在一根承压管上,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U型卡槽,在另一根承压管上缠绕三圈然后将缠绕后剩余的尼龙绳固定在承压管的端部,拉直两根尼龙绳,使第一道加劲箍水平搁置在尼龙绳上。
步骤4、逐步向上绑扎当前节钢筋笼,。
步骤5、当前节钢筋笼绑扎完毕后,分别解开两根尼龙绳的活结,同时缓慢放松两根尼龙绳,钢筋笼通过缠绕在承压管上三圈的尼龙绳受力而平稳下降,直到钢筋笼的上口加劲箍落到洞口时停止,然后将缠绕后剩余的尼龙绳固定在承压管的端部,返回步骤4继续绑扎下一节钢筋笼,重复步骤4、步骤5直到钢筋笼的底部到达设计深度。
如上所述的步骤4中钢筋笼纵向主筋的连接采用套筒连接,同一截面的接驳率不超过50%,加劲箍每2m向上布置一道,钢筋笼螺旋箍筋缠绕在钢筋笼纵向主筋外侧,钢筋笼螺旋箍筋在与钢筋笼纵向主筋的接触点焊接牢固。
如上所述的钢筋笼下部的四个U型卡槽作为钢筋笼的四个支撑点。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起重设备的吊装范围难以覆盖桩基位置、起重机械难以到位、挖孔桩上空受内支撑梁阻碍等而不能或难以下放钢筋笼的问题,
(2)钢筋笼在基坑洞口竖向绑扎,对钢筋笼的堆场现场环境要求低,
(3)方框架和U型卡槽的制作简单,配合尼龙绳下放的操作方便,
(4)仅需两名工人就能完成钢筋笼的制作和下放,降低了工程成本,
(5)采用四点控制钢筋笼的位置,下放时省力又能保证钢筋笼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装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装立面图,
图3是钢筋笼下放过程示意图,
图4是钢筋笼下部尼龙绳穿过U型卡槽的详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护壁;2:承压管:3:连接管;4:套筒:5:尼龙绳:6:U型卡槽;7:第一道加劲箍;8:钢筋笼纵向主筋;9:钢筋笼螺旋箍筋;10:U型卡槽加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两根承压管2和两根连接管3通过四个套筒4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方框架,置于桩基钢筋混凝土护壁1上面;四个U型卡槽6对称焊接在钢筋笼第一道加强箍筋7,卡槽6的一侧与钢筋笼纵向主筋8焊接在一起,并且在较临近的卡槽6上面加焊一根加固钢筋10;两根尼龙绳5分别穿过两个U型卡槽6,一端固定在一根承压管2上,另一端通过活结固定在另一根承压管2上。
所述的承压管2和连接管3都采用直径83mm的钢管,其中承压管2长度要大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的直径,连接管3长度略小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的直径。
所述的四个套管4都采用101套管,将套管4的端口切割成内圆弧并对称焊接在承压管2上,再将连接管3插入套管4内,套管的位置以连接管3正好置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壁上为准,连接管3的长度以使得承压管2刚刚进入洞口为准,最后把钢管方框架置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之上。
所述四个U型卡槽6均由光圆钢筋通过钢筋折弯机弯折而成,U型卡槽6的宽度要略宽于尼龙绳,深度达到8cm,使得尼龙绳5能在卡槽6内顺利滑动且不脱离卡槽6,根据钢筋笼纵向主筋8的位置,将制作好的四个U型卡槽6垂直对称焊接在钢筋笼的第一道加劲箍7下面,并将卡槽6的一侧焊接在钢筋笼纵向主筋8上,再在相邻近的两个卡槽6上加焊一根加固钢筋,卡槽6的开口朝下。
所述两根尼龙绳5采用长度45m的尼龙绳5,一端用死结固定在一根承压管2上,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U型卡槽6,在另一根承压管2上缠绕三圈后在承压管2和连接管3交点外侧打活结固定,拉直两根尼龙绳5,使加劲箍7水平搁置在尼龙绳5上,两个工人依次向上竖向绑扎钢筋笼,第一节钢筋笼绑扎完毕后,两个工人分别解开两根尼龙绳5的活结,同时缓慢放松两根尼龙绳5,使钢筋笼平稳下降,直到第一节钢筋笼的上口加劲箍落到洞口时停止,系紧活动端的尼龙绳5后,工人再开始绑扎第二节钢筋笼,依次循环操作,直到钢筋笼的底部到达设计深度。
应用效果:现场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下放采用本人工下放装置后,能实现多个桩位的同时施工,保证下放时的平稳,降低了施工成本,说明本人工下放装置的使用效果显著。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挖孔桩深度为20m,钢筋混凝土护壁1高度为0.5m~1m,设计要求是每绑扎2m钢筋笼为一节,再下放2m,直至钢筋笼达到设计的高度。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如图1所示,制作钢管方框架,准备四根直径83mm的钢管,其中两根长度要大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的直径,为承压管2;另两根长度略小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的直径,为连接管3,将四个套管4的端口切割成内圆弧并分为两对,每根承压管2两端对称焊接一对套管4,再将连接管3插入套管4内,套管4的位置以连接管3正好置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壁上为准,连接管3的长度以使得承压管2刚刚进入洞口口径范围为准,最后得到钢管方框架,最后把钢管方框架置于钢筋混凝土护壁1之上。
步骤2、如图3所示,用钢筋折弯机将四根光圆钢筋弯成四个U型卡槽6,U型卡槽6的宽度要宽于尼龙绳,深度达到8cm,使得尼龙绳5能在卡槽6内顺利滑动且不脱离卡槽6。
制作第一节钢筋笼:
对第一道加劲箍7进行等分,等分数与钢筋笼纵向主筋8数量相等,并做好标记,根据标记点,在第一道加劲箍7外侧依次焊接钢筋笼纵向主筋8。
根据钢筋笼纵向主筋8的位置,将制作好的四个U型卡槽6槽口朝下对称焊接在钢筋笼的第一道加劲箍7下面并将卡槽6的一侧焊接在钢筋笼纵向主筋上,并在相邻近的两个卡槽6上加焊一根加固钢筋。
步骤3、准备两根长度45m的尼龙绳5,每根尼龙绳5一端用死结固定在一根承压管2上,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U型卡槽6,在对面的另一根承压管2上缠绕三圈然后将缠绕后剩余的尼龙绳5固定在承压管2的端部,拉直两根尼龙绳5,使第一道加劲箍7水平搁置在尼龙绳5上。
步骤4、逐步向上绑扎当前节钢筋笼,钢筋笼纵向主筋8的连接采用套筒连接,同一截面的接驳率不超过50%,加劲箍每2m向上布置一道,钢筋笼螺旋箍筋9缠绕在钢筋笼纵向主筋8外侧,钢筋笼螺旋箍筋9在与钢筋笼纵向主筋8的接触点焊接牢固。
步骤5、当前节钢筋笼绑扎完毕后,两名工人分别解开两根尼龙绳5的活结,同时缓慢放松两根尼龙绳5,钢筋笼通过缠绕在承压管2上三圈的尼龙绳5受力而平稳下降,直到钢筋笼的上口加劲箍落到洞口时停止,然后将缠绕后剩余的尼龙绳5固定在承压管2的端部,返回步骤4继续绑扎下一节钢筋笼,重复步骤4、步骤5直到钢筋笼的底部到达设计深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挖孔桩超重钢筋笼人工下放的方法,制作钢管方框架;设置U型卡槽;制作第一道加劲箍并在其上焊接钢筋笼纵向主筋;在钢管方框架上固定尼龙绳,将第一节钢筋笼水平搁置在尼龙绳上;逐步向上绑扎当前节钢筋笼;通过下方尼龙绳将钢筋笼下放;继续绑扎下一节钢筋笼,直到钢筋笼的底部到达设计深度。本发明解决了起重设备的吊装范围难以覆盖桩基位置、起重机械难以到位、挖孔桩上空受内支撑梁阻碍等而不能或难以下放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