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污染防治与植被恢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涉及金属矿山排土场
(废石场)、堆浸场等特殊立地条件的生态修复,具体涉及一种金属
硫化矿固废堆场污染防治与植被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矿山以硫化物赋存于矿物中的比例很大,尤其是铜、铅、锌
等金属矿床,约相当于各类矿物种类总量的75%。我国金属矿贫矿多、
富矿少,多金属矿多、单一矿种少,金属品位极低、矿物采剥比大,
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有色金属硫化物矿山每采山1吨矿石平均约
产生1.25吨废石,近几年有色金属矿山大约需要排放废石1.3~1.4亿
吨/a;每选1吨矿石平均约产出0.92吨尾砂,尾矿每年将增加约1.1亿
吨,尾矿综合利用率不足10%。金属矿山积存的尾砂、废石己数十亿
吨,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土地,而矿山的污染范围一般为其占地面积的
10倍。固体废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其离子溶出是固体废物堆放
中雨水淋滤等作用下的普遍现象和最主要的化学变化之一,也是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的重要前提条件。
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表层多为碎石、渣土,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更重要的是在露天堆置条件下,这类矿山废弃物中残存含量相当高的
硫化物,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遇降雨和水,形成强烈的酸性水,
并挟带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有的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数十年仍呈强烈
酸性,地表寸草不生,建立植被困难,有的甚至污染并影响到矿区周
围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造成了恶劣的环境影响。
现有硫化矿固废堆的隔离方法有:
CN201010286979.5(公开号为CN101974911A)提供一种酸性废
石场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整理坡面、铺设复合隔离
层、铺设生态棒、铺设塑料双向土工格栅、喷播基材层、种子层。其
中土壤改良层由石灰、植壤土、粘合剂组成,基材层由基质、植壤土
和珍珠岩组成,种子层包括基质、植壤土、保水层、粘合剂、有机复
合肥和植物种子。但是该方法在修复边坡时,效果不甚理想。
因此,本发明在现有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得到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无植生条
件的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进行污染防治与植被恢复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污染防治与植被恢复的方
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堆场边坡稳定化
处理、铺设双向土工格栅、修建堆场坡面截水沟、喷射酸性改良层、
铺设柔性隔离层、铺设生态棒、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喷射基材层、
喷射种子层和铺设保护层。
上述方法中:
所述酸性改良层由壤土、石灰和粘合剂组成,其中壤土与石灰
按照体积比为(15~20):1,粘合剂以单位面积来确定用量,具体用
量为10~15g/m2;铺设厚度为2-5cm,优选为2-3cm。
所述柔性隔离层为钠基膨润土防水毯,优选规格为4500g/m2,
可以市售购买。
所述生态棒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生态棒铺设的纵向间距
优选为1.5~2.0m,采用锚杆方式固定;生态棒可以市售购买。
所述基材层由绿化基质、壤土、保水剂和粘合剂组成,其中绿
化基质与壤土按照体积比为(2~3):(7~8),粘合剂和保水剂均以
单位面积来确定用量,粘合剂10~15g/m2、保水剂15~20g/m2;基材
层的厚度为10-15cm,优选为10-12cm。
所述种子层由绿化基质、壤土、保水剂、粘合剂和植物种子组
成,其中绿化基质与壤土按照体积比为(3~4):(6~7),其他组
分均以单位面积来确定用量,具体为粘合剂8~10g/m2、保水剂
12~15g/m2、植物种子20~25g/m2;种子层厚度为2-5cm,优选为
3-4cm。
所述保护层是由水稻秸秆为原料经过简易的草帘机编织组成的
草帘,厚度优选为0.5-1.5cm。
上述各层中:
所述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
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
所述绿化基质为牛粪、发酵菌种剂和作物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发酵而成。可从市场直接购买。
所述保水剂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超强吸水保水和释放能力的
高分子聚合物,称SAP,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酸盐和聚丙烯酰胺共聚
体,可从市场直接购买。
所述粘合剂是由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聚合而成的一种水
溶性有机类土壤调理剂,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长链聚合物,可从
市场直接购买。所述植物种子采用乡土适生乔灌木为主、草本植物
为辅,乔灌木种子占总重量80-90%,草本植物种子占总重量10-20%。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污染防治与植被恢
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堆场边坡稳定化处理:清除坡面浮石、消除坡面落石隐患;
对堆场局部进行削坡减载,按照不大于自然安息角的坡度降低坡度;
(2)边坡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在步骤(1)所述堆场坡面铺设
塑料双向土工格栅,使塑料双向土工格栅覆盖整个坡面;
(3)修建堆场坡面截水沟:在步骤(2)所述堆场坡面外缘修
建截水沟;
(4)酸性改良层的喷射:在步骤(3)后喷射酸性改良层,形
成堆场酸性改良覆盖层;
(5)铺设柔性隔离层:在步骤(4)形成酸性改良层的堆场上
铺设柔性隔离材料,形成堆场的柔性隔离层,并采用锚杆方式固定
在坡面上;
(6)铺设生态棒:在步骤(5)形成柔性隔离层的堆场坡面上
铺设生态棒,并采用锚杆方式固定;
(7)铺设双向土工格栅:步骤(6)后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并
采用锚杆方式固定;
(8)基材层的喷射:步骤(7)后喷射基材层,使喷播基材覆
盖整个生态棒和双向土工格栅的外表面;
(9)种子层的喷射:步骤(8)后进行种子层的喷射,使种子
层覆盖整个基材层;
(10)铺设保护层:步骤(9)后铺设保护层,使保护层覆盖整
个种子层,并采用锚杆方式固定。
其中,步骤(2)和(7)中,所述土工格栅优选为SS20型双向
土工格栅,其由不可降解塑料材料制成,如聚丙烯类纤维、聚酰胺
或锦纶等;土工格栅的网孔尺寸优选为4cm×4cm。
还可以在步骤8)后增加(9)修建柔性坡面排水沟,具体操作
为:在步骤(8)后在利用生态棒在坡面上修建横、纵向排水沟,截
排水沟相互连通组成排水系统。其中横向间距为2-5m,纵向间距为
5-10m。
本发明中,所述保护层,主要由水稻秸秆制成,覆盖在种子层
之上,起到保水、保墒、保温、防止降雨冲刷等作用,为植物发芽
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他具有上述功能的覆盖材料也可以采用,效果
以本申请采用的为优。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污染防治与植被恢复方法,
通过构建酸性改良层中和H+,结合柔性隔离层和植被恢复阻止H2O、
O2与固废的接触,可以有效阻止固废中硫化矿物氧化,从而防止废水
酸化及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本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金属硫化矿固
废堆场许多污染物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够增加绿植面积,营造良
好的生态环境。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步骤(2)边坡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可以
保证堆场边坡的稳定性并通过锚杆将其固定在坡面上,其中本发明提
供的土工格栅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抗拉强度,在工程技术中起到加筋
作用;
步骤(3)修建堆场坡面截水沟:是为了实现雨水的清污分流;
所述酸性改良层包括壤土、石灰和粘合剂,土壤改良层通过石灰
中和作用在初期起到了很好的改良酸性废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
植物的后期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步骤(5)中,所述柔性隔离层为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通过铺设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有效阻止未来由土壤毛管作用将底层H+上移至表
土引起土壤酸性问题;
步骤(6)和(9)中,所述生态棒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耐
腐蚀性强,能有效保证基材长期稳定和合理的厚度;
所述土壤保水剂。它具有电离性基团羧基结构的高吸水性有机分
子,对水有强烈的缔合作用;同时可使土壤形成团粒多孔结构、松软
透气,既保证植物需求,又可增加粘土的通透性和沙土的持水力。
通过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和降低了酸性废水的产生及毒重
金属的释出,使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值,同时进行生态修复、营造生
态景观,保证了边坡的结构和稳定性,防止了水土流失,以及造成的
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污染防治与植被恢复方法的截面示意
图,其中:
1-金属硫化矿固废堆场坡体;2-双向土工格栅;3-酸性改良层;
4-钠基膨润土防水毯;5-锚杆;6-生态棒;7-基材层;8-种子层;9-
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保水剂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酸盐和聚丙烯酰胺共聚体,型号为
法国爱森MP3500KM;
所述粘合剂是一种由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聚合而成的一
种水溶性有机类土壤调理剂,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长链聚合物,
型号为法国爱森的A30。
所述绿化基质购自产品购自江苏绿之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所述柔性隔离层为钠基膨润土防水毯,规格为4500g/m2,购自
德州东方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例1
江西省德兴市,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水龙山废石堆场
A试验区,坡面松散程度较高,且废石含有硫化矿物,没有土层;废
石pH值为3.0左右,酸度高,严重制约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1)制备酸性改良层:将壤土、石灰和粘合剂进行均匀混合,其
中,壤土与石灰按照体积比为15:1的比例进行混合,粘合剂以待喷播
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用量为粘合剂10g/m2。
2)制备基材层:将绿化基质、壤土、保水剂和粘合剂进行均匀
混合,其中,绿化基质与壤土按照体积比为2:8的比例进行混合,保
水剂和粘合剂以待喷播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用量为粘合剂10g/m2、
保水剂15g/m2。
3)制备种子层:将绿化基质、壤土、保水剂、粘合剂和植物种
子进行均匀混合,其中,绿化基质与壤土按照体积比为3:7的比例进
行混合,保水剂、粘合剂和植物种子以待喷播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
用量为粘合剂8g/m2、保水剂12g/m2、植物种子20g/m2。
4)种子选择:植物种子采用乡土适生乔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为
辅,如马棘、百喜草、高羊茅、盐肤木、胡枝子、银合欢、紫穗槐、
刺槐、波斯菊组合,乔灌木种子占80%、草本植物种子占20%。
再进行如下操作:
1)堆场边坡稳定化处理:清除坡面浮石、消除坡面落石隐患;
对堆场局部进行削坡减载。
2)边坡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在步骤1)所述堆场坡面铺设双向土
工格栅,铺设间距为2.0m,并通过锚杆将固定在坡面上。
3)修建堆场坡面截水沟:在步骤2)所述堆场坡面外缘修建截水
沟,实现雨水的清污分流。
4)酸性改良层的喷射:在步骤3)后喷射上述酸性改良层,形成
堆场酸性改良覆盖层。
5)铺设柔性隔离层:在步骤4)后铺设柔性隔离材料,并采用锚
杆方式固定在坡面上。
6)生态棒的铺设:将生态棒呈等高线铺设在柔性隔离层上,生
态棒铺设的纵向间距为1.5m,采用锚杆方式固定。
7)铺设双向土工格栅:步骤(6)后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并采用
锚杆方式固定;
8)基材层的喷射:利用干喷机将上述基材层喷射到整个坡体、
生态棒和双向土工格栅的外表面,基材层的喷射厚度为10cm。
9)种子层的喷射:待基层材基本凝固后,利用干喷机将上述种
子层喷射到基材层上,种子层的喷射厚度为3cm。
10)铺设保护层:通过铺设保护层全面覆盖种子层的外表面。
实施1年后,堆场植被盖度达到90%以上,灌木生长高度达到
1.0m,植被整体生长状况良好,灌木植物分布均匀。2年后,堆场植
被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95%以上,灌木植被生长旺盛,平均高
度达到1.5m左右,坡面呈现出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乔灌草防护结构。
实施例2
江西省德兴市,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水龙山废石堆场
A试验区,坡面松散程度较高,且废石含有硫化矿物,没有土层;废
石pH值为3.0左右,酸度高,严重制约了植物的正常生长。依次进行
以下步骤(结合图1所示的边坡结构示意图):
1)制备酸性改良层:将壤土、石灰和粘合剂进行均匀混合,其
中,壤土与石灰按照体积比为20:1的比例进行混合,粘合剂以待喷播
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用量为粘合剂15g/m2。
2)制备基材层:将绿化基质、壤土、保水剂和粘合剂进行均匀
混合,其中,绿化基质与壤土按照体积比为3:7的比例进行混合,保
水剂和粘合剂以待喷播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用量为粘合剂15g/m2、
保水剂20g/m2。
3)制备种子层:将绿化基质、壤土、保水剂、粘合剂和植物种
子进行均匀混合,其中,绿化基质与壤土按照体积比为4:6的比例进
行混合,保水剂、粘合剂和植物种子以待喷播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
用量为粘合剂10g/m2、保水剂15g/m2、植物种子25g/m2。
4)种子选择:植物种子采用乡土适生乔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为
辅,如马棘、百喜草、高羊茅、盐肤木、胡枝子、银合欢、紫穗槐、
刺槐、波斯菊组合,乔灌木占90%,草本植物占10%。
再进行如下操作:
1)堆场边坡稳定化处理:清除坡面浮石、消除坡面落石隐患;
对堆场局部进行削坡减载。
2)边坡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在步骤1)所述堆场坡面铺设双向土
工格栅,并通过锚杆将固定在坡面上。
3)修建堆场坡面截水沟:在步骤2)所述堆场坡面外缘修建截水
沟,实现雨水的清污分流。
4)酸性改良层的喷射:在步骤3)后喷射上述酸性改良层,形成
堆场酸性改良覆盖层。
5)铺设柔性隔离层:在步骤4)后铺设柔性隔离材料,并采用锚
杆方式固定在坡面上。
6)生态棒的铺设:将生态棒呈等高线铺设在柔性隔离层上,生
态棒铺设的纵向间距为2.0m,采用锚杆方式固定。
7)铺设双向土工格栅:步骤6)后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并采用锚
杆方式固定;
8)基材层的喷射:利用干喷机将上述基材层喷射到整个坡体、
生态棒和双向土工格栅的外表面,基材层的喷射厚度为12cm。
9)修建柔性坡面排水沟:在步骤8)后在利用生态棒在坡面上修
建横、纵向排水沟,横向为3m,纵向5m,截排水沟相互连通组成排
水系统。
10)种子层的喷射:待基层材基本凝固后,利用干喷机将上述种
子层喷射到基材层上,种子层的喷射厚度为4cm。
11)铺设保护层:通过铺设保护层全面覆盖种子层的外表面。
实施2年后,堆场植被盖度达到95%以上,灌木生长高度达到
1.5m左右,植被整体生长状况良好,各类灌木分布均匀,坡面呈现出
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乔灌草立体防护结构。灌木植物根系已正常穿透柔
性隔离层,且生长良好,未对植被根系生长造成影响,调查发现已有
周边乡土树种落种并生长的幼苗,整体植被恢复效果显著。
对比例:(采用ZL201010286979.5的实施例1的方法)
对一个2000m2的酸性废石场边坡进行生态修复,依次进行以下
步骤:
(1)制作土壤改良层:将石灰、植壤土以及粘合剂进行均匀混
合,其中,石灰和植壤土的用量按照按体积比为1:10,粘合剂用量
依据待喷播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用量为10g/m2。
(2)制作基材层:将基质、植壤土、珍珠岩、保水剂、粘合剂
以及有机复合肥进行均匀混合,其中,基质、植壤土、珍珠岩的用
量按照体积比为2:7:1,保水剂、粘合剂以及有机复合肥用量依据待
喷播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用量为粘合剂10g/m2、保水剂15g/m2以
及有机复合肥20g/m2。
(3)制作种子层:将基质、植壤土、保水剂、粘合剂、有机复
合肥、植物种子进行均匀混合,其中,基质和植壤土的用量按照体
积比为3:7,其他组分均以待喷播的单位面积计算,具体用量为粘合
剂8g/m2、保水剂15g/m2、有机复合肥用量10g/m2,植物种子15g/m2。
再进行如下操作:
1)坡面整理:将坡体1表面上的浮石清除,适度平整坡面;
2)复合隔离层的铺设:首先将塑料双向土工格栅2铺设在坡体
1的坡面上,然后用锚杆5将塑料双向土工格栅2固定在坡体1的坡
面上;然后将土壤改良层3用喷播机喷射到塑料双向土工格栅2的
表面上,土壤改良层3的喷射厚度为2cm,强度为0.3MPa;最后铺
设聚乙烯排水板4,并通过锚杆5将聚乙烯排水板4固定在坡体1
的坡面上。
5)、生态棒的铺设:将生态棒6呈等高线铺设在聚乙烯排水板4
上,纵向间距为1.5m,通过锚杆5进行固定;
6)、塑料双向土工格栅二次铺设:将塑料双向土工格栅2进行
二次铺设,使塑料双向土工格栅2覆盖整个坡面,通过锚杆5将塑
料双向土工格栅2固定;
7)、基材层的喷播:利用干喷机将基材层7喷射到整个坡面1
和生态棒6的外表面,基材层7的喷射厚度为15cm,强度为0.5MPa;
◇种子层的喷播:利用干喷机将种子层8喷射到整个基材层7,
种子层8的喷射厚度为3cm,强度为0.2MPa;
喷播结束后,可采用草帘或无纺布覆盖在喷播完的坡体1的坡
面上,既可以保墒,也能防止暴风雨的冲刷,同时也便于植物出苗。
经过3年的案例分析表明,与ZL201010286979.5-酸性废石场边坡
生态修复方法(即对比例)相比,本发明通过柔性隔离层钠基膨润土
防水毯减少了H2O、O2与固废堆的接触面,有效阻止固废中硫化矿物
氧化,从源头上阻隔、抑制堆场酸性污染的产生。同时钠基膨润土防
水毯能起到储水袋的功能,为后期植被生长提供水分。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
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
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