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025233.6 (22)申请日 2017.01.10 (73)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 所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静居寺路20号 (72)发明人 刘虹伶 蒲德强 刘旭 张鸿 吴斌 陈庆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11312 代理人 张立娟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设备 领域, 。
2、具体公开了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包括 敞口的盒体(1)、 与盒体适配的盒盖(2)、 挂杆 (3)、 加湿盒(5)和食物盒(4); 盒体的一侧侧壁上 开有出蜂口(11), 盒体的敞口上相对的两边开有 对应的挂杆插孔(12), 挂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对 应的挂杆插孔中; 加湿盒为敞口防水盒, 设置于 盒体底部; 食物盒贴设于靠近出蜂口的盒体内侧 壁上, 食物盒上开有取食口(41)。 上述丽蚜小蜂 释放装置避免了季节气候环境对丽蚜小蜂的羽 化、 成活的影响, 改善了羽化的环境, 避免采用虫 卡, 从整体上提高了丽蚜小蜂的羽化率、 成活率 和产卵率,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能够大规模生产 应用, 还。
3、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6380513 U 2017.08.08 CN 206380513 U 1.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敞口的盒体(1)、 与盒体适配的盒盖(2)、 挂杆(3)、 加湿盒(5)和食物盒(4); 盒体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出蜂口(11), 盒体的敞口上相对 的两边开有对应的挂杆插孔(12), 挂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挂杆插孔中; 加湿盒为敞 口防水盒, 设置于盒体底部; 食物盒贴设于靠近出蜂口的盒体内侧壁上, 食物盒上开有取食 口(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盒内铺垫花泥。
4、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物盒内填充海绵块 (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盖与盒体可拆卸连 接, 盒盖顶部安装有挂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的侧壁 底部开有与加湿盒适配的加湿盒插入口(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盒的侧壁上设有抽 拉件(5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盒的敞口上方设有 纱网层(6)。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80513。
5、 U 2 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丽蚜小蜂是粉虱的天敌, 丽蚜小蜂将其虫卵产在粉虱的虫卵中, 其幼虫成长时吸 食粉虱虫卵的营养, 从而将粉虱消灭。 利用丽蚜小蜂防治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粉虱危害是近 年来重点研究的一项生物防治技术, 其防治效果显著, 科学及时地释放丽蚜小蜂, 能够有效 控制粉虱的危害。 0003 传统的释放方式, 主要采用直接释放带丽蚜小蜂蜂蛹的叶片或带丽蚜小蜂蜂蛹的 卡片, 即虫卡, 这样的释放方式很容易受外界高温、 雨水等因素的影响, 丽蚜小蜂的羽化率 和存活率较。
6、低, 尤其是在粉虱发生的高温低湿季节影响更加严重。 并且, 由于蜂蛹被胶粘附 在虫卡上, 也会影响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成活率, 从而间接地制约了丽蚜小蜂防治粉虱技 术的推广应用 0004 因此, 现有技术中丽蚜小蜂在田间释放时羽化率和存活率低, 这是本领域技术人 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释放装置, 采用该装置可以有 效提高丽蚜小蜂在田间释放时的羽化率和存活率。 0006 具体地, 提供了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包括敞口的盒体、 与盒体适配的盒盖、 挂 杆、 加湿盒和食物盒; 盒体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出蜂口, 盒体的敞口上相对的两边开有。
7、对应的 挂杆插孔, 挂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挂杆插孔中; 加湿盒为敞口防水盒, 设置于盒体底 部; 食物盒贴设于靠近出蜂口的盒体内侧壁上, 食物盒上开有取食口。 0007 进一步地, 上述加湿盒内铺垫花泥层。 0008 进一步地, 上述食物盒内填充海绵块。 0009 进一步地, 上述盒盖与盒体可拆卸连接, 盒盖顶部安装有挂接件。 0010 进一步地, 上述盒体的侧壁底部开有与加湿盒适配的加湿盒插入口。 0011 进一步地, 上述加湿盒的侧壁上设有抽拉件。 0012 进一步地, 上述加湿盒的敞口上方设有有纱网层。 0013 上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在使用时, 将带有丽蚜小蜂蜂蛹的叶片悬挂于依。
8、次悬 挂于挂杆上, 并且在盒体底部的加湿盒中加水或铺设带有水的花泥、 海绵或棉花等吸水介 质, 在食物盒中加入蜂蜜水或放入带有蜂蜜水的海绵、 棉花等吸水介质, 盖上盒盖, 将释放 装置置于田间, 待丽蚜小蜂羽化后, 从食物盒中摄取食物, 并从出蜂口迁出释放装置。 丽蚜 小蜂的蜂蛹羽化时, 盒盖与盒体共同遮蔽日晒、 雨水和大风, 避免高温、 雨水等因素影响其 在田间的羽化率和成活率。 同时盒体底部的加湿盒自然蒸发产生水汽, 为释放装置内部提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380513 U 3 供一定的湿度, 有利于提高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成活率。 设置在出蜂口附近的食物盒在丽 蚜小蜂迁出。
9、释放装置之前, 为其提供能量补给, 从而进一步保证丽蚜小蜂迁出后正常生长 和繁衍, 提高丽蚜小蜂的成活率和产卵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的其中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 意图。 0015 图2为图1所示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的盒体俯视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 0017 图4为图3所示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的盒体的A-A截面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 盒体1; 出蜂口11; 挂杆插孔12; 加湿盒插入口13; 盒盖2; 挂杆3; 食 物盒4; 取食口41; 海绵块42; 加湿盒5; 抽拉。
10、件51; 纱网层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上” 、 “下” 、“前” 、“后” 、“顶”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0020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 或之 “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 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 在。
11、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表 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1 术语 “安装” 、“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 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
12、002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 请结合图1至图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 提供了一种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包括 敞口的盒体1、 与盒体1适配的盒盖2、 挂杆3、 加湿盒5和食物盒4; 盒体1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出 蜂口11, 盒体1的敞口上相对的两边开有对应的挂杆插孔12, 挂杆3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对应 的挂杆插孔12中; 加湿盒5为敞口防水盒, 设置于盒体1底部; 食物盒4贴设于靠近出蜂口11 的盒体1内侧壁上, 食物盒4上开有取食口41。 0024 上述的挂杆插孔, 当插孔为半开口时, 即为插槽。
13、; 当插孔为闭口时, 即为插孔, 无论 是插孔还是插槽均包含在上述挂杆插孔的覆盖范围之内。 0025 上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在使用时, 将带有丽蚜小蜂蜂蛹的叶片悬挂于依次悬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380513 U 4 挂于挂杆3上, 并且在盒体1底部的加湿盒5中加水或铺设带有水的花泥、 海绵或棉花等吸水 介质, 在食物盒4中加入蜂蜜水或放入带有蜂蜜水的海绵、 棉花等吸水介质, 盖上盒盖2, 将 释放装置置于田间, 待丽蚜小蜂羽化后, 从食物盒4中摄取食物, 并从出蜂口11迁出释放装 置。 丽蚜小蜂的蜂蛹羽化时, 盒盖2与盒体1共同遮蔽日晒、 雨水和大风, 避免高温、 雨水。
14、等因 素影响其在田间的羽化率和成活率。 同时盒体1底部的加湿盒5自然蒸发产生水汽, 为释放 装置内部提供一定的湿度, 有利于提高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成活率。 设置在出蜂口11附近 的食物盒4在丽蚜小蜂迁出释放装置之前, 为其提供能量补给, 从而进一步保证丽蚜小蜂迁 出后正常生长和繁衍, 提高丽蚜小蜂的成活率和产卵率。 0026 上述丽蚜小蜂释放装置避免了季节气候环境对丽蚜小蜂的羽化、 成活的影响, 改 善了羽化的环境, 避免采用虫卡, 从整体上提高了丽蚜小蜂的羽化率、 成活率和产卵率, 采 用传统的虫卡、 蜂卡等进行田间释放, 羽化率约4050, 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释放装 置羽化率可以达到9。
15、0以上。 该释放装置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能够大规模生产应用, 还可 以回收重复利用。 0027 作为优选, 加湿盒5内还铺垫有花泥层。 与棉花、 海绵相比, 花泥更加细腻, 蒸发量 相对较小, 避免因为蒸发量过大导致释放装置内湿度过高, 形成有利于白粉病等病害传播 的环境。 同时, 也由于花泥更加细腻, 少部分刚刚羽化从叶片上落下的丽蚜小蜂, 不会因为 加湿盒5中吸水介质的缝隙过大, 落于缝隙中无法脱出而导致死亡,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丽蚜 小蜂的成活率。 0028 作为优选, 食物盒4内填充有海绵块42。 海绵块42的挥发量较大, 沁出的汁液多, 蜂 蜜水更容易析出来, 从而有利于丽蚜小蜂更。
16、快速便捷地取食, 进一步提高丽蚜小蜂的成活 率和产卵率。 此外, 海绵块42的清洗也较方便, 可以重复使用。 0029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 上述的丽蚜小蜂释放装置, 盒盖2与盒体1可拆卸连 接, 盒盖2顶部安装有挂接件。 例如, 盒体1与盒盖2可以是翻盖式结构, 盒盖2的一边与盒体1 活动铰接, 另一边卡扣或粘扣等结构将盒盖2整体覆盖固定于盒体1上; 又例如, 盒盖整体可 以通过卡扣的方式与盒体连接; 当盒盖及盒体呈圆形时, 盒盖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 可拆卸固定在盒体上。 通过挂接件, 可以将整个释放装置方便地悬挂于田间的植物上, 增加 了释放装置在各种环境中的应用便利性。 003。
17、0 请结合图2至图3,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 盒体1的侧壁底部开有与加湿盒5 适配的加湿盒插入口13。 通过插入口, 可以直接将加湿盒5插入到盒体1底部, 这样即便在丽 蚜小蜂羽化的过程中, 也可以方便地加水或者更换整个加湿盒5, 不必移动带有蜂蛹的叶 片, 避免叶片上的蜂蛹脱落, 降低羽化率。 0031 进一步地, 加湿盒5的侧壁上设有抽拉件51, 抽拉件51便于快速地取出加湿盒5。 0032 进一步地, 加湿盒5的敞口上方设有纱网层6。 通过设置纱网层6, 一方面可以托住 从叶片上落下的蜂蛹, 或者刚刚羽化出的丽蚜小蜂, 避免蜂蛹或者丽蚜小蜂落入加湿盒5 中, 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到加。
18、湿盒5对释放装置内部的加湿效果。 0033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核心思 想,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 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380513 U 5 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380513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6380513 U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6380513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