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43310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2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190068.0

申请日:

20171124

公开号:

CN107853154A

公开日:

2018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31/00,A01G24/10,A01G24/30,C05G3/00

主分类号:

A01G31/00,A01G24/10,A01G24/30,C05G3/00

申请人:

扬州大学

发明人:

杨建昌,王志琴,门传保

地址: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优先权:

CN201711190068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卢亚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该方法是配制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培养参试品种,以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和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为指标,筛选出耐低磷水稻品种;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为耐低磷品种。应用这一方法可筛选出既耐低磷又高产的水稻品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培养参试品种,以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和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为指标,筛选出耐低磷水稻品种;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0.75kg/m为耐低磷品种,其中所述的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包括:(1)正常磷浓度培养液1升溶液中含有:85%(v/v)HPO0.01mL,Ca(NO)·4HO5.81mg,MgSO·7HO8.44mg,(NH)SO3.20mg,KCl1.22mg,HBO0.19mg,ZnSO·7HO0.11mg,MnCl·4HO0.12mg,CuSO·5HO0.01mg,HMoO·HO1.0μg,CHO(柠檬酸)0.13mg,EDTANa0.52mg,FeSO·7HO0.49mg,HO(水)999.97mL;(2)低磷浓度培养液1升溶液中含有:85%(v/v)HPO0.001mL,Ca(NO)·4HO5.81mg,MgSO·7HO8.44mg,(NH)SO3.20mg,KCl1.22mg,HBO0.19mg,ZnSO·7HO0.11mg,MnCl·4HO0.12mg,CuSO·5HO0.01mg,HMoO·HO1.0μg,CHO(柠檬酸)0.13mg,EDTANa0.52mg,FeSO·7HO0.49mg,HO(水)999.98mL;所述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高产品种。

背景技术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也是一种非再生资源。对于绝大多数土壤,需要施用磷肥来解决土壤缺磷问题以维持和提高作物产量。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需磷用磷量大,长期来依靠磷肥等化肥的大量投入来增加水稻产量。然而,过多地施用磷肥不仅会造成磷资源的枯竭、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增加成本。因此,培育和选用耐低磷水稻品种,对于减少磷肥的施用、保护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稻耐低磷品种的筛选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植物的培养方法或生长条件;二是评价指标。植物培养的方法主要有土培法、水培法和砂培法等(王汝慈等,2009)。土壤是作物生长的介质,在研究植物的营养特性时,土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其缺点是不利于精确控制磷的浓度包括土壤中磷的释放,难以筛选出耐低磷品种。水培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筛选方法之一,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对培养作物的介质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控制,能快速有效地就某些需要研究的特性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筛选,也可以对培养条件进行准确无误地重复。但配制出耐低磷品种生长的培养液是筛选耐低磷品种的关键,目前尚无配制出这种培养液。砂培法一般以砂和营养液作为作物生长介质,实际上是水培法的扩展。

确定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标对于筛选耐低磷品种起关键作用。因此,很多研究者对此作了研究。大多数研究者用相对值(低磷浓度或含量下的某一性状值/高磷浓度或含量下的某一性状值)作为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标,如:相对分蘖率(数)、相对干重(生物量)、相对成穗数、相对绿叶数(叶面积)、相对株高、相对保护酶系统活性、相对产量等(曹黎明等,2000;潘晓华等,2002,2003;李锋,2004;郭再发等,2005;陶超等,2005;刘传雪等,2005;杨建锋等,2007;李敏等,2010;胡训霞,2016)。用相对值作指标虽能反映某一品种在某一性状上的耐低磷能力,但存在两点不足之处:一是相对值的大小因培养介质中磷的浓度或含量不同而异,如当低磷浓度为0.5mg/L、高磷浓度为5.0mg/L时,某一品种的产量分别为0.8kg/m2和1.0kg/m2,相对产量为0.8/1.0=0.8;但当低磷浓度为0.25mg/L、高磷浓度为5.0mg/L时,该品种的产量分别为0.5kg/m2和1.0kg/m2,相对产量为0.5/1.0=0.5。因此,经常出现因培养介质中磷的浓度或含量不同,同一品种产量的相对值在不同研究者文献中差异很大(曹黎明等,2000;李锋,2004;郭再发等,2005;陶超等,2005);二是不能反映某一品种的生产能力。如A品种在低磷浓度下每平方米的产量为0.5kg,在高磷浓度下的产量为0.6kg;B品种在低磷浓度下每平方米的产量为0.7kg,在高磷浓度下的产量为1.0kg,A品种和B品种的相对值分别为0.83和0.70。虽然A品种的耐低磷能力高于B品种,但B品种在低磷浓度下的产量要高于A品种。目前尚无有既能反映某一品种的耐低磷能力,又能反映其生产能力的评价指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该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配制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培养液;二是确定筛选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标。该指标既能反映一个品种的耐低磷能力,又能反映一个品种的生产能力,可用于耐低磷水稻高产品种的筛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配制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培养参试品种,以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和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为指标,筛选出耐低磷水稻品种;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为耐低磷品种;其中

所述的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包括:

(1)正常磷浓度培养液

1升溶液中含有:85%(v/v)H3PO4 0.01mL,Ca(NO3)2·4H2O 5.81mg,MgSO4·7H2O 8.44mg,(NH4)2SO4 3.20mg,KCl 1.22mg,H3BO3 0.19mg,ZnSO4·7H2O 0.11mg,MnCl2·4H2O 0.12mg,CuSO4·5H2O 0.01mg,H2MoO4·H2O 1.0μg,C6H8O7(柠檬酸)0.13mg,EDTA Na 0.52mg,FeSO4·7H2O 0.49mg,H2O(水)999.97mL;

(2)低磷浓度培养液

1升溶液中含有:85%(v/v)H3PO4 0.001mL,Ca(NO3)2·4H2O 5.81mg,MgSO4·7H2O 8.44mg,(NH4)2SO4 3.20mg,KCl 1.22mg,H3BO3 0.19mg,ZnSO4·7H2O 0.11mg,MnCl2·4H2O 0.12mg,CuSO4·5H2O 0.01mg,H2MoO4·H2O 1.0μg,C6H8O7(柠檬酸)0.13mg,EDTA Na 0.52mg,FeSO4·7H2O 0.49mg,H2O(水)999.98mL;

用于配制培养液的各化学品的质量等级为化学纯,在各化学试剂商店均有销售;水为自来水。

所述筛选耐低磷品种的指标:

(1)用于分蘖期水稻品种的耐低磷性评价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为耐低磷品种。分蘖期是指水稻7叶期,此期测定1次苗重。

(2)用于全生育期水稻品种的耐低磷性评价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为耐低磷品种。在成熟期收获水稻并测定产量。

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可筛选出既耐低磷又高产的水稻品种;对于减少磷肥的施用、保护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试验地概况和供试品种

试验于2015和2016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水培池进行。参试材料共11个,其中10个为江苏省近70年来各阶段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粳稻品种(含超级稻)材料:桂花球、金南风、桂花黄、徐稻2号、黎明、泗稻8号、盐粳2号、镇稻88、淮稻5号、连粳7号,还有一个品种为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其中,桂花球、金南风、桂花黄和黎明的种子购于扬州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研究所,徐稻2号、泗稻8号、淮稻5号、连粳7号的种子购于连云港市种子公司,盐粳2号的种子购于盐城市种子公司,甬优2640的种子购于宁波市种子公司。各材料均能在扬州正常抽穗结实。各材料于5月15日播种,6月2日傍晚移栽,株行距10cm×17cm,双本栽插,用培养液水培。严格控制病虫草害。

2.低磷处理

设置正常磷浓度培养液和低磷浓度培养液两个处理: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磷(P)含量为5.68mg/L,低磷浓度培养液的磷含量为0.568mg/L,两种磷处理培养液中的其余培养元素浓度相同。水稻生长于6个水培池中,每个水培池内径长9.40m,宽1.55m,高0.25m,体积为3.64m3,以磷处理为主区,品种为裂区(小区),小区面积1.3m2,重复3次。以每个水培池(主区)为单位配制培养液。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3.64m3):在3639.88L水中,加入36.4mL 85%(v/v)H3PO4,21.15g Ca(NO3)2·4H2O,30.72g MgSO4·7H2O,11.65g(NH4)2SO4,4.44g KCl,0.69g H3BO3,0.40g ZnSO4·7H2O,0.44g MnCl2·4H2O,0.04g CuSO4·5H2O,3.64mg H2MoO4·H2O,0.47g C6H8O7(柠檬酸),1.89g EDTA Na,1.78g FeSO4·7H2O,充分混匀。

低磷浓度培养液(3.64m3):在3639.92L水中,加入3.64mL 85%(v/v)H3PO4,21.15g Ca(NO3)2·4H2O,30.72g MgSO4·7H2O,11.65g(NH4)2SO4,4.44g KCl,0.69g H3BO3,0.40g ZnSO4·7H2O,0.44g MnCl2·4H2O,0.04g CuSO4·5H2O,3.64mg H2MoO4·H2O,0.47g C6H8O7(柠檬酸),1.89g EDTA Na,1.78g FeSO4·7H2O,充分混匀。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和低磷浓度培养液均用98%(v/v)H2SO4调节pH,使培养液的pH值保持在5~6。水培池培养液用抽水泵进行流动循环,每10天更换一次培养液。

分别于分蘖期(7叶期,叶龄为6.8叶)各小区取10穴稻株,烘干后测定干重;于成熟期各小区取稻株30穴,用于测定产量。按照下式计算: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3.效果

不同磷浓度培养液下的分蘖期苗干重和成熟期籽粒产量列于表1,各品种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列于表2。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品种分蘖期苗干重和成熟期产量在品种间差异很大。但对于同一个品种,其苗重和产量在年度间的重复性好,表明本方法配制的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培养液是可靠的。

由表2可知,各品种的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在品种间差异较大,但在年度间的重复性较好。在11个供试品种中,甬优2640、盐粳2号和桂花球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3个品种为耐低磷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苗干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和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与低磷下分蘖期苗重及低磷下产量的相关均不显著(表3)。说明用相对值仅能反映某一品种在某一性状上的耐低磷能力,不能反映某一品种的生产能力。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则与苗干重相对值、产量相对值、低磷下的苗重和低磷下的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3)。表明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不仅反映某一品种的耐低磷能力,而且反映该品种的生产能力,实现了品种耐低磷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有机结合,在培育和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由表3可知,耐低磷苗重值与耐低磷产量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它们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用任何一个指标均可作为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上,可将耐低磷苗重值作为水稻分蘖期耐低磷品种的筛选指标,将耐低磷产量值作为全生育期耐低磷品种的筛选指标。

表1不同磷浓度培养液下苗干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实施例1)

同栏、同年内标以不同字母的值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表2不同水稻品种的苗干重和产量的相对值及耐低磷苗重指数和产量指数(实施例1)

同栏、同年内标以不同字母的值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表3各测定值和指标值之间的相关(实施例1)

分析数据来自表1和表2;*,**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n=22);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实施例2

1.试验地概况和供试品种

试验于2017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水培池进行。参试水稻品种材料共33个,其中籼稻品种7个(含籼型杂交稻):扬稻6号、汕优63、扬两优6号、两优培九、Ⅱ优084、II优838和天优华占;粳稻品种25个(含粳型杂交稻):淮稻5号、淮稻11、淮稻13、镇稻11、镇稻88、镇稻661、南粳42、南粳44、南粳46、武粳15、武运粳23、武运粳24、武运粳30、常优1号、常优2号、常优3号、常优5号、扬粳4038、扬粳4227、扬辐粳8号、连粳6号、连粳7号、连粳11号、宁粳1号和宁粳5号;籼/粳杂交稻品种1个:甬优2640。扬稻6号、汕优63、扬两优6号、两优培九、扬粳4038、扬粳4227和扬辐粳8号的种子购自扬州市种子公司,Ⅱ优084、II优838、镇稻11、镇稻88和镇稻661的种子购自镇江市种子公司,天优华占的种子购自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粳42、南粳44、南粳46、宁粳1号和宁粳5号的种子购自南京市种子公司,淮稻11和淮稻13的种子购自淮安市种子公司,淮稻5号、连粳6号、连粳7号和连粳11号的种子购自连云港市种子公司,武粳15、武运粳23、武运粳24、武运粳30、常优1号、常优2号、常优3号和常优5号的种子购自常州市种子公司,甬优2640的种子购于宁波市种子公司。各材料均能在扬州正常抽穗结实。各材料于5月20日播种,6月5日傍晚移栽,株行距10cm×17cm,双本栽插,用培养液水培。严格控制病虫草害。

2.低磷处理

设置正常磷浓度培养液和低磷浓度培养液两个处理: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磷(P)含量为5.68mg/L,低磷浓度培养液的磷含量为0.568mg/L,两种磷处理培养液中的其余培养元素浓度相同。水稻生长于18个水培池中,每个水培池内径长4.20m,宽1.55m,高0.25m,以6个水培池为一组,体积为9.765m3,以磷处理为主区,品种为裂区(小区),小区面积1.18m2,重复3次。以每组水培池(主区)为单位配制培养液。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9.765m3):在9764.7L水中,加入97.7mL 85%(v/v)H3PO4,56.73g Ca(NO3)2·4H2O,82.42g MgSO4·7H2O,31.25g(NH4)2SO4,11.91g KCl,1.86g H3BO3,1.07g ZnSO4·7H2O,1.17g MnCl2·4H2O,0.098g CuSO4·5H2O,9.76mg H2MoO4·H2O,1.27g C6H8O7(柠檬酸),5.08g EDTA Na,4.78g FeSO4·7H2O,充分混匀。

低磷浓度培养液(9.765m3):在9764.8L水中,加入9.77mL 85%(v/v)H3PO4,56.73g Ca(NO3)2·4H2O,82.42g MgSO4·7H2O,31.25g(NH4)2SO4,11.91g KCl,1.86g H3BO3,1.07g ZnSO4·7H2O,1.17g MnCl2·4H2O,0.098g CuSO4·5H2O,9.76mg H2MoO4·H2O,1.27g C6H8O7(柠檬酸),5.08g EDTA Na,4.78g FeSO4·7H2O,充分混匀。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和低磷浓度培养液均用98%(v/v)H2SO4调节pH,使培养液的pH值保持在5~6。水培池培养液用抽水泵进行流动循环,每10天更换一次培养液。

分别于分蘖期(7叶期,叶龄为7.0叶)各小区取10穴稻株,烘干后测定干重;于成熟期各小区取稻株30穴,用于测定产量。按照下式计算: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3.效果

不同磷浓度培养液下的分蘖期苗干重和成熟期籽粒产量列于表4,各品种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列于表5。从表4中可以看出,各品种分蘖期苗干重和成熟期产量在品种间差异很大。但对于与2015和2016年试验中相同的品种(淮稻5号、镇稻88、连粳7号和甬优2640),3年的结果趋势一致,表明本方法配制的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培养液是可靠的。

由表5可知,各品种的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在品种间差异较大,但对于淮稻5号、镇稻88、连粳7号和甬优2640,3年的结果重复性好。在33个供试品种中,汕优63、II优084、天优华占、南粳44、常优5号和甬优2640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6个品种为耐低磷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苗干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和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与低磷下分蘖期苗重及低磷下产量的相关均不显著(表6)。说明用相对值仅能反映某一品种在某一性状上的耐低磷能力,不能反映某一品种的生产能力。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则与苗干重相对值、产量相对值、低磷下的苗重和低磷下的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6)。表明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不仅反映某一品种的耐低磷能力,而且反映该品种的生产能力,可作为筛选耐低磷高产水稻品种的指标。

表4不同磷浓度培养液下苗干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实施例2)

表5不同水稻品种的苗干重和产量的相对值及耐低磷苗重指数和产量指数(实施例2)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表6各测定值和指标值之间的相关(实施例2)

分析数据来自表4和表5;*,**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n=33);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190068.0 (22)申请日 2017.11.24 (71)申请人 扬州大学 地址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72)发明人 杨建昌 王志琴 门传保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卢亚丽 (51)Int.Cl. A01G 31/00(2018.01) A01G 24/10(2018.01) A01G 24/30(2018.01) C05G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 (。

2、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筛 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 该方法是配制用于筛 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 培养参试品种, 以 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 度培养液下的苗重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 液下的苗重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 下的苗重)和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 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与该品种在正常 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的比值该品种在 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为指标, 筛选出 耐低磷水稻品种; 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 0.15kg/m2, 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 为耐低磷品种。 应用这一方法可筛选出既耐低磷 又高产。

3、的水稻品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CN 107853154 A 2018.03.30 CN 107853154 A 1.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配制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 养液, 培养参试品种, 以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和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为指标, 筛选出耐 低磷水稻品种; 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 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为耐 低磷品种, 其中 所述的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包括: (1)正常磷浓度培养液 1升溶液中含有: 85(v/v)H3PO4 0.01mL, Ca(NO3)24H2O 5.81mg, MgSO47H。

4、2O 8.44mg, (NH4)2SO4 3.20mg, KCl 1.22mg, H3BO3 0.19mg, ZnSO47H2O 0.11mg, MnCl24H2O 0.12mg, CuSO45H2O 0.01mg, H2MoO4H2O 1.0 g, C6H8O7(柠檬酸)0.13mg, EDTA Na 0.52mg, FeSO47H2O 0.49mg, H2O(水)999.97mL; (2)低磷浓度培养液 1升溶液中含有: 85(v/v)H3PO4 0.001mL, Ca(NO3)24H2O 5.81mg, MgSO47H2O 8.44mg, (NH4)2SO4 3.20mg, KCl 1.。

5、22mg, H3BO3 0.19mg, ZnSO47H2O 0.11mg, MnCl24H2O 0.12mg, CuSO45H2O 0.01mg, H2MoO4H2O 1.0 g, C6H8O7(柠檬酸)0.13mg, EDTA Na 0.52mg, FeSO47H2O 0.49mg, H2O(水)999.98mL; 所述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 度培养液下的苗重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养 液下的籽粒产量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权 利 要 求 书 1。

6、/1 页 2 CN 107853154 A 2 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 用于筛选 耐低磷水稻高产品种。 背景技术 0002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 也是一种非再生资源。 对于绝大多数 土壤, 需要施用磷肥来解决土壤缺磷问题以维持和提高作物产量。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 作物, 需磷用磷量大, 长期来依靠磷肥等化肥的大量投入来增加水稻产量。 然而, 过多地施 用磷肥不仅会造成磷资源的枯竭、 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增加成本。 因此, 培育和选用耐低 磷水稻品种, 对于减少磷肥的施用、 保护环境和。

7、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 水稻耐低磷品种的筛选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植物的培养方法或生长条件; 二是评价指标。 植物培养的方法主要有土培法、 水培法和砂培法等(王汝慈等, 2009)。 土壤 是作物生长的介质, 在研究植物的营养特性时, 土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但其缺点是 不利于精确控制磷的浓度包括土壤中磷的释放, 难以筛选出耐低磷品种。 水培法是目前使 用最多的筛选方法之一, 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对培养作物的介质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控制, 能快速有效地就某些需要研究的特性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筛选, 也可以对培养条件进行准 确无误地重复。 但配制出耐低磷品种生长的培养液是筛。

8、选耐低磷品种的关键, 目前尚无配 制出这种培养液。 砂培法一般以砂和营养液作为作物生长介质, 实际上是水培法的扩展。 0004 确定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标对于筛选耐低磷品种起关键作用。 因此, 很多研究者 对此作了研究。 大多数研究者用相对值(低磷浓度或含量下的某一性状值/高磷浓度或含量 下的某一性状值)作为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标, 如: 相对分蘖率(数)、 相对干重(生物量)、 相 对成穗数、 相对绿叶数(叶面积)、 相对株高、 相对保护酶系统活性、 相对产量等(曹黎明等, 2000; 潘晓华等, 2002, 2003; 李锋, 2004; 郭再发等, 2005; 陶超等, 2005; 刘传雪等。

9、, 2005; 杨 建锋等, 2007; 李敏等, 2010; 胡训霞, 2016)。 用相对值作指标虽能反映某一品种在某一性状 上的耐低磷能力, 但存在两点不足之处: 一是相对值的大小因培养介质中磷的浓度或含量 不同而异, 如当低磷浓度为0.5mg/L、 高磷浓度为5.0mg/L时, 某一品种的产量分别为0.8kg/ m2和1.0kg/m2, 相对产量为0.8/1.00.8; 但当低磷浓度为0.25mg/L、 高磷浓度为5.0mg/L 时, 该品种的产量分别为0.5kg/m2和1.0kg/m2, 相对产量为0.5/1.00.5。 因此, 经常出现因 培养介质中磷的浓度或含量不同, 同一品种产。

10、量的相对值在不同研究者文献中差异很大 (曹黎明等, 2000; 李锋, 2004; 郭再发等, 2005; 陶超等, 2005); 二是不能反映某一品种的生 产能力。 如A品种在低磷浓度下每平方米的产量为0.5kg,在高磷浓度下的产量为0.6kg; B品 种在低磷浓度下每平方米的产量为0.7kg,在高磷浓度下的产量为1.0kg, A品种和B品种的 相对值分别为0.83和0.70。 虽然A品种的耐低磷能力高于B品种, 但B品种在低磷浓度下的产 量要高于A品种。 目前尚无有既能反映某一品种的耐低磷能力, 又能反映其生产能力的评价 指标。 说 明 书 1/10 页 3 CN 107853154 A 。

11、3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 该方 法有两个要点: 一是配制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培养液; 二是确定筛选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 标。 该指标既能反映一个品种的耐低磷能力, 又能反映一个品种的生产能力, 可用于耐低磷 水稻高产品种的筛选。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 配制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 培养参试品种, 以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和成熟 期的耐低磷产量值为指标, 筛选出耐低磷水稻品种; 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 成 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为耐低。

12、磷品种; 其中 0007 所述的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包括: 0008 (1)正常磷浓度培养液 0009 1升溶液中含有: 85(v/v)H3PO4 0.01mL, Ca(NO3)24H2O 5.81mg, MgSO47H2O 8.44mg, (NH4)2SO4 3.20mg, KCl 1.22mg, H3BO3 0.19mg, ZnSO47H2O 0.11mg, MnCl24H2O 0.12mg, CuSO45H2O 0.01mg, H2MoO4H2O 1.0 g, C6H8O7(柠檬酸)0.13mg, EDTA Na 0.52mg, FeSO47H2O 0.49mg, H2O(水)。

13、999.97mL; 0010 (2)低磷浓度培养液 0011 1升溶液中含有: 85(v/v)H3PO4 0.001mL, Ca(NO3)24H2O 5.81mg, MgSO47H2O 8.44mg, (NH4)2SO4 3.20mg, KCl 1.22mg, H3BO3 0.19mg, ZnSO47H2O 0.11mg, MnCl24H2O 0.12mg, CuSO45H2O 0.01mg, H2MoO4H2O 1.0 g, C6H8O7(柠檬酸)0.13mg, EDTA Na 0.52mg, FeSO47H2O 0.49mg, H2O(水)999.98mL; 0012 用于配制培养液的各化。

14、学品的质量等级为化学纯, 在各化学试剂商店均有销售; 水为自来水。 0013 所述筛选耐低磷品种的指标: 0014 (1)用于分蘖期水稻品种的耐低磷性评价 0015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 度培养液下的苗重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0016 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为耐低磷品种。 分蘖期是指水稻7叶期, 此期测 定1次苗重。 0017 (2)用于全生育期水稻品种的耐低磷性评价 0018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与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 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的比值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0019。

15、 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为耐低磷品种。 在成熟期收获水稻并测定产量。 0020 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可筛选出既耐低磷又高产的水稻品种; 对于减少磷肥的施用、 保护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1: 0022 1.试验地概况和供试品种 说 明 书 2/10 页 4 CN 107853154 A 4 0023 试验于2015和2016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水培池进行。 参 试材料共11个, 其中10个为江苏省近70年来各阶段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粳 稻品种(含超级稻)材料: 桂花球、 金南风、 桂花黄、 徐稻2号、 黎明、 泗。

16、稻8号、 盐粳2号、 镇稻 88、 淮稻5号、 连粳7号, 还有一个品种为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 其中, 桂花球、 金南风、 桂花 黄和黎明的种子购于扬州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研究所, 徐稻2号、 泗稻8号、 淮稻5号、 连粳7 号的种子购于连云港市种子公司, 盐粳2号的种子购于盐城市种子公司, 甬优2640的种子购 于宁波市种子公司。 各材料均能在扬州正常抽穗结实。 各材料于5月15日播种, 6月2日傍晚 移栽, 株行距10cm17cm, 双本栽插, 用培养液水培。 严格控制病虫草害。 0024 2.低磷处理 0025 设置正常磷浓度培养液和低磷浓度培养液两个处理: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磷(P。

17、) 含量为5.68mg/L,低磷浓度培养液的磷含量为0.568mg/L, 两种磷处理培养液中的其余培养 元素浓度相同。 水稻生长于6个水培池中, 每个水培池内径长9.40m, 宽1.55m, 高0.25m, 体积 为3.64m3, 以磷处理为主区, 品种为裂区(小区), 小区面积1.3m2, 重复3次。 以每个水培池(主 区)为单位配制培养液。 0026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3.64m3):在3639.88L水中, 加入36.4mL 85(v/v)H3PO4, 21.15g Ca(NO3)24H2O, 30.72g MgSO47H2O, 11.65g(NH4)2SO4, 4.44g KCl, 0。

18、.69g H3BO3, 0.40g ZnSO47H2O, 0.44g MnCl24H2O, 0.04g CuSO45H2O, 3.64mg H2MoO4H2O, 0.47g C6H8O7(柠檬酸), 1.89g EDTA Na, 1.78g FeSO47H2O, 充分混匀。 0027 低磷浓度培养液(3.64m3):在3639.92L水中, 加入3.64mL 85(v/v)H3PO4, 21.15g Ca(NO3)24H2O, 30.72g MgSO47H2O, 11.65g(NH4)2SO4, 4.44g KCl, 0.69g H3BO3, 0.40g ZnSO47H2O, 0.44g Mn。

19、Cl24H2O, 0.04g CuSO45H2O, 3.64mg H2MoO4H2O, 0.47g C6H8O7 (柠檬酸), 1.89g EDTA Na, 1.78g FeSO47H2O, 充分混匀。 0028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和低磷浓度培养液均用98(v/v)H2SO4调节pH, 使培养液的pH 值保持在56。 水培池培养液用抽水泵进行流动循环, 每10天更换一次培养液。 0029 分别于分蘖期(7叶期, 叶龄为6.8叶)各小区取10穴稻株, 烘干后测定干重; 于成熟 期各小区取稻株30穴, 用于测定产量。 按照下式计算: 0030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

20、在正常磷浓度 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0031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 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0032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0033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0034 3.效果 0035 不同磷浓度培养液下的分蘖期苗干重和成熟期籽粒产量列于表1, 各品种耐低磷 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列于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各品种分蘖期苗干重和成熟期产量在 品种间差异很大。 但对于同一个品种, 其苗重和产量在年度间的重复性。

21、好, 表明本方法配制 的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培养液是可靠的。 0036 由表2可知, 各品种的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在品种间差异较大, 但在年度 间的重复性较好。 在11个供试品种中, 甬优2640、 盐粳2号和桂花球的耐低磷苗重值 说 明 书 3/10 页 5 CN 107853154 A 5 0.15kg/m2, 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 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这3个品种为耐低磷品种。 相关 分析表明, 苗干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 重)和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与低磷下分蘖期苗 重及低磷下产量的相关均不显。

22、著(表3)。 说明用相对值仅能反映某一品种在某一性状上的 耐低磷能力, 不能反映某一品种的生产能力。 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则与苗干重相 对值、 产量相对值、 低磷下的苗重和低磷下的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3)。 表明耐低磷 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不仅反映某一品种的耐低磷能力, 而且反映该品种的生产能力, 实 现了品种耐低磷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有机结合, 在培育和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上有重要应用 价值。 由表3可知, 耐低磷苗重值与耐低磷产量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说明它们两者之间有 密切关系。 用任何一个指标均可作为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指标。 在实际应用上, 可将耐低 磷苗重值作为水稻分蘖期耐低。

23、磷品种的筛选指标, 将耐低磷产量值作为全生育期耐低磷品 种的筛选指标。 0037 表1不同磷浓度培养液下苗干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实施例1) 0038 0039 同栏、 同年内标以不同字母的值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0040 表2不同水稻品种的苗干重和产量的相对值及耐低磷苗重指数和产量指数(实施 说 明 书 4/10 页 6 CN 107853154 A 6 例1) 0041 0042 0043 同栏、 同年内标以不同字母的值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0044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0045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

24、度培养液的产量; 0046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 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0047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 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0048 表3各测定值和指标值之间的相关(实施例1) 说 明 书 5/10 页 7 CN 107853154 A 7 0049 0050 分析数据来自表1和表2; *, *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n22); 0051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0052 产量相。

25、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0053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 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0054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 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0055 实施例2 0056 1.试验地概况和供试品种 0057 试验于2017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水培池进行。 参试水稻 品种材料共33个, 其中籼稻品种7个(含籼型杂交稻): 扬稻6号、 汕优63、 扬两优6号、 两优培 九、 优084、 II优838和天优华占。

26、; 粳稻品种25个(含粳型杂交稻): 淮稻5号、 淮稻11、 淮稻 13、 镇稻11、 镇稻88、 镇稻661、 南粳42、 南粳44、 南粳46、 武粳15、 武运粳23、 武运粳24、 武运粳 30、 常优1号、 常优2号、 常优3号、 常优5号、 扬粳4038、 扬粳4227、 扬辐粳8号、 连粳6号、 连粳7 号、 连粳11号、 宁粳1号和宁粳5号; 籼/粳杂交稻品种1个: 甬优2640。 扬稻6号、 汕优63、 扬两 优6号、 两优培九、 扬粳4038、 扬粳4227和扬辐粳8号的种子购自扬州市种子公司, 优084、 II优838、 镇稻11、 镇稻88和镇稻661的种子购自镇江市种。

27、子公司, 天优华占的种子购自中国 水稻研究所, 南粳42、 南粳44、 南粳46、 宁粳1号和宁粳5号的种子购自南京市种子公司, 淮稻 11和淮稻13的种子购自淮安市种子公司, 淮稻5号、 连粳6号、 连粳7号和连粳11号的种子购 自连云港市种子公司, 武粳15、 武运粳23、 武运粳24、 武运粳30、 常优1号、 常优2号、 常优3号 和常优5号的种子购自常州市种子公司, 甬优2640的种子购于宁波市种子公司。 各材料均能 在扬州正常抽穗结实。 各材料于5月20日播种, 6月5日傍晚移栽, 株行距10cm17cm, 双本栽 插, 用培养液水培。 严格控制病虫草害。 0058 2.低磷处理 。

28、0059 设置正常磷浓度培养液和低磷浓度培养液两个处理: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磷(P) 含量为5.68mg/L,低磷浓度培养液的磷含量为0.568mg/L, 两种磷处理培养液中的其余培养 元素浓度相同。 水稻生长于18个水培池中, 每个水培池内径长4.20m, 宽1.55m, 高0.25m, 以6 个水培池为一组, 体积为9.765m3, 以磷处理为主区, 品种为裂区(小区), 小区面积1.18m2, 重 复3次。 以每组水培池(主区)为单位配制培养液。 说 明 书 6/10 页 8 CN 107853154 A 8 0060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9.765m3):在9764.7L水中, 加入97。

29、.7mL 85(v/v)H3PO4, 56.73g Ca(NO3)24H2O, 82.42g MgSO47H2O, 31.25g(NH4)2SO4, 11.91g KCl, 1.86g H3BO3, 1.07g ZnSO47H2O, 1.17g MnCl24H2O, 0.098g CuSO45H2O, 9.76mg H2MoO4H2O, 1.27g C6H8O7(柠檬酸), 5.08g EDTA Na, 4.78g FeSO47H2O, 充分混匀。 0061 低磷浓度培养液(9.765m3):在9764.8L水中, 加入9.77mL 85(v/v)H3PO4, 56.73g Ca(NO3)24。

30、H2O, 82.42g MgSO47H2O, 31.25g(NH4)2SO4, 11.91g KCl, 1.86g H3BO3, 1.07g ZnSO47H2O, 1.17g MnCl24H2O, 0.098g CuSO45H2O, 9.76mg H2MoO4H2O, 1.27g C6H8O7 (柠檬酸), 5.08g EDTA Na, 4.78g FeSO47H2O, 充分混匀。 0062 正常磷浓度培养液和低磷浓度培养液均用98(v/v)H2SO4调节pH, 使培养液的pH 值保持在56。 水培池培养液用抽水泵进行流动循环, 每10天更换一次培养液。 0063 分别于分蘖期(7叶期, 叶龄。

31、为7.0叶)各小区取10穴稻株, 烘干后测定干重; 于成熟 期各小区取稻株30穴, 用于测定产量。 按照下式计算: 0064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 培养液下的苗重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0065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 养液下的籽粒产量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0066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0067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0068 3.效果 0069 不同磷浓度培养液下的分蘖期苗干重和成熟期籽粒。

32、产量列于表4, 各品种耐低磷 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列于表5。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各品种分蘖期苗干重和成熟期产量在 品种间差异很大。 但对于与2015和2016年试验中相同的品种(淮稻5号、 镇稻88、 连粳7号和 甬优2640), 3年的结果趋势一致, 表明本方法配制的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培养液是可靠的。 0070 由表5可知, 各品种的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在品种间差异较大, 但对于淮 稻5号、 镇稻88、 连粳7号和甬优2640, 3年的结果重复性好。 在33个供试品种中, 汕优63、 II优 084、 天优华占、 南粳44、 常优5号和甬优2640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 。

33、耐低磷产量值 0.75kg/m2, 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这6个品种为耐低磷品种。 相关分析表明, 苗干重相对值 (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和产量相对值(低磷浓 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与低磷下分蘖期苗重及低磷下产量的相关均 不显著(表6)。 说明用相对值仅能反映某一品种在某一性状上的耐低磷能力, 不能反映某一 品种的生产能力。 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则与苗干重相对值、 产量相对值、 低磷下的 苗重和低磷下的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6)。 表明耐低磷苗重值和耐低磷产量值不仅 反映某一品种的耐低磷能力, 而且反映该品种的生产能力, 可作为筛。

34、选耐低磷高产水稻品 种的指标。 0071 表4不同磷浓度培养液下苗干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实施例2) 说 明 书 7/10 页 9 CN 107853154 A 9 0072 0073 0074 表5不同水稻品种的苗干重和产量的相对值及耐低磷苗重指数和产量指数(实施 例2) 说 明 书 8/10 页 10 CN 107853154 A 10 0075 0076 0077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0078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0079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 培养液下。

35、的苗重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0080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 养液下的籽粒产量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说 明 书 9/10 页 11 CN 107853154 A 11 0081 表6各测定值和指标值之间的相关(实施例2) 0082 0083 分析数据来自表4和表5; *, *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n33); 0084 苗重相对值分蘖期低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分蘖期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苗重; 0085 产量相对值低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正常磷浓度培养液的产量; 0086 耐低磷苗重值分蘖期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 培养液下的苗重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苗重; 0087 耐低磷产量值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该品种在正常磷浓度培 养液下的籽粒产量某品种在低磷浓度培养液下的籽粒产量。 说 明 书 10/10 页 12 CN 107853154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