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73367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05371.3

申请日:

2015.01.06

公开号:

CN104594392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31/08申请日:20150106|||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1/08

主分类号:

E02D31/08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曹万林; 周中一; 李建华; 张勇波; 叶炜; 张玉山; 刘岩

地址:

100124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代理人:

沈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限位孔钢筋位于限位孔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贯通基础上梁,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的喇叭形凹槽,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安装在喇叭形凹槽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石墨的混合物;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系统。

权利要求书

1.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 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 位钢筋控制子系统;
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
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 铅管(5)构成;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 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
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 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
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 墨(4)构成;
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在两侧对称预留限 位孔(12),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 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露出基 础上梁(1)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 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 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 后,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 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 子系统;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按一定比例混合, 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 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 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 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 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 珠(3)、石墨(4)的混合物,可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 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14),使铅管(5) 穿入基础上梁一定深度;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 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 (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待基础上梁达 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 础滑移隔震系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的基础上梁(1)、基础下 梁(2)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其玻 璃珠(3)直径可取3mm、4mm、5mm,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 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确定;石墨(4)为普通石墨粉, 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 系数大小确定;铅管(5)壁厚不小于3mm,外径不小于50mm;铅 管(5)一端锚固在基础上梁(1)内50mm,另一端锚固在基础下梁 (2)内50mm,中间50mm为自由无约束段。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的补给孔(13) 预留在基础上梁内,直径80mm,高度与基础上梁高相同,在补给孔 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两者比例与玻璃珠-石墨滚 动隔震层子系统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 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的钢筋(9)一端穿过基 础下梁限位孔(12),锚固于基础下梁,另一端伸出基础上梁限位孔 (12)并超出基础上梁(1)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伸出部分上套上 螺纹,便于后期固定连接;在限位孔上表面放置钢板(15),钢板中 间预留圆孔(16),圆孔(16)直径略大于钢筋(9)的直径,钢板 (15)为方形,边长比限位孔(12)的直径大20mm;在钢板(15) 上先放置一刚性垫片(17),在刚性垫片上部放置一橡胶垫片(18), 橡胶垫片(18)厚度与20mm,在橡胶垫片(18)上用一螺母(19) 将钢筋(9)固定;基础梁内的限位孔通过在基础上下梁内预埋PVC 套管(10)形成,套管内径为80mm;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孔(12) 内填充细砂。

6.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结构作法,其特征 在于:该结构的其制作顺序如下,
S1、首先在建筑底部制作素混凝土垫层,在素混凝土垫层的上 部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下梁(2),在基础下梁(2)内预埋 PVC套管(10)形成限位孔(12),喇叭形凹槽(14),将钢筋穿过 限位孔(12)锚固与基础下梁内,并将钢筋(9)定位于限位孔的中 心处;
S2、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孔(12)内灌满细砂,并保持限位 钢筋位于限位孔中心,在喇叭形凹槽(14)内放置铅管(5),在铅 管(5)内灌注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 石墨消能减震系统;
S3、待基础下梁(2)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 面铺设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为了铺设方便,将玻璃珠 (3)、石墨(4)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铺设在基础下梁(2)表 面,保证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厚度在10-20mm,具体厚度根据工 程实际情况确定;隔震层的施工还可以采用先在基础下梁(2)的周 围边缘粘贴橡胶密封条(7),在由橡胶密封条围城的空间内铺设玻 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保证隔震层厚度10-20mm;
S4、铺设完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后,在其上面制作基础绑扎 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上梁(1),在基础上梁(1)内预留基础上 梁限位孔(12),喇叭形凹槽(14),补给孔(13);钢筋(9)穿过 基础上梁限位孔(12)伸出基础上梁(1)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 梁限位孔(12)内灌注玻璃珠石墨混合物,其比例与玻璃珠石墨隔 震层相同;在补给孔(13)内灌注玻璃珠石墨,其成分与比例与玻 璃珠石墨隔震曾相同;
S5、待基础上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 的上部安装钢板(15),钢板(15)的圆孔(16)穿过钢筋(9)与 基础上梁上表面接触,将刚性垫片(17)穿过钢筋(9)放置于钢板 (15)上部,将橡胶垫片(18)穿过钢筋(9),并置于刚性垫片的 上部,最后将螺母(18)拧在钢筋(9)螺纹端,螺母与橡胶垫片接 触即可,不能使橡胶垫片变形;
S6、待基础上下梁施工完毕,隔震层、限位钢筋等安装完成后, 在隔震层位置处进行水泥砂浆勾缝(8)的施工;
S7、在基础上梁的上部砌筑墙体或浇筑剪力墙等,形成带有自 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结构。

说明书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及制 作方法,属于建筑隔震减灾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数建筑在地震区,多层建筑多为 砌体结构或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能力较差。2008年5月12日汶川 8.0级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6省(直辖市、 自治区)、417多个县(市、区)、4624个乡镇、46574个村庄不同程 度受灾,受灾面积约44万km2,此次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 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造成人员伤亡直 接原因是房屋倒塌。玉树7.1级地震,伤亡人数达灾区人口的10%左 右,低、多层房屋建筑损毁严重。
隔震技术,概念简单、效果明显、性能稳定,已成为目前使用 最为广泛的减震手段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5000隔震建筑所使用 的隔震支座基本上是叠层钢板橡胶支座,但这种支座因其昂贵的价 格和复杂的施工工艺并不适用于经济、技术相对薄弱的广大村镇地 区房屋建筑的隔震减震。因此研发经济适用,施工方便,适用经济 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隔震新技术,已成工程亟需。本发明提出了一种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其具有隔震、消能、 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 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 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经济适用、施工方便、耐久性 好等优点,可保证房屋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的自补给式 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以其有效解决村镇建筑抗震 防灾能力较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 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 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 系统;
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
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 管5构成;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 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
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 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
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 构成。
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在两侧对称预留限位孔 12,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 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露出基础上梁1上表面一定长度, 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 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待基 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 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 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 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按一定比 例混合,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 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 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 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 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 混合物,可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 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使铅管穿入基础上梁一定深度;在基础 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 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 补给系统;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 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具有隔震、消能、 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 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 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所述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两者均 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并在基础上下梁内预留限位孔12,玻璃珠石墨 隔震层补给孔13,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喇叭形凹槽14。
所述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该控制子系统由铅 管5,玻璃珠3,石墨4构成,其中玻璃珠直径可取3mm、4mm、5mm 等,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 确定;石墨为普通石墨粉,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 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确定;铅管壁厚不小于3mm, 铅管外径不小于50mm;铅管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铅 管总长150mm,一端锚固在基础上梁内50mm,另一端锚固在基础 下梁内50mm,中间50mm为自由无约束段(其中10mm为玻璃珠石 墨隔震层位置,两端各20mm位于基础上下梁内,该段20mm自由 段,通过预留喇叭形凹槽14来实现)。地震作用用时,基础上下梁 沿玻璃珠石墨隔震层错动,铅管自由段受剪,由于铅管的变形能力 较强,在剪切荷载作用下通过变形耗散地震能量起到消能减震作用, 随着变形次数的增加,铅管别剪破或剪段,铅管内的玻璃珠石墨流 出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充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启动后,由于基础 上下梁错动引起的玻璃珠石墨的损失,从而实现对玻璃珠石墨滚动 隔震层补给。
所述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 系统由玻璃珠3和石墨4构成;玻璃珠直径可取3mm、4mm、5mm 等,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 确定;石墨为普通石墨粉,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 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确定,玻璃珠3和石墨4的体 积比例以玻璃珠堆积密度及堆积孔隙率,经试验确定。玻璃珠-石墨 隔震层系统位于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之间,隔震层厚度以10-20mm 为宜;为了铺设方便,可将按比例混合后的玻璃珠石墨混合物,装 在塑料薄膜袋6内,然后铺设在基础下梁2表面,玻璃珠石墨隔震 层的厚度。
所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和补给孔 13构成,补给孔13预留在基础上梁内,直径80mm,高度与基础上 梁高相同,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两者比例与 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相同。该系统,可补充地震作用下隔 震层中的玻璃珠石墨,在基础上下梁沿隔震层滑动时的损失,保持 隔震层的隔震效果不减弱。
所述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 套管10,细砂11,限位孔12,玻璃珠3和石墨4构成。钢筋9一端 穿过基础下梁限位孔12,锚固于基础下梁,另一端伸出基础上梁限 位孔12并超出基础上梁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伸出部分上套上螺纹, 便于后期固定连接;在限位孔上表面放置钢板15,钢板中间预留圆 孔16,圆孔16直径略大于钢筋9的直径,钢板15为方形,边长比 限位孔12的直径大20mm;在钢板15上先放置一刚性垫片17,在 刚性垫片上部放置一橡胶垫片18,橡胶垫片18厚度与20mm,可使 钢筋9在受力变形过程中起到变形自适应的作用,在橡胶垫片18上 用一螺母19将钢筋9固定,避免在地震过程中基础上梁1从钢筋上 部拔出,防止结构倾覆倒塌;基础梁内的限位孔通过在基础上下梁 内预埋PVC套管10形成,套管内径为80mm;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 孔12内填充细砂11,地震作用时钢筋9与细砂摩擦,起到消能减震 作用;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地 震作用时,基础梁相互错动,基础上梁1内的玻璃珠石墨混合物, 可补给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损失;地震作用下,基础上下梁的 错动位移大于限位孔12的直径时,钢筋9被限位孔卡住,避免基础 上下梁相对位移过大,上部结构倒塌。
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由基础上下 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 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 系统等构成。具有隔震、耗能,消能减震,变形自适应,限位,玻 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等多重功能,且造价低,施工简便。大震 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 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 村镇地区。
附图说明
图1是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示意图。
图2是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示意图。
图3是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示意图。
图4是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示意图。
图5.1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剖立面示意图。
图5.2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横断面一示意图。
图5.3是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横断面二示意图。
图6是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平面布置示意 图。
图中:1-基础上梁、2-基础下梁、3-玻璃珠、4石墨、5铅管、6 塑料薄膜袋、7-橡胶密封条、8-水泥砂浆勾缝、9-钢筋、10-PVC套 管、11-细砂、12-限位孔、13-补给孔、14-喇叭形凹槽、15-钢板、16- 圆孔、17-刚性垫片、18-橡胶垫片、1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 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 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 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 基础下梁2构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 石墨4,铅管5构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 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限位钢筋 控制子系统由限位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 和限位孔12构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 珠3,石墨4构成。其特征在于: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 2,并预留限位孔12,限位孔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 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露出基 础上梁1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 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 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 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 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待基础下梁混凝 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 玻璃珠3和石墨4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 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 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 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 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 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可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 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使铅管穿入 基础上梁一定深度;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 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 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 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 系统的隔震房屋,其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 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 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 震系统的结构,其制作顺序如下:
1、首先在建筑底部制作素混凝土垫层,在素混凝土垫层的上部 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下梁2,在基础下梁2内预埋PVC套 管10形成限位孔12,喇叭形凹槽14,将钢筋穿过限位孔12锚固与 基础下梁内,并将钢筋9定位于限位孔的中心处。
2、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孔12内灌满细砂,并保持限位钢筋位 于限位孔中心,在喇叭形凹槽14内放置铅管5,在铅管5内灌注玻 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系统。
3、待基础下梁2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 设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为了铺设方便,将玻璃珠3、石墨4 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铺设在基础下梁2表面,保证玻璃珠石墨滚 动隔震层厚度在10-20mm,具体厚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隔震 层的施工还可以采用先在基础下梁2的周围边缘粘贴橡胶密封条7, 在由橡胶密封条围城的空间内铺设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保证 隔震层厚度10-20mm。
4、铺设完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后,在其上面制作基础绑扎钢 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上梁1,请在基础上梁内预留基础上梁限位孔 12,喇叭形凹槽14,补给孔13;钢筋9穿过基础上梁限位孔12伸 出基础上梁1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灌注玻璃珠石 墨混合物,其比例与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相同;在补给孔13内灌注玻 璃珠石墨,其成分与比例与玻璃珠石墨隔震曾相同。
5、待基础上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 的上部安装钢板15,钢板15的圆孔16穿过钢筋9与基础上梁上表 面接触,将刚性垫片17穿过钢筋9放置于钢板15上部,将橡胶垫 片18穿过钢筋9,并置于刚性垫17片的上部,最后将螺母19拧在 钢筋9螺纹端,螺母与橡胶垫片接触即可,不能使橡胶垫片变形。
6、待基础上下梁施工完毕,隔震层、限位钢筋等安装完成后, 在隔震层位置处进行水泥砂浆勾缝8的施工。
7、在基础上梁的上部砌筑墙体或浇筑剪力墙等,形成带有自补 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房屋。
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限位孔钢筋位于限位孔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贯通基础上梁,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的喇叭形凹槽,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安装在喇叭形凹槽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石墨的混合物;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