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73344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6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75222.9

申请日:

2013.12.12

公开号:

CN103696785A

公开日:

2014.04.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21D 11/10申请公布日:201404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11/10申请日:20131212|||公开

IPC分类号:

E21D11/10

主分类号:

E21D11/10

申请人:

福建省瑞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琴

地址:

350112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祥谦镇洋下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行走装置、料仓,行走装置上设置车架,料仓铰接架设于车架上方,车架上还设置喷浆机;料仓底部挂接第一输送装置,料仓底部与第一输送装置连通,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喷浆机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出料口的正下方,车架的尾部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机架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料仓的高度,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的上方设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两侧壁与机架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且适用性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行走装置、料仓,行走装置上设置车架,料仓铰接架设于车架上方,车架上还设置喷浆机;料仓底部挂接第一输送装置,料仓底部与第一输送装置连通,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喷浆机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出料口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车架的尾部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机架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料仓的高度,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的上方设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两侧壁与机架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料仓的高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装置,皮带输送装置的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设有压轮,压轮转动安装在机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进料斗的任一侧壁上设有开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除设有开口的进料斗侧壁外的其余进料斗侧壁的下边沿均设有弹性挡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的底部设有滚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料仓与车架的连接方式为:靠近喷浆机的料仓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架,连接架与车架上的支撑架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的上表面与料仓的上表面平行。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装置为螺旋推进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料仓与第一输送装置可拆卸连接。

说明书

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遂道矿山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送料喷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喷射灌注用喷浆机,一般采用人工上料或翻斗式自动上料车上料两种方式。其中,人工上料的上料方式存在工作强度大、混凝土材料洒漏严重和上料速度慢等缺点;而翻斗式自动上料车不仅存在上料时料斗高度过高,要在大空间内才能进行正常上料作业,并且,也无法实现连续上料,从而,大大降低了工程进度;另外,翻斗式自动上料车需要采用液压千斤顶或液压油缸等支撑装置顶起料车的动端,以实现上料作业,耗能大,且,存在安全隐患。
申请公布号为CN 102966361 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高效车载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前后车轮、驾驶室、刹车装置、车身支架、喷浆机、料仓,车身支架两边有车身支架护梁,驾驶室后设有两个或三个喷浆机,车身支架护梁与料仓通过转轴呈活动连接,料仓出料口设有下料调节阀门,料仓底部设皮带轮上料机构,皮带轮上料机构出口处有与喷浆机对应的出料口,所述的皮带上有滚轴支撑,出料部分的皮带成弧形,滚轴也有相应的弧形,左右车身支架护梁与料仓之间有油缸支撑。虽然此上料喷浆机可实现自动连续上料的功能,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缺点:(1)料仓仍然需要靠油缸支撑顶起绕转轴转动,耗能大,成本高,并且,在上料过程中,料仓以及其内的混凝土的重量全由油缸支撑承受,油缸长时间处于高压力顶起状态,存在安全隐患;(2)料仓出料口口径小,在对湿料进行上料时,料仓出料口容易堵塞,造成上料不畅;(3)采用皮带轮对物料进行输送,不仅会造成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向反方向滚落,而且,物料也容易在横向上铺散开,造成皮带轮末端卸料时漏料。
另外,现有的大多数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通过在车架的尾部设置爬梯,使得外来的运料车沿爬梯爬升到适当的高度后,通过车厢的翻转实现将运料车车厢内的物料卸至车架上的料仓内。但是,为了保证安全,爬梯的高度有限,而要实现将运料车车厢内的物料卸至料仓内,运料车车厢就必须能够翻转至料仓的上方,而对于原有的小型运料车来说,就无法达到此要求;并且,运料车车厢的翻转也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进行,大大降低了空间利用率,而隧道内空间狭小,空间的合理利用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且适用性广的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
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行走装置、料仓,行走装置上设置车架,料仓铰接架设于车架上方,车架上还设置喷浆机;料仓底部挂接第一输送装置,料仓底部与第一输送装置连通,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喷浆机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出料口的正下方,车架的尾部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机架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料仓的高度,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的上方设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两侧壁与机架固定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提升装置的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朝向车架方向放置,第二输送装置与料仓紧挨,外来的运料车可先将物料通过进料斗卸至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物料由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运送至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再从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的末端抛送至料仓内,然后,物料再由料仓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其出料口,最后,进入喷浆机进行后续的喷浆作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由于提升装置的设置,使得外来的运料车可在较低高度位置进行卸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运料车先沿爬梯爬至一定高度后,再通过运料车的车厢翻转实现卸料相比,降低了对空间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隧道内的空间利用率;(2)进料斗的位置较低,对运料车的要求变低,适用于各种大小类型的运料车;(3)本发明即可对干料进行上料也可对湿料进行上料。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最好>料仓的高度,这样,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的末端就延伸至料仓的上方,甚至是料仓的中部上方,以防止在卸料过程中的漏料现象。
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装置,皮带输送装置的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设有压轮,压轮转动安装在机架上。这样,使得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和倾斜段均保持平展状态。
进料斗的任一侧壁上设有开口,在工作过程中,将进料斗的设有开口的一侧壁朝向输送方向放置,有利于物料在第二输送装置上输送的更顺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设有开口的进料斗侧壁外的其余进料斗侧壁的下边沿设有弹性挡片,在工作过程中,弹性挡片的下边沿与第二输送装置的上表面接触,避免进料斗内的物料向与运输方向相反的方向或进料斗的两侧散开,从而,避免出现漏料现象。
第二输送装置的底部设有滚轮,方便对提升装置进行移位。
料仓与车架的连接方式为:靠近喷浆机的料仓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架,连接架与车架上的支撑架铰接。因此,料仓只需靠自身重力即可实现料仓倾斜向上,即在上料过程中,无需液压油缸或液压千斤顶等装置支撑料仓的动端,避免了液压油缸或液压千斤顶长时间顶起作业引起支撑装置损坏或支撑装置顶起作业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的上表面与料仓的上表面平行。这样,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即使延伸至料仓的中部,其相对于料仓的高度值也仅为自身的厚度,可尽量较小高度的增加。
第一输送装置最好为螺旋推进器,与其他输送装置(尤其是皮带输送装置)相比,螺旋推进器在物料推进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料现象。 
料仓与第一输送装置可拆卸连接,方便对第一输送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
所述的料仓与第一输送装置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料仓出料口位置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第一连接件,第一输送装置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件,螺杆穿设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螺杆的两端分别与螺母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进料斗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进料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行走装置1、料仓2,行走装置1上设置车架3,料仓2铰接架设于车架3上方,车架3上还设置喷浆机4;料仓2底部挂接第一输送装置5,料仓2底部与第一输送装置5连通,第一输送装置5的一端设有出料口6,喷浆机4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出料口6的正下方,车架3的尾部设有提升装置7,提升装置7包括机架8和第二输送装置9,第二输送装置9安装在机架8之间,第二输送装置9由水平段91和倾斜段92组成,第二输送装置9的高度≥料仓2的高度,第二输送装置9的水平段91的上方设有进料斗10,进料斗10的两侧壁与机架8固定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提升装置7的第二输送装置9的倾斜段92朝向车架3方向放置,第二输送装置9与料仓2紧挨,外来的运料车可先将物料通过进料斗10卸至第二输送装置9的水平段91,物料由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91运送至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92,再从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92的末端抛送至料仓2内,然后,物料再由料仓2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5输送至其出料口6,最后,进入喷浆机4进行后续的喷浆作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由于提升装置7的设置,使得外来的运料车可在较低高度位置进行卸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运料车先沿爬梯爬至一定高度后,再通过运料车的车厢翻转实现卸料相比,降低了对空间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隧道内的空间利用率;(2)进料斗10的位置较低,对运料车的要求变低,适用于各种大小类型的运料车;(3)本发明即可对干料进行上料也可对湿料进行上料。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9的高度最好>料仓2的高度,这样,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92的末端就可延伸至料仓2的上方,甚至是料仓2的中部上方(如图1、2所示),以防止在卸料过程中的漏料现象。
如图1、2所示,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9为皮带输送装置,皮带输送装置上设有压轮11,压轮11位于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91与倾斜段92之间,压轮11转动安装在机架8上。这样,使得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91和倾斜段92均保持平展状态。
如图4所示,进料斗的任一侧壁101上设有开口12,在工作过程中,将进料斗的设有开口的一侧壁朝向输送方向放置,有利于物料在第二输送装置9输送的更顺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设有开口12的进料斗侧壁101外的其余进料斗侧壁101的下边沿设有弹性挡片13(如图5所示),在工作过程中,弹性挡片13的下边沿与第二输送装置9的上表面接触,避免进料斗11内的物料向与运输方向相反的方向或进料斗的两侧散开,从而,避免出现漏料现象。
如图1所示,第二输送装置9的底部设有滚轮14,方便对提升装置7进行移位。
如图1所示,料仓2与车架3的连接方式为:靠近喷浆机4的料仓2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架15,连接架15与车架3上的支撑架16铰接。因此,料仓2只需靠自身重力即可实现料仓2倾斜向上,即在上料过程中,无需液压油缸或液压千斤顶等装置支撑料仓2的动端,避免了液压油缸或液压千斤顶长时间顶起作业引起支撑装置损坏或支撑装置顶起作业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92的上表面与料仓2的上表面平行(如图1所示)。这样,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92即使延伸至料仓2的中部,其相对于料仓2的高度值也仅为自身的厚度,可尽量较小高度的增加。
如图2所示,第一输送装置5最好为螺旋推进器,与其他输送装置(尤其是皮带输送装置)相比,螺旋推进器在物料推进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料现象。 
料仓2与第一输送装置5可拆卸连接,方便对第一输送装置5进行清洗或更换。
如图3所示,所述的料仓2与第一输送装置5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料仓下端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第一连接件17,第一输送装置5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件18,一螺杆19穿设在第一连接件17和第二连接件18上,螺杆19的两端分别与螺母20螺纹连接。
其中,本发明的皮带输送装置、螺旋推进器和喷浆机4的结构均为本领域常见的相应设备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上述的具体结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单的结构替换或者改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96785A43申请公布日20140402CN103696785A21申请号201310675222922申请日20131212E21D11/1020060171申请人福建省瑞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地址350112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祥谦镇洋下村72发明人陈琴54发明名称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行走装置、料仓,行走装置上设置车架,料仓铰接架设于车架上方,车架上还设置喷浆机;料仓底部挂接第一输送装置,料仓底部与第一输送装置连通,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喷浆机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出料口的正下方,车架的尾部设有提升装。

2、置,提升装置包括机架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料仓的高度,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的上方设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两侧壁与机架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且适用性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96785ACN103696785A1/1页21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行走装置、料仓,行走装置上设置车架,料仓铰接架设于车架上方,车架上还设置喷浆机;料仓底部挂接第一输送装置,料仓底部与。

3、第一输送装置连通,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喷浆机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出料口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车架的尾部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机架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料仓的高度,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的上方设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两侧壁与机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料仓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装置,皮带输送装置的水平段与倾斜段之间设有压轮,压轮转动安装在机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

4、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进料斗的任一侧壁上设有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除设有开口的进料斗侧壁外的其余进料斗侧壁的下边沿均设有弹性挡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的底部设有滚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料仓与车架的连接方式为靠近喷浆机的料仓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架,连接架与车架上的支撑架铰接。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的上表面与料仓的上表面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

5、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装置为螺旋推进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其特征在于料仓与第一输送装置可拆卸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3696785A1/4页3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遂道矿山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送料喷浆装置。背景技术0002目前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喷射灌注用喷浆机,一般采用人工上料或翻斗式自动上料车上料两种方式。其中,人工上料的上料方式存在工作强度大、混凝土材料洒漏严重和上料速度慢等缺点;而翻斗式自动上料车不仅存在上料时料斗高度过高,要在大空间内才能进行正常上料作业,并且,也无法实现连续上料,从而,大大降低了工。

6、程进度;另外,翻斗式自动上料车需要采用液压千斤顶或液压油缸等支撑装置顶起料车的动端,以实现上料作业,耗能大,且,存在安全隐患。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2966361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高效车载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前后车轮、驾驶室、刹车装置、车身支架、喷浆机、料仓,车身支架两边有车身支架护梁,驾驶室后设有两个或三个喷浆机,车身支架护梁与料仓通过转轴呈活动连接,料仓出料口设有下料调节阀门,料仓底部设皮带轮上料机构,皮带轮上料机构出口处有与喷浆机对应的出料口,所述的皮带上有滚轴支撑,出料部分的皮带成弧形,滚轴也有相应的弧形,左右车身支架护梁与料仓之间有油缸支撑。虽然此上料喷浆机。

7、可实现自动连续上料的功能,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缺点(1)料仓仍然需要靠油缸支撑顶起绕转轴转动,耗能大,成本高,并且,在上料过程中,料仓以及其内的混凝土的重量全由油缸支撑承受,油缸长时间处于高压力顶起状态,存在安全隐患;(2)料仓出料口口径小,在对湿料进行上料时,料仓出料口容易堵塞,造成上料不畅;(3)采用皮带轮对物料进行输送,不仅会造成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向反方向滚落,而且,物料也容易在横向上铺散开,造成皮带轮末端卸料时漏料。0004另外,现有的大多数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通过在车架的尾部设置爬梯,使得外来的运料车沿爬梯爬升到适当的高度后,通过车厢的翻转实现将运料车车厢内的物料卸至车架上的料仓。

8、内。但是,为了保证安全,爬梯的高度有限,而要实现将运料车车厢内的物料卸至料仓内,运料车车厢就必须能够翻转至料仓的上方,而对于原有的小型运料车来说,就无法达到此要求;并且,运料车车厢的翻转也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进行,大大降低了空间利用率,而隧道内空间狭小,空间的合理利用尤为重要。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且适用性广的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0006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行走装置、料仓,行走装置上设置车架,料仓铰接架设于车架上方,车架上还设置喷浆机;料仓底部挂接第一输送装置,料仓底部与第一输送装置连通,第一输送装置的一端设有出料口,喷浆机设置在第一输。

9、送装置出料口的正下方,车架的尾部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机架和第二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安说明书CN103696785A2/4页4装在机架之间,第二输送装置由水平段和倾斜段组成,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料仓的高度,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的上方设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两侧壁与机架固定连接。0007在工作过程中,提升装置的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朝向车架方向放置,第二输送装置与料仓紧挨,外来的运料车可先将物料通过进料斗卸至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物料由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运送至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再从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的末端抛送至料仓内,然后,物料再由料仓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其出料口,最后,进入喷浆机进行后。

10、续的喷浆作业。0008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由于提升装置的设置,使得外来的运料车可在较低高度位置进行卸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运料车先沿爬梯爬至一定高度后,再通过运料车的车厢翻转实现卸料相比,降低了对空间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隧道内的空间利用率;(2)进料斗的位置较低,对运料车的要求变低,适用于各种大小类型的运料车;(3)本发明即可对干料进行上料也可对湿料进行上料。000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的高度最好料仓的高度,这样,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的末端就延伸至料仓的上方,甚至是料仓的中部上方,以防止在卸料过程中的漏料现象。0010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装置,皮带输送装置的水。

11、平段与倾斜段之间设有压轮,压轮转动安装在机架上。这样,使得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和倾斜段均保持平展状态。0011进料斗的任一侧壁上设有开口,在工作过程中,将进料斗的设有开口的一侧壁朝向输送方向放置,有利于物料在第二输送装置上输送的更顺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设有开口的进料斗侧壁外的其余进料斗侧壁的下边沿设有弹性挡片,在工作过程中,弹性挡片的下边沿与第二输送装置的上表面接触,避免进料斗内的物料向与运输方向相反的方向或进料斗的两侧散开,从而,避免出现漏料现象。0012第二输送装置的底部设有滚轮,方便对提升装置进行移位。0013料仓与车架的连接方式为靠近喷浆机的料仓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架,连接架与车架。

12、上的支撑架铰接。因此,料仓只需靠自身重力即可实现料仓倾斜向上,即在上料过程中,无需液压油缸或液压千斤顶等装置支撑料仓的动端,避免了液压油缸或液压千斤顶长时间顶起作业引起支撑装置损坏或支撑装置顶起作业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的上表面与料仓的上表面平行。这样,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即使延伸至料仓的中部,其相对于料仓的高度值也仅为自身的厚度,可尽量较小高度的增加。0014第一输送装置最好为螺旋推进器,与其他输送装置(尤其是皮带输送装置)相比,螺旋推进器在物料推进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料现象。0015料仓与第一输送装置可拆卸连接,方便对第一输送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0016所述的。

13、料仓与第一输送装置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料仓出料口位置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第一连接件,第一输送装置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件,螺杆穿设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螺杆的两端分别与螺母螺纹连接。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说明书CN103696785A3/4页5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的进料斗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发明的进料斗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干湿两用自动连续上料喷浆车,包括行走装置1、料仓2,行走装置1上设置车架3,料仓2铰接架设于车架3上方,车架3上还设置喷浆机4;料仓2底部挂接第一输。

14、送装置5,料仓2底部与第一输送装置5连通,第一输送装置5的一端设有出料口6,喷浆机4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出料口6的正下方,车架3的尾部设有提升装置7,提升装置7包括机架8和第二输送装置9,第二输送装置9安装在机架8之间,第二输送装置9由水平段91和倾斜段92组成,第二输送装置9的高度料仓2的高度,第二输送装置9的水平段91的上方设有进料斗10,进料斗10的两侧壁与机架8固定连接。0019在工作过程中,提升装置7的第二输送装置9的倾斜段92朝向车架3方向放置,第二输送装置9与料仓2紧挨,外来的运料车可先将物料通过进料斗10卸至第二输送装置9的水平段91,物料由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91运送至第二输送。

15、装置的倾斜段92,再从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92的末端抛送至料仓2内,然后,物料再由料仓2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5输送至其出料口6,最后,进入喷浆机4进行后续的喷浆作业。0020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由于提升装置7的设置,使得外来的运料车可在较低高度位置进行卸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运料车先沿爬梯爬至一定高度后,再通过运料车的车厢翻转实现卸料相比,降低了对空间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隧道内的空间利用率;(2)进料斗10的位置较低,对运料车的要求变低,适用于各种大小类型的运料车;(3)本发明即可对干料进行上料也可对湿料进行上料。00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9的高度最好料仓2的高度,这样,在正常工作过程。

16、中,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92的末端就可延伸至料仓2的上方,甚至是料仓2的中部上方(如图1、2所示),以防止在卸料过程中的漏料现象。0022如图1、2所示,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9为皮带输送装置,皮带输送装置上设有压轮11,压轮11位于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91与倾斜段92之间,压轮11转动安装在机架8上。这样,使得第二输送装置的水平段91和倾斜段92均保持平展状态。0023如图4所示,进料斗的任一侧壁101上设有开口12,在工作过程中,将进料斗的设有开口的一侧壁朝向输送方向放置,有利于物料在第二输送装置9输送的更顺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设有开口12的进料斗侧壁101外的其余进料斗侧壁101的下边沿设。

17、有弹性挡片13(如图5所示),在工作过程中,弹性挡片13的下边沿与第二输送装置9的上表面接触,避免进料斗11内的物料向与运输方向相反的方向或进料斗的两侧散开,从而,避免出现漏料现象。0024如图1所示,第二输送装置9的底部设有滚轮14,方便对提升装置7进行移位。0025如图1所示,料仓2与车架3的连接方式为靠近喷浆机4的料仓2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架15,连接架15与车架3上的支撑架16铰接。因此,料仓2只需靠自身重力即可说明书CN103696785A4/4页6实现料仓2倾斜向上,即在上料过程中,无需液压油缸或液压千斤顶等装置支撑料仓2的动端,避免了液压油缸或液压千斤顶长时间顶起作业引起支撑装置。

18、损坏或支撑装置顶起作业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送装置倾斜段92的上表面与料仓2的上表面平行(如图1所示)。这样,第二输送装置的倾斜段92即使延伸至料仓2的中部,其相对于料仓2的高度值也仅为自身的厚度,可尽量较小高度的增加。0026如图2所示,第一输送装置5最好为螺旋推进器,与其他输送装置(尤其是皮带输送装置)相比,螺旋推进器在物料推进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料现象。0027料仓2与第一输送装置5可拆卸连接,方便对第一输送装置5进行清洗或更换。0028如图3所示,所述的料仓2与第一输送装置5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料仓下端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第一连接件17,第一输送装置5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件18,一螺杆19穿设在第一连接件17和第二连接件18上,螺杆19的两端分别与螺母20螺纹连接。0029其中,本发明的皮带输送装置、螺旋推进器和喷浆机4的结构均为本领域常见的相应设备结构,在此不作赘述。0030上述的具体结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单的结构替换或者改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3696785A1/2页7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3696785A2/2页8图5说明书附图CN10369678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