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声控引导设备的智能交通防护系统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声控引导设备的智能交通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与乡镇现代化交通运行过程中,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参与者大都充分意识到保障交通安全运行的硬件设施之优劣,是确保全社会道路交通运行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交通事故频发和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关键性问题。然纵观目前国内外作为交通运行保障重要硬件之一的道路交通安全栅栏虽名目繁多,但总体综合技术滞后、功用单一、适应性差、安防率低、不便搬运、易污难洗、影响市容、华而不实或实而不优等。而且目前交通防护栅栏很少应用于人行道,在一些交通拥挤的地方,行人抢道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有红绿灯,但仍需要安排专人现场维持交通秩序,比如四川有名的“黄马甲”。这一举措虽然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但由于城市路口较多,人行道随处可见,因而安排专人维持秩序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目前的人行道多采用红绿灯来提示行人,对于视力不便的特殊人群来说,是否是人行道的通行时间完全由导盲犬或者对周围人群的动静的判断来确定,不确定性很强,不利于保护视力不便的特殊人群的人身安全。
申请内容
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动人行道的智能交通防护系统,它避免了行人横穿马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时也具有自动维序功能,避免了安排专人维持秩序而增加交通人力成本,同时本申请的栅栏为折叠式结构,这样避免了栅栏槽深度较深,容易塌陷的问题,同时也使得本申请的安装更为简单,同时本申请还设置有声控设备,可以引导盲人或视力不便的人群顺利通过马路,而且本申请设置有自动人行道,使得行动不便的人在指定时间内顺利通过人行道,保证了交通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大众的生活水平。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声控引导设备的智能交通防护系统,它包括控制器,升降电机、升降设备及栅栏,所述升降电机包括第一升降电机及第二升降电机,所述第一升降电机及第二升降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红绿灯导流系统电连接,所述升降设备包括第一升降设备及第二升降设备;所述第一升降电机连接第一升降设备,所述第二升降电机连接第二升降设备,所述第一升降设备与第二升降设备之间设置有栅栏;人行道的两端的地下均设置有安装腔和栅栏槽,所述控制器,升降电机、升降设备均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栅栏位于栅栏槽内;所述人行道上还设置有自动人行道凹槽,自动人行道凹槽内部设置有自动人行道,所述自动人行道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连接有盖板电机,所述盖板电机连接控制器;所述栅栏包括栅栏底座、栅栏扶杆及栅栏伸缩杆,所述栅栏底座通过栅栏伸缩杆连接栅栏扶杆;所述栅栏底座通过楔钉固定在栅栏槽底部,所述栅栏扶杆上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栅栏伸缩杆包括多个套杆,所述套杆之间为铰接结构;所述栅栏扶杆为内部中空结构,栅栏扶杆内设置有播音设备,所述播音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栅栏扶杆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腔的腔壁为金属结构,所述安装腔的外围包围着水泥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栅栏槽的槽壁为金属结构,所述栅栏槽的槽壁的外侧为水泥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盖板为金属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避免了行人横穿马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时也具有自动维序功能,避免了安排专人维持秩序而增加交通人力成本,同时本申请的栅栏为折叠式结构,这样可以减小栅栏槽的深度,避免栅栏槽深度较深,容易塌陷的问题,同时也使得本申请的安装更为简单,节约人力物力,本申请设置有自动人行道,便于行动不便的人在指定时间内顺利通过人行道,保证了交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方便了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生活,提高了大众的生活水平;本申请还设置有声控设备,可以引导盲人或视力不便的人群顺利通过马路,本申请的喇叭口设置于栅栏扶杆的底部,这样可以避免雨水进入栏杆扶手内壁,损坏播音设备。
2、本申请将防护栅栏、控制器和升降电机设置于地下,避免了人为活动或车辆碰撞对其造成损害,有利于延长本申请的使用寿命。
3、本申请只有在栅栏升起时,部分栅栏露于地面之上,其他部分都在地面之下,有利于保持街道整洁。
4、本申请安装腔的腔壁为金属结构,所述安装腔的外围包围着水泥层,增强了安装腔的强度,避免了地面受压过重而造成塌陷,从而损坏安装腔内的设备。
5、本申请栅栏槽的槽壁为金属结构,所述栅栏槽的槽壁的外侧为水泥层,增强了栅栏槽的抗压力,避免了栅栏槽的塌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升降栅栏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栅栏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人行道布局图。
图4为本申请自动人行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栅栏扶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控制器;2、升降电机;21、第一升降电机;22、第二升降电机;3、升降设备;31、第一升降设备;32、第二升降设备;4、栅栏;41、栅栏底座;42、栅栏扶杆;43、栅栏伸缩杆;431、套杆;5、挡板;6、安装腔;7、栅栏槽;8、自动人行道凹槽;9、自动人行道;10、盖板;11、盖板电机;12、播音设备;13、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一种具有声控引导设备的智能交通防护系统,它包括控制器1,升降电机2、升降设备3及栅栏4,所述升降电机2包括第一升降电机21及第二升降电机22,所述第一升降电机21及第二升降电机22均与控制器1连接,所述控制器1与红绿灯导流系统电连接,所述升降设备3包括第一升降设备31及第二升降设备32;所述第一升降电机21连接第一升降设备31,所述第二升降电机22连接第二升降设备32,所述第一升降设备31与第二升降设备32之间设置有栅栏4;人行道的两端的地下均设置有安装腔6和栅栏槽7,所述控制器1,升降电机2、升降设备3均设置于安装腔6内,所述栅栏4位于栅栏槽7内;所述人行道上还设置有自动人行道凹槽8,自动人行道凹槽8内部设置有自动人行道9,所述自动人行道9上端设置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连接有盖板电机11,所述盖板电机11连接控制器1;所述栅栏4包括栅栏底座41、栅栏扶杆42及栅栏伸缩杆43,所述栅栏底座41通过栅栏伸缩杆43连接栅栏扶杆42;所述栅栏底座41通过楔钉8固定在栅栏槽7底部,所述栅栏扶杆42上设置有挡板5;所述的栅栏伸缩杆43包括多个套杆431,所述套杆431之间为铰接结构;所述栅栏扶杆42为内部中空结构,栅栏扶杆42内设置有播音设备12,所述播音设备12与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栅栏扶杆42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13。
控制器1可以控制升降电机2驱动栅栏4的升降,挡板5的设置,可以将行人落入栅栏槽7内的物品拦截住,并在栅栏4升起的时候将物品顶出,本实施例的栅栏4是随着红绿灯系统变化而升降的,当人行道红灯亮起,栅栏4升起,阻断行人,当人行道绿灯亮起,栅栏4降下,行人可正常通过人行道,从而避免了行人横穿马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时也具有自动维序功能,避免了安排专人维持秩序而增加交通人力成本。
本实施例将栅栏4、控制器1和升降电机2设置于地下,避免了人为活动或车辆碰撞对其造成损害,有利于延长本申请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还设置有自动人行道9,当人行道绿灯亮起,自动人行道9开始运行,盖板10在盖板电机11的作用下打开,行人站在自动人行道9上即可通过人行道。
本实施例只有在栅栏4升起时,部分栅栏4露于地面之上,其他部分都在地面之下,有利于保持街道整洁。
本实施例的栅栏4为折叠式结构,这样可以减小栅栏槽7的深度,避免栅栏槽7深度较深,容易塌陷的问题,同时也使得本申请的安装更为简单,节约人力物力。
本实施例的栅栏扶杆42内设置有播音设备12,当人行道绿灯亮起时,播音设备12会播放出音乐,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引导盲人或视力不便的人群顺利通过马路,方便了导盲人或视力不便的人群的生活,保证了他们的人身安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一种具有声控引导设备的智能交通防护系统,所述的安装腔6的腔壁为金属结构,所述安装腔6的外围包围着水泥层,避免了地面受压过重而造成塌陷,从而损坏安装腔6内的设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一种具有声控引导设备的智能交通防护系统,所述的栅栏槽7的槽壁为金属结构,所述栅栏槽7的槽壁的外侧为水泥层,增强了栅栏槽7的抗压力,避免了栅栏槽7的塌陷。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一种具有声控引导设备的智能交通防护系统,所述的盖板10为金属结构,增强了盖板10的牢固性。
如上所述即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申请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