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77117.5 (22)申请日 2016.11.25 (73)专利权人 谭国辉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 道工农路76号 专利权人 谭治华 (72)发明人 谭国辉 谭治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286 代理人 冯汉桥 (51)Int.Cl. A47J 27/04(2006.01) A47J 27/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
2、能回流式高温 蒸汽锅, 包括: 压力锅, 所述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 密封设置在所述锅体顶部的锅盖, 在所述压力锅 顶部外套设有连接外壳; 蒸汽锅, 所述蒸汽锅支 撑在所述连接外壳的顶部, 在所述蒸汽锅内设置 有至少一蒸格; 水汽分离器, 所述水汽分离器设 置在所述连接外壳内并且分别与所述压力锅以 及所述蒸汽锅相连, 所述压力锅产生的高压蒸汽 经过所述水汽分离器进入到所述蒸汽锅内; 和回 流装置, 所述回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外壳内并 且分别与所述压力锅以及所述蒸汽锅相连, 积聚 在所述蒸汽锅内的水可经所述回流装置回流至 所述压力锅内。 其通过压力锅产生高压、 高温的 蒸汽蒸熟食物, 食物的口感更佳。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06534515 U 2017.10.03 CN 206534515 U 1.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压力锅, 所述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密封设置在所述锅体顶部的锅盖, 在所述压力锅顶 部外套设有支撑外壳; 蒸汽锅, 所述蒸汽锅支撑在所述支撑外壳的顶部, 在所述蒸汽锅内设置有至少一蒸格; 水汽分离器, 所述水汽分离器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内并且分别与所述压力锅以及所述 蒸汽锅相连, 所述压力锅产生的高压蒸汽经过所述水汽分离器进入到所述蒸汽锅内; 和 回流装置, 所述回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内并且分别与所述压力锅以及所述蒸汽 锅。
4、相连, 积聚在所述蒸汽锅内的水可经所述回流装置回流至所述压力锅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装置包括阀 芯外壳以及内置在所述阀芯外壳一侧的回流阀芯, 在所述阀芯外壳另一侧内置所述水汽分 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外壳中形 成通道以及空腔, 所述水汽分离器内置在所述空腔里面, 所述通道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 另 一端从所述阀芯外壳的顶部伸出形成汽帽, 所述汽帽从所述蒸汽锅的底部中间伸入到所述 蒸汽锅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外壳 一侧设置。
5、有连杆, 所述连杆从所述支撑外壳一侧伸出并与一旋钮或者制动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锅盖顶 部设置有泄压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与所 述锅盖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缸 体以及可在所述缸体内左右移动的活塞, 在所述缸体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在所述进水口内 置封闭钢珠以及弹簧, 在所述缸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在所述出水口内置封闭钢珠以及弹 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34。
6、515 U 2 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电,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 蒸汽锅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 睐。 在现有的蒸汽锅中, 普遍都是采用蒸汽发生器或普通无压力锅来提供蒸汽, 但是无法全 程使用高温蒸汽, 结构复杂, 成本高昂, 使用只能局限在电力, 不能使用明火等, 无法真正满 足各种消费群体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一种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 锅, 其通过压力锅产生高压、 高温的蒸汽蒸熟食物, 食物的口感更佳, 。
7、并且对灶具无特别要 求, 用电、 用明火均可。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包 括: 0005 压力锅, 所述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密封设置在所述锅体顶部的锅盖, 在所述压力 锅顶部外套设有支撑外壳; 0006 蒸汽锅, 所述蒸汽锅支撑在所述支撑外壳的顶部, 在所述蒸汽锅内设置有至少一 蒸格; 0007 水汽分离器, 所述水汽分离器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内并且分别与所述压力锅以及 所述蒸汽锅相连, 所述压力锅产生的高压蒸汽经过所述水汽分离器进入到所述蒸汽锅内; 和 0008 回流装置, 所述回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内并且分别与所述压力锅以及所述。
8、 蒸汽锅相连, 积聚在所述蒸汽锅内的水可经所述回流装置回流至所述压力锅内。 0009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 所述回流装置包括阀芯外壳以及内置在 所述阀芯外壳一侧的回流阀芯, 在所述阀芯外壳另一侧内置所述水汽分离器。 0010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 在所述阀芯外壳中形成通道以及空腔, 所述水汽分离器内置在所述空腔里面, 所述通道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 另一端从所述阀芯 外壳的顶部伸出形成汽帽, 所述汽帽从所述蒸汽锅的底部中间伸入到所述蒸汽锅内。 0011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 在所述阀芯外壳一侧设置有连杆, 所述 连杆从所述支撑外壳一侧伸出并与一旋钮。
9、或者制动装置连接。 0012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 在所述锅盖顶部设置有泄压阀。 0013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 所述锅体与所述锅盖之间通过密封圈连 接。 0014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中, 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缸体以及可在所述缸 体内左右移动的活塞, 在所述缸体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在所述进水口内置封闭钢珠以及弹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534515 U 3 簧, 在所述缸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在所述出水口内置封闭钢珠以及弹簧。 0015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 可用电或。
10、者明火加热压力锅, 通过压力 锅产生高压、 高温的蒸汽, 蒸汽经水汽分离器进入到蒸汽锅内, 以蒸熟位于蒸格上的食物, 这样蒸熟的食物口感更佳, 并且效率更快, 此外, 积聚在蒸汽锅内的水可经回流装置回流至 压力锅内, 这样当取下蒸汽锅时, 可通过压力锅继续煲汤或者其他, 其结构简单, 功能多样, 避免了富含营养的汤水被浪费。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2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的分解示意图; 0019 图3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5为实施例二中。
11、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方位词, 如有术语 “中心” ,“横向” 、 “纵向” 、“长度” 、“宽度”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 “底” 、“内” 、“外” 、“顺时针” 、“逆时针” 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
12、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 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 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 围。 0024 此外, 如有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 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至少” 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 确具体的限定。 0025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 如有术语 “组装” 、“相连” 、“连接” 术语 应作广义去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也。
13、可以是机 械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 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 义。 0026 在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 或之 “下” 可以 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 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之下” 和 “上面” 包括第一特征 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 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之下” 和 “下面。
14、”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 或仅 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534515 U 4 0027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 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 明确。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 例性的, 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 请参看图1、 图2、 图3和图4所示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回流式高温蒸汽 锅, 包括: 0029 压力锅1, 所述压力锅1包括锅体101以及密封设置在所述锅体101顶部的锅盖102, 在所述压力锅。
15、101顶部外套设有支撑外壳2; 0030 蒸汽锅3, 所述蒸汽锅3支撑在所述支撑外壳2的顶部, 在所述蒸汽锅3内设置有至 少一蒸格4; 0031 水汽分离器5, 所述水汽分离器5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2内并且分别与所述压力锅1 以及所述蒸汽锅3相连, 所述压力锅1产生的高压蒸汽经过所述水汽分离器5进入到所述蒸 汽锅3内; 和 0032 回流装置6, 所述回流装置6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壳2内并且分别与所述压力锅1以及 所述蒸汽锅3相连, 积聚在所述蒸汽锅3内的水可经所述回流装置6回流至所述压力锅1内。 0033 可用电或者明火加热压力锅, 即发热盘、 电磁炉或者明火炉具等, 通过压力锅1产 生高压、 高。
16、温的蒸汽, 蒸汽经水汽分离器5进入到蒸汽锅3内, 以蒸熟位于蒸格4上的食物, 这 样蒸熟的食物口感更佳, 并且效率更快, 此外, 积聚在蒸汽锅3内的水可经回流装置6回流至 压力锅1内, 这样当取下蒸汽锅时, 可通过压力锅1继续煲汤或者其他, 其结构简单, 功能多 样, 避免了富含营养的汤水被浪费。 0034 所述回流装置6包括阀芯外壳601以及内置在所述阀芯外壳601一侧的回流阀芯 602, 在所述阀芯外壳601另一侧内置所述水汽分离器5。 0035 在所述阀芯外壳601中形成通道603以及空腔604, 所述水汽分离器5内置在所述空 腔604里面, 所述通道603一端与所述空腔604连通, 另。
17、一端从所述阀芯外壳601的顶部伸出 形成汽帽605, 所述汽帽605从所述蒸汽锅3的底部中间伸入到所述蒸汽锅3内。 0036 在所述阀芯外壳601一侧设置有连杆606, 所述连杆606从所述支撑外壳2一侧伸出 并与一旋钮7或者制动装置连接。 0037 所述阀芯外壳601上、 下开口分别连通蒸汽锅3和压力锅1,回流阀芯602采用内空 单孔设计, 当回流阀芯602的单孔对应阀芯外壳601的上开口时, 蒸汽锅3内水汁流入回流阀 芯602内进行水汁储存, 而阀芯外壳601外圆未开口部分与阀芯外壳601下开口配合起到密 封作用。 当阀芯外壳601动作旋转, 回流阀芯602的单孔与阀芯外壳601的下开口对。
18、应连通, 水汁由于自重而流入压力锅1内, 如此交替连通回流阀芯602的单孔与阀芯外壳601的上、 下 开口, 而完成水汁从蒸汽锅3回流到压力锅1内。 0038 水汽分离器5内设为斜交叉的百叶式结构, 下开口为水汽混合体进口, 上开口为通 汽孔。 利用压力锅1本身的压力迫使水蒸汽在交叉的百叶内走 “之” 字形路线而通往蒸汽锅3 内。 当水蒸汽进入到水汽分离器5后, 由于交叉的百叶形成全面的覆盖从而对水蒸汽进行阻 挡, 迫使水蒸汽中的水最终回落至压力锅1内, 从而达到水汽分离的目的。 0039 在所述锅盖102顶部设置有泄压阀。 0040 所述锅体101与所述锅盖102之间通过密封圈103连接。 。
19、0041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的,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回流装置6包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534515 U 5 括缸体607以及可在所述缸体607内左右移动的活塞608, 在所述缸体607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609, 在所述进水口609内置封闭钢珠610以及弹簧611, 在所述缸体607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612, 在所述出水口612内置封闭钢珠609以及弹簧611。 其中利用弹簧611的压力, 使进水口 609和出水口612在无活塞608的作用力下保持封闭。 当活塞608运动时, 而产生正压和负压, 迫使进水口609和出水口612进行开闭工作, 使蒸汽锅。
20、3内的水汁被吸入缸体607内后再被挤 入压力锅1内, 从而完成水汁的回流。 0042 此外, 还可以利用电磁阀完成水汁的水流, 在此不作详细的描述。 0043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合一个实施例” 、“优选地” 、“示例” 、“具体示例” 或 “一些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 包含 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 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0044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
21、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本实用新型 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 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534515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7 CN 206534515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8 CN 206534515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9 CN 206534515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0 CN 206534515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1 CN 206534515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