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27301.4 (22)申请日 2016.08.31 (73)专利权人 宁波锦海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地址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南海路 68号 (72)发明人 张浩翼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31233 代理人 宋缨 孙健 (51)Int.Cl. A47J 27/00(2006.01) A47J 36/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包 括锅体。
2、和隔热层, 所述的锅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热 层, 该隔热层与锅体底部之间形成真空的腔体, 所述的锅体底部弯曲盘绕布置有电热丝, 该电热 丝与隔热层之间存在一定间隔, 所述的电热丝通 过传热板与锅体底部间接接触, 该电热丝一端的 接头穿过隔热层与温度控制器相连, 所述的温度 控制器一端与电源插头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 锅采用两层结构组成, 外层为隔热层, 内层为可 加热的锅体, 中间真空隔离, 电热丝加热时, 能将 大部分的热量传递给锅体, 能源利用高, 损耗少, 而普通的锅中间是空气, 会有部分热量传递给空 气, 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65077。
3、40 U 2017.09.22 CN 206507740 U 1.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包括锅体(2)和隔热层(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锅体(2)的 底部设置有隔热层(3), 该隔热层(3)与锅体(2)底部之间形成真空的腔体, 所述的锅体(2) 底部弯曲盘绕布置有电热丝(4), 该电热丝(4)与隔热层(3)之间存在一定间隔, 所述的电热 丝(4)通过传热板(8)与锅体(2)底部间接接触, 该电热丝(4)一端的接头穿过隔热层(3)与 温度控制器(6)相连, 所述的温度控制器(6)一端与电源插头(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热丝(4)由若。
4、 干个圆形电热丝线圈(9)同心布置组成, 若干个相邻的圆形电热丝线圈(9)组成一个加热组 件, 每个加热组件通过相配的传热板(8)与锅体(2)底部间接接触, 每个加热组件的一端分 别与温度控制器(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热丝(4)通过 胶水与传热板(8)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热板(8)采用 铝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锅体(2)一侧安 装有锅柄(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锅柄(5)外侧。
5、设 置有防滑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锅体(2)上端安 装有与锅体(2)形状大小相配的锅盖(1)。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07740 U 2 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厨房电器制造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家庭厨房炒菜使用的加热锅大多采用两层结构组成, 外层为隔热层, 内层为 可加热的锅体, 中间有空气, 锅体底部的电热丝加热时, 会有部分热量传递给空气, 造成不 必要的能源浪费, 且不能直接控制炒菜所需的温度。 为此, 设计了一种能源利用高。
6、, 损耗少, 能直接控制炒菜所需温度的真空电热丝加热锅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该加热锅采用两 层结构组成, 外层为隔热层, 内层为可加热的锅体, 中间真空隔离, 电热丝加热时, 能将大部 分的热量传递给锅体, 能源利用高, 损耗少, 而普通的锅中间是空气, 会有部分热量传递给 空气, 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包括锅体和隔热层, 所述的锅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热层, 该隔热层与锅体底部之间形成真空 的腔体, 所述的锅体底部弯曲盘绕布置有电热丝, 该。
7、电热丝与隔热层之间存在一定间隔, 所 述的电热丝通过传热板与锅体底部间接接触, 该电热丝一端的接头穿过隔热层与温度控制 器相连, 所述的温度控制器一端与电源插头相连。 0005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 所述的电热丝由若干个圆形电热 丝线圈同心布置组成, 若干个相邻的圆形电热丝线圈组成一个加热组件, 每个加热组件通 过相配的传热板与锅体底部间接接触, 每个加热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相连。 增大 接触面积, 使受热更加均匀, 且传热效果较好。 0006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 所述的电热丝通过胶水与传热板 固定。 0007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
8、的一种补充, 所述的传热板采用铝板。 0008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 所述的锅体一侧安装有锅柄。 0009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 所述的锅柄外侧设置有防滑隔热 层。 0010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 所述的锅体上端安装有与锅体形 状大小相配的锅盖。 0011 有益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该加热锅采用两层结构组成, 外层为隔 热层, 内层为可加热的锅体, 中间真空隔离, 电热丝加热时, 能将大部分的热量传递给锅体, 能源利用高, 损耗少, 而普通的锅中间是空气, 会有部分热量传递给空气, 造成不必要的能。
9、 源浪费; 温度控制器能很好的控制炒菜所需的温度以及控制使用加热组件的数量。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507740 U 3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示: 1、 锅盖, 2、 锅体, 3、 隔热层, 4、 电热丝, 5、 锅柄, 6、 温度控制器, 7、 电源插头, 8、 传热板, 9、 圆形电热丝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 之后。
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 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真空电热丝加热锅, 如图1-2所示, 包括锅体2和 隔热层3, 所述的锅体2的底部设置有隔热层3, 该隔热层3与锅体2底部之间形成真空的腔 体, 所述的锅体2底部弯曲盘绕布置有电热丝4, 该电热丝4与隔热层3之间存在一定间隔, 所 述的电热丝4通过传热板8与锅体2底部间接接触, 该电热丝4一端的接头穿过隔热层3与温 度控制器6相连, 所述的温度控制器6一端与电源插头7相连。 0018 所述的电热丝4由若干个圆形电热丝线圈9同心布置组成, 若干个相。
11、邻的圆形电热 丝线圈9组成一个加热组件, 每个加热组件通过相配的传热板8与锅体2底部间接接触, 每个 加热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温度控制器6相连。 0019 所述的电热丝4通过胶水与传热板8固定。 0020 所述的传热板8采用铝板。 0021 所述的锅体2一侧安装有锅柄5。 0022 所述的锅柄5外侧设置有防滑隔热层。 0023 所述的锅体2上端安装有与锅体2形状大小相配的锅盖1。 0024 实施例 0025 该加热锅采用两层结构组成, 外层为隔热层3, 内层为可加热的锅体2, 中间真空隔 离, 电热丝4加热时, 能将大部分的热量传递给锅体2, 能源利用高, 损耗少, 减少了不必要的 能源浪费; 温度控制器6能很好的控制炒菜所需的温度以及控制使用加热组件的数量。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507740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6507740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6507740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