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851414.0 (22)申请日 2017.12.26 (73)专利权人 宋玉娥 地址 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汶河名 邸24号楼 (72)发明人 宋玉娥 (51)Int.Cl. A01G 9/14(2006.01) A01G 9/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 农业用大棚, 包括大棚本体, 所述大棚本体顶部 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正反转电机, 大棚本体的 顶部固定。
2、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座, 且两个第一轴 承座均位于第一正反转电机的右侧, 每个第一轴 承座的内圈均套接有第一轴承, 且两个第一轴承 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座的内圈固定连 接。 该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通过设置 第一正反转电机配合第一轴承和第一传动轴, 将 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对保温帘的卷动, 实现了农业大棚自动化收卷保温帘的目的, 通过 设置第二正反转电机配合第二轴承、 第二传动轴 和拉绳, 将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对拉绳 的缠绕, 实现了自动化铺放保温帘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07692515 U 2018.08.07 CN 2076925。
3、15 U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包括大棚本体(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棚本体 (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正反转电机(3), 所述大棚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 第一轴承座(6), 且两个第一轴承座(6)均位于第一正反转电机(3)的右侧, 每个所述第一轴 承座(6)的内圈均套接有第一轴承(5), 且两个第一轴承(5)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 座(6)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大棚本体(1)的上方放置有与第一轴承(5)相适配的第一传动 轴(8), 所述第一传动轴(8)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轴承(5)的内圈, 且第一传动轴(8)的 外表面与第一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
4、述第一传动轴(8)靠近第一正反转电机(3)的一 端与第一正反转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轴(8)远离第一正反转电机(3) 的一端套接有第一橡胶棒(9), 所述大棚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编码器底座(11), 且第一编码器底座(11)位于第一橡胶棒(9)的右侧, 所述第一编码器底座(11)的顶部固定 连接有第一编码器(10), 所述第一编码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橡胶棒(9)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大棚本体(1)的正面放置有保温帘(7), 且保温帘(7)位于两个第一轴承座(6)之间, 所 述保温帘(7)的顶部与第一传动轴(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保温帘(7)的底部固定连接。
5、 有拉绳(21); 所述大棚本体(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正反转电机(20), 所述大棚本体(1)的底 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座(19), 且两个第二轴承座(19)均位于第二正反转电机(20)的 右侧, 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座(19)的内圈均套接有第二轴承(18), 且第二轴承(18)的外表面 与第二轴承座(19)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大棚本体(1)底部的上方放置有与第二轴承(18) 相适配的第二传动轴(17), 所述第二传动轴(17)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轴承(18)的内 圈, 且第二传动轴(17)的外表面与第二轴承(18)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轴(17)靠 近第二正反转电机(20。
6、)的一端与第二正反转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轴 (17)远离第二正反转电机(20)的一端套接有第二橡胶棒(15), 所述大棚本体(1)的底部固 定连接有第二编码器底座(14), 且第二编码器底座(14)位于第二橡胶棒(15)的右侧, 所述 第二编码器底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编码器(13), 所述第二编码器(13)的输出端与 第二橡胶棒(15)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21)的底端与第二传动轴(17)的外表面固定连 接, 且拉绳(21)介于保温帘(7)和第二传动轴(17)之间的部分缠绕连接在第二传动轴(17) 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
7、农业用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 动轴(8)的上方放置有第一螺钉(23), 且第一螺钉(23)的螺纹端贯穿第一传动轴(8)并与第 一橡胶棒(9)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轴(17)的上方放置有第二螺钉(12), 且第二螺钉(12) 的螺纹端贯穿第二传动轴(17)并与第二橡胶棒(15)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帘 (7)的水平长度值小于两个第一轴承(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之间的水平长度值, 所述保温帘 (7)的竖直长度值大于大棚本体(1)的竖直长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
8、第一正 反转电机(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吊装鼻(4), 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20)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有第二吊装鼻(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 动轴(8)正面中心线所在的水平面与第二传动轴(17)正面中心线所在的水平面相平行, 两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7692515 U 2 个所述第二轴承座(19)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轴承座(6)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棚本 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爬梯(22), 且爬梯(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
9、的防护 栏(16)。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7692515 U 3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背景技术 0002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顾 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0003 随着国家对农业自动化、 机械化领域投入的逐步加大, 农业大棚自动化程度也逐 步提高, 传统的农业用大棚手动收放保温帘的形式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不能满足大棚内植 物及时吸收阳光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
10、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解 决了传统大棚手工收放保温帘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 大棚, 包括大棚本体, 所述大棚本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正反转电机, 所述大棚本体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座, 且两个第一轴承座均位于第一正反转电机的右侧, 每 个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内圈均套接有第一轴承, 且两个第一轴承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 承座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大棚本体的上方放置有与第一轴承相适配的第一传动轴, 所述 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轴承的内。
11、圈, 且第一传动轴的外表面与第一轴承的内 圈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轴靠近第一正反转电机的一端与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 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正反转电机的一端套接有第一橡胶棒, 所述大棚本体的顶 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编码器底座, 且第一编码器底座位于第一橡胶棒的右侧, 所述第一编码 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编码器, 所述第一编码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橡胶棒的右端固定 连接, 所述大棚本体的正面放置有保温帘, 且保温帘位于两个第一轴承座之间, 所述保温帘 的顶部与第一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保温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 0008 所述大棚本体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正反转电机, 所述大。
12、棚本体的底部固定 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座, 且两个第二轴承座均位于第二正反转电机的右侧, 两个所述第二 轴承座的内圈均套接有第二轴承, 且第二轴承的外表面与第二轴承座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 述大棚本体底部的上方放置有与第二轴承相适配的第二传动轴, 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 别贯穿两个第二轴承的内圈, 且第二传动轴的外表面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第 二传动轴靠近第二正反转电机的一端与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 轴远离第二正反转电机的一端套接有第二橡胶棒, 所述大棚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编 码器底座, 且第二编码器底座位于第二橡胶棒的右侧, 所述第二编码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 。
13、接有第二编码器, 所述第二编码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橡胶棒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的底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207692515 U 4 端与第二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且拉绳介于保温帘和第二传动轴之间的部分缠绕连接 在第二传动轴的外表面。 0009 优选的, 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方放置有第一螺钉, 且第一螺钉的螺纹端贯穿第一 传动轴并与第一橡胶棒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上方放置有第二螺钉, 且第二螺钉的 螺纹端贯穿第二传动轴并与第二橡胶棒螺纹连接。 0010 优选的, 所述保温帘的水平长度值小于两个第一轴承座相互靠近的一侧面之间的 水平长度值, 所述保温帘的竖直长度值大于大棚本体。
14、的竖直长度值。 0011 优选的, 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吊装鼻, 所述第二正反转 电机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吊装鼻。 0012 优选的, 所述第一传动轴正面中心线所在的水平面与第二传动轴正面中心线所在 的水平面相平行, 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座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轴承座的正下方。 0013 优选的, 所述大棚本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爬梯, 且爬梯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等 距离排列的防护栏。 0014 (三)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该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通过设置第一正反转电机配合第一轴承和 第一传动轴。
15、, 将第一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对保温帘的卷动, 解决了传统大棚手动收卷 保温帘的问题, 实现了农业大棚自动化收卷保温帘的目的, 节省了人力劳动, 通过设置第二 正反转电机配合第二轴承、 第二传动轴和拉绳, 将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对拉绳的 缠绕, 实现了自动化铺放保温帘的目的, 节省了人力劳动, 通过设置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 器, 将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的转动圈数转化为电信号用来控制第一正反转电 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的停止, 实现了全自动收放保温帘的目的。 0017 (2)该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通过设置第一橡胶棒, 用来防止第一编码器 的输出轴和第一传动轴不同心而导致第。
16、一编码器的输出轴损坏, 从而影响第一编码器计 数, 通过设置第二橡胶棒, 用来防止第二编码器的输出轴和第二传动轴不同心而导致第二 编码器的输出轴损坏, 从而影响第二编码器计数, 通过设置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 以方便更 换第一橡胶棒和第二橡胶棒, 通过设置第一吊装鼻和第二吊装鼻, 以方便安装和检修第一 正反转电机和第二正反转电机, 通过设置爬梯, 以方便工作人员检修大棚顶部的电器装置。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棚本体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 图中: 1大棚本体、 2第二吊装鼻、 3第一正反转电机、 4第一吊装鼻、 5第一轴承、。
17、 6第 一轴承座、 7保温帘、 8第一传动轴、 9第一橡胶棒、 10第一编码器、 11第一编码器底座、 12第二 螺钉、 13第二编码器、 14第二编码器底座、 15第二橡胶棒、 16防护栏、 17第二传动轴、 18第二 轴承、 19第二轴承座、 20第二正反转电机、 21拉绳、 22爬梯、 23第一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207692515 U 5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
18、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 棚, 包括大棚本体1, 大棚本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爬梯22, 且爬梯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 等距离排列的防护栏16, 通过设置爬梯22, 以方便工作人员检修大棚本体1顶部的电器装 置, 通过设置防护栏16, 有效的保护工作人员在爬梯22内的人身安全, 大棚本体1顶部的左 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正反转电机3, 正反转电机又称电机正反转, 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及其原理 分析要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只要将接至电动机三相电源进线。
19、中的任意两相对调接线即可 达到反转的目的, 第一正反转电机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吊装鼻4, 以方便安装和检修 第一正反转电机3, 大棚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座6, 且两个第一轴承座6均 位于第一正反转电机3的右侧, 每个第一轴承座6的内圈均套接有第一轴承5, 且两个第一轴 承5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座6的内圈固定连接, 大棚本体1的上方放置有与第一轴 承5相适配的第一传动轴8, 第一传动轴8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轴承5的内圈, 且第一传 动轴8的外表面与第一轴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 第一传动轴8靠近第一正反转电机3的一端与 第一正反转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第一传动轴8远离第。
20、一正反转电机3的一端套接有第 一橡胶棒9, 第一传动轴8的上方放置有第一螺钉23, 且第一螺钉23的螺纹端贯穿第一传动 轴8并与第一橡胶棒9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螺钉23以方便更换第一橡胶棒9, 大棚本体1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编码器底座11, 且第一编码器底座11位于第一橡胶棒9的右侧, 第一 编码器底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编码器10, 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 转换为 可用以通讯、 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 它能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 旋转式传感器, 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 第一编码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橡胶棒9的右端 固定连接, 大棚本体1的正面放置有保温帘。
21、7, 且保温帘7位于两个第一轴承座6之间, 保温帘 7的水平长度值小于两个第一轴承座6相互靠近的一侧面之间的水平长度值, 以保证保温帘 7可以很方便的展开和卷起, 保温帘7的竖直长度值大于大棚本体1的竖直长度值, 以确保保 温帘7可以全覆盖大棚本体1的外表面, 保温帘7的顶部与第一传动轴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保温帘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21。 0023 大棚本体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正反转电机20, 第二正反转电机20的上表 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吊装鼻2, 以方便安装和检修第二正反转电机20, 大棚本体1的底部固定 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座19, 且两个第二轴承座19均位于第二正反转电机20的右侧。
22、, 两个第 二轴承座19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轴承座6的正下方, 以确保保温帘7可以很方便的展开和卷 起, 两个第二轴承座19的内圈均套接有第二轴承18, 且第二轴承18的外表面与第二轴承座 19的内圈固定连接, 大棚本体1底部的上方放置有与第二轴承18相适配的第二传动轴17, 第 一传动轴8正面中心线所在的水平面与第二传动轴17正面中心线所在的水平面相平行, 防 止保温帘7倾斜不方便卷起和展开, 第二传动轴17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轴承18的内圈, 且第二传动轴17的外表面与第二轴承18的内圈固定连接, 第二传动轴17靠近第二正反转电 机20的一端与第二正反转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第二传动轴。
23、17远离第二正反转电机20 的一端套接有第二橡胶棒15, 第二传动轴17的上方放置有第二螺钉12, 且第二螺钉12的螺 纹端贯穿第二传动轴17并与第二橡胶棒15螺纹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螺钉12以方便更换第二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207692515 U 6 橡胶棒15, 大棚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编码器底座14, 且第二编码器底座14位于第二 橡胶棒15的右侧, 第二编码器底座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编码器13, 第二编码器13的输 出端与第二橡胶棒15的右端固定连接, 拉绳21的底端与第二传动轴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且拉绳21介于保温帘7和第二传动轴17之间的部分缠绕连接在。
24、第二传动轴17的外表面。 0024 工作原理: 将第一正反转电机3、 第二正反转电机20、 第一编码器10和第二编码器 13与市政电源进行电连接, 将第一编码器10和第二编码器13设置完参数, 将第一正反转电 机3正转, 第二正反转电机20反转, 此时第一传动轴8卷起保温帘7而第二传动轴17松开拉绳 21, 当第一编码器10和第二编码器13内部参数达到设定值时, 第一正反转电机3和第二正反 转电机20停止, 此时完成卷起保温帘7的动作, 将第一正反转电机3反转, 第二正反转电机20 正转, 此时第二传动轴17卷起拉绳21而第一传动轴8松开保温帘7, 当第一编码器10和第二 编码器13内部参数达。
25、到设定值时, 第一正反转电机3和第二正反转电机20停止, 此时完成铺 开保温帘7的动作。 0025 综上所述, 该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农业用大棚, 通过设置第一正反转电机3配合第一 轴承5和第一传动轴8, 将第一正反转电机3的转动转化为对保温帘7的卷动, 解决了传统大 棚手动收卷保温帘7的问题, 实现了农业大棚自动化收卷保温帘7的目的, 节省了人力劳动, 通过设置第二正反转电机20配合第二轴承18、 第二传动轴17和拉绳21, 将第二正反转电机 20的转动转化为对拉绳21的缠绕, 实现了自动化铺放保温帘7的目的, 节省了人力劳动, 通 过设置第一编码器10和第二编码器13, 将第一正反转电机3和第。
26、二正反转电机20的转动圈 数转化为电信号用来控制第一正反转电机3和第二正反转电机20的停止, 实现了全自动收 放保温帘7的目的, 通过设置第一橡胶棒9, 用来防止第一编码器10的输出轴和第一传动轴8 不同心而导致第一编码器10的输出轴损坏, 从而影响第一编码器10计数, 通过设置第二橡 胶棒15, 用来防止第二编码器13的输出轴和第二传动轴17不同心而导致第二编码器13的输 出轴损坏, 从而影响第二编码器13计数, 通过设置第一螺钉23和第二螺钉12, 以方便更换第 一橡胶棒9和第二橡胶棒15, 通过设置第一吊装鼻4和第二吊装鼻2, 以方便安装和检修第一 正反转电机3和第二正反转电机20, 通。
27、过设置爬梯22, 以方便工作人员检修大棚本体1顶部 的电器装置。 0026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207692515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207692515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