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325150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946055.X

申请日:

20180820

公开号:

CN109076958A

公开日:

201812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湖北仙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风雷,孟凡平,余胜梅

地址:

441000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习家店镇白虎山村

优先权:

CN20181094605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集;(2)种子预处理;(3)种子装盘;(4)催芽培养;(5)驯化壮苗。本发明先对山慈菇种子进行预处理,采用试管育苗方法,再利用调整的半量MS培养液和室内恒温培养诱导山慈菇种子萌发,待山慈菇种子萌发两个月后将山慈菇幼苗移栽至苗圃培养成为商品驯化苗,提高了繁殖系数,避免了品种退化,对在种子装盘步骤中使用的细沙进行了高温灭菌消毒,减少了病虫害,使用常见的器材,降低组织培养技术成本,技术难度较小,种植成活率较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集:选取成熟未开裂蒴果,依次用0.1%生汞进行表面消毒、无菌水洗净、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后晾干,然后,将蒴果在无菌状态下切开,并将种子撒播于盛有培养基的玻璃器皿中;(2)种子预处理:向每瓶培养基中加入1mL0.1%琼脂,振荡瓶身使种子充分混匀并平铺于培养基中,再用报纸将整个玻璃器皿包紧,不透光为准,在室内26摄氏度条件下静置72h;(3)种子装盘:将静置完成后的种子取出,与消毒过的细沙按1:5的比例拌匀,再均匀的撒到装有湿润育苗基质的试管中,细沙可采用高温灭菌消毒处理;(4)催芽培养:将试管置于25℃培养室中进行无菌培养,诱导种子萌发阶段采用暗培养,培养15天左右后,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此时种胚突破种皮、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茎;(5)驯化壮苗:山慈菇萌芽两个月后将其移栽至事先准备好的苗圃中进行驯化壮苗;苗圃基质采用腐殖土即可;移栽完成后立即喷施一次多菌灵药剂;之后每3天喷一次全量MS培养液生根壮苗;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成分为1/2MS+2.0mg·L6-BA+0.2mg·LNAA+0.05%千酪素+2%蔗糖+0.75%活性炭+0.55%琼脂,且pH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试管内育苗,具体为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

背景技术

山慈菇,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别名还有金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等。夏、秋二季采挖。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等功效,常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

目前人工培育山慈菇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以整个球茎作种;二是切除球茎,留球茎在顶芽上;三是用刀直接在芽的基部将顶芽挖下,作为种子育苗,整个球茎食用,留种的数量以整个球茎作种计算,一般每亩50~55公斤。但是在水田种植的方法繁殖系数较低,品种容易退化,病虫害较多,种植成活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以解决目前在水田种植的方法繁殖系数较低,品种容易退化,病虫害较多,种植成活率也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1)种子采集:选取成熟未开裂蒴果,依次用0.1%生汞进行表面消毒、无菌水洗净、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后晾干,然后,将蒴果在无菌状态下切开,并将种子撒播于盛有培养基的玻璃器皿中;(2)种子预处理:向每瓶培养基中加入1mL0.1%琼脂,振荡瓶身使种子充分混匀并平铺于培养基中,再用报纸将整个玻璃器皿包紧,不透光为准,在室内26摄氏度条件下静置72h;(3)种子装盘:将静置完成后的种子取出,与消毒过的细沙按1:5的比例拌匀,再均匀的撒到装有湿润育苗基质的试管中,细沙可采用高温灭菌消毒处理;(4)催芽培养:将试管置于25℃培养室中进行无菌培养,诱导种子萌发阶段采用暗培养,培养150天左右后,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此时种胚突破种皮、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茎;(5)驯化壮苗:山慈菇萌芽两个月后将其移栽至事先准备好的苗圃中进行驯化壮苗。苗圃基质采用腐殖土即可。移栽完成后立即喷施一次多菌灵药剂。之后每3天喷一次全量MS培养液生根壮苗。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上;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成分为1/2MS+2.0mg·L-l 6-BA+0.2 mg·L-lNAA+0.05%千酪素+2%蔗糖+0.75%活性炭+0.55%琼脂,且pH5.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先对山慈菇种子进行预处理,采用试管育苗方法,再利用调整的半量MS培养液和室内恒温培养诱导山慈菇种子萌发,待山慈菇种子萌发两个月后将山慈菇幼苗移栽至苗圃培养成为商品驯化苗,提高了繁殖系数,避免了品种退化,对在种子装盘步骤中使用的细沙进行了高温灭菌消毒,减少了病虫害,使用常见的器材,降低组织培养技术成本,技术难度较小,种植成活率较高,实验结果表明,15天左右后,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此时种胚突破种皮、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茎繁育周期短,且种植成活率也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操作器材:玻璃器皿,如烧杯、培养皿等;报纸;试管;塑料大棚;苗圃;高温灭菌消毒装置。

二、操作过程:

1、种子采集

选取成熟未开裂蒴果,依次用0.1%生汞进行表面消毒、无菌水洗净、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后晾干,然后,将蒴果在无菌状态下切开,并将种子撒播于盛有培养基的玻璃器皿中。

2、种子预处理

向每瓶培养基中加入1mL0.1%琼脂,振荡瓶身使种子充分混匀并平铺于培养基中,再用报纸将整个玻璃器皿包紧,不透光为准,在室内26摄氏度条件下静置72h。

3、种子装盘

将静置完成后的种子取出,与消毒过的细沙按1:5的比例拌匀,再均匀的撒到装有湿润育苗基质的试管中,细沙可采用高温灭菌消毒处理。

4、催芽培养

将试管置于25℃培养室中进行无菌培养,诱导种子萌发阶段采用暗培养,培养15天左右后,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此时种胚突破种皮、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茎。

5、驯化壮苗

山慈菇萌芽两个月后将其移栽至事先准备好的苗圃中进行驯化壮苗。苗圃基质采用腐殖土即可。移栽完成后立即喷施一次多菌灵药剂。之后每3天喷一次全量MS培养液生根壮苗。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上。

三、操作注意事项:

1、在种子装盘步骤中使用的细沙可采用高温灭菌消毒处理;

2、在催芽培养步骤中混合液的用量以培养面积为准,比例为一平方的培养面积喷施500ml的混合液,而且大棚温度需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

3、MS培养液的配制剂量需要进行调整:硝酸钾的含量提高至1340mg/L,NAA的用量调至2mg/L。

四、实验结果:

15天左右后,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此时种胚突破种皮、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46055.X (22)申请日 2018.08.20 (71)申请人 湖北仙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 地址 441000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习家 店镇白虎山村 (72)发明人 陈风雷 孟凡平 余胜梅 (51)Int.Cl. A01H 4/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 术, 包括以下步骤:(1) 种子采集;(2) 种子预处 理;(3) 种子装盘;(4) 催芽培养;(5) 驯化壮苗。

2、。 本 发明先对山慈菇种子进行预处理, 采用试管育苗 方法, 再利用调整的半量MS培养液和室内恒温培 养诱导山慈菇种子萌发, 待山慈菇种子萌发两个 月后将山慈菇幼苗移栽至苗圃培养成为商品驯 化苗, 提高了繁殖系数, 避免了品种退化, 对在种 子装盘步骤中使用的细沙进行了高温灭菌消毒, 减少了病虫害, 使用常见的器材, 降低组织培养 技术成本, 技术难度较小, 种植成活率较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9076958 A 2018.12.25 CN 109076958 A 1.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种子采集: 选取成熟未开裂蒴果, 依。

3、次用0.1%生汞进行表面消毒、 无菌水洗净、 无菌 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后晾干, 然后, 将蒴果在无菌状态下切开, 并将种子撒播于盛有培养基的 玻璃器皿中; (2) 种子预处理: 向每瓶培养基中加入1mL0.1%琼脂, 振荡瓶身使种子充分混匀并平铺 于培养基中, 再用报纸将整个玻璃器皿包紧, 不透光为准, 在室内26摄氏度条件下静置72h; (3) 种子装盘: 将静置完成后的种子取出, 与消毒过的细沙按1:5的比例拌匀, 再均匀的 撒到装有湿润育苗基质的试管中, 细沙可采用高温灭菌消毒处理; (4) 催芽培养: 将试管置于25培养室中进行无菌培养, 诱导种子萌发阶段采用暗培 养, 培养15天左右后。

4、, 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 此时种胚突破种皮、 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 原球茎; (5) 驯化壮苗: 山慈菇萌芽两个月后将其移栽至事先准备好的苗圃中进行驯化壮苗; 苗 圃基质采用腐殖土即可; 移栽完成后立即喷施一次多菌灵药剂; 之后每3天喷一次全量MS培 养液生根壮苗; 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基成 分为1/2MS+2.0mgL-l 6-BA+0.2 mgL-lNAA+0.05%千酪素+2%蔗糖+0.75%活性炭+0.55% 琼脂, 且pH5.8。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076958。

5、 A 2 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育苗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试管内育苗, 具体为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 繁育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山慈菇, 中药名。 为兰科植物杜鹃兰、 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 前者习 称 “毛慈菇” , 后二者习称 “冰球子” , 别名还有金灯、 朱姑、 鹿蹄草、 无义草等。 夏、 秋二季采 挖。 山慈菇味甘、 微辛, 性凉。 具有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等功效, 常用于痈肿疔毒, 瘰疬痰核, 蛇虫咬伤, 瘸瘕痞块。 0003 目前人工培育山慈菇主要有3种方法: 一是以整个球茎作种; 二是切除球茎, 留球 茎在顶芽上; 三是用刀直接。

6、在芽的基部将顶芽挖下, 作为种子育苗, 整个球茎食用, 留种的 数量以整个球茎作种计算, 一般每亩5055公斤。 但是在水田种植的方法繁殖系数较低, 品 种容易退化, 病虫害较多, 种植成活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慈菇试管内无菌繁育技术, 以解决目前在水田种植 的方法繁殖系数较低, 品种容易退化, 病虫害较多, 种植成活率也较低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 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1) 种子采集: 选取成熟未 开裂蒴果, 依次用0.1%生汞进行表面消毒、 无菌水洗净、 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后晾干, 然 后, 将蒴果在无菌状态下切开, 并将种子。

7、撒播于盛有培养基的玻璃器皿中;(2) 种子预处理: 向每瓶培养基中加入1mL0.1%琼脂, 振荡瓶身使种子充分混匀并平铺于培养基中, 再用报纸 将整个玻璃器皿包紧, 不透光为准, 在室内26摄氏度条件下静置72h;(3) 种子装盘: 将静置 完成后的种子取出, 与消毒过的细沙按1:5的比例拌匀, 再均匀的撒到装有湿润育苗基质的 试管中, 细沙可采用高温灭菌消毒处理;(4) 催芽培养: 将试管置于25培养室中进行无菌 培养, 诱导种子萌发阶段采用暗培养, 培养150天左右后, 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 此时种胚突 破种皮、 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茎;(5) 驯化壮苗: 山慈菇萌芽两个月后将其移栽。

8、至 事先准备好的苗圃中进行驯化壮苗。 苗圃基质采用腐殖土即可。 移栽完成后立即喷施一次 多菌灵药剂。 之后每3天喷一次全量MS培养液生根壮苗。 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上; 进一步的, 所述培养基成分为1/2MS+2.0mgL-l 6-BA+0.2 mgL-lNAA+0.05%千酪素+2% 蔗糖+0.75%活性炭+0.55%琼脂, 且pH5.8。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先对山慈菇种子进行预处理, 采用试管育苗方法, 再利用调整的半量MS培养液 和室内恒温培养诱导山慈菇种子萌发, 待山慈菇种子萌发两个月后将山慈菇幼苗移栽至苗 圃培养成为商品驯化苗, 提高了繁。

9、殖系数, 避免了品种退化, 对在种子装盘步骤中使用的细 沙进行了高温灭菌消毒, 减少了病虫害, 使用常见的器材, 降低组织培养技术成本, 技术难 度较小, 种植成活率较高, 实验结果表明, 15天左右后, 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 此时种胚突破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9076958 A 3 种皮、 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茎繁育周期短, 且种植成活率也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 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10、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0008 一、 操作器材: 玻璃器皿, 如烧杯、 培养皿等; 报纸; 试管; 塑料大棚; 苗圃; 高温灭菌 消毒装置。 0009 二、 操作过程: 1、 种子采集 选取成熟未开裂蒴果, 依次用0.1%生汞进行表面消毒、 无菌水洗净、 无菌滤纸吸干多余 水分后晾干, 然后, 将蒴果在无菌状态下切开, 并将种子撒播于盛有培养基的玻璃器皿中。 0010 2、 种子预处理 向每瓶培养基中加入1mL0.1%琼脂, 振荡瓶身使种子充分混匀并平铺于培养基中, 再用 报纸将整个玻璃器皿包紧, 不透光为准, 在室内26摄氏度条件下静置72h。 0011 3。

11、、 种子装盘 将静置完成后的种子取出, 与消毒过的细沙按1:5的比例拌匀, 再均匀的撒到装有湿润 育苗基质的试管中, 细沙可采用高温灭菌消毒处理。 0012 4、 催芽培养 将试管置于25培养室中进行无菌培养, 诱导种子萌发阶段采用暗培养, 培养15天左 右后, 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 此时种胚突破种皮、 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茎。 0013 5、 驯化壮苗 山慈菇萌芽两个月后将其移栽至事先准备好的苗圃中进行驯化壮苗。 苗圃基质采用腐 殖土即可。 移栽完成后立即喷施一次多菌灵药剂。 之后每3天喷一次全量MS培养液生根壮 苗。 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上。 0014 三、 操作注意事项: 。

12、1、 在种子装盘步骤中使用的细沙可采用高温灭菌消毒处理; 2、 在催芽培养步骤中混合液的用量以培养面积为准, 比例为一平方的培养面积喷施 500ml的混合液, 而且大棚温度需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 3、 MS培养液的配制剂量需要进行调整: 硝酸钾的含量提高至1340mg/L, NAA的用量调至 2mg/L。 0015 四、 实验结果: 15天左右后, 山慈菇种子开始萌发, 此时种胚突破种皮、 体积明显增大并形成白色原球 茎。 0016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9076958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