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81555.8 (22)申请日 2018.06.07 (71)申请人 明光市涧溪镇桃花溪家庭农场 地址 239400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涧溪镇 九塘村 (72)发明人 王国平 (51)Int.Cl. A01C 7/16(2006.01) A01C 7/20(2006.01) A01C 1/06(2006.01) A01C 7/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包 括箱体, 所述箱体的。
2、底端设有若干个立柱, 所述 立柱的底端分别均设有车轮, 所述箱体的顶端分 别设有进料口和药剂室, 所述药剂室为空腔结 构, 所述药剂室的顶端设有药剂口, 所述药剂室 的底端设有引流管, 所述引流管贯穿所述箱体与 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喷管连接, 所述箱体紧邻所述 药剂室的顶部一侧设有牵引栓, 所述箱体紧邻所 述进料口的顶部一侧设有传动室, 所述传动室内 设有旋转电机一, 所述旋转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 所述箱体与位于所述箱体内的搅拌辊连接。 有益 效果: 整体设计简单合理, 小麦拌种与播种同步 进行, 提高了小麦播种作业的效率, 另外, 间歇式 的播种不仅保证了播种的间距, 而且提高了播种 质量。 权利。
3、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8901266 A 2018.11.30 CN 108901266 A 1.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箱体 (1) , 所述箱体 (1) 的底端设有若干 个立柱 (2) , 所述立柱 (2) 的底端分别均设有车轮 (3) , 所述箱体 (1) 的顶端分别设有进料口 (4) 和药剂室 (5) , 所述药剂室 (5) 为空腔结构, 所述药剂室 (5) 的顶端设有药剂口 (6) , 所述 药剂室 (5) 的底端设有引流管 (7) , 所述引流管 (7) 贯穿所述箱体 (1) 与位于所述箱体 (1) 内 的喷管 (8) 连接, 所述箱体 (。
4、1) 紧邻所述药剂室 (5) 的顶部一侧设有牵引栓 (9) , 所述箱体 (1) 紧邻所述进料口 (4) 的顶部一侧设有传动室 (10) , 所述传动室 (10) 内设有旋转电机一 (11) , 所述旋转电机一 (11) 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箱体 (1) 与位于所述箱体 (1) 内的搅拌辊 (12) 连接, 所述搅拌辊 (12) 上环绕设有螺旋搅拌叶 (13) , 所述螺旋搅拌叶 (13) 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箱体 (1) 的空腔中部设有卡板 (14) , 所述卡板 (14) 的中间位置设有出料口 (15) , 所述出料口 (15) 的下方设有丝杆 (16) , 所述丝杆 (16) 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
5、体 (1) 的内壁上, 所述丝杆 (16) 的 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 (1) 与位于所述箱体 (1) 一侧的摇杆 (17) 连接, 所述丝杆 (16) 上套设有 与所述丝杆 (16) 相适配的螺纹块 (18) , 所述螺纹块 (18) 的两侧对称设有滑条 (19) , 所述滑 条 (19) 套设于滑轨 (20) 内, 所述滑轨 (20) 紧邻所述摇杆 (17) 且位于所述卡板 (14) 的底端, 所述箱体 (1) 的空腔底部设有接料斗 (21) , 所述接料斗 (21) 位于所述出料口 (15) 的正下方, 所述接料斗 (21) 的底端设有导料管 (22) , 所述导料管 (22) 的底端设有限。
6、位盘 (24) , 所述限 位盘 (24) 的底端设有开口 (25) , 所述限位盘 (24) 内套设有转盘 (26) , 所述转盘 (26) 上设有 储料槽 (23) , 所述转盘 (26) 的一侧转轴贯穿所述限位盘 (24) 延伸至所述箱体 (1) 上, 所述转 盘 (26) 的另一侧转轴贯穿所述限位盘 (24) 与位于所述限位盘 (24) 一侧的转动机构 (27) 连 接, 所述转动机构 (27) 包括固定座 (28) , 所述固定座 (28) 的顶端分别设有栓座一 (29) 和栓 座二 (30) , 所述固定座 (28) 远离所述栓座一 (29) 的一侧设有栓座三 (31) , 所述栓。
7、座一 (29) 内套设有棘轮 (32) , 所述栓座二 (30) 内套设有活动块 (33) , 所述活动块 (33) 的顶端设有棘 爪 (34) , 所述棘爪 (34) 的下方设有止挡块 (35) , 所述止挡块 (35) 与所述棘轮 (32) 的棘轮槽 相适配, 所述活动块 (33) 的底端设有滑轮 (36) , 所述滑轮 (36) 与位于所述栓座三 (31) 内的 弧形轮 (37) 相适配, 所述弧形轮 (37) 的输出轴与位于所述弧形轮 (37) 一侧的旋转电机二 (38)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料管 (22) 上套 设有固定支架,。
8、 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箱体 (1) 的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剂口 (6) 的顶 端设有防护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一 (11) 的底端设有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传动室 (10) 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一 (11) 的输出轴与所述箱体 (1) 的连接处设有轴承一, 所述丝杆 (16) 与所述箱体 (1) 的连接处分别 均设有轴承二, 所述转盘 (26) 的转轴与所述限位盘 (24) 的连接处分别均设有轴承三。 。
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 (26) 的另一 侧转轴与所述棘轮 (32) 的转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室 (10) 上设 有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管 (8) 上设有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901266 A 2 若干喷头。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901266 A 3 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种植领域, 具体来说, 涉及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0。
10、003 背景技术 0004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播种方法已经无法高 效的进行播种,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种植作业的工作效率。 而 现有的小麦播种装置大多结构单一, 小麦拌种与小麦播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导致了 小麦拌种与播种不能同步进行, 造成了小麦播种作业效率低下。 另外, 小麦在播种过程中存 在播种量控制不良的情况, 往往造成了小麦的浪费。 0005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0006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以克服 现有相关技术所存。
11、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包括箱体, 所述箱体的底端设有若干个立柱, 所述立柱的底 端分别均设有车轮, 所述箱体的顶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药剂室, 所述药剂室为空腔结构, 所 述药剂室的顶端设有药剂口, 所述药剂室的底端设有引流管, 所述引流管贯穿所述箱体与 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喷管连接, 所述箱体紧邻所述药剂室的顶部一侧设有牵引栓, 所述箱体 紧邻所述进料口的顶部一侧设有传动室, 所述传动室内设有旋转电机一, 所述旋转电机一 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箱体与位于所述箱体内的搅拌辊连接, 所述搅拌辊上环绕设有螺旋搅拌 叶, 所述螺旋搅拌叶的下方且位于。
12、所述箱体的空腔中部设有卡板, 所述卡板的中间位置设 有出料口, 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丝杆, 所述丝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内壁上, 所述丝 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与位于所述箱体一侧的摇杆连接, 所述丝杆上套设有与所述丝杆 相适配的螺纹块, 所述螺纹块的两侧对称设有滑条, 所述滑条套设于滑轨内, 所述滑轨紧邻 所述摇杆且位于所述卡板的底端, 所述箱体的空腔底部设有接料斗, 所述接料斗位于所述 出料口的正下方, 所述接料斗的底端设有导料管, 所述导料管的底端设有限位盘, 所述限位 盘的底端设有开口, 所述限位盘内套设有转盘, 所述转盘上设有储料槽, 所述转盘的一侧转 轴贯穿所述限位盘延伸至所述箱体。
13、上, 所述转盘的另一侧转轴贯穿所述限位盘与位于所述 限位盘一侧的转动机构连接,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分别设有栓座 一和栓座二, 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栓座一的一侧设有栓座三, 所述栓座一内套设有棘轮, 所 述栓座二内套设有活动块, 所述活动块的顶端设有棘爪, 所述棘爪的下方设有止挡块, 所述 止挡块与所述棘轮的棘轮槽相适配, 所述活动块的底端设有滑轮, 所述滑轮与位于所述栓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8901266 A 4 座三内的弧形轮相适配, 所述弧形轮的输出轴与位于所述弧形轮一侧的旋转电机二连接。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导料管上套设有固定支架, 所述固定。
14、支架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药剂口的顶端设有防护罩。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旋转电机一的底端设有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传动室的内壁 连接。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旋转电机一的输出轴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设有轴承一, 所述丝杆 与所述箱体的连接处分别均设有轴承二, 所述转盘的转轴与所述限位盘的连接处分别均设 有轴承三。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转盘的另一侧转轴与所述棘轮的转轴连接。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传动室上设有散热孔。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喷管上设有若干喷头。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旋转电机一的旋转带动搅拌辊的旋转, 而搅拌辊的旋转。
15、 螺旋搅拌叶的旋转, 由于药剂室、 引流管和喷管的设计, 最终实现对小麦进行旋转拌种, 当 小麦充分拌种完成之后, 使用者只需旋转摇杆, 此时, 摇杆的旋转带动丝杆的旋转, 丝杆的 旋转带动螺纹块在丝杆上呈现水平方向的移动, 使用者则可以利用螺纹块的移动将拌种完 成的小麦通过出料口到达接料斗内, 此时, 启动旋转电机二, 旋转电机二的旋转带动弧形轮 旋转, 而弧形轮的旋转使得滑轮随着弧形轮的轨迹进行波动, 由于棘爪和止挡块的独特设 计使得棘爪配合止挡块完成对棘轮的间断旋转, 而棘轮的间断旋转带动转盘的间歇式旋 转, 转盘的间歇式旋转最终完成小麦种子的输送和种植, 整体设计简单合理, 小麦拌种与。
16、播 种同步进行, 提高了小麦播种作业的效率, 另外, 间歇式的播种不仅保证了播种的间距, 而 且提高了播种质量。 0017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的转动机构示意图。 0020 图中: 1、 箱体; 2、 立柱; 3、 车轮。
17、; 4、 进料口; 5、 药剂室; 6、 药剂口; 7、 引流管; 8、 喷管; 9、 牵引栓; 10、 传动室; 11、 旋转电机一; 12、 搅拌辊; 13、 螺旋搅拌叶; 14、 卡板; 15、 出料口; 16、 丝杆; 17、 摇杆; 18、 螺纹块; 19、 滑条; 20、 滑轨; 21、 接料斗; 22、 导料管; 23、 储料槽; 24、 限位盘; 25、 开 口; 26、 转盘; 27、 转动机构; 28、 固定座; 29、 栓座一; 30、 栓座二; 31、 栓座三; 32、 棘轮; 33、 活 动块; 34、 棘爪; 35、 止挡块; 36、 滑轮; 37、 弧形轮; 38。
18、、 旋转电机二。 0021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8901266 A 5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002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0024 如图1-2所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播种装置, 包括箱体1, 所 述箱体1的底端设有若干个立柱2, 所述立柱2的底端分别均设有车轮3, 。
19、所述箱体1的顶端分 别设有进料口4和药剂室5, 所述药剂室5为空腔结构, 所述药剂室5的顶端设有药剂口6, 所 述药剂室5的底端设有引流管7, 所述引流管7贯穿所述箱体1与位于所述箱体1内的喷管8连 接, 所述箱体1紧邻所述药剂室5的顶部一侧设有牵引栓9, 所述箱体1紧邻所述进料口4的顶 部一侧设有传动室10, 所述传动室10内设有旋转电机一11, 所述旋转电机一11的输出轴贯 穿所述箱体1与位于所述箱体1内的搅拌辊12连接, 所述搅拌辊12上环绕设有螺旋搅拌叶 13, 所述螺旋搅拌叶13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箱体1的空腔中部设有卡板14, 所述卡板14的中间 位置设有出料口15, 所述出料口15的。
20、下方设有丝杆16, 所述丝杆16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 的内壁上, 所述丝杆16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箱体1与位于所述箱体1一侧的摇杆17连接, 所述 丝杆16上套设有与所述丝杆16相适配的螺纹块18, 所述螺纹块18的两侧对称设有滑条19, 所述滑条19套设于滑轨20内, 所述滑轨20紧邻所述摇杆17且位于所述卡板14的底端, 所述 箱体1的空腔底部设有接料斗21, 所述接料斗21位于所述出料口15的正下方, 所述接料斗21 的底端设有导料管22, 所述导料管22的底端设有限位盘24, 所述限位盘24的底端设有开口 25, 所述限位盘24内套设有转盘26, 所述转盘26上设有储料槽23, 所述转盘。
21、26的一侧转轴贯 穿所述限位盘24延伸至所述箱体1上, 所述转盘26的另一侧转轴贯穿所述限位盘24与位于 所述限位盘24一侧的转动机构27连接, 所述转动机构27包括固定座28, 所述固定座28的顶 端分别设有栓座一29和栓座二30, 所述固定座28远离所述栓座一29的一侧设有栓座三31, 所述栓座一29内套设有棘轮32, 所述栓座二30内套设有活动块33, 所述活动块33的顶端设 有棘爪34, 所述棘爪34的下方设有止挡块35, 所述止挡块35与所述棘轮32的棘轮槽相适配, 所述活动块33的底端设有滑轮36, 所述滑轮36与位于所述栓座三31内的弧形轮37相适配, 所述弧形轮37的输出轴与位。
22、于所述弧形轮37一侧的旋转电机二38连接。 0025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旋转电机一11的旋转带动搅拌辊12的旋转, 而搅拌辊 12的旋转螺旋搅拌叶13的旋转, 由于药剂室5、 引流管7和喷管8的设计, 最终实现对小麦进 行旋转拌种, 当小麦充分拌种完成之后, 使用者只需旋转摇杆17, 此时, 摇杆17的旋转带动 丝杆16的旋转, 丝杆16的旋转带动螺纹块18在丝杆16上呈现水平方向的移动, 使用者则可 以利用螺纹块18的移动将拌种完成的小麦通过出料口15到达接料斗21内, 此时, 启动旋转 电机二38, 旋转电机二38的旋转带动弧形轮37旋转, 而弧形轮37的旋转使得滑轮36随着弧 形。
23、轮37的轨迹进行波动, 由于棘爪34和止挡块35的独特设计使得棘爪34配合止挡块35完成 对棘轮32的间断旋转, 而棘轮32的间断旋转带动转盘26的间歇式旋转, 转盘26的间歇式旋 转最终完成小麦种子的输送和种植, 整体设计简单合理, 小麦拌种与播种同步进行, 提高了 小麦播种作业的效率, 另外, 间歇式的播种不仅保证了播种的间距, 而且提高了播种质量。 0026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导料管22来说, 所述导料管22上套设有固定支架, 所述 固定支架与所述箱体1的内壁连接。 从而增加了导料管22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 上述导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8901266 A 。
24、6 料管22与所述固定支架可以通过螺栓连接。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药剂口6来说, 所述药剂口6的顶端设有防护罩。 从而避 免灰尘杂质落入药剂室5内。 在实际应用中, 上述防护罩上可以设置栓绳, 避免使用过程中 防护罩的丢失。 0028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旋转电机一11来说, 所述旋转电机一11的底端设有安 装座, 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传动室10的内壁连接。 从而增加了旋转电机一11的稳定性, 保障了 旋转电机一11的正常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 上述安装座可以通过螺栓与旋转电机一11连接。 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旋转电机一11来说, 所述旋转电机一11的输出轴与。
25、所 述箱体1的连接处设有轴承一, 所述丝杆16与所述箱体1的连接处分别均设有轴承二, 所述 转盘26的转轴与所述限位盘24的连接处分别均设有轴承三。 0030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转盘26来说, 所述转盘26的另一侧转轴与所述棘轮32 的转轴连接。 从而保证了转盘26对小麦的正常输送和播种。 0031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传动室10来说, 所述传动室10上设有散热孔。 从而保障 了器械的散热。 在实际应用中, 上述散热孔上可以设置防尘布。 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 对于上述喷管8来说, 所述喷管8上设有若干喷头。 从而使得药剂 喷洒更均匀。 0033 综上所述,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
26、述技术方案, 通过旋转电机一11的旋转带动搅拌辊 12的旋转, 而搅拌辊12的旋转螺旋搅拌叶13的旋转, 由于药剂室5、 引流管7和喷管8的设计, 最终实现对小麦进行旋转拌种, 当小麦充分拌种完成之后, 使用者只需旋转摇杆17, 此时, 摇杆17的旋转带动丝杆16的旋转, 丝杆16的旋转带动螺纹块18在丝杆16上呈现水平方向的 移动, 使用者则可以利用螺纹块18的移动将拌种完成的小麦通过出料口15到达接料斗21 内, 此时, 启动旋转电机二38, 旋转电机二38的旋转带动弧形轮37旋转, 而弧形轮37的旋转 使得滑轮36随着弧形轮37的轨迹进行波动, 由于棘爪34和止挡块35的独特设计使得棘爪。
27、34 配合止挡块35完成对棘轮32的间断旋转, 而棘轮32的间断旋转带动转盘26的间歇式旋转, 转盘26的间歇式旋转最终完成小麦种子的输送和种植, 整体设计简单合理, 小麦拌种与播 种同步进行, 提高了小麦播种作业的效率, 另外, 间歇式的播种不仅保证了播种的间距, 而 且提高了播种质量。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8901266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8901266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