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562299.4 (22)申请日 2015.09.07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1056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2.02 (73)专利权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路 999号 (72)发明人 朱泽春 曹峰 王翔 王昌明 (51)Int.Cl.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2(2006.01) 审查员 徐雪林 (54)发明名称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
2、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包含非导 磁锅,所述非导磁锅包括底壁、 由底壁向上延伸 的弧形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外表面或者内 表面设有底部导磁膜, 所述弧形部外表面或者内 表面设有弧形导磁膜, 弧形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与 所述底部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之比介于2-0.5之 间, 从而本发明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可以用于电磁 加热, 加热效率高, 而且, 电磁加热烹饪锅在弧形 部和底壁处的温度相差不会太大, 从而两者之间 的区域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差, 从而非导磁锅不 容易炸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05105616 B 2018.10.19 CN 1051056。
3、16 B 1.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包含非导磁锅,所述非导磁锅包括底壁、 由底壁向上延伸的弧 形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外表面或者内表面设有底部导磁膜, 所述弧形部外表面或者内 表面设有弧形导磁膜, 弧形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与所述底部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之比介于2- 0.5之间,所述非导磁锅的平均厚度为2.5-7mm之间, 所述底部导磁膜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弧 形导磁膜的表面积, 所述弧形导磁膜的平均厚度大于所述底部导磁膜的平均厚度, 所述弧 形导磁膜从邻近底部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底部导磁膜的一侧的厚度与所述底部导磁膜从 邻近弧形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弧形导磁膜的一侧的厚度产生变化, 使所述底部导磁膜和弧 形。
4、导磁膜相邻一侧的加热功率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导磁膜的体积与底部导 磁膜的体积之比介于2-0.5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导磁膜的表面积为15- 40平方厘米, 所述底部导磁膜的表面积为50平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与底 部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之比介于1.3-0.8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导磁膜远离非导磁锅的 表面设有弧形非导磁保护膜, 所述底部导磁膜远离非导磁锅的表面设有底部非导磁。
5、保护 膜, 所述底部非导磁保护膜遮盖所述底部导磁膜, 所述弧形非导磁保护膜遮盖所述弧形导 磁膜。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导磁锅为陶锅或瓷 锅。 7.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导磁膜和弧形导 磁膜为银浆导磁膜或者银浆合金导磁膜。 8.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导磁膜和/或底 部导磁膜包括间隔开的多数圈环形导磁膜, 或者, 所述弧形导磁膜和/或底部导磁膜呈螺旋 形。 9.一种电磁加热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包括锅体、 锅盖和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电 磁加热烹饪锅, 所述。
6、锅体内设有电磁加热线圈,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对应所述底部导磁膜和 弧形导磁膜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105616 B 2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烹饪器具, 且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电饭锅包括锅体、 锅盖、 发热盘和烹饪锅, 锅盖设置在锅体上, 烹饪锅和发热 盘放置在锅体内, 所述烹饪锅放置在发热盘上, 所述发热盘对所述烹饪锅进行加热。 0003 在在使用上述电饭锅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 由于发热盘发热时, 只有向上部分的 热才有效传递给烹饪锅, 而其他部分的很大部分热量散失在。
7、空气中或者向外传递, 导致整 体加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烹饪 锅及其电饭锅。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包含非导磁锅,所述非导磁锅包括底壁、 由底壁向上延伸的 弧形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外表面或者内表面设有底部导磁膜, 所述弧形部外表面或者 内表面设有弧形导磁膜, 弧形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与所述底部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之比介于2- 0.5之间,所述非导磁锅的平均厚度为2.5-7mm之间。 0007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的体积与底部导磁膜的体积之比介。
8、于2- 0.5之间。 0008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的表面积为15-40平方厘米, 所述底部导磁 膜的表面积为50平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0009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与底部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之比 介于1.3-0.8之间。 001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远离非导磁锅的表面设有弧形非导磁保护 膜, 所述底部导磁膜远离非导磁锅的表面设有底部非导磁保护膜, 所述底部非导磁保护膜 遮盖所述底部导磁膜, 所述弧形非导磁保护膜遮盖所述弧形导磁膜。 001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非导磁锅为陶瓷锅、 陶锅或瓷锅。 001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9、 所述底部导磁膜和弧形导磁膜为银浆导磁膜或者银浆合金 导磁膜。 0013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和/或底部导磁膜包括间隔开的多数圈环 形导磁膜, 或者, 所述弧形导磁膜和/或底部导磁膜呈螺旋形。 001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相邻环形导磁膜之间的间距为1-6mm。 0015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从邻近底部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底部导磁 膜的一侧与所述底部导磁膜从邻近弧形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弧形导磁膜的一侧相适应变 化。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5105616 B 3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电饭锅, 其特征在于, 包括锅体、 锅盖和上述的电磁加。
10、 热烹饪锅, 所述锅体内设有电磁加热线圈,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对应所述底部导磁膜和弧形 导磁膜设置。 0017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8 1、 由于所述底壁外表面或者内表面设有底部导磁膜, 所述弧形部外表面或者内表 面设有弧形导磁膜, 弧形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与所述底部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之比介于2-0.5 之间, 所述非导磁锅的平均厚度为2.5-7mm之间,从而本发明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可以用于电 磁加热, 加热效率高, 而且, 电磁加热烹饪锅在弧形部和底壁处的温度相差不会太大, 从而 两者之间的区域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差, 从而非导磁锅不容易炸裂。 0019 2、 由于所述弧形导磁膜远离非导磁锅的表。
11、面设有弧形非导磁保护膜, 所述底部导 磁膜远离非导磁锅的表面设有底部非导磁保护膜, 所述底部非导磁保护膜遮盖所述底部导 磁膜, 所述弧形非导磁保护膜遮盖所述弧形导磁膜。 从而所述底部导磁膜和弧形导磁膜不 容易被损坏和被氧化。 0020 3、 由于所述弧形导磁膜和/或底部导磁膜包括间隔开的多数圈环形导磁膜, 或者, 所述弧形导磁膜和/或底部导磁膜呈螺旋形。 从而兼顾成本及使非导磁锅弧形部或者底壁 受热均匀; 而且, 由于相邻环形导磁膜之间的间距为1-6mm, 从而使烹饪锅加热均匀, 降低烹 饪锅的成本, 防止烹饪锅冷热不均出现炸锅的危险。 0021 4、 由于所述弧形导磁膜从邻近底部导磁膜的一侧。
12、到远离底部导磁膜的一侧与所 述底部导磁膜从邻近弧形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弧形导磁膜的一侧相适应变化, 从而弧形导 磁膜和底部导磁膜相邻的一侧功率相近, 从而非导磁锅不容易炸裂。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饭锅的剖视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磁加热烹饪锅的剖视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磁加热烹饪锅。
13、圆形区域的放大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磁加热烹饪锅的立体图 (去掉底部非导磁保护膜和弧形 非导磁保护膜) ; 0027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电磁加热烹饪锅的立体图 (去掉底部非导磁保护膜和弧 形非导磁保护膜) ; 0028 附图标记: 0029 100-锅体; 200-电磁加热烹饪锅; 210-非导磁锅; 211-底壁;212-弧形部;213-侧 壁;220-底部导磁膜; 221-底部环形导磁膜; 230-弧形导磁膜; 231-弧部环形导磁膜; 240- 底部非导磁保护膜;250-弧形非导磁保护膜; 300-电磁加热线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5。
14、105616 B 4 0030 下面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 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第一实施例 0032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饭锅, 请参照图1-图4, 包括锅盖、 锅体100、 电磁加热烹饪锅200 和电磁加热线盘300, 所述锅盖设置在锅体100上, 所述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和电磁加热线盘 300放置在锅体100内, 所述电磁加热烹饪锅200放置在电磁加。
15、热线盘300上方, 所述电磁加 热线盘300包括盘架、 电磁加热线圈和磁条,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绕置在盘架上, 当电磁加热 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后, 所述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发热, 从而对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内的食物 进行加热。 0033 在本发明中, 所述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包括非导磁锅210,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非导 磁锅210为陶瓷锅, 所述非导磁锅210包括底壁211、 由底壁211向上延伸的弧形部212、 由弧 形部212向上延伸的侧壁213, 也即弧形部212连接所述底壁211和侧壁213, 所述弧形部212 呈弧形,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非导磁锅还可以只。
16、包括底壁和 弧形部。 0034 为了实现电磁加热, 在本发明中, 所述底壁211外表面设有底部导磁膜220, 所述弧 形部212外表面设有弧形导磁膜230。 另外,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底部导磁膜还可 以设于底壁内表面, 所述弧形导磁膜位于所述弧形部内表面, 或者底部导磁膜和弧形导磁 膜一个位于非导磁锅内表面另外一个位于外表面, 视具体情况而定。 另外, 在本发明的其他 实施例中, 所述非导磁锅还可以为陶锅、 瓷锅等。 0035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的间距为7-13mm, 较 佳为8-12mm, 例如为9mm、 10mm、 11mm等, 所述弧形。
17、导磁膜230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的间 距为7-13mm, 较佳为8-12mm, 例如为9mm、 10mm、 11mm等。 当在此范围时, 底部导磁膜220和弧 形导磁膜230具有较佳的发热效率。 0036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和弧形导磁膜230为银浆导磁膜或者银浆合金 导磁膜, 当为银浆合金导磁膜时, 所述银浆的比例大于40%。 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银浆具有导 磁的效果, 从而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可以进行电磁加热。 0037 在本发明中, 由于电磁加热烹饪锅200通过电磁加热, 从而相对现有的发热盘加热 效率高。 而且,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非导磁锅210为陶瓷锅,。
18、 用陶瓷锅煮出来的食物受热均 匀, 口感较好。 0038 一般非导磁锅210的厚度比较厚, 平均厚度介于2.5mm-7mm之间, 一般为4.5-5.5mm 之间, 这里指的非导磁锅210的平均厚度是指底壁211、 弧形部212和侧壁213的平均厚度, 不 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的位于侧壁213之上的口沿的厚度, 从而非导磁锅210传热较 慢,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导磁锅210为陶瓷锅, 在加热时, 非导磁锅210会出现受热不均 匀, 例如非导磁锅210底壁211温度达到300 C, 而弧形部212处的温度为50 C时, 由于传热较 慢, 此时两导磁膜之间的非导磁锅210位置可能会出现较大的。
19、温度差, 从而可能导致非导磁 锅210在此处炸裂, 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出现, 在本发明中, 弧形导磁膜230的加热功率与所述 底部导磁膜220的加热功率之比介于2-0.5之间, 例如弧形导磁膜230的加热功率为700W,底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5105616 B 5 部导磁膜220的加热功率为800W等,从而弧形导磁膜230的加热功率与所述底部导磁膜220 的加热功率相差不大, 从而非导磁锅210底壁211与弧形部212受热也相差不大, 从而当电磁 加热线圈对电磁加热烹饪锅200进行加热时, 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在弧形部212和底壁211处 的温度相差不会太大, 从而两者之间的。
20、区域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差, 从而非导磁锅210不容 易炸裂。 较佳的,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230的加热功率与底部导磁膜220的加热功 率之比为1.3-0.8, 例如为0.9、 1.0、 1.1、 1.2等, 由于两者的加热功率更为接近, 从而非导磁 锅210更加不容易炸裂, 受热均匀。 0039 一般说来, 导磁膜的加热功率跟导磁膜的体积、 导磁膜与电磁加热线圈的距离、 导 磁膜与电磁加热线圈的相对位置等参数都有一定的关系,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参数 来实现弧形导磁膜230的加热功率与底部加热功率之比介于2-0.5之间, 本实施例举例通过 调整弧形导磁膜230的体积与底部导磁膜。
21、220的体积来调整加热功率, 通过调整其他参数或 者通过综合调整其他参数来调整加热功率跟调整体积类似, 在此就不再赘述。 0040 当在工艺设计或者组装设计时调整导磁膜其他参数接近一致时, 例如调整弧形导 磁膜230正对电磁加热线圈, 底部导磁膜220也正对电磁加热线圈, 且弧形导磁膜230与电磁 加热线圈的距离和底部导磁膜220与电磁加热线圈的距离较为相近时, 此时, 调整所述弧形 导磁膜230的体积与底部导磁膜220的体积之比介于2-0.5之间, 可以实现弧形导磁膜230的 加热功率与底部导磁膜220的加热功率之比介于2-0.5之间。 此时, 非导磁锅210在弧形部 212和底壁211受到。
22、的加热功率较为接近, 从而当电磁加热线圈对电磁加热烹饪锅200进行 加热时, 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在弧形部212和底壁211处的温度相差不大, 从而两者之间不会 出现较大的温度差, 从而非导磁锅210不容易炸裂。 较佳的,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 230的体积与底部导磁膜220的体积之比为1.3-0.8, 例如为0.9、 1.0、 1.1、 1.2等, 从而非导 磁锅210更加不容易炸裂。 0041 一般来说, 体积又为表面积与厚度的乘积, 从而, 当底部导磁膜220表面积相对弧 形导磁膜230的表面积比较大时, 为了使两者的加热功率相近, 底部导磁膜220的厚度可能 就要设计为小于弧。
23、形导磁膜230的厚度。 此种设计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在此就不再赘述。 0042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230的表面积为15-40平方厘米, 较佳的为25、 30平 方厘米,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的表面积为50-150平方厘米, 较佳的,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的表 面积为100平方厘米。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230的平均厚度大于所述底部导磁膜 220的平均厚度, 从而方便弧形导磁膜230的设置在弧形部上。 从而本发明的电磁加热烹饪 锅200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 另外,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当底部导磁膜和弧形导磁膜 的厚度相同时, 还可以通过调整底部导磁膜和弧形导磁膜的表。
24、面积之比介于2-0.5之间, 来 使底部导磁膜的加热功率和弧形导磁膜的加热功率之比介于2-0.5之间。 0043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为一整片的圆环形,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的中 心通孔处用于电饭锅的测温, 由于底部导磁膜220可以对底壁211的四周进行加热,从而非 导磁锅210的底壁211受热均匀,所述弧形导磁膜230为整片, 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环形, 所 述弧形导磁膜230从下向上延伸, 与烹饪锅的弧形部212形状适配,由于弧形导磁膜230可以 对弧形部212的四周进行加热,从而非导磁锅210的弧形部212受热均匀。 0044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保护底部导磁膜22。
25、0,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远离非导磁锅 210的表面设有底部非导磁保护膜240, 所述底部非导磁保护膜240用于保护底部导磁膜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5105616 B 6 220,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位于底部非导磁保护膜240和非导磁锅210之间; 为了保护弧形导 磁膜230, 所述弧形导磁膜230远离非导磁锅210的表面设有弧形非导磁保护膜250, 所述弧 形非导磁保护膜250用于保护弧形导磁膜230, 所述弧形导磁膜230位于弧形非导磁保护膜 250和非导磁锅210之间。 0045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较好的保护底部导磁膜220和弧形导磁膜230, 防止底部导磁 膜22。
26、0和弧形导磁膜230被伤害到或者被氧化, 所述底部非导磁保护膜240遮盖所述底部导 磁膜220, 所述弧形非导磁保护膜250遮盖所述弧形导磁膜230, 较佳的, 所述底部非导磁保 护膜240的径向宽度大于底部导磁膜220的径向宽度, 所述弧形非导磁保护膜250的径向宽 度大于弧形导磁膜230的径向宽度, 从而可以较好的保护底部导磁膜220和弧形导磁膜230, 而且非导磁保护膜可以防止导磁膜被空气氧化,从而导磁膜导磁效果较好。 0046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非导磁保护膜位于所述导磁膜的外表面,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当导磁膜位于非导磁锅的内表面时, 所述保护膜位于所述非导。
27、 磁保护膜的内表面。 0047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在操作时防止底部导磁膜220和弧形导磁膜230重叠, 从而造 成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出现加热方面的问题,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与弧形导磁膜230的距离 大于2mm。 0048 第二实施例 0049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档板座的剖视图, 图5的结构与图4的结构相似, 因此相同 的元件符号代表相同的元件,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为弧形导磁膜和底部导 磁膜的结构。 0050 在第一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230为一整片, 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环形, 但是, 由于非导磁锅210的弧形部212不是平的, 是弧形的, 从而弧形部212在纵向上。
28、的各个点与中 心轴之间的距离一般是不等的, 当弧形导磁膜230是贴到弧形部212时, 由于贴到弧形部212 的弧形导磁膜230一般是平面的, 弧形导磁膜230容易起皱, 从而导致良率较低;而且,由于 成本方面的原因,一般弧形导磁膜230只存在弧形部212的部分区域,从而导致非导磁锅210 的弧形部212不能完全加热,导致弧形部212受热不均。 为了解决该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 请 参见图5, 所述弧形导磁膜230包括间隔开的多数圈弧部环形导磁膜231, 由于弧形导磁膜 230不是一整片, 每个弧部环形导磁膜231的表面积可以得到减少, 从而贴的时候, 多数圈弧 部环形导磁膜231不容易起皱, 。
29、提升了弧形导磁膜230贴到非导磁锅210弧形部212的良率; 而且,由于弧形导磁膜230是分多数圈设计,从而不会导致弧形部212的加热过于集中,从而 可以使弧形部212受热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数圈弧部环形导磁膜231为圆环形,多数 圈弧部环形导磁膜231的中心轴相同,相邻圈弧部环形导磁膜231之间的间隙为1-6mm, 较佳 为2mm、 3mm等, 可以兼顾弧形部加热均匀且降低成本, 防止烹饪锅冷热不均出现炸锅的危 险。 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弧形导磁膜呈螺旋形, 由内向外螺旋 延伸。 当弧形导磁膜230包括间隔开的多数圈弧部环形导磁膜231时, 其弧形导磁膜2。
30、30的体 积为各圈弧部环形导磁膜231的体积之和, 弧形导磁膜230的功率也为各圈弧部环形导磁膜 231的功率之和。 0051 同样, 为了兼顾成本及使非导磁锅210底壁211受热均匀, 防止烹饪锅冷热不均出 现炸锅的危险,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底部导磁膜220包括间隔开的多数圈底部环形导磁膜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5105616 B 7 221, 所述多数圈底部环形导磁膜221为圆环形, 且各圈底部环形导磁膜221的圆心相同, 相 邻各圈底部环形导磁膜221之间的间隙为1-6mm, 较佳为2mm、 3mm等。 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底部导磁膜还可。
31、以呈螺旋形, 由内向外螺旋延伸。 当底部导磁 膜220包括间隔开的多数圈底部环形导磁膜221时, 其底部导磁膜220的体积为各圈底部环 形导磁膜221的体积之和, 底部导磁膜220的功率也为各圈底部环形导磁膜221的功率之和。 另外,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底部导磁膜还可以像第一实施例一样设置一整片。 0052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非导磁锅210的侧面没有像第一实施例那样设置凹凸形 的凸起和凹槽, 也即所述非导磁锅210的侧面为平面。 0053 第三实施例 0054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别点为底部导磁膜 和弧形导磁膜,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底。
32、部导磁膜在径向的厚度不一样, 所述弧形导磁膜的径 向厚度也不一样, 以满足非导磁锅不同区域的加热要求, 为了防止非导磁锅在底部导磁膜 和弧形导磁膜之间的区域出现较大的温度差, 从而导致非导磁锅炸裂, 所述弧形导磁膜从 邻近底部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底部导磁膜的一侧与所述底部导磁膜从邻近弧形导磁膜的 一侧到远离弧形导磁膜的一侧相适应变化。 0055 具体而言, 当所述弧形导磁膜从邻近底部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底部导磁膜的一侧 由厚到薄变化时, 所述底部导磁膜从邻近弧形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弧形导磁膜的一侧也为 由厚到薄变化; 当所述弧形导磁膜从邻近底部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底部导磁膜的一侧由薄 到厚变化时, 所。
33、述底部导磁膜从邻近弧形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弧形导磁膜的一侧也为由薄 到厚变化; 当所述弧形导磁膜从邻近底部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底部导磁膜的一侧由厚到薄 再由薄到厚变化时, 所述底部导磁膜从邻近弧形导磁膜的一侧到远离弧形导磁膜的一侧也 为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变化等。 由于底部导磁膜和弧形导磁膜相邻一侧的厚度整体比较一 致, 从而弧形导磁膜和底部导磁膜相邻的一侧功率相近, 从而两导磁膜之间的区域温度差 异不会太大, 从而非导磁锅不会炸裂。 0056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加热烹饪锅不限于用于电饭煲,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电磁加热烹饪锅还可以用于电磁炉、 电炖锅等厨房烹饪器具上。 005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 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5105616 B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5105616 B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5105616 B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5105616 B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