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44478.6 (22)申请日 2018.06.21 (71)申请人 上海海洋大学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 号 (72)发明人 石雨鑫 邵留 何培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曹莉 (51)Int.Cl. A01N 65/08(2009.01) A01P 13/02(2006.01) C02F 1/5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及其 制备方法和应用。
2、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体生态修复领域, 特别涉及一 种抑制水中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及其制 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针对黄丝藻的植物 源抑藻剂原材料为梧桐叶。 制备方法为将凋落到 地上的梧桐叶洗净、 干燥、 粉碎、 过筛, 然后装入 筛绢袋中, 加入蒸馏水, 超声波提取1-4h, 离心 10-15min, 取上清液浓缩即可。 使用时, 将制备的 抑藻剂播洒到黄丝藻爆发水体中即可。 本发明提 及的植物源抑制剂能有效抑制黄丝藻的暴发式 生长, 施用后黄丝藻生长抑制率达到95以上, 抑制效果好, 抑制效率高, 而且对水体不产生二 次污染, 绿色、 安全、 环保。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
3、页 附图2页 CN 108902185 A 2018.11.30 CN 108902185 A 1.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包括: 将梧桐叶洗净、 干 燥、 粉碎、 过筛, 然后装入筛绢袋中, 加入蒸馏水, 超声波提取1-4h, 离心处理10-15min, 取上 清液浓缩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梧桐叶与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 20-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梧桐叶与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 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黄丝藻。
4、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 梧桐叶洗净、 干燥、 粉碎、 过筛时的筛网目数为15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筛绢袋的过筛目数为200目, 所述离心转速为2000-4000r/min。 6.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 其特征在于: 通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 方法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源抑 制剂中的梧桐叶提取液的浓度为0.05-0.15g DW/m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源抑。
5、 制剂中的梧桐叶提取液的浓度为0.1g DW/mL。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应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抑 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播洒到黄丝藻暴发式生长水域中即可, 所述植物源抑藻剂的 有效成分梧桐叶与爆发式黄丝藻水体的用量配比为1.5-3g: 1L。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02185 A 2 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体生态修复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抑制水中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 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工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 我国广大河流。
6、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日益 恶化。 污染的水体为黄丝藻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 黄丝藻属于黄藻门, 是 形成丝状藻藻华的常见种类。 该物种适应性强, 无论是在淡水水域还是海水水域均可泛滥 成灾。 黄丝藻藻华爆发高峰期一般为春秋两季。 黄丝藻的大量繁殖不仅会遮挡阳光、 影响水 体生态景观效果、 阻碍水体复氧及其他光合生物的光合成, 其藻体腐烂后又为夏季极易爆 发的微型藻类水华提供营养平台和能力基础, 对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贡献。 因此, 黄 丝藻藻华的防控已成为当今水环境中的难题。 0003 目前水体中黄丝藻的控制技术以物理打捞及泼洒化学除藻剂为主。 通过人工打捞 的方法对黄丝藻的去。
7、除是一种快速、 直接、 无污染的方式, 但只是对黄丝藻大量爆发时的一 种后期缓冲途径, 黄丝藻在人工清除过程中丝状的藻体极易被拉断, 难以被彻底清除, 残留 的藻体在营养充足、 光温理化因子适宜时会加速生长繁殖, 很快又会再次爆发。 化学除藻剂 具残留毒性, 缺乏药效专一性, 且长期单一化使用具抗性风险。 因此, 亟待研发有效抑制黄 丝藻大量生长的植物源除藻剂。 梧桐为我国常见行道树种之一, 利用其凋落叶制备抑藻剂 具有环境友好度高、 原料易得、 价格低廉等优点。 0004 现有有关藻类爆发水体防治的专利, 主要集中在蓝绿藻藻华的控制技术研发, 而 有关利用植物凋落叶提取物抑制黄丝藻生长繁殖的。
8、研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 该抑藻剂能有效抑制 黄丝藻的繁殖及生长, 见效快、 成本低, 而且对水体不产生二次污染, 绿色、 安全、 环保。 000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黄丝藻大量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制备方法及 应用。 0007 为了实现以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 一种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包括: 将梧桐叶洗净、 干 燥、 粉碎、 过筛, 然后装入筛绢袋中, 加入蒸馏水, 超声波提取1-4h, 离心处理10-15min, 取上 清液浓缩即可。 0009 优选的, 所述。
9、步骤中将梧桐叶洗净、 干燥、 粉碎、 过筛, 过筛时的筛网目数为150目。 这样更有利于后续的活性物质的提取。 0010 优选的, 所述筛绢袋的过筛目数为200目。 200目的筛绢袋即能保证粉碎好的梧桐 叶粉不外漏,又能使提取液顺利进入袋中提取有效物质。 如果筛绢袋网目过大, 会使药粉外 漏, 加大后续过滤处理难度。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8902185 A 3 0011 优选的, 所述离心处理的转速为2000-4000r/min。 0012 优选的, 所述梧桐叶与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 20-1:30。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梧桐叶 与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 20。 选取固液比为1。
10、: 20的目的是提取液液面刚好能使梧桐粉浸没在 水下, 固液比太高的话会给后续浓缩增加麻烦。 0013 优选的, 所述梧桐叶可以是梧桐落叶。 0014 通过上述方法可制备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 0015 优选的, 该植物源抑制剂中的梧桐叶的有效浓度为0.05-0.15g DW(梧桐叶干重)/ mL。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植物源抑制剂中的梧桐叶的有效浓度为0.1g DW(梧桐叶干重)/mL。 选取合适的有效浓度的目的是便于后续应用, 浓度过低会导致应用时体积用量增加, 过高 会导致误差加大。 0016 上述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应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抑制黄丝藻生 长的植物源。
11、抑藻剂直接播洒到黄丝藻暴发式生长水域中即可。 所述植物源抑制剂的有效成 分梧桐叶与爆发式黄丝藻水体的用量配比为1.5-3g: 1L。 合适的用量配比, 既可以有效防止 黄丝藻的爆发式生长, 又不会造成浪费, 也不会污染水体。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 所述植物源抑藻剂能有效抑制黄丝藻的生长, 施用后黄丝藻生长抑制率达到 95以上,细胞密度下降明显, 抑藻效果好, 抑制效率高, 而且对水体不产生二次污染, 绿 色、 安全、 环保。 0019 2、 所述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的原料为梧桐叶, 可以是梧桐落叶, 原料 易得、 价格便宜, 成本低, 有利于实际推广使用, 而。
12、且使用时不受地域、 节气、 温度等条件的 限制。 0020 3、 所述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制剂的制备周期短, 制备工艺简单, 制备过程 中不涉及有机溶剂或其他化学物质,环境友好度高。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对黄丝藻藻密度的抑制 效果对比图。 0022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对黄丝藻显微结构的影 响, 其中, 植物源抑制剂的使用量为30mL/L。 图A, 为24h后对照组显微照; 图B为24h后添加抑 制剂组显微照。 0023 图3为实施例2中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对黄丝藻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 (最大光能转。
13、换效率)的影响。 0024 图4为实施例2中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对黄丝藻叶绿素荧光参数YII (实际光合效率)参数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6 实施例1 0027 本实施例中针对的水华藻为黄丝藻, 是我国湖泊、 河道、 池塘水域常见种, 培养容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8902185 A 4 器内黄丝藻藻细胞起始密度为1.02106个/mL。 0028 (1)植物源黄丝藻抑藻剂的制备方法: 将梧桐凋落叶采回后洗净、 粉碎、 过筛, 装入 定制的筛绢袋(200目)中, 置于烧杯中, 按1: 20的固液比添加蒸馏水, 超。
14、声波提取1h, 离心 (40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浓缩至250ml, 得浓度为0.1g DW/ml的提取液, 该提取液即为 抑制黄丝藻生长的植物源抑藻剂。 0029 (2)植物源黄丝藻抑制剂的使用方法: 实验所用培养容器为体积500ml的三角瓶, 含有黄丝藻的培养液体积为180ml, 加入步骤(1)中制得的植物源抑制剂, 实验时分成两组, A组实验组的培养容器中加入5.5mL的本实施例制备的植物源抑藻剂, B组对照组中将植物 源抑制剂替代为5.5mL的蒸馏水, 其他条件不变; 然后将A组和B组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96h, 于第24h、 第48h、 第72h、 第96h分别记录两。
15、组黄丝藻藻细胞数变化情况, 并于试验过程 中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黄丝藻微观结构变化情况。 试验结果如图1、 图2所示。 由图1可以看 出, 未添加植物源抑藻剂的对照组黄丝藻细胞数增长明显; 与对照相比, 添加有本发明制备 的植物源抑藻剂的实验组黄丝藻藻细胞数在24h时藻细胞抑制率达52以上, 48h达到了 84以上, 72h达到了95以上, 96h更是达到了97以上。 由图2可以看出, 添加有植物源抑 制剂的实验组24h后黄丝藻藻体出现明显破损、 腐烂现象, 表明植物源抑藻剂对黄丝藻的抑 制效果明显; 而未添加植物源抑制剂的对照组黄丝藻藻体完整, 未见损伤。 0030 实施例2 0031 本实施。
16、例中针对的水华藻为黄丝藻, 是我国湖泊、 河道、 池塘水域常见种, 培养容 器内黄丝藻藻细胞起始密度同样为1.02106个/mL。 0032 (1)植物源黄丝藻抑藻剂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1。 0033 (2)植物源黄丝藻抑制剂的使用方法: 实验所用培养容器为体积500ml的三角瓶, 含有黄丝藻的培养液体积为180ml, 加入步骤(1)中制得的植物源抑制剂, 实验时分成两组, A组实验组的培养容器中加入2.75mL的植物源黄丝藻生长抑藻剂, B组对照组中将植物源抑 制剂替代为2.75mL的蒸馏水, 其他条件不变; 然后将A组和B组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培养96h, 并于第24h、 第48h、 第72。
17、h、 第96h分别记录两组黄丝藻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最大光能转换 效率)和YII(实际光合效率)值。 试验结果如图3、 图4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 未添加植物源抑 藻剂的对照组中黄丝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维持在0.6左右, 表明藻体健康状态良 好; 与对照相比, 添加有本发明制备的植物源抑藻剂的实验组黄丝藻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 值自24h开始就开始下降, 且96h观察期内黄丝藻Fv/Fm值始终低于0.4。 Fv/Fm值下降, 表明 藻体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健康生理状态下降。 由图4可以看出, 未添加植物源抑藻剂的对照 组中黄丝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YII值维持在0.3-0.4之间, 而添加有本发明制备的植物源抑 藻剂的实验组黄丝藻叶绿素荧光参数YII值24h后就降至0.15以下, 藻体光合系统受抑制明 显。 0034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但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所公开的 内容。 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 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8902185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108902185 A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108902185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