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是一种结籽能力强的木本油料植物,属于喜阴植物,不耐日灼高热,种子含油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油用牡丹作为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常年种植,传统单一种植模式,5年生以上的苗木一年只能收获一季。
鲜食玉米是一种具有独特口感和品质的鲜嫩玉米,主要为甜玉米和糯玉米,粗蛋白、粗脂肪、油酸、赖氨酸含量高,易于消化。煮熟后柔软细脆,皮薄无渣,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生长期短,适于鲜食,也可制成罐头和速冻保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油用牡丹种植空白地闲置问题,充分发挥耕地利用率,实现单位面积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的增产增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保护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的种植方法包括将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间作套种的步骤。
上述方法中,所述间作套种的方法为等行距播种油用牡丹,每隔两行油用牡丹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即在第二行油用牡丹和第三行油用牡丹间、第四行油用牡丹和第五行油用牡丹间、第六行油用牡丹和第七行油用牡丹间,依次类推,均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并使其与两侧的油用牡丹的行距相等。
上述方法中,所述鲜食玉米播种前还包括施用腐熟有机肥的步骤;所述腐熟有机肥是将由菌菇废弃物、羊粪和小麦秸秆组成的混合物料依次经过消毒、脱臭和烘干处理后得到的肥料。
进一步的,所述菌菇废弃物为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所述羊粪为晾晒后的羊粪;所述小麦秸秆为粉碎后的小麦秸秆。在本发明中,所述晾晒的方法为将菌菇废弃物和羊粪置于晒场晾晒风干,使其水分含量达到20-30%。
所述消毒的方法为蒸汽消毒法。
更进一步的,所述腐熟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每亩1000-1500千克。在本发明中,所述腐熟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每亩1200千克。
所述蒸汽消毒法的蒸汽温度可为70-90℃,蒸汽时间可为20-3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蒸汽消毒法的蒸汽温度具体为80℃,蒸汽时间具体为25min。
上述方法中,在入夏时节(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还包括对油用牡丹叶片喷施植物保护液的步骤。所述植物保护液的用量为每亩喷施800-1000L。
所述植物保护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硫酸锌母液、二乙胺四乙酸铁纳母液、硝酸钙母液、磷酸二氢铵母液、硫酸镁母液和硝酸钾母液混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所述混合液与分散剂混匀,得到所述植物保护液。
进一步的,所述硫酸锌母液、所述二乙胺四乙酸铁纳母液、所述硝酸钙母液、所述磷酸二氢铵母液、所述硫酸镁母液、所述硝酸钾母液按照体积比为1:2:2:2:2:2的比例混匀;
所述分散剂按照体积分数为0.3%的比例加入所述混合液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硫酸锌母液、所述二乙胺四乙酸铁纳母液、所述硝酸钙母液、所述磷酸二氢铵母液、所述硫酸镁母液、所述硝酸钾母液浓度分别为0.29g/L、18g/L、295g/L、34g/L、123g/L、126g/L。各母液的溶剂均为水。
所述分散剂为有机硅分散剂,具体为农业用有机硅分散剂。所述农业用有机硅分散剂加入混合液后置于电磁搅拌器充分混匀。
上述方法中,所述油用牡丹的播种行距为0.4-0.6m;
所述油用牡丹的播种株距为0.3-0.5m;
所述鲜食玉米的播种株距为0.25-0.3m。
进一步的,所述油用牡丹的播种行距为0.5m;
所述油用牡丹的播种株距为0.4m;
所述鲜食玉米的播种株距为0.25m。
上述方法中,所述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均可为常见品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油用牡丹为5年生以上的油用牡丹苗木,品种具体为‘凤丹’;所述鲜食玉米的品种具体为郑黄糯2号、斯达甜208或京科糯2000。
另一方面,本发明保护上述腐熟有机肥。
上述方法或腐熟有机肥在如下1)-4)中任一种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促进油用牡丹生长;
2)降低油用牡丹日灼病发病率;
3)提高油用牡丹产量;
4)提高鲜食玉米产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方法,该方法的种植模式为等行距播种油用牡丹,每隔两行油用牡丹间种一行鲜食玉米。本发明的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的种植方法充分结合油用牡丹喜阴特性和玉米高杆作物的生长特征,通过合理控制油用牡丹的种植密度和玉米株距,为油用牡丹提供遮阴效果,在保证油用牡丹不减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鲜食玉米正常生长,实现了两种作物协同生长,不仅提高了油用牡丹产量、降低了日灼病发生率,还增收了鲜食玉米。本发明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的套种方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工,有利于增加土地覆盖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杂草生长,维持大田生态平衡,实现了种植过程中轻简化栽培。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用牡丹行间土地资源闲置的问题,而且在盛夏时节起到遮阴避日的作用,避免了日灼造成的植株伤害;同时还实现了一年两熟,一亩地纯收入可达3500元以上,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实施例1、一种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方法
一、实验组
1、品种的选择
油用牡丹:5年生以上油用牡丹苗木,来源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品种名称为‘凤丹’;
鲜食玉米:鲜食玉米种子,来源于种子市场,生长期为70-75天,品种名称为郑黄糯2号。
2、播种前土壤处理
为了使土壤较为疏松透气,便于播种和控制播种深度,播种前7天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0-40cm。
3、播种油用牡丹
于2014年9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试验基地,移栽5年生以上油用牡丹苗木。播种株距为0.4m;播种行距为0.5m;播种深度为0.3m;播种密度为每亩3300株,共播种1亩。
4、整地开沟和施肥
在油用牡丹种植区,通过开沟机对油用牡丹行距内闲置地块进行开沟,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每亩1200千克。
腐熟有机肥制备方法如下:将菌菇废弃物(收购于菌菇种植户)和羊粪(收购于养殖户)置于晒场,晾晒风干,使水分含量达到20-30%,得到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和羊粪;将小麦秸秆(收购于农户)用粉碎机打碎,得到粉碎后的秸秆。将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羊粪与粉碎后的秸秆三种原料按照质量比为2:3:5的比例混匀,得到混合物料。采用蒸汽消毒法对混合物料进行消毒,蒸汽温度为80℃,蒸汽时间为25分钟,得到消毒后的肥料。消毒后的肥料依次经脱臭剂(购于山东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脱臭和箱式烘干机烘干处理后,即可使用。
5、播种鲜食玉米
于2017年5月中旬播种鲜食玉米,每隔两行油用牡丹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即在第二行油用牡丹和第三行油用牡丹间、第四行油用牡丹和第五行油用牡丹间、第六行油用牡丹和第七行油用牡丹间,依次类推,均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并使其与两侧的油用牡丹的行距相等。播种株距为0.25m;播种深度为3-5cm。
6、田间管理
(1)待鲜食玉米种子发芽长至5-7cm高时,按株距0.25-0.3m定苗,定苗后除草中耕,防止伤根。大田干旱时适当补水,避免积水。发生玉米螟等病虫害时,可参照施药说明科学用药。
(2)入夏时节(5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为保护油用牡丹叶片避免高温日灼伤害,对油用牡丹叶片适当喷施植物保护液,每亩喷施900L。
植物保护液制备方法如下:在室内分别配置硫酸锌、二乙胺四乙酸铁纳、硝酸钙、磷酸二氢铵、硫酸镁、硝酸钾(化学纯试剂均购于山东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母液(溶剂为水),使各母液浓度分别为0.29g/L、18g/L、295g/L、34g/L、123g/L、126g/L;然后将硫酸锌母液、二乙胺四乙酸铁纳母液、硝酸钙母液、磷酸二氢铵母液、硫酸镁母液、硝酸钾母液按照体积比为1:2:2:2:2:2的比例混匀,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按照体积分数为0.3%的比例加入农业用有机硅分散剂(购于山东凯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置于电磁搅拌器充分混匀后,即得到植物保护液。棕色瓶保存,即可使用。
二、对照组
以仅等行距种植5年生油用牡丹(油用牡丹不与鲜食玉米或其他任何作物间种)作为对照组。播种株距为0.4m;播种行距为0.5m;播种密度为每亩3300株,共播种1亩。
三、产量统计
于2017年7月下旬,鲜食玉米在授粉后20-25天成熟,依籽粒灌浆程度,适时人工下棒采收,采收后及时加工处理。于2017年8月中上旬收获油用牡丹果荚,依籽粒饱满程度、果荚为深绿色且未开裂,适时人工采摘,采摘后果荚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结果表明:对照组牡丹籽产量为150kg/亩,而实验组牡丹籽产量可达180kg/亩,产值3000元左右。间作套种条件下,鲜食玉米产量可达1000-1200个/亩,产值为2000元左右。
四、牡丹日灼病发生率
于2017年6-7月分别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油用牡丹叶片的日灼病发生情况,并统计日灼病发生率。日灼病发病率计算公式如下:(叶片出现干枯的植株数/全部植株数)×100%。
结果表明:对照组叶片日灼病发生率为23%,实验组叶片日灼病发生率为9%。
实施例2、一种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方法
一、实验组
1、品种的选择
油用牡丹:5年生以上油用牡丹苗木,来源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品种名称为‘凤丹’;
鲜食玉米:鲜食玉米种子,来源于种子市场,生长期为70-75天,品种名称为斯达甜208。
2、播种前土壤处理
为了使土壤较为疏松透气,便于播种和控制播种深度,播种前7天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0-40cm。
3、播种油用牡丹
于2014年9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试验基地,移栽5年生以上油用牡丹苗木。播种株距为0.4m;播种行距为0.5m;播种深度为0.3m;播种密度为每亩3300株,共播种1亩。
4、整地开沟和施肥
在油用牡丹种植区,通过开沟机对油用牡丹行距内闲置地块进行开沟,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每亩1200千克。
腐熟有机肥制备方法如下:将菌菇废弃物(收购于菌菇种植户)和羊粪(收购于养殖户)置于晒场,晾晒风干,使水分含量达到20-30%,得到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和羊粪;将小麦秸秆(收购于农户)用粉碎机打碎,得到粉碎后的秸秆。将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羊粪与粉碎后的秸秆三种原料按照质量比为2:3:5的比例混匀,得到混合物料。采用蒸汽消毒法对混合物料进行消毒,蒸汽温度为80℃,蒸汽时间为25分钟,得到消毒后的肥料。消毒后的肥料依次经脱臭剂(购于山东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脱臭和箱式烘干机烘干处理后,即可使用。
5、播种鲜食玉米
于2017年5月中旬播种鲜食玉米,每隔两行油用牡丹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即在第二行油用牡丹和第三行油用牡丹间、第四行油用牡丹和第五行油用牡丹间、第六行油用牡丹和第七行油用牡丹间,依次类推,均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并使其与两侧的油用牡丹的行距相等。播种株距为0.25m;播种深度为3-5cm。
6、田间管理
(1)待鲜食玉米种子发芽长至5-7cm高时,按株距0.25-0.3m定苗,定苗后除草中耕,防止伤根。大田干旱时适当补水,避免积水。发生玉米螟等病虫害时,可参照施药说明科学用药。
(2)入夏时节(5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为保护油用牡丹叶片避免高温日灼伤害,对油用牡丹叶片适当喷施植物保护液,每亩喷施900L。
植物保护液制备方法如下:在室内分别配置硫酸锌、二乙胺四乙酸铁纳、硝酸钙、磷酸二氢铵、硫酸镁、硝酸钾(化学纯试剂均购于山东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母液(溶剂为水),使各母液浓度分别为0.29g/L、18g/L、295g/L、34g/L、123g/L、126g/L;然后将硫酸锌母液、二乙胺四乙酸铁纳母液、硝酸钙母液、磷酸二氢铵母液、硫酸镁母液、硝酸钾母液按照体积比为1:2:2:2:2:2的比例混匀,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按照体积分数为0.3%的比例加入农业用有机硅分散剂(购于山东凯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置于电磁搅拌器充分混匀后,即得到植物保护液。棕色瓶保存,即可使用。
二、对照组
以仅等行距种植5年生油用牡丹(油用牡丹不与鲜食玉米或其他任何作物间种)作为对照组。播种株距为0.4m;播种行距为0.5m;播种密度为每亩3300株,共播种1亩。
三、产量统计
于2017年7月下旬,鲜食玉米在授粉后20-25天成熟,依籽粒灌浆程度,适时人工下棒采收,采收后及时加工处理。于2017年8月中上旬收获油用牡丹果荚,依籽粒饱满程度、果荚为深绿色且未开裂,适时人工采摘,采摘后果荚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结果表明:对照组牡丹籽产量为150kg/亩,而实验组牡丹籽产量可达185kg/亩,产值3000元左右。间作套种条件下,鲜食玉米产量可达1000-1100个/亩,产值为2000元左右。
四、牡丹日灼病发生率
于2017年6-7月分别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油用牡丹叶片的日灼病发生情况,并统计日灼病发生率。日灼病发病率计算公式如下:(叶片出现干枯的植株数/全部植株数)×100%。
结果表明:对照组叶片日灼病发生率为25%,实验组叶片日灼病发生率为8%。
实施例3、一种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方法
一、实验组
1、品种的选择
油用牡丹:5年生以上油用牡丹苗木,来源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品种名称为‘凤丹’;
鲜食玉米:鲜食玉米种子,来源于种子市场,生长期为70-75天,品种名称为京科糯2000。
2、播种前土壤处理
为了使土壤较为疏松透气,便于播种和控制播种深度,播种前7天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0-40cm。
3、播种油用牡丹
于2014年9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试验基地,移栽5年生以上油用牡丹苗木。播种株距为0.4m;播种行距为0.5m;播种深度为0.3m;播种密度为每亩3300株,共播种1亩。
4、整地开沟和施肥
在油用牡丹种植区,通过开沟机对油用牡丹行距内闲置地块进行开沟,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每亩1200千克。
腐熟有机肥制备方法如下:将菌菇废弃物(收购于菌菇种植户)和羊粪(收购于养殖户)置于晒场,晾晒风干,使水分含量达到20-30%,得到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和羊粪;将小麦秸秆(收购于农户)用粉碎机打碎,得到粉碎后的秸秆。将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羊粪与粉碎后的秸秆三种原料按照质量比为2:3:5的比例混匀,得到混合物料。采用蒸汽消毒法对混合物料进行消毒,蒸汽温度为80℃,蒸汽时间为25分钟,得到消毒后的肥料。消毒后的肥料依次经脱臭剂(购于山东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脱臭和箱式烘干机烘干处理后,即可使用。
5、播种鲜食玉米
于2017年5月中旬播种鲜食玉米,每隔两行油用牡丹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即在第二行油用牡丹和第三行油用牡丹间、第四行油用牡丹和第五行油用牡丹间、第六行油用牡丹和第七行油用牡丹间,依次类推,均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并使其与两侧的油用牡丹的行距相等。播种株距为0.25m;播种深度为3-5cm。
6、田间管理
(1)待鲜食玉米种子发芽长至5-7cm高时,按株距0.25-0.3m定苗,定苗后除草中耕,防止伤根。大田干旱时适当补水,避免积水。发生玉米螟等病虫害时,可参照施药说明科学用药。
(2)入夏时节(5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为保护油用牡丹叶片避免高温日灼伤害,对油用牡丹叶片适当喷施植物保护液,每亩喷施900L。
植物保护液制备方法如下:在室内分别配置硫酸锌、二乙胺四乙酸铁纳、硝酸钙、磷酸二氢铵、硫酸镁、硝酸钾(化学纯试剂均购于山东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母液(溶剂为水),使各母液浓度分别为0.29g/L、18g/L、295g/L、34g/L、123g/L、126g/L;然后将硫酸锌母液、二乙胺四乙酸铁纳母液、硝酸钙母液、磷酸二氢铵母液、硫酸镁母液、硝酸钾母液按照体积比为1:2:2:2:2:2的比例混匀,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按照体积分数为0.3%的比例加入农业用有机硅分散剂(购于山东凯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置于电磁搅拌器充分混匀后,即得到植物保护液。棕色瓶保存,即可使用。
二、对照组
以仅等行距种植5年生油用牡丹(油用牡丹不与鲜食玉米或其他任何作物间种)作为对照组。播种株距为0.4m;播种行距为0.5m;播种密度为每亩3300株,共播种1亩。
三、产量统计
于2017年7月下旬,鲜食玉米在授粉后20-25天成熟,依籽粒灌浆程度,适时人工下棒采收,采收后及时加工处理。于2017年8月中上旬收获油用牡丹果荚,依籽粒饱满程度、果荚为深绿色且未开裂,适时人工采摘,采摘后果荚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结果表明:对照组牡丹籽产量为150kg/亩,而实验组牡丹籽产量可达165kg/亩,产值3000元左右。间作套种条件下,鲜食玉米产量可达1000-1200个/亩,产值为2000元左右。
四、牡丹日灼病发生率
于2017年6-7月分别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油用牡丹叶片的日灼病发生情况,并统计日灼病发生率。日灼病发病率计算公式如下:(叶片出现干枯的植株数/全部植株数)×100%。
结果表明:对照组叶片日灼病发生率为27%,实验组叶片日灼病发生率为10%。
对比例、一种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的种植方法
一、实验组
1、品种的选择
油用牡丹:5年生以上油用牡丹苗木,来源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品种名称为‘凤丹’;
鲜食玉米:鲜食玉米种子,来源于种子市场,生长期为70-75天,品种名称为郑黄糯2号。
2、播种前土壤处理
为了使土壤较为疏松透气,便于播种和控制播种深度,播种前7天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30-40cm。
3、播种油用牡丹
于2014年9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试验基地,移栽5年生以上油用牡丹苗木。播种株距为0.4m;播种行距为0.5m;播种深度为0.3m;播种密度为每亩3300株,共播种1亩。
4、整地开沟和施肥
在油用牡丹种植区,通过开沟机对油用牡丹行距内闲置地块进行开沟,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每亩1200千克。
腐熟有机肥制备方法如下:将菌菇废弃物(收购于菌菇种植户)和羊粪(收购于养殖户)置于晒场,晾晒风干,使水分含量达到20-30%,得到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和羊粪;将小麦秸秆(收购于农户)用粉碎机打碎,得到粉碎后的秸秆。将晾晒后的菌菇废弃物、羊粪与粉碎后的秸秆三种原料按照质量比为2:3:5的比例混匀,得到混合物料。采用蒸汽消毒法对混合物料进行消毒,蒸汽温度为80℃,蒸汽时间为25分钟,得到消毒后的肥料。消毒后的肥料依次经脱臭和烘干处理后,即可使用。
5、播种鲜食玉米
于2017年5月中旬播种鲜食玉米,每两行油用牡丹间等距离间种一行鲜食玉米,即在第一行油用牡丹和第二行油用牡丹间、第二行油用牡丹和第三行油用牡丹间、第三行油用牡丹和第四行油用牡丹间,依次类推,均等距离间种一行鲜食玉米。播种株距为0.25m;播种深度为3-5cm。
6、田间管理
(1)待鲜食玉米种子发芽长至5-7cm高时,按株距0.25-0.3m定苗,定苗后除草中耕,防止伤根。大田干旱时适当补水,避免积水。发生玉米螟等病虫害时,可参照施药说明科学用药。
(2)入夏时节(5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为保护油用牡丹叶片避免高温日灼伤害,对油用牡丹叶片适当喷施植物保护液,每亩喷施900L。
植物保护液制备方法如下:在室内分别配置硫酸锌、二乙胺四乙酸铁纳、硝酸钙、磷酸二氢铵、硫酸镁、硝酸钾(化学纯试剂均购于山东博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母液(溶剂为水),使各母液浓度分别为0.29g/L、18g/L、295g/L、34g/L、123g/L、126g/L;然后将硫酸锌母液、二乙胺四乙酸铁纳母液、硝酸钙母液、磷酸二氢铵母液、硫酸镁母液、硝酸钾母液按照体积比为1:2:2:2:2:2的比例混匀,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按照体积分数为0.3%的比例加入农业用有机硅分散剂(购于山东凯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置于电磁搅拌器充分混匀后,即得到植物保护液。棕色瓶保存,即可使用。
二、对照组
以仅等行距种植5年生油用牡丹(油用牡丹不与鲜食玉米或其他任何作物间种)作为对照组。播种株距为0.4m;播种行距为0.5m;播种密度为每亩3300株,共播种1亩。
三、产量统计
于2017年7月下旬,鲜食玉米在授粉后20-25天成熟,依籽粒灌浆程度,适时人工下棒采收,采收后及时加工处理。于2017年8月中上旬收获油用牡丹果荚,依籽粒饱满程度、果荚为深绿色且未开裂,适时人工采摘,采摘后果荚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结果表明:对照组牡丹籽产量为150kg/亩,而实验组牡丹籽产量为100kg/亩,产值1800元左右。间作套种条件下,鲜食玉米产量可达1400-1500个/亩,产值为2400元左右。
四、牡丹立枯病发生率
于2017年7月分别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油用牡丹立枯病发生情况,并统计立枯病发生率。立枯病发病率计算公式如下:(叶片及根部出现干枯、霉腐的植株数/全部植株数)×100%。
结果表明:对照组立枯病发生率为2%,实验组立枯病发生率为28%。
对比例中油用牡丹与鲜食玉米按照1+1模式种植,玉米行距过于紧凑,行间疏风透气效果差,阳光照射效果差,高温高湿环境下,油用牡丹叶片出现霉腐,并发生立枯病,最终导致牡丹籽减产。
综上所述,本发明油用牡丹和鲜食玉米一年两熟的高效间作套种模式,不仅可提高油用牡丹产量、降低日灼病发生率,而且充分利用了油用牡丹闲置地块,增收了鲜食玉米,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亩地纯收入可达3500元以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案,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修改或者替换,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