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疏通的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疏通工具 ; 本发明工具可用于 疏通水斗、 抽水马桶等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疏通工具如图 1 所示 ; 图中的标号说明 : 1 是压气体, 通常是用橡皮材 料制成, 结构为朝下敞开、 朝上封闭的镂空腔体 ; 2 是木柄。当水斗、 抽水马桶等发生堵塞 时, 可使用图 1 所示的疏通工具, 将该疏通工具的压气体对着下水口, 然后下压木柄, 由于 压气体的下部边缘与水斗或抽水马桶等压迫形成密封, 压气体受压后变形、 镂空腔体的内 部空间变小, 造成镂空腔体内的空气压缩、 气体压力变大 ; 接着, 朝上拉动木柄, 压气体恢复 原来的形状、 镂空腔体的内部空间变大, 造成镂空腔体内的气体压力变小。在前述中, 镂空 腔体内的气体压力反复进行着变大、 变小, 其动力通过水的传递, 最后达到疏通效果。
现有技术的疏通工具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存在不足之处 : 即下压木柄或 上拉木柄的时候, 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 女性或老少人员往往无力实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疏通工具在使用时需要花费很大力气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 了以下技术方案。
1. 一种疏通工具, 包括压气体、 运动机构 ; 所述的运动机构包括 : 箱体, 运动杆, 齿 轮机构, 安装板, 保障运动杆上下正常运动的辅助机构 ;
所述的箱体为六面体, 所述的六面为盖面、 底面、 左侧面、 右侧面、 前侧面和后侧 面; 箱体的底面与压气体固定连接 ; 箱体的盖面开设供运动杆进行上下运动的进出孔 ; 左 侧面和右侧面, 它们的内壁均开设齿条 ;
所述的运动杆, 其身部的截面呈矩形, 身部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均开设齿条 ; 运 动杆, 其竖直设置, 其头部位于箱体盖面的上方, 其下端位于箱体内 ;
所述的齿轮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齿轮组和右齿轮组 ; 齿轮机构和安装板均设置 在箱体内 ;
左齿轮组包括主动左齿轮、 被动左齿轮、 起反向作用的反向左齿轮 ; 主动左齿轮, 其位于安装板的背面, 其右部与运动杆左侧表面的齿条啮合 ; 被动左齿轮位于安装板的前 面; 主动左齿轮和被动左齿轮同轴设置、 并均与安装板转动连接 ; 反向左齿轮, 其与安装板 转动连接, 其右部与被动左齿轮啮合, 其左部与箱体左侧面的齿条啮合 ;
右齿轮组包括主动右齿轮、 被动右齿轮、 起反向作用的反向右齿轮 ; 主动右齿轮, 其位于安装板的背面, 其左部与运动杆右侧面的齿条啮合 ; 被动右齿轮位于安装板的前面 ; 主动右齿轮和被动右齿轮同轴设置、 并均与安装板转动连接 ; 反向右齿轮, 其与安装板转动 连接, 其左部与被动右齿轮啮合, 其右部与箱体右侧面的齿条啮合。
2. 所述的运动杆, 其头部为圆柱体。
3. 所述的辅助机构包括前直条和后直条 ;
所述箱体的前侧面, 其内壁的中央部位开设竖直、 凹陷的前导槽 ; 所述的后侧面, 其内壁的中央部位开设竖直、 凹陷的后导槽 ;
所述的前直条, 其位于前导槽内, 其背部开设凹槽, 背部的上侧和下侧均与运动杆 的前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 ; 安装板位于凹槽内, 凹槽的上下宽度大于安装板的高度 ;
所述的后直条, 其位于箱体后侧面的后导槽内, 其前表面与运动杆的后表面相抵 并固定连接。
4. 所述的辅助机构包括以下 a 和 b 的设置 :
a. 运动杆在箱体内运动至最低位置时, 运动杆的底部与箱体底面的朝上面抵接 触;
b. 运动杆在箱体内最高位置时, 安装板的上侧边缘与箱体盖面的朝下面抵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只需使用较小的力气, 就能排除堵塞、 达到疏通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技术的疏通工具 ; 图 2 是本发明疏通工具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工具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之一 ; 图 4 是本发明工具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之二 ; 图 5 是图 4 的 A-A 向剖视图, 本图作了放大处理, 放大比例为 3.6 ∶ 1 ; 图 6 是图 4 中 I 处的局部放大图, 放大比例为 3.6 ∶ 1 ;图 7 是图 6 的 C-C 向剖视图 ;
图 8 是图 4 的 B-B 向剖视图。
图 9 是结构示意图, 图中表达了安装板位于前直条的凹槽内、 凹槽的上下宽度大 于安装板的高度 ; 图中的 H 是安装板的高度, W 是凹槽的上下宽度 ; 本图可与图 8 结合起来 进行理解。
图中标号说明
1. 压气体 ; 2. 木柄 ; 3. 运动杆 ; 3-2. 后直条 ; 4. 箱体 ; 4-1. 盖面 ; 4-2. 右侧面 ; 4-3. 底面 ; 4-4. 左侧面 ; 4-5. 前侧面 ; 4-6. 后侧面 ; 5. 反向右齿轮 ; 6. 被动右齿轮 ; 7. 主 动右齿轮 ; 8. 前直条 ; 9. 安装板 ; 10. 主动左齿轮 ; 11. 被动左齿轮 ; 12. 反向左齿轮 ; H. 安 装板的高度 ; W. 前直条凹槽的上下宽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总体描述、 说明和解释。
本发明的一种疏通工具, 参见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和图 6 所示 ; 其中 : 图 2 是本发 明疏通工具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工具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之一 ; 图 4 是本发明工具内部 结构的示意图之二 ; 图 5 是图 4 的 A-A 向剖视图, 本图作了放大处理, 放大比例为 3.6 ∶ 1 ; 图 6 是图 4 中 I 处的局部放大图, 放大比例为 3.6 ∶ 1。
本发明的一种疏通工具, 包括压气体 1、 运动机构 ; 与众不同是 : 运动机构包括了箱体 4、 运动杆 3、 齿轮机构、 安装板 9、 保障运动杆上下正常运动的辅助机构。 对于上面所述 的各部件、 零件等, 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箱体 4 为六面体 ; 六面具体为 : 盖面 4-1、 底面 4-3、 左侧面 4-4、 右侧面 4-2、 前侧面 4-5 和后侧面 4-6。
箱体 4 的底面 4-3 与压气体 1 固定连接。说明 : 固定连接可以如图 2 所示的方法, 设置一小段棍体, 棍体的上端与箱体 4 的底面 4-3 固定连接, 棍体的下端再与压气体 ; 固定 连接也可以是箱体 4 的底面 4-3 与棍体制造为一体, 这样棍体的下端再与压气体。
箱体 4 的盖面 4-1 开设供运动杆 3 进行上下运动的进出孔。
左侧面 4-4 和右侧面 4-2, 它们的内壁均开设齿条。说明 : 内壁均开设齿条, 可以 是齿条单独制造、 然后再将齿条安装到内壁上去 ; 也可以是内壁上铣出齿条 ; 还可以是齿 条与左侧面 4-4 制造为一体、 齿条与与侧面 4-2 制造为一体, 比如 : 左侧面 4-4 和右侧面 4-2 均使用塑料材料制造, 它们从塑料压机上制造出来的时候、 内壁上就已经有了齿条。
所述的运动杆 3, 其身部的截面呈矩形, 身部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均开设齿条 ; 运动杆 3, 其竖直设置, 其头部位于箱体 4 盖面 4-1 的上方, 其下端位于箱体 4 内。
所述的齿轮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齿轮组和右齿轮组 ; 齿轮机构和安装板 9 均设 置在箱体 4 内。 左齿轮组包括主动左齿轮 10、 被动左齿轮 11、 起反向作用的反向左齿轮 12 ; 主动 左齿轮 10, 其位于安装板 9 的背面, 其右部与运动杆 3 左侧表面的齿条啮合 ; 被动左齿轮 11 位于安装板 9 的前面 ; 主动左齿轮 10 和被动左齿轮 11 同轴设置、 并均与安装板 9 转动连 接; 反向左齿轮 12, 其与安装板 9 转动连接, 其右部与被动左齿轮 11 啮合, 其左部与箱体 4 左侧面 4-4 的齿条啮合。
右齿轮组包括主动右齿轮 7、 被动右齿轮 6、 起反向作用的反向右齿轮 5 ; 主动右齿 轮 7, 其位于安装板 9 的背面, 其左部与运动杆 3 右侧面 4-2 的齿条啮合 ; 被动右齿轮 6 位于 安装板 9 的前面 ; 主动右齿轮 7 和被动右齿轮 6 同轴设置、 并均与安装板 9 转动连接 ; 反向 右齿轮 5, 其与安装板 9 转动连接, 其左部与被动右齿轮 6 啮合, 其右部与箱体 4 右侧面 4-2 的齿条啮合。
操作者在使用本发明工具时, 将工具的压气体对着下水口, 然后手握运动杆 3 的 上端向下压迫, 齿轮机构动作, 造成箱体 4 的底面 4-3 向下运动, 从而使压气体 1 受压变形、 压气体 1 的内部空间变小, 造成镂空腔体内的空气压缩、 气体压力变大 ; 反之, 操作者朝上 拉动运动杆 3, 齿轮机构反向动作, 造成箱体 4 的底面 4-3 向上运动, 压气体恢复原来的形 状、 镂空腔体的内部空间变大, 造成镂空腔体内的气体压力变小。在前述中, 镂空腔体内的 气体压力反复进行着变大、 变小, 其动力通过水的传递, 最后达到疏通效果。
对于以上的动作, 需要说明两点 :
说明 1. 箱体 4 的底面 4-3 上下移动一个长度单位路程, 则运动杆 3 的上端所发生 的上下移动要大于一个长度单位路程, 比如四个长度单位路程。
说明 2. 与现有技术的疏通工具相比较, 本发明工具可以省力, 但运动杆 3 的动作 幅度变大, 说明不能省功, 符合科学法则。
3. 齿轮机构的原理和动作, 后面相关的篇幅处有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 本发明工具的内部动作, 离不开保障运动杆 3 上下正常运动的辅助机构之支
撑, 也就是讲 : 有了该辅助机构的支撑, 运动杆 3 可以顺利实现竖直上下运动的功能 ; 否则 将会偏左、 或偏右、 或偏前、 或偏后, 导致运动杆 3 无法正常上下运动, 出现卡死等各种故障 情况。 还有, 对于运动杆 3 的最高运动位置也应该作出限制, 否则, 运动杆 3 向上运动不受限 制, 就会在朝上方向被拔出,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辅助机构中设置相关技术措施予以解决。 另外, 根据设计的具体情况, 还可以决定辅助机构是否需要具有其他的功能 ; 可以不需要其 他的功能, 但如果需要具有其他功能的, 还要根据设计要求, 决定有多少其他的功能。关于 辅助机构, 后面相关的篇幅处有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上,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总体描述、 说明和解释。下面。再对本发明的各 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 说明和解释。
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运动杆 3, 其头部为圆柱体。
说明 : 由于运动杆 3 身部的截面呈矩形, 因为身部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均开设 齿条 ; 所以, 如果运动杆 3 头部截面也呈矩形的话, 将会对操作人员的手掌造成很不舒服。 运动杆 3 的头部制造为圆柱体的, 就能解决手掌不舒服的问题。
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辅助机构包括前直条 8 和后直条 3-2 ;
所述箱体 4 的前侧面 4-5, 其内壁的中央部位开设竖直、 凹陷的前导槽 ; 所述的后 侧面 4-6, 其内壁的中央部位开设竖直、 凹陷的后导槽 ;
所述的前直条 8, 其位于前导槽内, 其背部开设凹槽, 背部的上侧和下侧均与运动 杆 3 的前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 ; 安装板 9 位于凹槽内, 凹槽的上下宽度大于安装板 9 的高 度;
所述的后直条 3-2, 其位于箱体 4 后侧面 4-6 的后导槽内, 其前表面与运动杆 3 的 后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
以上描述可以参见全部图纸、 特别是图 5 进行理解。有了以上描述的技术措施, 可 以确保 : 一方面, 运动杆 3 不会朝左、 或朝右、 或朝前、 或朝后的偏斜, 另一方面, 运动杆 3 又 能沿前导槽、 后导槽上下运动。
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辅助机构包括以下 a 和 b 的设置 :
a. 运动杆 3 在箱体 4 内运动至最低位置时, 运动杆 3 的底部与箱体 4 底面 4-3 的 朝上面抵接触。说明 : 图 4 所显示的内容, 就表达了 : 运动杆 3 在箱体 4 内运动至最低位置 时、 运动杆 3 的底部与箱体 4 底面 4-3 的朝上面抵接触之情况。
b. 运动杆 3 在箱体 4 内最高位置时, 安装板 9 的上侧边缘与箱体 4 盖面 4-1 的朝 下面抵接触。说明 : 如图 3 所显示的情况, 运动杆 3 在箱体 4 内最高位置时, 由于安装板 9 的上侧边缘与箱体 4 盖面 4-1 的朝下面抵接触, 所以运动杆 3 就无法再进一步的向上运动, 从而在朝上方向就不可能发生被拔出的情况。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结合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和图 9 进行说明。
下面对齿轮机构进行描述、 说明和解释。
齿轮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齿轮组和右齿轮组 ; 齿轮机构和安装板 9 均设置在箱体 4 内。 第一, 对左齿轮组的情况进行描述、 说明和解释。
主动左齿轮 10 位于安装板 9 的背面, 其右部与运动杆 3 左侧表面的齿条啮合 ; 被 动左齿轮 11 位于安装板 9 的前面 ; 转动轴的一端与主动左齿轮 10 固定连接, 转动轴的另一 端与被动左齿轮 11 固定连接, 转动轴与安装板 9 转动连接。反向左齿轮 12 通过转动轴与 安装板 9 转动连接, 其右部与被动左齿轮 11 啮合, 其左部与箱体 4 左侧面 4-4 的齿条啮合。
当运动杆 3 向下移动时, 主动左齿轮 10 顺时针转动, 带动了被动左齿轮 11 的顺时 针转动, 并且两者的转动角度相同。由于被动左齿轮 11 的顺时针转动、 带动了反向左齿轮 12 的逆时针的转动, 从而使反向左齿轮 12 向下移动、 并带动安装板 9 向下移动。
第二, 对右齿轮组的情况进行描述、 说明和解释。
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类似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 当运动杆 3 向下移动时, 主动 右齿轮 7 逆时针转动, 带动了被动右齿轮 6 的逆时针转动, 并且两者的转动角度相同。由于 被动右齿轮 6 的逆时针转动、 带动了反向右齿轮 5 的顺时针的转动, 从而使反向右齿轮 5 向 下移动、 并带动安装板 9 向下移动。
第三, 对齿轮机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1. 主动左齿轮 10 尺寸大、 被动左齿轮 11 尺寸小, 所以造成运动杆 3 向下移动的 幅度大, 反向左齿轮 12 向下移动幅度小。2. 运动杆 3 和安装板 9 均向下移动, 但两者的移 动幅度是不一样的反向左齿轮 12 的移动幅度和安装板 9 的移动幅度一致 ; 运动杆 3 的移动 幅度大, 安装板 9 的移动幅度小, 该两者移动幅度的差值即为箱体 4 底面 4-3 的移动幅度。 3. 箱体 4 底面 4-3 的上下移动幅度小, 比如一个长度单位路程, 运动杆 3 上下移动幅度大, 比如四个长度单位路程, 这样, 与现有技术的疏通工具相比较, 本发明工具具有可以省力的 优点, 使女性或老少人员均可实施疏通作业, 但运动杆 3 的动作幅度变大了很多, 说明不能 省功, 符合科学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