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296846A43申请公布日20111228CN102296846ACN102296846A21申请号201110164118422申请日20110618E04H6/0620060171申请人区伟忠地址526040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柑园北路18栋305室72发明人区伟忠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代理人李永庆54发明名称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包括移动车架、立柱、平台,移动车架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侧边上设有导轨,导轨由直轨和斜轨组成,在立柱上设有推拉装置,所述平台上设有升降换向滑套,升降换向滑套由对称滚。
2、轮、轮座、推力轴承、壳体组成,滚轮固定在轮座上,轮座与推力轴承相接触,滚轮与导轨相配合,壳体套在立柱上,推拉装置与升降换向滑套相连接;本发明的立体停车车位不但上下车位存取无干扰,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CN102296854A1/1页21一种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包括移动车架(1)、立柱(2)、平台(3),移动车架(1)与立柱(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侧边上设有导轨(21),导轨(21)由直轨(211)和斜轨(212)组成,立柱(2)上设有推拉装置(4),所述平台(3)上设有升降换向滑套(5。
3、),升降换向滑套(5)由对称滚轮(51)、轮座(52)、推力轴承(53)、壳体(54)组成,滚轮(51)固定在轮座(52)上,轮座(52)与推力轴承(53)相接触,滚轮(51)与导轨(21)相配合,壳体(54)套在立柱(2)上,推拉装置(4)与升降换向滑套(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装置(4)由油压缸41、滑轮42与链条43组成,滑轮42设在立柱2上,链条43跨在滑轮(42)上,其一端与滑套(42)连接,另一端与油压缸(41)的推拉杆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滚轮(51)之间还设有稳定轮(55)。4根据权利。
4、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上的两导轨(21),一个为半圆形,一个为方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轨(212)有三条,它们均与直轨(211)成夹角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力轴承(53)为平面轴承。权利要求书CN102296846ACN102296854A1/2页3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设备,尤其是一种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背景技术0002目前,简易式立体停车车位普遍设计为双层连体。
5、式机架,当上层车位存取时,必须把下层车位上的车辆移开置空,使用上不方便。2005年1月12日公开了“一种移动转动升降无避让上层停车台”(公开号CN1563644A),2008年8月27日授权公布了“一种液压驱动立体停车台”(授权公告号CN201106298Y),2009年5月13日授权公布了“机械式立体停车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1236511Y),以上同属于一种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通过动力驱动完成上层车位的移动、升降、旋转,以达到上层车位无避让存取车辆的目的。在已公开的技术中,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都全部或部分应用了齿轮方式作为动力传动机构;无避让采用支承柱旋转方式,需要额外付出动力支出来完成。
6、旋转动作。以上设计,存在造价高,使用过程中有噪音,高耗能,安装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但上下移动无干扰,而且安全、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包括移动车架、立柱、平台,移动车架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侧边上设有导轨,导轨由直轨和斜轨组成,在立柱上设有推拉装置,所述平台上设有升降换向滑套,升降换向滑套由对称滚轮、轮座、推力轴承、壳体组成,滚轮固定在轮座上,轮座与推力轴承相接触,滚轮与导轨相配合,壳体套在立柱上,推拉装置与升降换向滑套相连接。0005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推拉装置由油压缸。
7、、滑轮与链条组成,滑轮设在立柱上,链条跨在滑轮上,其一端与滑套连接,另一端与油压缸的推拉杆相连接。0006优选的方案是,在两滚轮之间还设有稳定轮。0007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立柱上的两导轨,一个为半圆形,一个为方形。0008另一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导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0009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斜轨有三条,它们均与直轨成夹角连接。0010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推力轴承为平面轴承。0011本发明使用单个液压系统,实现上层车位移动、升、降、旋转的动作,相对于已公开技术中的双电机驱动、电机驱动配合液压驱动相结合的设计,减少了一个驱动装置,使得制造成本降低。本发明使用组合轴承结构与导轨相配合代替齿轮结构,运。
8、行中没有噪音,故障率低,后期维护成本低。本发明的设计中平台在升降行程中同时完成旋转,无需额外增加动力支出,高效节能。本发明设计上为集成化部件生产,减少了已有设计中的大量焊接工工序,节约了生产成本;设计简洁,结构简单,简化了安装程序,降低了安装成本。说明书CN102296846ACN102296854A2/2页4附图说明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立柱与升降换向滑套配合的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立柱与升降换向滑套配合的截面图。0013图中1移动车架,2立柱,21导轨,211直轨,212斜轨,3平台,4推拉装置,41油压缸。
9、,42滑轮,43链条,5升降换向滑套,51滚轮,52轮座,53推力轴承,54壳体,55稳定轮。具体实施方式0014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无干扰立体停车车位,包括移动车架1、立柱2、平台3,移动车架1与立柱2固定连接,在立柱2侧边上设有导轨21,导轨21由直轨211和斜轨212组成,立柱2上设有推拉装置4,所述平台3上设有升降换向滑套5,升降换向滑套5由对称滚轮51、轮座52、推力轴承53、壳体54组成,滚轮51固定在轮座52上,轮座52与推力轴承53相接触,滚轮51与导轨21相配合,壳体54套在立柱2上,推拉装置4与升降换向滑套5相连接。上述的推力轴承53采用平面轴承,或平面轴承增加径向轴承一。
10、起。本实施例中,推拉装置4由油压缸41、滑轮42与链条43组成,滑轮42设在立柱2上,链条43跨在滑轮42上,其一端与滑套42连接,另一端与油压缸41的推拉杆相连接。在上述两滚轮51之间还设有又有稳定轮55。上述立柱2上的两导轨21,一个为半圆形,一个为方形。上述的斜轨212有三条,平行设在立柱2上,并与直轨211连接,因此对应每边的滚轮51也有三个。在导轨21内侧为镂空梯状结构,升降换向滑套5装配安全插销,在液压系统、链条失效时,起安全防坠落保护。0015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立柱与升降换向滑套配合的截面图,该实施方式立柱2的导轨2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其它同上所述。0016工作原理如下1)首先。
11、将本发明安装地坪上;2)在液压系统作用时,油压缸41产生上下动作,通过链条43的传动,带动升降换向滑套5在立柱底端至顶端间的上下运动,实现升降载车平台的上下移动;3)升降换向滑套5沿导轨21上行至导轨21夹角处,开始做旋转式上升,带动平台3顺向90转向;当下行时,在该行程内做逆向90转向。本发明的升降换向滑套5皆以标准化铸造生产,采用标准化连接方式,避免了复杂的焊接工艺,增加部件的牢固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方便安装。本发明的停车车位实现承载件的旋转,减少了一个电动机的配置。0017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296846ACN102296854A1/3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296846ACN102296854A2/3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2296846ACN102296854A3/3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29684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