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73195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22128.9

申请日:

2011.07.28

公开号:

CN102359101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D 3/12申请公布日:201202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3/12申请日:20110728|||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12

主分类号:

E02D3/12

申请人: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宋功业

地址: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代理人:

何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陷性土,具体涉及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属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处理方法包括在待处理地基上挖孔、在孔中填埋生石灰,当地基中有水时,湿陷性土会失去部分可溶性盐而变软,生石灰遇水会分解膨胀,使地基承载能力不会下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 其特征是 : 该处理方法包括在待处理地基上挖孔、 在孔中填埋生石灰, 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采用洛阳铲在待处理的地基上挖孔, 孔径为 300mm ; 孔深为 1500mm ~ 2000mm ; 孔中 心距离为 1500mm ~ 2000mm ; (2) 采用生石灰填筑, 生石灰粒径不宜过大, 最大粒径不大于 60mm ; 填筑时用土或沙子 塞缝, 以保证填筑密实 ; 一边填筑一边捣实 ; 从孔口向下 300mm ~ 500mm 处用粘土填筑密 实; (3) 步骤 (2) 所述生石灰是指石灰石经过煅烧出窑后, 未经熟化的块状石灰。

说明书


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陷性土, 具体涉及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 属建筑施工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湿陷性土的基本特征是土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 地基土一旦遇到水, 这些可溶性 盐就被水溶解, 土体变软, 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下降。 CN200610041776.3 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厚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先在已做好的地基处理层上填筑一层防水垫层, 采用灰土密 实填筑 ; 然后采用粗砂土为材料在防水垫层上填筑一层导水垫层 ; 在导水垫层上填筑一层 阻水垫层, 采用灰土密实夯筑 ; 在地基处理层周围、 上部与防水垫层连接处围筑连续的截渗 墙, 该截渗墙与防水垫层将地基处理层封闭, 并深入到非湿陷性土层 ; 在位于截渗墙外围垂 直钻筑导水井, 其中填埋砂土, 导水井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 并深入到非湿陷性土层 ; 最后 在导水垫层同一水平面沿地基四周铺设一圈水平导水管, 该水平导水管铺设于导水井上方 并与导水井相互垂直并联通。CN85100863 发明公开了建筑工程中用予浸水法处理盐渍土, 该发明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地基处理 . 盐渍土是一种含有较多易溶盐的土, 这种土有 膨胀性、 湿陷性和侵蚀性, 对建筑物有危害, 在建筑工程中目前采用的处理方法有造价高、 施工复杂的缺点。CN98117956.8 发明公开了冲击碾压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与路堤, 冲击碾 压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与路堤是地基处理与路基加固的新技术、 新工艺。其要点是采用高 能量冲击压实机, 在地基上或路基上进行冲击碾压的连续作业, 随着冲击碾压遍数的增加, 使地基土由上至下碾压密实, 形成处理的人工厚层加固层, 以满足地基设计承载力与稳定 性的要求。还有一种振动法 CFG 桩消除地基湿陷性处理技术, 它是在具有湿陷性的黄土地 基上, 首先确定振动法 CFG 桩的位置, 桩位按照正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布置, 相邻的桩距离 相等 ; 其次确定桩距, 桩距取 3 ~ 5 倍桩径 ; 最后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该发明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 消除土的湿陷性, 缩短工期, 节省费用。 综上所述, 无论是采用 防水垫层还是采用高能量冲击压实机, 在地基上或路基上进行冲击碾压的连续作业, 随着 冲击碾压遍数的增加, 使地基土由上至下碾压密实, 形成处理的人工厚层加固层, 均有其加 工成本高, 动用设备多等不足之处, 对于建筑工地湿陷性土的处理一直以来, 没有很好的解 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 方法。 该处理方法是在地基土中有规律的事先埋下生石灰, 当地基中有水时, 湿陷性土会失 去部分可溶性盐而变软, 这时, 生石灰遇水会分解膨胀, 使地基承载能力不会下降。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 其特征是 : 该 处理方法包括在待处理地基上挖孔、 在孔中填埋生石灰, 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采用洛阳铲在待处理的地基上挖孔, 孔径为 300mm ; 孔深为 1500mm ~ 2000mm ;孔中心距离为 1500mm ~ 2000mm ;
     (2) 采用生石灰填筑, 生石灰粒径不宜过大, 最大粒径不大于 60mm ; 填筑时用土或 沙子塞缝, 以保证填筑密实 ; 一边填筑一边捣实 ; 从孔口向下 300mm ~ 500mm 处用粘土填筑 密实 ;
     (3) 步骤 (2) 所述生石灰是指石灰石经过煅烧出窑后, 未经熟化的块状石灰。
     本发明的优点是 : 该处理方法科学合理,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在地基土中有规律的 事先埋下生石灰, 当地基中有水时, 湿陷性土会失去部分可溶性盐而变软, 这时, 生石灰遇 水会分解膨胀, 使地基承载能力不会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1) 采用洛阳铲在待处理的地基上挖孔, 孔径为 300mm ; 孔深为 1500mm ; 孔中心距 离为 1500mm ;
     (2) 采用生石灰填筑, 生石灰粒径不宜过大, 最大粒径不大于 60mm ; 填筑时用土或 沙子塞缝, 以保证填筑密实 ; 一边填筑一边捣实 ; 从孔口向下 300mm 处用粘土填筑密实 ; (3) 步骤 (2) 所述生石灰是指石灰石经过煅烧出窑后, 未经熟化的块状石灰。
     实施例 2、
     (1) 采用洛阳铲在待处理的地基上挖孔, 孔径为 300mm ; 孔深为 1800mm ; 孔中心距 离为 1800mm ;
     (2) 采用生石灰填筑, 生石灰粒径不宜过大, 最大粒径不大于 60mm ; 填筑时用土或 沙子塞缝, 以保证填筑密实 ; 一边填筑一边捣实 ; 从孔口向下 400mm 处用粘土填筑密实 ;
     (3) 步骤 (2) 所述生石灰是指石灰石经过煅烧出窑后, 未经熟化的块状石灰。
     实施例 3、
     某动力站工程, 坐落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 经地质勘探, 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 为 避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使用过程中承载力下降, 应用了本发明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 至今工程都正常使用, 经受了多年的考验。
     4

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9101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59101ACN102359101A21申请号201110222128922申请日20110728E02D3/1220060171申请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地址221000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72发明人宋功业74专利代理机构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32220代理人何君54发明名称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湿陷性土,具体涉及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属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处理方法包括在待处理地基上挖孔、在孔中填埋生石灰,当地基中有水时,湿陷性土会失去部分可溶性盐而变软,生石灰遇水会分解膨。

2、胀,使地基承载能力不会下降。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CN102359117A1/1页21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处理方法包括在待处理地基上挖孔、在孔中填埋生石灰,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1采用洛阳铲在待处理的地基上挖孔,孔径为300MM;孔深为1500MM2000MM;孔中心距离为1500MM2000MM;2采用生石灰填筑,生石灰粒径不宜过大,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填筑时用土或沙子塞缝,以保证填筑密实;一边填筑一边捣实;从孔口向下300MM500MM处用粘土填筑密实;3步骤2所述生石灰是指石灰石经过煅烧出窑后,未经熟化的块。

3、状石灰。权利要求书CN102359101ACN102359117A1/2页3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湿陷性土,具体涉及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属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湿陷性土的基本特征是土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地基土一旦遇到水,这些可溶性盐就被水溶解,土体变软,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下降。CN2006100417763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先在已做好的地基处理层上填筑一层防水垫层,采用灰土密实填筑;然后采用粗砂土为材料在防水垫层上填筑一层导水垫层;在导水垫层上填筑一层阻水垫层,采用灰土密实夯筑;在地基处理层周围、上部与防水垫层连接处。

4、围筑连续的截渗墙,该截渗墙与防水垫层将地基处理层封闭,并深入到非湿陷性土层;在位于截渗墙外围垂直钻筑导水井,其中填埋砂土,导水井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并深入到非湿陷性土层;最后在导水垫层同一水平面沿地基四周铺设一圈水平导水管,该水平导水管铺设于导水井上方并与导水井相互垂直并联通。CN85100863发明公开了建筑工程中用予浸水法处理盐渍土,该发明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地基处理盐渍土是一种含有较多易溶盐的土,这种土有膨胀性、湿陷性和侵蚀性,对建筑物有危害,在建筑工程中目前采用的处理方法有造价高、施工复杂的缺点。CN981179568发明公开了冲击碾压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与路堤,冲击碾压加固湿陷性黄土。

5、地基与路堤是地基处理与路基加固的新技术、新工艺。其要点是采用高能量冲击压实机,在地基上或路基上进行冲击碾压的连续作业,随着冲击碾压遍数的增加,使地基土由上至下碾压密实,形成处理的人工厚层加固层,以满足地基设计承载力与稳定性的要求。还有一种振动法CFG桩消除地基湿陷性处理技术,它是在具有湿陷性的黄土地基上,首先确定振动法CFG桩的位置,桩位按照正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布置,相邻的桩距离相等;其次确定桩距,桩距取35倍桩径;最后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该发明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土的湿陷性,缩短工期,节省费用。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防水垫层还是采用高能量冲击压实机,在地基上或路基上进行冲击。

6、碾压的连续作业,随着冲击碾压遍数的增加,使地基土由上至下碾压密实,形成处理的人工厚层加固层,均有其加工成本高,动用设备多等不足之处,对于建筑工地湿陷性土的处理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是在地基土中有规律的事先埋下生石灰,当地基中有水时,湿陷性土会失去部分可溶性盐而变软,这时,生石灰遇水会分解膨胀,使地基承载能力不会下降。0004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处理方法包括在待处理地基上挖孔、在孔中填埋生石灰,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00051采用洛阳铲在待处理的。

7、地基上挖孔,孔径为300MM;孔深为1500MM2000MM;说明书CN102359101ACN102359117A2/2页4孔中心距离为1500MM2000MM;00062采用生石灰填筑,生石灰粒径不宜过大,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填筑时用土或沙子塞缝,以保证填筑密实;一边填筑一边捣实;从孔口向下300MM500MM处用粘土填筑密实;00073步骤2所述生石灰是指石灰石经过煅烧出窑后,未经熟化的块状石灰。0008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处理方法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地基土中有规律的事先埋下生石灰,当地基中有水时,湿陷性土会失去部分可溶性盐而变软,这时,生石灰遇水会分解膨胀,使地基承载能力不会。

8、下降。具体实施方式0009实施例1、00101采用洛阳铲在待处理的地基上挖孔,孔径为300MM;孔深为1500MM;孔中心距离为1500MM;00112采用生石灰填筑,生石灰粒径不宜过大,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填筑时用土或沙子塞缝,以保证填筑密实;一边填筑一边捣实;从孔口向下300MM处用粘土填筑密实;00123步骤2所述生石灰是指石灰石经过煅烧出窑后,未经熟化的块状石灰。0013实施例2、00141采用洛阳铲在待处理的地基上挖孔,孔径为300MM;孔深为1800MM;孔中心距离为1800MM;00152采用生石灰填筑,生石灰粒径不宜过大,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填筑时用土或沙子塞缝,以保证填筑密实;一边填筑一边捣实;从孔口向下400MM处用粘土填筑密实;00163步骤2所述生石灰是指石灰石经过煅烧出窑后,未经熟化的块状石灰。0017实施例3、0018某动力站工程,坐落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经地质勘探,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为避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使用过程中承载力下降,应用了本发明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方法,至今工程都正常使用,经受了多年的考验。说明书CN10235910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