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731823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77845.X

申请日:

20090123

公开号:

CN101473987B

公开日:

201103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2/38,A23L1/015,A23L2/70,A23L1/36,A23L1/29

主分类号:

A23L2/38,A23L1/015,A23L2/70,A23L1/36,A23L1/29

申请人: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发明人:

龚树立,吴逸民,文剑,钱英燕

地址: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2号

优先权:

CN200910077845A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陆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步骤:(1)脱除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按质量比为1∶4~7的比例,将葵花籽仁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5%的NaHCO3水溶液中,于50~60℃浸泡20-40分钟,然后过滤;浸泡、过滤的次数为2~4次;(2)磨浆、调配;(3)均质、装罐、杀菌,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的葵花籽饮料。本发明的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脱除绿原酸过程只需1~2小时,绿原酸的脱除率大于80%,具有加工周期短、营养成分损失减少、节能降耗、不影响后续饮料加工等优点。本发明制得的葵花籽饮料,很好的保留了葵花籽中的营养成分,产品稳定性好、香气浓郁、色泽乳白,饮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脱除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按质量比为1∶4~7的比例,将葵花籽仁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5%的NaHCO水溶液中,于50~60℃浸泡20-40分钟,然后过滤;浸泡、过滤的次数为2~4次;(2)磨浆、调配:用5~8倍葵花籽仁质量的85~95℃的水加入经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中,通过胶体磨研磨成浆,经80~10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取所述葵花籽原浆500~800质量份,鲜牛乳50~100质量份,复合稳定剂3~5质量份,加水100~450质量份,混合均匀成调配液;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水溶性单甘酯25~30%、阿拉伯胶20~40%和瓜尔豆胶30~55%;(3)均质、装罐、杀菌,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的葵花籽饮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所述NaHCO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所述浸泡时间为30分钟,浸泡、过滤的次数为3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磨浆、调配为:用6~7倍葵花籽仁质量的90℃的水加入经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中,通过胶体磨研磨成浆,经80~10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取所述葵花籽原浆600质量份,鲜牛乳80质量份,复合稳定剂4质量份,加水320质量份,混合均匀成调配液;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水溶性单甘酯28%、阿拉伯胶30%和瓜尔豆胶4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蛋白饮料营养丰富、营养素组成合理、色香味独特,是适应国情,提高国民蛋白质摄入量的一个补充措施。长期以来,葵花籽仅用于榨油、制作小食品和油料食品,其蛋白及糖类未得到充分利用。葵花籽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国内对其饮料的研发工作虽有涉及,但是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存在着工业化程度低、产品颜色发暗发黑、稳定性差、加工周期长等缺点,市场上更是难觅葵花籽饮料产品。

葵花籽饮料加工中的一个关键难题是绿原酸的脱除。葵花籽内含2~3.5%的绿原酸,绿原酸是多酚类化合物,极易被氧化形成醌,进而与蛋白质中的极性基团等反应,生成无法消化的非营养成分,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产生的不可逆转的棕绿色也严重影响到产品的色泽。而且。目前脱除绿原酸的方法主要有醇溶法、酸脱除法、酶解醇提法、盐水(水)脱除法等。使用酸溶液、有机溶剂、盐水等脱除绿原酸的这类方法都是为了提取绿原酸而进行的研究,如果将这些方法运用到饮料生产中,其残留物和生成产物等将对后续生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并不适合在生产葵花籽饮料的过程中使用,而目前的水脱除法通常需要在65~80℃将葵花籽仁浸泡5~6个小时,存在的弊端是耗时长、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水脱除绿原酸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而且利于饮料加工的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脱除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按质量比为1∶4~7的比例,将葵花籽仁浸泡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5%的NaHCO3水溶液中,于50~60℃浸泡20-40分钟,然后过滤;浸泡、过滤的次数为2~4次;

(2)磨浆、调配:用5~8倍葵花籽仁质量的85~95℃的水加入经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中,通过胶体磨研磨成浆,经80~10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取所述葵花籽原浆500~800质量份,鲜牛乳50~100质量份,复合稳定剂3~5质量份,加水100~450质量份,混合均匀成调配液;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水溶性单甘酯25~30%、阿拉伯胶20~40%和瓜尔豆胶30~55%;

(3)均质、装罐、杀菌,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的葵花籽饮料。

所述步骤(1)中所述NaHCO3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

所述步骤(1)中所述浸泡时间为30分钟,浸泡、过滤的次数为3次。

所述步骤(2)磨浆、调配为:用6~7倍葵花籽仁质量的90℃的水加入经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中,通过胶体磨研磨成浆,经80~10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取所述葵花籽原浆600质量份,鲜牛乳80质量份,复合稳定剂4质量份,加水320质量份,混合均匀成调配液;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水溶性单甘酯28%、阿拉伯胶30%和瓜尔豆胶42%。

本发明的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脱除绿原酸过程只需1~2小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除率大于80%,具有加工周期短、营养成分损失减少、节能降耗、不影响后续饮料加工等优点。本发明所选用的复合稳定剂,能在高温杀菌条件下良好的保护葵花籽蛋白和脂肪,避免产品出现蛋白质变性沉淀和脂肪上浮现象。本发明制得的葵花籽饮料,很好的保留了葵花籽中的营养成分,产品稳定性好、香气浓郁、色泽乳白,饮用方便,市场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每次用葵花籽仁质量7倍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5%NaHCO3水溶液于50℃对葵花籽仁浸泡40分钟,然后过滤,共浸泡、过滤2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除率82%;

用葵花籽仁5质量倍的95℃热水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通过胶体磨研磨2遍成浆,经8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取所述葵花籽原浆500公斤,鲜牛乳50公斤,复合稳定剂3公斤,加水450公斤,混合均匀成调配液;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水溶性单甘酯28%、阿拉伯胶30%和瓜尔豆胶42%;

将上述调配液于30MPa均质压力下均质2遍;

将上述均质后的液体装罐,按照杀菌公式(15-15-10)分钟/121℃进行杀菌,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

实施例2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每次用葵花籽仁质量4倍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NaHCO3水溶液于60℃对葵花籽仁浸泡20分钟,然后过滤,共浸泡、过滤4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除率85%;

用葵花籽仁8质量倍的85℃热水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通过胶体磨研磨2遍成浆,经10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取所述葵花籽原浆800公斤,鲜牛乳100公斤,复合稳定剂5公斤,加水100公斤,混合均匀成调配液;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水溶性单甘酯25%、阿拉伯胶40%和瓜尔豆胶35%;

将上述调配液于35MPa均质压力下均质2遍;

将上述均质后的液体装罐,按照杀菌公式(15-15-10)分钟/121℃进行杀菌,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

实施例3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每次用葵花籽仁质量5倍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5%NaHCO3水溶液于60℃对葵花籽仁浸泡30分钟,然后过滤,共浸泡、过滤3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除率80%;

用葵花籽仁6质量倍的90℃热水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通过胶体磨研磨2遍成浆,经10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取所述葵花籽原浆600公斤,鲜牛乳50公斤,复合稳定剂4公斤,加水350g公斤,混合均匀成调配液,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水溶性单甘酯25%、阿拉伯胶20%和瓜尔豆胶55%;

将上述调配液于35MPa均质压力下均质2遍;

将上述均质后的液体装罐,按照杀菌公式(15-15-10)分钟/121℃进行杀菌,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

实施例4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每次用葵花籽仁质量5倍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5%NaHCO3水溶液于50℃对葵花籽仁浸泡30分钟,然后过滤,共浸泡、过滤3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除率81%。

用葵花籽仁5质量倍的90℃热水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通过胶体磨研磨2遍成浆,经8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取上述葵花籽原浆500公斤,鲜牛乳100公斤,复合稳定剂3公斤,加水400公斤,混合均匀成调配液;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水溶性单甘酯30%、阿拉伯胶40%和瓜尔豆胶30%;

将上述调配液于30MPa均质压力下均质2遍;

将上述均质后的液体装罐,按照杀菌公式(15-15-10)分钟/121℃进行杀菌,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

杀菌公式(15-15-10)分钟/121℃进行杀菌,即升温15分钟、121℃保温15分钟、降温冷却10分钟。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47398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3.16 CN 101473987 B *CN101473987B* (21)申请号 200910077845.X (22)申请日 2009.01.23 A23L 2/38(2006.01) A23L 1/015(2006.01) A23L 2/70(2006.01) A23L 1/36(2006.01) A23L 1/29(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地址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 32 号 (72)发明人 龚树立 吴逸民 文剑 钱英燕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

2、限责任专利代 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陆艺 CN 1118233 A,1996.03.13, 全文 . 李延辉等 . 向日葵花籽保健饮料的研制 . 食 品科技 .2002,( 第 8 期 ),41-42. 王志华 . 葵花籽饮料的研制以及绿原酸提取 工艺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 .2004,1-55. 孙淑霞.葵花奶饮料. 食品科学 .1989,(第 02 期 ),41-43. (54) 发明名称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 料的方法, 步骤 : (1) 脱除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 : 按质量比为147的比例,。

3、 将葵花籽仁浸泡于 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0.1 0.5的 NaHCO3水溶 液中, 于5060浸泡20-40分钟, 然后过滤 ; 浸 泡、 过滤的次数为24次 ; (2)磨浆、 调配 ; (3)均 质、 装罐、 杀菌, 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的葵花籽 饮料。本发明的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 法, 脱除绿原酸过程只需 1 2 小时, 绿原酸的脱 除率大于 80, 具有加工周期短、 营养成分损失 减少、 节能降耗、 不影响后续饮料加工等优点。本 发明制得的葵花籽饮料, 很好的保留了葵花籽中 的营养成分, 产品稳定性好、 香气浓郁、 色泽乳白, 饮用方便。 (51)Int.Cl. (56)对比文件 。

4、审查员 孔佳音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CN 101473987 B1/1 页 2 1.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 (1) 脱除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 : 按质量比为 1 4 7 的比例, 将葵花籽仁浸泡于质量 百分比浓度为 0.1 0.5的 NaHCO3水溶液中, 于 50 60浸泡 20-40 分钟, 然后过滤 ; 浸泡、 过滤的次数为 2 4 次 ; (2) 磨浆、 调配 : 用 5 8 倍葵花籽仁质量的 85 95的水加入经步骤 (1) 处理后的 葵花籽仁中, 通过胶体磨研磨成浆, 经。

5、8010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 ; 取所述葵花籽原浆 500 800 质量份, 鲜牛乳 50 100 质量份, 复合稳定剂 3 5 质量份, 加水 100 450 质 量份, 混合均匀成调配液 ; 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 : 水溶性单甘酯 25 30、 阿拉伯胶 20 40和瓜尔豆胶 30 55 ; (3) 均质、 装罐、 杀菌, 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的葵花籽饮料。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步骤 (1) 中所述 NaHCO3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0.3。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

6、法, 其特征是所述步骤 (1) 中所述浸泡时间为 30 分钟, 浸泡、 过滤的次数为 3 次。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步骤 (2) 磨浆、 调配为 : 用 6 7 倍葵花籽仁质量的 90的水加入经步骤 (1) 处理后的葵花籽仁 中, 通过胶体磨研磨成浆, 经 80 100 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 ; 取所述葵花籽原浆 600 质 量份, 鲜牛乳 80 质量份, 复合稳定剂 4 质量份, 加水 320 质量份, 混合均匀成调配液 ; 所述 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 : 水溶性单甘酯 28、 阿拉伯胶 30和瓜尔豆胶 42。 权 。

7、利 要 求 书 CN 101473987 B1/3 页 3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植物蛋白饮料营养丰富、 营养素组成合理、 色香味独特, 是适应国情, 提高国民蛋 白质摄入量的一个补充措施。长期以来, 葵花籽仅用于榨油、 制作小食品和油料食品, 其蛋 白及糖类未得到充分利用。葵花籽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 国内对其饮料的研发工 作虽有涉及, 但是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存在着工业化程度低、 产品颜色发暗发黑、 稳 定性差、 加工周期长等缺点, 市场上更是难觅葵花籽。

8、饮料产品。 0003 葵花籽饮料加工中的一个关键难题是绿原酸的脱除。葵花籽内含 2 3.5的绿 原酸, 绿原酸是多酚类化合物, 极易被氧化形成醌, 进而与蛋白质中的极性基团等反应, 生 成无法消化的非营养成分, 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 产生的不可逆转的棕绿 色也严重影响到产品的色泽。而且。目前脱除绿原酸的方法主要有醇溶法、 酸脱除法、 酶解 醇提法、 盐水 ( 水 ) 脱除法等。使用酸溶液、 有机溶剂、 盐水等脱除绿原酸的这类方法都是 为了提取绿原酸而进行的研究, 如果将这些方法运用到饮料生产中, 其残留物和生成产物 等将对后续生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并不适合在生产葵花籽饮料。

9、的过程中使用, 而 目前的水脱除法通常需要在 65 80将葵花籽仁浸泡 5 6 个小时, 存在的弊端是耗时 长、 能耗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水脱除绿原酸方法的不足, 提供一种快速而且利于饮料 加工的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 0006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07 (1) 脱除葵花籽仁中的绿原酸 : 按质量比为 1 4 7 的比例, 将葵花籽仁浸泡于 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0.1 0.5的 NaHCO3水溶液中, 于 50 60浸泡 20-40 分钟, 然后 过滤 ; 浸泡、 过滤的次数为 。

10、2 4 次 ; 0008 (2) 磨浆、 调配 : 用 5 8 倍葵花籽仁质量的 85 95的水加入经步骤 (1) 处理 后的葵花籽仁中, 通过胶体磨研磨成浆, 经 80 100 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 ; 取所述葵花 籽原浆 500 800 质量份, 鲜牛乳 50 100 质量份, 复合稳定剂 3 5 质量份, 加水 100 450 质量份, 混合均匀成调配液 ; 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 : 水溶性单 甘酯 25 30、 阿拉伯胶 20 40和瓜尔豆胶 30 55 ; 0009 (3) 均质、 装罐、 杀菌, 即制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的葵花籽饮料。 0010 所述步骤 (1) 中。

11、所述 NaHCO3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0.3。 0011 所述步骤 (1) 中所述浸泡时间为 30 分钟, 浸泡、 过滤的次数为 3 次。 0012 所述步骤 (2) 磨浆、 调配为 : 用 6 7 倍葵花籽仁质量的 90的水加入经步骤 (1) 说 明 书 CN 101473987 B2/3 页 4 处理后的葵花籽仁中, 通过胶体磨研磨成浆, 经80100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 ; 取所述葵 花籽原浆 600 质量份, 鲜牛乳 80 质量份, 复合稳定剂 4 质量份, 加水 320 质量份, 混合均匀 成调配液 ; 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份组成 : 水溶性单甘酯 28、 阿拉伯。

12、胶 30和瓜尔豆胶 42。 0013 本发明的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脱除绿原酸过程只需12小时, 用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除率大于 80, 具有加工周期短、 营养成分损失减 少、 节能降耗、 不影响后续饮料加工等优点。本发明所选用的复合稳定剂, 能在高温杀菌条 件下良好的保护葵花籽蛋白和脂肪, 避免产品出现蛋白质变性沉淀和脂肪上浮现象。本发 明制得的葵花籽饮料, 很好的保留了葵花籽中的营养成分, 产品稳定性好、 香气浓郁、 色泽 乳白, 饮用方便, 市场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实施例 1 0015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包括如下过程 :。

13、 0016 每次用葵花籽仁质量 7 倍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0.5 NaHCO3水溶液于 50对葵花 籽仁浸泡 40 分钟, 然后过滤, 共浸泡、 过滤 2 次, 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 除率 82 ; 0017 用葵花籽仁5质量倍的95热水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通过胶体磨研 磨 2 遍成浆, 经 80 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 ; 取所述葵花籽原浆 500 公斤, 鲜牛乳 50 公斤, 复 合稳定剂 3 公斤, 加水 450 公斤, 混合均匀成调配液 ; 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述 组份组成 : 水溶性单甘酯 28、 阿拉伯胶 30和瓜尔豆胶 42 ; 0018 将。

14、上述调配液于 30MPa 均质压力下均质 2 遍 ; 0019 将上述均质后的液体装罐, 按照杀菌公式 (15-15-10) 分钟 /121进行杀菌, 即制 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 0020 实施例 2 0021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包括如下过程 : 0022 每次用葵花籽仁质量 4 倍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0.1 NaHCO3水溶液于 60对葵花 籽仁浸泡 20 分钟, 然后过滤, 共浸泡、 过滤 4 次 ; 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 除率 85 ; 0023 用葵花籽仁8质量倍的85热水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通过胶体磨研 磨 2 遍成浆, 。

15、经 100 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 取所述葵花籽原浆 800 公斤, 鲜牛乳 100 公斤, 复合稳定剂 5 公斤, 加水 100 公斤, 混合均匀成调配液 ; 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 述组份组成 : 水溶性单甘酯 25、 阿拉伯胶 40和瓜尔豆胶 35 ; 0024 将上述调配液于 35MPa 均质压力下均质 2 遍 ; 0025 将上述均质后的液体装罐, 按照杀菌公式 (15-15-10) 分钟 /121进行杀菌, 即制 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 0026 实施例 3 0027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包括如下过程 : 0028 每次用葵花籽仁质量 5 倍的质。

16、量百分浓度为 0.5 NaHCO3水溶液于 60对葵花 说 明 书 CN 101473987 B3/3 页 5 籽仁浸泡 30 分钟, 然后过滤, 共浸泡、 过滤 3 次 ; 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 除率 80 ; 0029 用葵花籽仁6质量倍的90热水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通过胶体磨研 磨 2 遍成浆, 经 100 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 取所述葵花籽原浆 600 公斤, 鲜牛乳 50 公斤, 复合稳定剂4公斤, 加水350g公斤, 混合均匀成调配液, 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 述组份组成 : 水溶性单甘酯 25、 阿拉伯胶 20和瓜尔豆胶 55 ; 003。

17、0 将上述调配液于 35MPa 均质压力下均质 2 遍 ; 0031 将上述均质后的液体装罐, 按照杀菌公式 (15-15-10) 分钟 /121进行杀菌, 即制 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 0032 实施例 4 0033 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的方法, 包括如下过程 : 0034 每次用葵花籽仁质量 5 倍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0.5 NaHCO3水溶液于 50对葵花 籽仁浸泡 30 分钟, 然后过滤, 共浸泡、 过滤 3 次, 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绿原酸的脱 除率 81。 0035 用葵花籽仁5质量倍的90热水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葵花籽仁通过胶体磨研 磨 2 遍成浆,。

18、 经 80 目过滤得到葵花籽原浆, 取上述葵花籽原浆 500 公斤, 鲜牛乳 100 公斤, 复合稳定剂 3 公斤, 加水 400 公斤, 混合均匀成调配液 ; 所述复合稳定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下 述组份组成 : 水溶性单甘酯 30、 阿拉伯胶 40和瓜尔豆胶 30 ; 0036 将上述调配液于 30MPa 均质压力下均质 2 遍 ; 0037 将上述均质后的液体装罐, 按照杀菌公式 (15-15-10) 分钟 /121进行杀菌, 即制 成一种脱除绿原酸生产葵花籽饮料。 0038 杀菌公式 (15-15-10) 分钟 /121进行杀菌, 即升温 15 分钟、 121保温 15 分钟、 降温冷却 10 分钟。 说 明 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