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蒸汽催芽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蒸汽催芽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216335.1 (22)申请日 2018.10.18 (71)申请人 李金秀 地址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经济 技术开发区长凯路16号 (72)发明人 李金秀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靳浩 (51)Int.Cl. A01C 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包括: 壳 体, 其上设置有进水口, 出水口和加热装置; 支。
2、撑 板, 其为倒圆台形; 第一隔板, 其为圆筒体形, 第 一隔板搁置在支撑板的内侧壁上, 且其上设置有 多个第一通孔; 第二隔板, 其为圆筒体形, 且设置 在第一隔板内, 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 孔; 多层催芽盘, 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 隔板和第二隔板围成的环形区域内; 至少一根支 撑杆, 支撑杆与多层催芽盘固定连接, 支撑杆的 底部与支撑板相抵; 其中, 支撑板上除与环形区 域相对的部分外, 其他部分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 出汽孔。 本发明能使水蒸汽与水稻种子接触均 匀, 使不同位置的水稻种子接触的温度相同, 进 而使水稻种子催芽整齐。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
3、8990469 A 2018.12.14 CN 108990469 A 1.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 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 且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壳体的顶部与其侧壁可拆卸 地连接,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 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 置; 支撑板, 其为内部中空、 顶部敞开的圆台形, 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并与所述壳体同轴 设置, 支撑板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支撑板上直径较小的底面位于直径较大的底面的下方, 且与壳体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 加热装置位于支撑板的下方; 第一隔板, 其为圆筒体形, 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并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第。
4、一隔板的 外径小于壳体的内径, 第一隔板的底部搁置在支撑板的内侧壁上, 顶部与壳体的顶部相隔 一定距离, 第一隔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第二隔板, 其为圆筒体形, 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内, 并与所述第一隔板同轴设置, 第 二隔板的外径小于第一隔板的内径, 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支撑板上直径较小的底面可拆卸地 连接, 第二隔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多层催芽盘, 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围成的环形区域 内, 所述催芽盘为圆环形, 且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至少一根支撑杆, 每根支撑杆均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多层催芽盘, 并分别与所述多层 催芽盘固定连接, 支撑杆的底部与支撑。
5、板相抵; 其中, 所述支撑板上除与所述环形区域相对的部分外, 其他部分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 出汽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的根数为两根, 两 根支撑杆相对于壳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芽盘与第一隔板和第二 隔板均相隔一定距离, 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两根限位杆, 两根限位杆相对于支撑杆对称设 置, 两根限位杆的一端均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抵; 所述 催芽盘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 所述水稻蒸汽催芽装置还包括: 喷头, 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 。
6、且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 二隔板均相隔一定距离, 喷头与位于最上方的催芽盘相对; 水管, 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喷头和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 水管上设置有水泵; 第一挡板, 其为圆锥形, 且尖部朝上, 并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与 所述第一挡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的底面的直径与所述催芽盘的内径相等, 第一 挡板与喷头相隔一定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与壳体可拆卸地连 接的具体方式为: 支撑板上直径较大的底面的直径与壳体的内径相等, 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间隔设置有 多个固定块, 所述支撑板的侧壁搁置在所述多个固定块上。 5.如权利要求。
7、1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的外侧壁上沿竖 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块圆环形的限位板, 限位板与第一隔板同轴设置, 位于上方的限位板 位于所述多层催芽盘的上方, 位于下方的限位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 限位板的内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990469 A 2 径与第一隔板的外径相等, 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等, 限位板的内圈与第一隔板的外侧壁固 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支撑板 上直径较小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支撑板上直径较小的底面上向上凸设有一圆筒体形的凸起, 所述凸起上设。
8、置有外 螺纹, 所述第二隔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凸起螺纹连接, 所述凸 起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五通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芽盘的内圈和外圈上均 设置有一块第二挡板, 所述催芽盘的内圈和外圈上的第二挡板均为圆筒体形, 且与催芽盘 同轴设置, 所述催芽盘的内圈上的第二挡板的内径与所述催芽盘的内径相等, 催芽盘的外 圈上的第二挡板的外径与所述催芽盘的外径相等, 第二挡板的底部与催芽盘的顶部固定连 接, 所述催芽盘的内圈和外圈上的第二挡板的上部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990469。
9、 A 3 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催芽是保证种子在吸足水分后, 促使种子中的养分迅速分解运转, 供给幼胚生长 的重要措施。 水稻种子催芽是提高种子发芽率、 促使发芽整齐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对于水稻 进行催芽的方式主要通过将水稻浸泡在水中, 然后自然萌芽, 这种催芽方式效率低, 成活率 也较低, 且发芽不整齐。 0003 采用催芽装置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但现有的蒸汽催芽装置在使用时, 水蒸汽与水 稻种子接触不均匀, 而且温度梯度较大, 使不同位置的水稻种子接触的温度不同, 从而导致 催芽不。
10、均匀, 出芽不整齐, 严重影响了水稻种子的催芽质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以使水蒸汽与水稻种子接触均匀, 使不 同位置的水稻种子接触的温度相同, 进而使水稻种子催芽整齐。 0005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 提供了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包括: 0006 壳体, 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 且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壳体的顶部与其侧壁可 拆卸地连接,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 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 装置; 0007 支撑板, 其为内部中空、 顶部敞开的圆台形, 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并与所述壳体 同轴设置, 支撑板与壳体可。
11、拆卸地连接, 支撑板上直径较小的底面位于直径较大的底面的 下方, 且与壳体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 加热装置位于支撑板的下方; 0008 第一隔板, 其为圆筒体形, 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并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第一隔 板的外径小于壳体的内径, 第一隔板的底部搁置在支撑板的内侧壁上, 顶部与壳体的顶部 相隔一定距离, 第一隔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0009 第二隔板, 其为圆筒体形, 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内, 并与所述第一隔板同轴设 置, 第二隔板的外径小于第一隔板的内径, 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支撑板上直径较小的底面可 拆卸地连接, 第二隔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0010 多层催芽盘, 其。
1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围成的环形 区域内, 所述催芽盘为圆环形, 且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0011 至少一根支撑杆, 每根支撑杆均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多层催芽盘, 并分别与所述 多层催芽盘固定连接, 支撑杆的底部与支撑板相抵; 0012 其中, 所述支撑板上除与所述环形区域相对的部分外, 其他部分上均间隔设置有 多个出汽孔。 0013 优选的是,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支撑杆的根数为两根, 两根支撑杆相 对于壳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8990469 A 4 0014 优选的是,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催芽盘与第一隔板和。
13、第二隔板均相 隔一定距离, 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两根限位杆, 两根限位杆相对于支撑杆对称设置, 两根限 位杆的一端均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抵; 所述催芽盘上 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 0015 所述水稻蒸汽催芽装置还包括: 0016 喷头, 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上, 且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 述第二隔板均相隔一定距离, 喷头与位于最上方的催芽盘相对; 0017 水管, 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喷头和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 水管上设置有水泵; 0018 第一挡板, 其为圆锥形, 且尖部朝上, 并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隔板的顶 部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内侧壁。
14、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的底面的直径与所述催芽盘的内径相等, 第一挡板与喷头相隔一定距离。 0019 优选的是,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支撑板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的具体 方式为: 0020 支撑板上直径较大的底面的直径与壳体的内径相等, 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间隔设 置有多个固定块, 所述支撑板的侧壁搁置在所述多个固定块上。 0021 优选的是,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第一隔板的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间 隔设置有两块圆环形的限位板, 限位板与第一隔板同轴设置, 位于上方的限位板位于所述 多层催芽盘的上方, 位于下方的限位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通孔, 限位板的内径与第一 隔板的外径相等, 。
15、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等, 限位板的内圈与第一隔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0022 优选的是,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支撑板上直径较 小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的具体方式为: 0023 所述支撑板上直径较小的底面上向上凸设有一圆筒体形的凸起, 所述凸起上设置 有外螺纹, 所述第二隔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凸起螺纹连接, 所 述凸起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五通孔。 0024 优选的是,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催芽盘的内圈和外圈上均设置有一 块第二挡板, 所述催芽盘的内圈和外圈上的第二挡板均为圆筒体形, 且与催芽盘同轴设置, 所述催芽盘的内圈上的第二挡板。
16、的内径与所述催芽盘的内径相等, 催芽盘的外圈上的第二 挡板的外径与所述催芽盘的外径相等, 第二挡板的底部与催芽盘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催 芽盘的内圈和外圈上的第二挡板的上部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 0025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6 本发明的壳体的顶部、 第一隔板、 第二隔板和支撑板均可以取出, 方便对装置内部 进行清洗和除菌, 避免水稻种子发霉。 0027 本发明将多层催芽盘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围成的环形区域内, 因位于上方 的限位板为实心结构, 通过出汽孔进入支撑板上方的水蒸汽只能从第一隔板的侧壁上的第 一通孔均匀地进入环形区域内, 这样能使水蒸汽与水稻种子接触均匀, 。
17、使不同位置的水稻 种子接触的温度相同, 进而使水稻种子催芽整齐。 0028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 部分还将通过对本 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8990469 A 5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催芽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 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2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术语 “横向” 、“纵向” 、“上” 。
18、、“下” 、“前” 、“后” 、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 制。 0033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提供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包括: 0034 壳体100, 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 且沿竖直方向设置, 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与其 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这样壳体100的顶部可取下, 方便安装和取出装置内的其他部件, 所述 壳体100的侧壁上设。
19、置有进水口, 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壳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 0035 支撑板110, 其为内部中空、 顶部敞开的圆台形, 且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 并与所 述壳体100同轴设置, 支撑板110与壳体100可拆卸地连接, 支撑板110上直径较小的底面位 于直径较大的底面的下方, 且与壳体100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 加热装置位于支撑板110的 下方; 0036 第一隔板120, 其为圆筒体形, 且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 并与所述壳体100同轴设 置, 第一隔板120的外径小于壳体100的内径, 第一隔板120的底部搁置在支撑板110的内侧 壁上, 顶部与壳体100的顶部相隔一定距离, 。
20、第一隔板12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0037 第二隔板130, 其为圆筒体形, 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120内, 并与所述第一隔板 120同轴设置, 第二隔板130的外径小于第一隔板120的内径, 第二隔板130的底部与支撑板 110上直径较小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 第二隔板13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0038 多层催芽盘140, 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120和所述第二隔板130 围成的环形区域内, 所述催芽盘140为圆环形, 且与所述壳体100同轴设置; 0039 至少一根支撑杆150, 每根支撑杆150均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多层催芽盘140, 并分 别与所述多层催芽盘14。
21、0固定连接, 支撑杆150的底部与支撑板110相抵; 通过支撑杆150将 各层催芽盘140连成整体, 方便在环形区域内同时放入和取出各层催芽盘140。 0040 其中, 所述支撑板110上除与所述环形区域相对的部分外, 其他部分上均间隔设置 有多个出汽孔。 因支撑板110上与环形区域相对的部分上未设置出汽孔, 这样水蒸汽不会直 接进入环形区域内, 使得水蒸汽只能先进入第一隔板120和壳体100之间的区域内, 再均匀 地进入环形区域内与水稻种子接触。 0041 本方案提供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 在使用时, 将水稻种子放置在各层催芽盘140 上, 之后将各层催芽盘140连同支撑杆150放入环形区域内。
22、, 通过进水口向装置内导入水, 使 水流至支撑板110的下方, 通过壳体100底部的加热装置对水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汽, 水蒸汽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8990469 A 6 通过出汽孔进入第一隔板120和壳体100之间的区域内, 之后穿过第一隔板120上的各个第 一通孔后, 与环形区域内的水稻种子接触, 冷凝后再通过支撑板110上直径较小的底面上的 出汽孔流至支撑板110的下方进行加热, 并产生水蒸汽, 之后不断重复。 当需要换水时, 将水 从出水口导出后通过进水口导入纯水。 0042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支撑杆150的根数为两 根, 两根支撑杆。
23、150相对于壳体100的轴线对称设置。 这样能平衡地支撑各层催芽盘140, 且 方便在环形区域内同时放入和取出各层催芽盘140。 0043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催芽盘140与第一隔板 120和第二隔板130均相隔一定距离, 所述支撑杆150上设置有两根限位杆151, 两根限位杆 151相对于支撑杆150对称设置, 两根限位杆151的一端均与支撑杆150固定连接, 另一端分 别与第一隔板120和第二隔板130相抵; 所述催芽盘14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 当将支 撑杆150连同各层催芽盘140一起放入环形区域内后, 两根限位杆15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 隔板1。
24、20和第二隔板130相抵, 这样能避免催芽盘140在使用时移动, 也能使催芽盘140与第 一隔板120和第二隔板130始终相隔一定距离。 0044 所述水稻蒸汽催芽装置还包括: 0045 喷头160, 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 并固定在所述壳体100的顶部上, 且与所述第 一隔板120和所述第二隔板130均相隔一定距离, 喷头160与位于最上方的催芽盘140相对; 应使喷头160喷出的水能均匀地喷洒在位于最上方的催芽盘140上。 0046 水管170, 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喷头160和所述壳体100的底部连通, 水管170上设置 有水泵; 0047 第一挡板180, 其为圆锥形, 且尖部朝上, 。
25、并与所述壳体100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隔 板13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挡板18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180的底面的直径与所述催 芽盘140的内径相等, 第一挡板180与喷头160相隔一定距离。 0048 通过水管170能将壳体100底部的水泵至喷头160中, 再对各层催芽盘140上的水稻 种子逐层进行喷洒, 通过设置第一挡板180, 能使喷头160喷出的水只喷至催芽盘140上。 0049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支撑板110与壳体100可 拆卸地连接的具体方式为: 0050 支撑板110上直径较大的底面的直径与壳体100的内径相等, 所述壳体100的内侧 壁上。
26、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101, 所述支撑板110的侧壁搁置在所述多个固定块101上。 这样 使得支撑板110方便安装和取出。 方便对支撑板110进行清洗。 0051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第一隔板120的外侧壁上 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块圆环形的限位板190, 限位板190与第一隔板120同轴设置, 位于 上方的限位板190位于所述多层催芽盘140的上方, 位于下方的限位板190上间隔设置有多 个第四通孔, 这样位于下方的限位板190不会影响水蒸汽的流动, 限位板190的内径与第一 隔板120的外径相等, 外径与壳体100的内径相等, 限位板190的内圈与第一隔板。
27、120的外侧 壁固定连接。 0052 因位于上方的限位板190为实心结构, 通过出汽孔进入支撑板110上方的水蒸汽只 能从第一隔板120的侧壁上的第一通孔均匀地进入环形区域内, 这样能使水蒸汽与水稻种 子接触均匀, 使不同位置的水稻种子接触的温度相同, 进而使水稻种子催芽整齐。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8990469 A 7 0053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第二隔板130的底部与支 撑板110上直径较小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的具体方式为: 0054 所述支撑板110上直径较小的底面上向上凸设有一圆筒体形的凸起111, 所述凸起 111上设置有外螺纹, 。
28、所述第二隔板1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二隔板130与所述 凸起111螺纹连接, 所述凸起11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五通孔。 这样方便安装和取出 第二隔板130。 0055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水稻蒸汽催芽装置中, 所述催芽盘140的内圈和外圈 上均设置有一块第二挡板141, 所述催芽盘140的内圈和外圈上的第二挡板141均为圆筒体 形, 且与催芽盘140同轴设置, 所述催芽盘140的内圈上的第二挡板141的内径与所述催芽盘 140的内径相等, 催芽盘140的外圈上的第二挡板141的外径与所述催芽盘140的外径相等, 第二挡板141的底部与催芽盘140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
29、述催芽盘140的内圈和外圈上的第二 挡板141的上部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 将水稻种子放置在催芽盘140上, 并使水稻种 子位于两块第二挡板141之间, 能避免水稻种子掉落, 因催芽盘14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 通孔、 催芽盘140的内圈和外圈上的第二挡板141的上部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 这样 能避免催芽盘140上积水, 也不会阻碍水蒸汽流通。 在用喷头160喷水时, 能使位于上方的催 芽盘140中的积水只能通过第三通孔流至位于下方的催芽盘140中。 0056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 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 运用, 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 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 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 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8990469 A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9 CN 108990469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