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31698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8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93465.2

申请日:

2010.09.20

公开号:

CN102249033A

公开日:

2011.11.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45/20申请日:20100920|||公开

IPC分类号:

B65D45/20; B65D45/22; E05D3/06

主分类号:

B65D45/20

申请人: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东乡宏昭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0.05.19 JP 2010-115533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胡晓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其能在解除室内的真空时不对门的铰链带来负担,并且能从外部容易地确认室内的真空状态。关闭门(D),用手柄杆(3)克服弹簧(7)的施力而操作钩构件(6)向承座(4)旋转。钩体(62)的卡合面(62f)的前端侧与滚筒(42)的卡合面(42a)抵接,将门(D)向筐体(B)按压,对衬垫(P)进行压缩。钩构件(6)在使滚筒(42)的卡合面(42a)落入钩体的凹面部(62g)的状态下由于衬垫(P)的反作用力而被保持。一旦筐体(B)内被抽至真空、且衬垫(P)由于负压而被进一步压缩,滚筒(42)的卡合面(42a)就从钩体的凹面部(62g)浮起,从而松开彼此卡合,并且利用弹簧(7)的力使钩构件(6)回到原来位置。因此,能从外部得知筐体(B)内的真空度。一旦解除真空,门就自然打开,因此,不会对铰链施加过大的负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其是使为了将构成真空室的筐体的前
表面侧的开口打开、关闭而被用铰链固定于筐体的门以与筐体的前表面之
间隔着衬垫的方式与筐体按压接触、藉此来封闭开口的夹持装置,其特征
在于,
包括多个以通过手柄杆而彼此联动的方式连结的夹持单元,
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安装于筐体的前表面且具有与该前表面相对的卡
合面的承座;与所述承座对应地安装于门的前表面的底座;以可在从承座
的卡合面脱离的原来位置和与该卡合面卡合的锁紧位置之间正反旋转的方
式被枢轴枢轴固定于底座的钩构件;以及对所述钩构件向原来位置旋转施
力的弹簧,
所述钩构件用所述手柄杆与其他的所述夹持单元的钩构件连结,且从
枢支在所述底座上的枢支部越过所述承座而向所述承座的前方伸出,并具
有在被操作而向接近承座的方向旋转时一边对承座的所述卡合面施加朝向
前方的按压力一边滑动的卡合面,
所述钩构件的卡合面包括凹面部,该凹面部在将所述衬垫压缩规定压
缩量而将门向筐体按压的状态下对所述承座的卡合面予以保持,且当衬垫
由于筐体内的负压而被更大地压缩时,允许钩构件从承座的卡合面脱离而
回到原来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座包括固接于筐体的支架和架设在所述支架上的滚筒,在所述
滚筒的外周上形成有与筐体的前表面相对的所述卡合面,
所述底座从门的前表面立起而向所述承座的前方伸出,所述枢轴的轴
线和所述滚筒的轴线在垂直于筐体的前表面的方向上排列且彼此平行地配
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构件包括:主体,该主体的一端侧被所述枢轴枢支承于所述底
座而另一端侧与所述手柄杆连结;以及钩体,该钩体具有从所述主体的中
间部相对于将枢轴的轴心和手柄杆的轴心连结的直线呈直角伸出的柄部,
所述钩体包括从所述柄部的前端呈直角弯曲而延伸的卡合部,在所述
卡合部的内侧面形成有所述钩构件的卡合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
构件的主体在中间部具有与所述钩体结合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能够将钩
体的柄部以可改变其轴线方向的固定位置的方式予以容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
体的柄部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螺钉孔,所述主体具有与柄部的螺钉孔
相对应的螺栓孔,利用穿过所述螺栓孔而与柄部的螺钉孔螺合的调整螺栓
的旋转,可对柄部从主体伸出的伸出长度进行调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单元有至少三个,其中包括与所述手柄杆的两端连结的第一
夹持单元、第二夹持单元和至少一个与手柄杆的中间部连结的第三夹持单
元,
所述钩构件主体在前端侧具有插通所述手柄杆的贯穿孔,
在所述第三夹持单元的手柄杆的轴线方向的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手柄
杆把持构件,
所述手柄杆把持构件(8)包括用螺栓固接于所述第三夹持单元(2)
的钩构件主体(61)上的安装部和一部分被缝隙(8)切断的环部,所述环
部围住手柄杆的外周,并通过用螺栓将缝隙的两侧之间旋紧来将手柄杆把
持。

说明书

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是使为了将构成真空室的筐体
的前表面侧的开口打开、关闭而被用铰链固定于筐体上的门与筐体的前表
面之间隔着衬垫而与筐体按压接触,藉此来封闭开口。

背景技术

作为真空室用夹持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夹持装置。
这种夹持装置是用于利用盖部对真空室的开口进行封闭的夹持件,该真空
室包括具有用于供物件进出的开口的真空室部和可进行打开、关闭的盖部。
夹持件具有安装于室部的承座部和安装于盖部的手柄部。承座部具有从室
部外侧朝向内侧方向作弹性施力的作用部位。手柄部的锁构件可从室部内
侧朝外侧方向与承座部的作用部位进行按压接触。手柄部包括杠杆手柄、
锁构件以及夹在上述两者之间的连杆构件。若杠杆手柄回旋,则通过连杆
构件而使锁构件回旋,克服弹性施力而对承座部的作用部位进行按压,并
用反作用力使盖部与室部进行按压接触。

由于承座部的作用部位被从室部外侧朝向内侧方向作弹性施力,因此,
一旦室部的真空度高而使盖部以与室部接近的方式运动,则承座部的作用
部位跟随这种运动,锁构件能维持与承座部的按压接触状态,其结果是,
在真空室中不会产生空气泄漏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47978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的夹持装置中,由于将盖部的一侧以始终与室部按压接触
的形态夹紧,因此,当在室内导入大气压以上的空气时,由盖部运动而产
生的应力就会集中到铰链,从而可能导致铰链的疲劳破损。此外,在用夹
持装置夹紧盖构件的状态下,无法从外观上容易地得知室内是否处于真空
状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解除室内的真空时松开对
盖的约束从而使铰链的负担消失、此外能从外部容易地确认室内是否处于
规定的真空状态的夹持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的符号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申请的夹持装置1是使为了将构成真空室
的筐体B的前表面B1侧的开口B2打开、关闭而被铰链固定于筐体B上的
门D与筐体B的前表面B1之间隔着衬垫P而与筐体B按压接触、藉此来封
闭开口B2的夹持装置,其包括多个以通过手柄杆3而彼此联动的方式连结
的夹持单元2。夹持单元2包括承座4、底座5、钩构件6以及弹簧7。承
座4安装于筐体B的前表面B1且具有与该前表面相对的卡合面42a。底座
5与承座4对应地安装于门D的前表面D1。钩构件6被枢轴53枢支固定于
底座5,并可在从承座4的卡合面42a脱离的原来位置即未锁紧位置和与该
卡合面42a卡合的锁紧位置之间正反旋转。弹簧7对钩构件6向原来位置
旋转施力。钩构件6用手柄杆3与其他的夹持单元2的钩构件6连结,且
从枢支在底座5上的枢支部越过承座4而向承座4的前方伸出,并具有在
被操作而向承座4旋转时一边对承座4的卡合面42a施加朝向前方的按压
力一边滑动的对应卡合面62f。上述卡合面62f包括凹面部62g,该凹面部
62g在对衬垫P压缩规定压缩量而将门D向筐体B按压的状态下对承座4
的卡合面42a予以保持,且当衬垫P由于筐体B内的负压而被更大地压缩
时,允许钩构件6从承座4的卡合面42a脱离而回到原来位置。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装置,由于当解除室内的真空时门D会自然打开,
因此,即使室内被导入大气压以上的空气,也不会对铰链施加过大的负担。
此外,一旦室内达到规定的真空度,钩构件就会回到原来位置,因此,能
从外部容易地确认室内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夹持装置的锁紧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夹持装置的未锁紧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夹持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夹持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图3中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图1的夹持装置中的钩构件主体的后视图。

图8是图1的夹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1的夹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在中间追加配置的夹持单元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夹持单元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0的夹持单元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夹持装置

2夹持单元

3手柄杆

4承座(日文:受金)

41支架

42滚筒

42a卡合面

5底座

51安装部

52轴承部

53枢轴

6钩构件

61主体

61a结合部

61b容纳空腔

61c长孔

61d螺栓孔

61e调整螺栓

61f弹簧

61g贯穿孔

61h螺栓孔

61i螺栓

61j螺钉孔

62钩体

62a柄部

62b卡合部

62c小螺钉孔

62d螺钉孔

62e固定螺栓

62f卡合面

62g凹面部

7弹簧

8手柄杆把持构件

81安装部

82环部

83螺栓

84螺栓

A1滚筒的轴线

A2枢轴的轴线

B筐体

B1前表面

B2开口

D门

D1前表面

P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构成真空室的筐体B在前表面B1侧具有用于供物件出入的开口B2。
在筐体B上用铰链固定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B2的门D。在筐体B的前表
面B1与门D之间夹设有衬垫P。

夹持装置1通过使门D与筐体B的前表面B1按压接触而将开口B2封
闭。夹持装置1包括多个以通过手柄杆3彼此联动的方式连结的夹持单元2。
各夹持单元2包括:固接于筐体B的承座4;固接于门D的底座5;枢轴支
承于底座5且可对于承座4卡合、脱离的钩构件6;以及对钩构件6向从承
座4脱离的原来位置旋转施力的弹簧7。

承座4具有安装于筐体B的前表面B1且与该前表面相对的卡合面42a。
承座4包括固接于筐体B的支架41和架设于上述支架的滚筒42,在上述滚
筒的外周形成有与筐体的前表面B1相对的卡合面42a。

底座5以在门D的关闭状态下与承座4相对的形态安装于门D的前表
面D1。底座5包括在门D的前表面用螺栓固接的安装部51和从该安装部立
起而向承座4的前方伸出的一对相对的轴承部52。

钩构件6被枢轴53枢支固定于底座5的轴承部52,且可在脱离承座4
的卡合面42a的原来位置即未锁紧位置(图1中双点划线所表示的位置,
图2中实线所表示的位置)和与卡合面42a卡合的锁紧位置(图1中实线
所示位置)之间正反旋转,并被弹簧7向原来位置旋转施力。如图5所示,
弹簧7卷绕在枢轴53的外周,一端与轴承部52卡定,另一端与钩构件6
卡定。

钩构件6用手柄杆3与其他的夹持单元2的钩构件6连结,并且这些
钩构件6同时动作。如图1、图3所示,在门D的关闭状态下,枢轴53的
轴线被配置成在垂直于筐体前表面的前方与滚筒42的轴线大致平行。钩构
件6从朝向底座5的枢轴部越过承座4而向承座4的前方伸出。当钩构件6
被操作而向承座4旋转时,钩构件的对应卡合面62f在对承座4的卡合面
42a施加朝前方的按压力(对门D则施加将门D向筐体B按压的压力)的同
时滑动。上述卡合面62f包括凹面部62g。凹面部62g在对衬垫P压缩规定
压缩量而将门D向筐体B按压的状态对承座4的卡合面42a予以保持,但
当衬垫P由于筐体B内的负压而被更大地压缩时,允许钩构件6从承座4
的卡合面42a脱离而回到原来位置。

钩构件6包括主体61和钩体62。主体61的一端侧被枢轴53枢支承
于底座5,另一端侧与手柄杆3连结,在中间具备与钩体62连结的结合部
61a。结合部61a具备容纳空腔61b。

在主体61的另一端侧形成有供手柄杆3插通的贯穿孔61g和与该贯穿
孔的轴线正交的螺栓孔61b。如图3、图4所示,通过将螺栓61i穿过螺栓
孔61h而与预先形成于手柄杆3上的螺钉孔螺合,将配置于手柄3的两端
部的夹持单元2固定在手柄杆3上。此外,在主体61的手柄杆3的贯穿方
向上的两侧面上形成有用于用螺栓81将手柄杆把持构件8(图10~12)固
接的螺钉孔61j。

如图10~图12所示,手柄杆把持构件8是在手柄杆3的中间部追加
设置有夹持单元2时被安装在上述夹持单元2的钩构件主体61的两侧面的
构件,手柄杆把持构件8包括在主体61的侧面用螺栓83固接的安装部81
和一部分被缝隙82a切断的环部82。环部82围住手柄杆3的外周,通过将
缝隙82a的两侧之间用螺栓84旋紧而能把持手柄杆3。能根据门D的大小
改变手柄杆3的长度,并能根据需要在中间设置多个夹持单元2。

钩体62包括柄部62a和卡合部62b,柄部62a以可改变轴线方向的固
定位置的方式容纳在结合部61a的空腔61b内。

如图1所示,柄部62a被配置成从主体61的结合部61a朝着与将枢轴
53的轴心A1和手柄杆的轴心A2连结的直线L1呈直角方向的轴线伸出,并
在钩构件6的锁紧位置上与筐体B的前表面B1大致垂直。如图6所示,柄
部62a具有与轴线正交方向上的小螺钉孔62c,并且如图5所示,具有朝轴
线方向延伸的螺钉孔62d。钩体62的卡合部62b从柄部62a的前端呈直角
地折曲而延伸,在其内侧面上形成有卡合面62f、凹面部62g。

如图6所示,钩构件主体61具有与柄部62a的小螺钉孔62c相对应的
长孔61c,并且,如图5所示,具有与螺钉孔62d相对应的螺栓孔61d。固
定螺栓62e穿过长孔61c与柄部的小螺钉孔62c螺合,调整螺栓61e穿过
螺栓孔61d与柄部的螺钉孔62d螺合。利用调整螺栓61e的正反旋转,能
根据衬垫P的厚度和门D的厚度来调整柄部62a从主体61伸出的长度。即、
柄部62a在空腔61b内利用在与该空腔的底部之间插入的弹簧61f而始终
朝从空腔61b突出的方向施力。通过将调整螺栓61e旋紧而对弹簧61f进
行压缩,以将柄部62a引入空腔61b,或通过将调整螺栓61e松开而使弹簧
61f松弛,以使柄部62a从空腔61b突出。调整后,旋紧固定螺栓62e而将
钩体62固定于主体61。

当使用真空室时,在利用开口B2使所需物件向筐体B内进出之后,将
门D关闭,握住手柄杆3,克服弹簧7的弹力而将操作钩构件6从图1的双
点划线(图2)的位置朝着承座4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钩构件6的旋转,
钩体62的卡合面62f的前端侧与滚筒42的卡合面42a抵接,将门D向筐
体B按压,并在对衬垫P压缩的同时相对于卡合面42a而滑动。此外,钩
构件6在滚筒42的卡合面42a陷入钩体的凹面部62g的状态下利用衬垫P
的反作用力而被保持,并在此状态下,卡合部62b以与筐体B的前表面B1
大致平行的形态配置。这样,就封闭了开口B2。一旦筐体B内被抽至真空、
且衬垫P由于筐体B内的负压而被更大地压缩,滚筒42的卡合面42a即从
钩体的凹面部62g浮起,从而松开彼此卡合,与此同时,弹簧7的施力使
钩构件6回到图2所示的原来位置。由于钩构件6返回原来位置,因此能
从外部得知筐体B内的真空度已达到规定值。一旦真空室的使用结束且大
气被导入至筐体内部,门就会自然打开,因此,即使在筐体内被导入了大
气压以上的空气,对铰链也不会带来过大的负担。根据衬垫P的厚度和门D
的厚度来对柄部62a从主体61伸出的伸出长度进行微调。

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0申请公布号CN102249033A43申请公布日20111123CN102249033ACN102249033A21申请号201010293465222申请日20100920201011553320100519JPB65D45/20200601B65D45/22200601E05D3/0620060171申请人泷源制造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东乡宏昭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代理人胡晓萍54发明名称真空室用门的夹持装置57摘要一种夹持装置,其能在解除室内的真空时不对门的铰链带来负担,并且能从外部容易地确认室内的真空状态。关闭门D,用手柄杆3克服弹簧7的施力而操作钩构件6向承座4旋转。钩体62的卡合面62F的前端侧与滚筒42的卡合面42A抵接,将门D向筐体B按压,对衬垫P进行压缩。钩构件6在使滚筒42的卡合面42A落入钩体的凹面部62G的状态下由于衬垫P的反作用力而被保持。一旦筐体B内被抽至真空、且衬垫P由于负压而被进一步压缩,滚筒42的卡合面42A就从钩体的凹面部62G浮起,从而松开彼此卡合,并且利用弹簧7的力使钩构件6回到原来位置。因此,能从外部得知筐体B内的真空度。一旦解除真空,门就自然打开,因此,不会对铰链施加过大的负担。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