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速传动搓背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速传动搓背机.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920744.0 (22)申请日 2017.12.31 (73)专利权人 沈阳工业大学 地址 110870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经济技术 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 (72)发明人 王林昌 郭翰铭 张庆鑫 李林蒲 杜光旭 郭辉 孙学雁 (51)Int.Cl. A47K 7/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速传动搓背机 (57)摘要 一种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速传动搓 背机, 包括壳体、 动滑轮。
2、反拉机构、 搓头机构和复 位机构。 动滑轮反拉机构是拉动搓头向下运动的 驱动装置, 移动杆上安装把手、 动滑轮, 动滑轮上 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壳体的横梁固定环上, 另一端 固定在搓头机构滑车下端; 搓头机构中搓头安装 在滑车上, 搓头机构上安装四级链轮传动, 旋转 摆动移动杆通过四级链轮传动带动搓头增速旋 转。 复位机构是利用弹簧绳拉动搓头向上运动的 驱动装置, 滑车上端连接复位机构的弹簧绳, 弹 簧绳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 使用时, 操作者背靠 搓头, 双手平行上下拉压左右把手, 带动搓头上 下移动, 双手异向上下拉压左右把手, 驱动搓头 转动, 达到搓背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
3、图8页 CN 208129960 U 2018.11.23 CN 208129960 U 1.一种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速传动搓背机, 包括壳体 (1) 、 动滑轮反拉机构、 搓 头机构和复位机构; 壳体 (1) 设有移动杆槽口 (2) 、 搓头槽口 (3) 、 轨道 (13) 和横梁 (17) ; 动滑 轮反拉机构由滑块 (10) 、 滑块盖 (28) 、 动滑轮轴 (31) 、 动滑轮 (21) 、 挡套 (11) 、 固定销 (22) 、 钢丝绳 (12) 、 横梁固定环 (19) 、 滑车下固定环 (18) 、 把手 (4) 、 移动杆 (5) 、 滑块轴 (35) 、 滑块 轴套 。
4、(32) 、 轴架 (36) 、 定位螺栓 (38) 和大链轮 (16) 组成; 搓头机构由搓头 (6) 、 轴承 (29) 、 轴 承座 (33) 、 滑车 (15) 、 滑车上固定环 (23) 、 滑车下固定环 (18) 、 轴套 (26) 、 小链轮 (30) 、 键 (27) 、 中间滑块 (39) 、 中间轴 (20) 、 链轮轴 (37) 、 中心架 (25) 、 轴架 (36) 、 双联链轮 (14) 和链 条 (34) 组成; 复位机构由弹簧绳 (8) 、 定滑轮 (7) 、 滑轮轴 (9) 、 弹簧绳固定环 (24) 和滑车上固 定环 (23) 组成, 其特征是: 壳体 (1。
5、) 是左右对称的长方体空腔结构, 壳体 (1) 正面设有搓头槽 口 (3) , 上方设有2个平行的滑轮轴孔, 壳体 (1) 两侧面设有移动杆槽口 (2) , 壳体 (1) 后面上 方设有横梁 (17) , 横梁 (17) 下面固定安装有横梁固定环 (19) , 壳体 (1) 的空腔内设有两条轨 道 (13) , 每条轨道 (13) 分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 动滑轮反拉机构是拉动搓头 (6) 向下运动的 驱动装置, 壳体 (1) 的搓头 (6) 槽口 (3) 内安装有滑块 (10) , 滑块 (10) 上设有滑块轴 (35) , 滑 块轴 (35) 设有内螺纹, 滑块轴 (35) 上套有滑块轴套 。
6、(32) , 滑块轴套 (32) 上套有轴架 (36) 和 大链轮 (16) , 大链轮 (16) 由键 (27) 固定在滑块轴套 (32) 上, 滑块轴套 (32) 上设有三个挡圈 定位轴架 (36) 和大链轮 (16) , 滑块轴套 (32) 的外端面设有定位螺栓 (38) , 定位螺栓 (38) 的 外螺纹与滑块轴 (35) 内螺纹旋合; 滑块轴套 (32) 两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 (5) , 移动杆 (5) 是 左右对称的圆管结构, 移动杆 (5) 穿过移动杆槽口 (2) 伸出壳体 (1) 的外部, 移动杆 (5) 两端 套有把手 (4) , 移动杆能绕滑块轴 (35) 旋转摆动; 滑块。
7、 (10) 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盖 (28) , 滑 块盖 (28) 限定滑块 (10) 只能在搓头 (6) 槽口 (3) 内上下滑动; 滑块 (10) 上安装有动滑轮轴 (31) , 动滑轮轴 (31) 左右对称套有两个动滑轮 (21) , 动滑轮 (21) 两边安装有挡套 (11) , 挡套 (11) 由固定销 (22) 固定在移动杆 (5) 上; 动滑轮 (21) 的轮槽内设有钢丝绳 (12) , 钢丝绳 (12) 一端固定在壳体 (1) 的横梁固定环 (19) 上, 另一端固定在滑车下固定环 (18) 上; 搓头 (6) 机 构是本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速传动搓背机的执行机构, 搓头 。
8、(6) 是阶梯轴形状, 搓头 (6) 穿过搓头 (6) 槽口 (3) 伸出在壳体 (1) 的外部, 将与人体背部表皮接触, 搓头 (6) 的轴上安 装有轴承 (29) 、 轴套 (26) 、 轴架 (36) 和小链轮 (30) , 小链轮 (30) 由键 (27) 固定在搓头 (6) 轴 上, 轴承 (29) 安装在轴承座 (33) 内, 轴承座 (33) 固定安装在滑车 (15) 上; 滑车 (15) 上有4个 轮, 滑车轮靠轨道面滚动; 滑车 (15) 下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下固定环 (18) , 滑车下固定环 (18) 连接钢丝绳 (12) , 滑车 (15) 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上固定环 (。
9、23) , 滑车上固定环 (23) 连接复 位机构的弹簧绳 (8) ; 壳体 (1) 的轴槽内安装有中间滑块 (39) , 中间滑块 (39) 外侧固定安装 有滑块盖 (28) , 滑块盖 (28) 限定中间滑块 (39) 只能在轴槽内上下滑动, 中间滑块 (39) 上设 有中间轴 (20) , 中间轴 (20) 上套有双联链轮 (14) 和中心架 (25) , 双联链轮 (14) 包括大链轮 和小链轮; 中心架 (25) 两端各设有一圆柱孔, 每个孔内套有一个链轮轴 (37) , 链轮轴 (37) 有 两个, 链轮轴 (37) 上套有双联链轮 (14) 和轴架 (36) , 链轮轴 (37)。
10、 两端各有一挡圈用来定位 双联链轮 (14) 、 中心架 (25) 和轴架 (36) ; 中心架 (25) 下端双联链轮 (14) 中的小链轮与滑块 轴套 (32) 上的大链轮 (16) 由链条 (34) 连接, 形成链传动; 中心架 (25) 下端双联链轮 (14) 中 的大链轮与中间轴 (20) 上双联链轮 (14) 的小链轮由链条 (34) 连接, 中间轴 (20) 上双联链轮 (14) 的大链轮与中心架 (25) 上端双联链轮 (14) 中的小链轮由链条 (34) 连接, 中心架 (25) 上 端双联链轮 (14) 中的大链轮与搓头 (6) 轴上的小链轮 (30) 由链条 (34) 连。
11、接; 形成四级链轮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8129960 U 2 传动; 复位机构是搓头 (6) 向上运动的辅助驱动装置, 壳体 (1) 上部滑轮轴孔内安装有滑轮 轴 (9) , 每个滑轮轴 (9) 上套有一个定滑轮 (7) ; 弹簧绳 (8) 是可伸缩的弹性绳, 弹簧绳 (8) 一 端连接在壳体 (1) 下部的弹簧绳固定环 (24) 上, 弹簧绳 (8) 另一端绕过定滑轮 (7) 与滑车上 固定环 (23) 连接, 弹簧绳 (8) 总是对滑车 (15) 施加向上的拉力。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8129960 U 3 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速传。
12、动搓背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工具, 尤其是一种纯机械的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 速传动搓背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 (搓澡机) 有电动和机械两种, 电动搓澡机存在着漏电的安全隐患和操作 不随意的可控性差问题。 机械搓澡机存在着机构复杂和机械性能不合理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机械的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增速 传动搓背机。 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 人手握把手的方位及其移动范围和距离、 搓头的移动位 置和距离必须符合操作者的人体特征, 既手握最佳垂直用力范围是手臂自然下垂时手位置 到上方300毫米的距离, 人体背部最大垂直。
13、距离为600毫米,既人手用力的垂直移动距离是 搓头的移动距离的一半, 两手之间最佳水平距离为460毫米。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动自助变中心距的四级 增速传动搓背机, 包括壳体、 动滑轮反拉机构、 搓头机构和复位机构。 壳体设有移动杆槽口、 搓头槽口、 轨道和横梁; 动滑轮反拉机构由滑块、 滑块盖、 动滑轮轴、 动滑轮、 挡套、 固定销、 钢丝绳、 横梁固定环、 滑车下固定环、 把手、 移动杆、 滑块轴、 滑块轴套、 轴架、 定位螺栓和大 链轮组成; 搓头机构由搓头、 轴承、 轴承座、 滑车、 滑车上固定环、 滑车下固定环、 轴套、 小链 轮、 键、 中。
14、间滑块、 中间轴、 链轮轴、 中心架、 轴架、 双联链轮和链条组成; 复位机构由弹簧绳、 定滑轮、 滑轮轴、 弹簧绳固定环和滑车上固定环组成。 0005 壳体是左右对称的长方体空腔结构, 壳体正面设有搓头槽口, 上方设有2个平行的 滑轮轴孔, 壳体两侧面设有移动杆槽口, 壳体后面上方设有横梁, 横梁下面固定安装有横梁 固定环, 壳体的空腔内设有两条轨道, 每条轨道分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 0006 动滑轮反拉机构是拉动搓头向下运动的驱动装置, 壳体的搓头槽口内安装有滑 块, 滑块上设有滑块轴, 滑块轴设有内螺纹, 滑块轴上套有滑块轴套, 滑块轴套上套有轴架 和大链轮, 大链轮由键固定在滑块轴套上。
15、, 滑块轴套上设有三个挡圈定位轴架和大链轮, 滑 块轴套的外端面设有定位螺栓, 定位螺栓的外螺纹与滑块轴内螺纹旋合。 滑块轴套两侧固 定连接有移动杆, 移动杆是左右对称的圆管结构, 移动杆穿过移动杆槽口伸出壳体的外部, 移动杆两端套有把手, 移动杆能绕滑块轴旋转摆动。 滑块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盖, 滑块盖限 定滑块只能在搓头槽口内上下滑动。 滑块上安装有动滑轮轴, 动滑轮轴左右对称套有两个 动滑轮, 动滑轮两边安装有挡套, 挡套由固定销固定在移动杆上; 动滑轮的轮槽内设有钢丝 绳, 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壳体的横梁固定环上, 另一端固定在滑车下固定环上。 0007 搓头机构是本实用新型的执行机构, 搓。
16、头是阶梯轴形状, 搓头穿过搓头槽口伸出 在壳体的外部, 将与人体背部表皮接触, 搓头的轴上安装有轴承、 轴套、 轴架和小链轮, 小链 轮由键固定在搓头轴上, 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 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滑车上; 滑车上有4个轮,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208129960 U 4 滑车轮靠轨道面滚动; 滑车下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下固定环, 滑车下固定环连接钢丝绳, 滑车 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上固定环, 滑车上固定环连接复位机构的弹簧绳。 壳体的轴槽内安装 有中间滑块, 中间滑块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盖, 滑块盖限定中间滑块只能在轴槽内上下滑 动, 中间滑块上设有中间轴, 中间轴上套有双联链轮和中心架。
17、, 双联链轮包括大链轮和小链 轮; 中心架两端各设有一圆柱孔, 每个孔内套有一个链轮轴, 链轮轴有两个, 链轮轴上套有 双联链轮和轴架, 链轮轴两端各有一挡圈用来定位双联链轮、 中心架和轴架; 中心架下端双 联链轮中的小链轮与滑块轴套上的大链轮由链条连接, 形成链传动; 中心架下端双联链轮 中的大链轮与中间轴上双联链轮的小链轮由链条连接, 中间轴上双联链轮的大链轮与中心 架上端双联链轮中的小链轮由链条连接, 中心架上端双联链轮中的大链轮与搓头轴上的小 链轮由链条连接。 形成四级链轮传动。 0008 复位机构是搓头向上运动的辅助驱动装置, 壳体上部滑轮轴孔内安装有滑轮轴, 每个滑轮轴上套有一个定。
18、滑轮; 弹簧绳是可伸缩的弹性绳, 弹簧绳一端连接在壳体下部的 弹簧绳固定环上, 弹簧绳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滑车上固定环连接, 弹簧绳总是对滑车施加 向上的的拉力。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 采用动滑轮反拉机构既能满足 双手移动把手的距离是搓头的移动距离的一半的要求, 用手能随意驱动和控制搓头的移动 方向、 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 尤其是搓头在任意位置时, 上下旋转摆动移动杆能驱动搓头增 速转动。 采用四级链轮传动使搓澡机的结构更简单, 布局更合理, 成本更低廉。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 图1是表达整体结构的正面立体。
19、图; 0012 图2是表达整体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0013 图3是主视图; 0014 图4是后视图; 0015 图5是在图4上沿AA剖切的左视图; 0016 图6是在图5上沿BB剖切的后视图, 采用假想画法; 0017 图7是把手和搓头移到下位的主视图; 0018 图8是把手和搓头移到下位的后视图。 0019 图中1.壳体, 2.移动杆槽口, 3.搓头槽口, 4.把手, 5.移动杆, 6.搓头, 7.定滑轮, 8. 弹簧绳, 9.滑轮轴, 10.滑块, 11.挡套, 12.钢丝绳, 13.轨道, 14.双联链轮, 15.滑车, 16. 大 链轮, 17.横梁, 18. 滑车下固定环,19.横梁。
20、固定环,20.中间轴, 21.动滑轮, 22.固定销, 23. 滑车上固定环, 24.弹簧绳固定环, 25. 中心架, 26.轴套, 27. 键, 28.滑块盖, 29.轴承, 30. 小链轮, 31.动滑轮轴, 32.滑块轴套, 33.轴承座, 34.链条, 35.滑块轴, 36.轴架,37.链轮轴, 38.定位螺栓, 39.中间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在图1至图6中, 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组成和零部件的连接和位置关系, 也是搓 头 (6) 移到上位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 (1) 、 动滑轮反拉机构、 搓头机构和复位机构。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208129960 。
21、U 5 壳体 (1) 设有移动杆槽口 (2) 、 搓头槽口 (3) 、 轨道 (13) 和横梁 (17) ; 动滑轮反拉机构由滑块 (10) 、 滑块盖 (28) 、 动滑轮轴 (31) 、 动滑轮 (21) 、 挡套 (11) 、 固定销 (22) 、 钢丝绳 (12) 、 横梁固 定环 (19) 、 滑车下固定环 (18) 、 把手 (4) 、 移动杆 (5) 、 滑块轴 (35) 、 滑块轴套 (32) 、 轴架 (36) 、 定位螺栓 (38) 和大链轮 (16) 组成; 搓头机构由搓头 (6) 、 轴承 (29) 、 轴承座 (33) 、 滑车 (15) 、 滑车上固定环 (23) 。
22、、 滑车下固定环 (18) 、 轴套 (26) 、 小链轮 (30) 、 键 (27) 、 中间滑块 (39) 、 中 间轴 (20) 、 链轮轴 (37) 、 中心架 (25) 、 轴架 (36) 、 双联链轮 (14) 和链条 (34) 组成; 复位机构由 弹簧绳 (8) 、 定滑轮 (7) 、 滑轮轴 (9) 、 弹簧绳固定环 (24) 和滑车上固定环 (23) 组成。 0021 壳体 (1) 是左右对称的长方体空腔结构, 壳体 (1) 正面设有搓头槽口 (3) , 上方设有 2个平行的滑轮轴孔, 壳体 (1) 两侧面设有移动杆槽口 (2) , 壳体 (1) 后面上方设有横梁 (17) 。
23、, 横梁 (17) 下面固定安装有横梁固定环 (19) , 壳体 (1) 的空腔内设有两条轨道 (13) , 每条轨道 (13) 分前轨道面和后轨道面。 0022 动滑轮反拉机构是拉动搓头 (6) 向下运动的驱动装置, 壳体 (1) 的搓头槽口 (3) 内 安装有滑块 (10) , 滑块 (10) 上设有滑块轴 (35) , 滑块轴 (35) 设有内螺纹, 滑块轴 (35) 上套有 滑块轴套 (32) , 滑块轴套 (32) 上套有轴架 (36) 和大链轮 (16) , 大链轮 (16) 由键 (27) 固定在 滑块轴套 (32) 上, 滑块轴套 (32) 上设有三个挡圈定位轴架 (36) 和。
24、大链轮 (16) , 滑块轴套 (32) 的外端面设有定位螺栓 (38) , 定位螺栓 (38) 的外螺纹与滑块轴 (35) 内螺纹旋合。 滑块 轴套 (32) 两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 (5) , 移动杆 (5) 是左右对称的圆管结构, 移动杆 (5) 穿过移 动杆槽口 (2) 伸出壳体 (1) 的外部, 移动杆 (5) 两端套有把手 (4) , 移动杆 (5) 能绕滑块轴 (35) 旋转摆动。 滑块 (10) 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盖 (28) , 滑块盖 (28) 限定滑块 (10) 只能在搓头槽 口 (3) 内上下滑动。 滑块 (10) 上安装有动滑轮轴 (31) , 动滑轮轴 (31) 左右。
25、对称套有两个动滑 轮 (21) , 动滑轮 (21) 两边安装有挡套 (11) , 挡套 (11) 由固定销 (22) 固定在移动杆 (5) 上; 动 滑轮 (21) 的轮槽内设有钢丝绳 (12) , 钢丝绳 (12) 一端固定在壳体 (1) 的横梁固定环 (19) 上, 另一端固定在滑车下固定环 (18) 上。 0023 搓头机构是本实用新型的执行机构, 搓头 (6) 是阶梯轴形状, 搓头 (6) 穿过搓头槽 口 (3) 伸出在壳体 (1) 的外部, 将与人体背部表皮接触, 搓头 (6) 的轴上安装有轴承 (29) 、 轴 套 (26) 、 轴架 (36) 和小链轮 (30) , 小链轮 (。
26、30) 由键 (27) 固定在搓头轴上, 轴承 (29) 安装在轴 承座 (33) 内, 轴承座 (33) 固定安装在滑车 (15) 上; 滑车 (15) 上有4个轮, 滑车轮靠轨道面滚 动; 滑车 (15) 下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下固定环 (18) , 滑车下固定环 (18) 连接钢丝绳 (12) , 滑车 (15) 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车上固定环 (23) , 滑车上固定环 (23) 连接复位机构的弹簧绳 (8) 。 壳 体 (1) 的轴槽内安装有中间滑块 (39) , 中间滑块 (39) 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盖 (28) , 滑块盖 (28) 限定中间滑块 (39) 只能在轴槽内上下滑动, 中间滑。
27、块 (39) 上设有中间轴 (20) , 中间轴 (20) 上套有双联链轮 (14) 和中心架 (25) , 双联链轮 (14) 包括大链轮和小链轮; 中心架 (25) 两端各设有一圆柱孔, 每个孔内套有一个链轮轴 (37) , 链轮轴 (37) 有两个, 链轮轴 (37) 上套 有双联链轮 (14) 和轴架 (36) , 链轮轴 (37) 两端各有一挡圈用来定位双联链轮 (14) 、 中心架 (25) 和轴架 (36) ; 中心架 (25) 下端双联链轮 (14) 中的小链轮与滑块轴套 (32) 上的大链轮 (16) 由链条 (34) 连接, 形成链传动; 中心架 (25) 下端双联链轮 (。
28、14) 中的大链轮与中间轴 (20) 上双联链轮 (14) 的小链轮由链条 (34) 连接, 中间轴 (20) 上双联链轮 (14) 的大链轮与中 心架 (25) 上端双联链轮 (14) 中的小链轮由链条 (34) 连接, 中心架 (25) 上端双联链轮 (14) 中 的大链轮与搓头轴上的小链轮 (30) 由链条 (34) 连接。 形成四级链轮传动。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208129960 U 6 0024 复位机构是搓头 (6) 向上运动的辅助驱动装置, 壳体 (1) 上部滑轮轴孔内安装有滑 轮轴 (9) , 每个滑轮轴 (9) 上套有一个定滑轮 (7) ; 弹簧绳 (8) 是。
29、可伸缩的弹性绳, 弹簧绳 (8) 一端连接在壳体 (1) 下部的弹簧绳固定环 (24) 上, 弹簧绳 (8) 另一端绕过定滑轮 (7) 与滑车 上固定环 (23) 连接, 弹簧绳 (8) 总是对滑车 (15) 施加向上的的拉力。 0025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操作者背靠搓头 (6) , 双手持握把手 (4) , 上下拉压把手 (4) (4) , 带动搓头 (6) 上下往复移动达到搓背的效果。 下压把手 (4) 时, 带动动滑轮 (21) 下移, 由 于钢丝绳 (12) 的一端固定, 只能带动另一端的滑车 (15) 下移, 而且滑车 (15) 下移的距离是 把手 (4) 下移距离的2倍, 符合本。
30、实用新型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此时, 被拉伸的弹簧绳 (8) 对 滑车 (15) 增加向上的拉力。 0026 图6是搓头 (6) 在任意位置时上下摆动移动杆 (5) , 驱动搓头 (6) 转动的实施例。 左 手下压、 右手上拉手把, 移动杆 (5) 顺时针旋转, 依次带动大链轮 (16) 、 双联链轮 (14) 、 小链 轮 (30) 和搓头 (6) 顺时针旋转; 通过链轮的四级增速, 旋转移动杆 (5) 一个小角度, 既能使搓 头 (6) 旋转几圈。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比是36:1, 旋转移动杆 (5) 30度, 既能使搓头 (6) 旋转3 圈。 0027 在图7至图8中, 表示本实用新型把手 。
31、(4) 和搓头 (6) 移到下位的构造组成和零部件 的连接和位置关系, 也是搓头 (6) 移到下位实施例。 上拉把手 (4) 时, 动滑轮 (21) 上移, 钢丝 绳 (12) 放松拉力, 滑车 (15) 受弹簧绳 (8) 向上的拉力上移, 带动搓头 (6) 上移, 同理, 滑车 (15) 上移的距离是把手 (4) 上移距离的2倍。 从而实现上下拉压把手 (4) 带动搓头 (6) 上下移 动的搓背作用。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208129960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8 页 8 CN 208129960 U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8 页 9 CN 208129960 U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8 页 10 CN 208129960 U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8 页 11 CN 208129960 U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8 页 12 CN 208129960 U 12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8 页 13 CN 208129960 U 13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8 页 14 CN 208129960 U 14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8/8 页 15 CN 208129960 U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