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7314315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3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36533.4

申请日:

20090109

公开号:

CN101461347B

公开日:

201111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7/033

主分类号:

A01K67/033

申请人:

吕军仪,吕奕章

发明人:

吕军仪,吕奕章

地址: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蒲园区614栋202房

优先权:

CN200910036533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禹小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等动物养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所述外框构架的四面外壁上设有排水透气孔;外框构架整体设置于铺设有排水隔层的凹形水泥基台上;外框构架内设有软内袋;软内袋内装有养殖载体;软内袋的底部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底部隔离层,软内袋内壁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壁隔离层。本发明能实现六面通气、五面分层定期有效排放废水的效果,保持立体养殖载体处于良好状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构架(1)的四面外壁上设有排水透气孔(2);外框构架(1)设置于铺设有排水隔层的凹形水泥基台(4)上;外框构架(1)内设有软内袋(3);所述软内袋(3)内装有养殖载体,软内袋(3)底部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底部隔离层,软内袋(3)内壁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壁隔离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构架(1)的四面外壁由固定连接于外框构架相邻角边的多根挡板(11)组成,所述挡板(11)之间的间隔为1.5~3.5cm,该间隔构成外框构架外壁上的排水透气孔(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构架(1)的角边为高度50~100cm的方木角边;外框构架长边的挡板(11)长80~120cm,外框构架宽边的挡板(11)长40~80cm,挡板(11)宽4~8cm;挡板(11)上沿垂直方向设有加固件(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外框构架(1)的四面外壁为固定连接的木材框架板、水泥预制板、有机塑料板、钢板或铸铁板,四面外壁上设有多个呈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直径为1.5cm~2.5cm排水透气孔(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构架(1)上设有外部扩展机构,通过外部扩展机构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框构架(1)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水泥基台(4)的高度为8~15cm,底部倾斜1~3°;所述排水隔层为鹅卵石层、间隔的砖层或带孔的水泥预制件;所述鹅卵石层由若干长径为5~8cm,短径为3~5cm的鹅卵石组成;所述砖层由间隔1~4cm排列,规格为20×12×5cm的砖块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内袋(3)为由尼龙网片或塑料网片连接成的四方体内袋,其顶面设有拉链;所述内袋底部隔离层包括小型鹅卵石层和小石米/粗沙砾层,所述小型鹅卵石层厚度为3~5cm;小石米/粗沙砾层包括直径0.5~1.5cm的小石米或粗沙砾,厚度为2~5cm;所述内袋壁隔离层为鱼鳞状排列的瓦片,或带有0.3~1.5cm直径小孔的PVC塑料薄片、马口铁薄片、薄木片、红砖或水泥预制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载体为包括团粒结构壤土、黄泥土、微孔陶瓷过滤粒和贝壳/蜂窝珊瑚的混合载体。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软内袋(3)里的养殖载体中还设有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5);所述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包括一个垂直设置的中央主管道(51),中央主管道(51)上连接有充气管和进水管,中央主管道(51)上设有若干个分接点;每个分接点上在主管道的两侧连接有支管(52);支管(52)两侧连接有次级支管(53);所述中央主管道(51)、支管(52)、次级支管(53)的末端封紧;所述支管(52)、次级支管(53)的管道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小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内养殖的低等动物为水蛭、蚯蚓、土鳖、蝇蛆、面包虫、摇蚊、龙虱、蜈蚣、蝎子、蛇或蜥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一些药用低等动物,如水蛭的药用价值不断开发,对其需求量不断增 加,然而随着近年来来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解决水蛭资源匮乏的唯一出路是 进行人工养殖。水蛭的人工养殖需要能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环境,因为这样才能 具有占地少,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养殖产量高、养殖条件和产品质量可控等 的优点;同时,能大大缩短水蛭的生长周期,提高其繁殖率、产茧率、产卵率、 孵化率、苗种成活率和商品水蛭的养成率;另外,工厂化生产也可有效地保证 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保证符合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中规定的中药种养殖、采收、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质量要求。

由于水蛭在养殖过程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工厂化高密度养殖需要解决养 殖过程中的通风换气,换水排废等技术问题,使得立体养殖载体处于良好的状 态之中。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927687Y(申请号为:200620105586.9)公开 了一种水蛭养殖箱,包括一个带网眼的网状体,并且还包括一个沿底边缘向上 延伸的网状壁;其在内壁的顶端由向网中心延伸的凸起,防止水蛭爬出箱体; 所述的箱体底部与壁的网眼数目大于20。所述的水蛭养殖箱壁四周有杆,杆的 高度高于箱体壁高,使用时杆插入土中使得壁成竖直状。此现有技术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过程中防止水蛭逃逸,抓捕容易,换水容易的水蛭养 殖箱,而并没有涉及到水蛭养殖环境的控制和改善问题,由于水蛭主要是生长 在水池或大田池塘中,因此该养殖箱体并不能真正解决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所需 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765471Y(申请号为:200520053381.6)公开 的一种“水蛭养殖塘放逃逸装置”以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834167Y (申请号为:200520098310.8)公开的“水蛭养殖防逃逸池”,其主要目的是为 了防止水蛭逃逸,而都将水蛭直接养殖在水池或大田的水塘中,因此并不是真 正的工厂化高密度人工养殖。

上述现有技术,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都是如何防止养殖的水蛭逃逸,然 而实际上,水蛭之所以要逃逸,正是因为人工养殖的条件(水质、水温及通风 条件饲料等)达不到其生长所需要的要求,因此水蛭人工养殖的根本,是如何 能够改善水蛭的养殖环境,真正实现养殖环境可控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一般 将水蛭直接养殖在水池或大田的水塘中,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物沉积于池 底不易排出和清洗,通风效果也不好,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更容易因缺氧而引起 养殖水蛭大量逃逸或死亡,不能真正实现水蛭的人工养殖条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实现六面通气、五面分层排废水, 并能保持立体养殖载体处于良好状态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厂化半干湿 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所述外框构 架的四面外壁上设有排水透气孔;外框构架设置于铺设有排水隔层的凹形水泥 基台上;外框构架内设有软内袋;

所述软内袋内装有养殖载体,软内袋底部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底部隔 离层,软内袋内壁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壁隔离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构架的四面外壁由固定连接于外框构架相邻角边间 的多根挡板组成,所述挡板间间隔有为1.5~3.5cm,该间隔构成外框构架外壁上 的排水透气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构架的角边为高度50~100cm的方木角边;外框构架长 边的挡板长80~120cm,外框构架宽边的挡板长40~80cm,挡板宽4~8cm;挡板上 沿垂直方向设有加固件。

为了实现箱型外框构架的功能,所述箱型外框构架的四面外壁还可以为固定连 接的木材框架板、水泥预制板、有机塑料板、钢板或铸铁板,四面外壁上设有多个 呈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直径为1.5cm~2.5cm排水透气孔。

为了实现过个养殖装置的联合养殖,所述外框构架上设有外部扩展机构,通过 外部扩展机构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框构架相互连接。

为了有利于底部排水,所述凹形水泥基台的高度为8~15cm,底部倾斜1~3°; 所述排水隔层为鹅卵石层、间隔的砖层或带孔的水泥预制件;所述鹅卵石层由若干 长径为5~8cm,短径为3~5cm的鹅卵石组成;所述砖层由间隔1~4cm排列,规格 为20×12×5cm的砖块组成。

为了能防止养殖载体扩散,所述软内袋为由尼龙网片或塑料网片连接成的四方 体内袋,其顶面设有拉链。

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养殖载体堵塞软内袋的袋孔眼,所述内袋底部隔离层包 括小型鹅卵石层和小石米/粗沙砾层,所述小型鹅卵石层厚度为3~5cm;小石米/粗 沙砾层主要包括直径0.5~1.5cm的小石米或粗沙砾,厚度为2~5cm;

所述内袋壁隔离层为鱼鳞状排列的瓦片,或带有0.3~1.5cm直径小孔的PVC 塑料薄片、马口铁薄片、薄木片、红砖或水泥预制板。

为了能满足低等动物的生长要求,特别是水蛭的生长要求,所述养殖载体为包 括团粒结构壤土、黄泥土、微孔陶瓷过滤粒和贝壳/蜂窝珊瑚的混合载体。

为了能更加充分实现通气排水可控,软内袋里的养殖载体中还设有充气和进水 管道转换使用装置;所述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包括一个垂直设置的中央主 管道,中央主管道上连接有充气管和进气管,中央主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分接点;每 个分接点上在主管道的两侧连接有支管;支管两侧连接有次级支管;所述中央主管 道、支管、次级支管的末端封紧;所述支管、次级支管的管道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小 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内养殖的低等动物为水 蛭、蚯蚓、土鳖、蝇蛆、面包虫、摇蚊、龙虱、蜈蚣、蝎子、蛇或蜥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为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 架结构,四面外壁上设有排水透气孔,顶面可以透气,底面可以透气和排水,这就 实现了六面通气,四面壁和底面共五面分层定期排水的功能。使立体养殖装置始终 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解决了养殖环境的不可控难题,解决了养殖低等动物特别是水 蛭在高温季节容易因缺氧而引起养殖水蛭大量死亡问题,大大提高了水蛭的产茧 率、孵化率、幼体成活率和商品水蛭的养成率,成为适合各个生长阶段的水蛭生活 的立体养殖载体,也大大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附图说明图

图1为本发明主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主要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单箱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组装成两个联体箱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要结构的侧视图。包括具有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1,四 面外壁上设有排水透气孔2,本实施例中,外框构架1的四面外壁由固定连接于 外框构架相邻角边的多根挡板11组成,挡板11间的间隔为1.5~3.5cm,该间隔 构成外框构架外壁上的排水透气孔2;所述外框构架1的角边为高度50~100cm 的方木角边;外框构架长边的挡板11长80~120cm,外框构架宽边的挡板11长 40~80cm,挡板11宽4~8cm;挡板11上沿垂直方向设有加固件12。

图2为本发明主要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包括外框构架1、软内袋3、凹形水 泥基台上4、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5。外框构架1整体设置于铺设有排 水隔层的凹形水泥基台上4;外框构架1内设有软内袋3;所述软内袋3内装有 养殖载体,软内袋3的底部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底部隔离层,软内袋3内 壁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壁隔离层。

外部框架1的外框构架角边是高度50~100cm,截面为6×8或8×10cm的 方木角边;四根垂直方木的中央分别贯通槽沟,以方便挡板能顺利从上到下依 次插入槽沟,该贯通槽沟可以作为外部扩展机构,实现多箱体组合。

外框构架1长边的挡板11长80~120cm,外框构架1宽边的挡板11长 40~80cm,挡板11宽4~8cm;外框构架1的顶面和底面没有档板11;挡板上沿 垂直方向设有加固件12。当然,除了该具体实施例外,所述箱型外框构架1的 四面外壁还可以为固定连接的木材构架板、水泥预制板、有机塑料板、钢板或 铸铁板,四面外壁上设有多个呈规则或不规则排列、直径为1.5cm~2.5cm排水 透气孔。

软内袋3为由尼龙网片或塑料网片连接成的四方体内袋,其顶面设有拉链,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混合泥土扩散。软内袋3底部上设有内袋底部隔离层,软内 袋3内壁上设有内袋壁隔离层。具体为,所述内袋底部隔离层包括小型鹅卵石 层和小石米/粗沙砾层,所述小型鹅卵石层厚度为3~5cm;小石米/粗沙砾层包括 直径0.5~1.5cm的小石米或粗沙砾,层厚度为2~5cm;小石米/粗沙砾层当然也 可以是小石米和粗沙砾的混合。而内袋壁隔离层为鱼鳞状排列的瓦片,也可以 为带有0.3~1.5cm直径小孔的PVC塑料薄片、马口铁薄片、薄木片、红砖或水 泥预制板。

外框构架1和软内袋3整体内置于一个长∶宽∶高为(90-130cm)∶(45 -85cm)∶(8-15cm)的凹型水泥基台上4,凹型水泥基台4的倾斜度为1- 3°,基台上铺设有排水隔层,所述排水隔层为鹅卵石层、间隔的砖层或带孔的 水泥预制件。具体为:所述鹅卵石层由若干长径为5~8cm,短径为3~5cm的鹅 卵石组成;也可以是红砖层,具体为规格20×12×5cm的若干红砖按间隔1- 4cm排列,以方便底层排水或渗水;也可以为带有排水孔的水泥预制件层。

软内袋3装有养殖载体,以水蛭饲养为例,养殖载体为按比例组成的各种 团粒结构壤土、黄泥土、微孔陶瓷过滤粒和贝壳/蜂窝珊瑚分层混合载体。养殖 载体的主要成分为团粒结构壤土、黄泥土、微孔陶瓷过滤粒和贝壳/蜂窝珊瑚, 其中贝壳/蜂窝珊瑚为贝壳,或为蜂窝珊瑚,或为贝壳和蜂窝珊瑚的混合。

养殖载体中部设置有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5,该充气和进水管道转 换使用装置5包括一个垂直设置的中央主管道51,中央主管道51上连接有充气 管和进气管,中央主管道51上设有若干个分接点;每个分接点上在主管道的两 侧连接有支管52;支管52两侧连接有次级支管53;所述中央主管道51、支管 52、次级支管53的末端封紧;所述支管52、次级支管53的管道壁上间隔设有 若干小孔。中央主管道51、支管52、次级支管53内部连通,管道的末端密封, 这样水分和空气可以从管道进入后,通过管道壁上设有的小孔均匀释放到养殖 载体中。

本实施例中,中央主管道51上设有2~5个分接点;所述支管52、次级支管 53的管道壁上每隔3~5cm设有一个0.5~1.5mm的小孔。

图3为本发明单箱型的使用状态图。使用时,先在凹型水泥基台4上铺设 长径为5~8cm,短径为3~5cm的鹅卵石,或规格为20×12×5cm的红砖,红 砖排列间隔1~4cm,也可以为带有排水孔的水泥预制件层,以方便底层排水或 渗水。然后将没有顶面和底面档板的外框构架1和软内袋3整体设置凹型水泥 基台4上。

软内袋3内的底层先铺上一层3~5cm厚的小型鹅卵石层和一层直径为 0.5~1.5cm、厚度为2~5cm的小石米/砂砾层,然后装入按比例组成的各种团粒 结构壤土、黄泥土、微孔陶瓷过滤粒、贝壳/蜂窝珊瑚等分层混合载体。在组装 养殖载体时,软内袋的内壁四周边在加入混合泥土的同时,逐层垂直插入瓦片 成鱼鳞状排列或瓦片代用品,如带有若干孔径为0.3-1.5cm小孔的PVC塑料薄 板、马口铁薄板、薄木板或红砖或水泥预制板等,免使混合泥土贴紧软内袋壁。

为了能更加充分实现通气排水可控,所述软内袋3里的养殖载体中还设有 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5;将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5整体置于软 内袋内距底层3-6.5cm的中央位置上,然后,向软内袋3内装入按比例组成的 各种团粒结构壤土、黄泥土、微孔陶瓷过滤粒、贝壳或蜂窝珊瑚等分层混合载 体。置于混合土层中的钻有充气或进水孔的支管52和次级支管53,必须先用消 毒过的贝壳或瓦片遮住,以防泥土堵塞微孔。

本发明除了能养殖水蛭外,还可以饲养蚯蚓、土鳖、蝇蛆、面包虫、摇蚊 或龙虱、蜈蚣、蝎子、或爬行动物的蛇、蜥蜴等生物。饲养水蛭的养殖载体是 包括团粒结构壤土、黄泥土、微孔陶瓷过滤粒、贝壳/蜂窝珊瑚的混合载体;饲 养蚯蚓的养殖载体包括土壤;饲养土鳖的养殖载体包括腐烂树叶;饲养蝇蛆的 养殖载体包括有机质等;蜈蚣或蝎子养殖载体包括棕榈须、粗沙与其它有机质 的混合物。

其放养的步骤为(以放养水蛭为例),先关上充气管开关,打开进水管道开 关,这时进水管道向养殖载体上下、左右和前后的不同分层均匀喷水泡,至整 个装置四周和底层有水渗出为止,经12~72h后,根据气温条件,再打开进水 管道开关至上下层有少量的清水渗出为好,同时检测养殖载体中的含氧量、pH 值和湿度。

大小规格不同的水蛭,分养于各自独立的立体养殖装置。把放养的水蛭种 苗轻轻地置于养殖载体的表面,让其自然钻进土层中。定期投喂各自适合的天 然饵料或人工饲料,保持混合土层中的适当湿度。通过控制均匀进入清水数量, 及时调整养殖过程中的废水分层的排放速度。在养殖过程中,用溶氧测定仪检 查混合土层中的氧气含量,在接近其需氧生长下限值偏上时,则立即转换为充 气管道的运作,及时充气,以保持混合土层中的适当湿度和氧气含量。养殖产 量一般达到8000-10000尾/M3。

图4为本发明多箱体组合使用状态图。为了能够节省空间,能够将该立体 养殖箱多箱体养殖,如共用方木角边扩展构造将两个单立体养殖箱组合成两个 或两个以上进行养殖。

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46134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09 CN 101461347 B *CN101461347B* (21)申请号 200910036533.4 (22)申请日 2009.01.09 A01K 67/033(2006.01) (73)专利权人 吕军仪 地址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135 号中山大学蒲园区 614 栋 202 房 专利权人 吕奕章 (72)发明人 吕军仪 吕奕章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禹小明 CN 1636447 A,2005.07.13, 全文 . CN 。

2、2777970 Y,2006.05.10, 全文 . CN 201383997 Y,2010.01.20,1-6. KR 10-0830400 B1,2008.05.20,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特别涉 及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包 括一个具有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 所述外框 构架的四面外壁上设有排水透气孔 ; 外框构架整 体设置于铺设有排水隔层的凹形水泥基台上 ; 外 框构架内设有软内袋 ; 软内袋内装有养殖载体 ; 软内袋的底部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底部隔离 层, 软内袋内壁与养。

3、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壁隔离 层。 本发明能实现六面通气、 五面分层定期有效排 放废水的效果, 保持立体养殖载体处于良好状态。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王霞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CN 101461347 B1/2 页 2 1. 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包括一个具有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 (1),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框构架 (1) 的四面外壁上设有排水透气孔 (2) ; 外框构架 (1) 设置于铺设有排 水隔层的凹形水泥基台 (4) 上 ; 外框构架 (1) 内设有软内。

4、袋 (3) ; 所述软内袋 (3) 内装有养殖载体, 软内袋 (3) 底部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底部隔离 层, 软内袋 (3) 内壁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壁隔离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 框构架 (1) 的四面外壁由固定连接于外框构架相邻角边的多根挡板 (11) 组成, 所述挡板 (11) 之间的间隔为 1.5 3.5cm, 该间隔构成外框构架外壁上的排水透气孔 (2)。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外框构架 (1) 的角边为高度 50 100cm 的方木角边 ; 外。

5、框构架长边的挡板 (11) 长 80 120cm, 外框构架宽边的挡板 (11) 长 40 80cm, 挡板 (11) 宽 4 8cm ; 挡板 (11) 上沿垂直 方向设有加固件 (12)。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箱 型外框构架 (1) 的四面外壁为固定连接的木材框架板、 水泥预制板、 有机塑料板、 钢板或铸 铁板, 四面外壁上设有多个呈规则或不规则排列、 直径为 1.5cm 2.5cm 排水透气孔 (2)。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 框构架 (1) 上设有外部扩展。

6、机构, 通过外部扩展机构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框构架 (1) 相互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凹 形水泥基台 (4) 的高度为 8 15cm, 底部倾斜 1 3 ; 所述排水隔层为鹅卵石层、 间隔的 砖层或带孔的水泥预制件 ; 所述鹅卵石层由若干长径为 5 8cm, 短径为 3 5cm 的鹅卵石 组成 ; 所述砖层由间隔 1 4cm 排列, 规格为 20125cm 的砖块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 内袋 (3) 为由尼龙网片或塑料网片连接成的四方体内袋, 其顶。

7、面设有拉链 ; 所述内袋底部 隔离层包括小型鹅卵石层和小石米 / 粗沙砾层, 所述小型鹅卵石层厚度为 3 5cm ; 小石米 / 粗沙砾层包括直径 0.5 1.5cm 的小石米或粗沙砾, 厚度为 2 5cm ; 所述内袋壁隔离层 为鱼鳞状排列的瓦片, 或带有 0.3 1.5cm 直径小孔的 PVC 塑料薄片、 马口铁薄片、 薄木片、 红砖或水泥预制板。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养 殖载体为包括团粒结构壤土、 黄泥土、 微孔陶瓷过滤粒和贝壳 / 蜂窝珊瑚的混合载体。 9. 根据权利要求 1 8 任一项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

8、装置, 其特征在 于 : 软内袋(3)里的养殖载体中还设有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5) ; 所述充气和进水 管道转换使用装置包括一个垂直设置的中央主管道 (51), 中央主管道 (51) 上连接有充气 管和进水管, 中央主管道 (51) 上设有若干个分接点 ; 每个分接点上在主管道的两侧连接有 支管 (52) ; 支管 (52) 两侧连接有次级支管 (53) ; 所述中央主管道 (51)、 支管 (52)、 次级支 管 (53) 的末端封紧 ; 所述支管 (52)、 次级支管 (53) 的管道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小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其特征。

9、在于 : 所述工 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内养殖的低等动物为水蛭、 蚯蚓、 土鳖、 蝇蛆、 面包虫、 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461347 B2/2 页 3 蚊、 龙虱、 蜈蚣、 蝎子、 蛇或蜥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461347 B1/5 页 4 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一些药用低等动物, 如水蛭的药用价值不断开发, 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 随着近年来来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 解决水蛭资源匮乏的唯一出路是进行人工养殖。水蛭 的人工养殖需要能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环境, 因为。

10、这样才能具有占地少, 节约宝贵的土地资 源 ; 养殖产量高、 养殖条件和产品质量可控等的优点 ; 同时, 能大大缩短水蛭的生长周期, 提高其繁殖率、 产茧率、 产卵率、 孵化率、 苗种成活率和商品水蛭的养成率 ; 另外, 工厂化生 产也可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保证符合我国 2002 年颁布的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 (GAP) 中规定的中药种养殖、 采收、 包装、 运输等环节的质量要求。 0003 由于水蛭在养殖过程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 工厂化高密度养殖需要解决养殖过程 中的通风换气, 换水排废等技术问题, 使得立体养殖载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0004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CN。

11、2927687Y( 申请号为 : 200620105586.9) 公开了一种 水蛭养殖箱, 包括一个带网眼的网状体, 并且还包括一个沿底边缘向上延伸的网状壁 ; 其在 内壁的顶端由向网中心延伸的凸起, 防止水蛭爬出箱体 ; 所述的箱体底部与壁的网眼数目 大于 20。所述的水蛭养殖箱壁四周有杆, 杆的高度高于箱体壁高, 使用时杆插入土中使得 壁成竖直状。此现有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过程中防止水蛭逃逸, 抓捕容 易, 换水容易的水蛭养殖箱, 而并没有涉及到水蛭养殖环境的控制和改善问题, 由于水蛭主 要是生长在水池或大田池塘中, 因此该养殖箱体并不能真正解决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所需要 解决的。

12、问题。 0005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CN2765471Y( 申请号为 : 200520053381.6) 公开的 一种 “水蛭养殖塘放逃逸装置”以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CN2834167Y( 申请号为 : 200520098310.8) 公开的 “水蛭养殖防逃逸池” ,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水蛭逃逸, 而都将水 蛭直接养殖在水池或大田的水塘中, 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工厂化高密度人工养殖。 0006 上述现有技术, 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都是如何防止养殖的水蛭逃逸, 然而实际 上, 水蛭之所以要逃逸, 正是因为人工养殖的条件 ( 水质、 水温及通风条件饲料等 ) 达不到 其生长所需要的要求,。

13、 因此水蛭人工养殖的根本, 是如何能够改善水蛭的养殖环境, 真正实 现养殖环境可控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一般将水蛭直接养殖在水池或大田的水塘中, 养殖 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物沉积于池底不易排出和清洗, 通风效果也不好, 尤其是在高温季节 更容易因缺氧而引起养殖水蛭大量逃逸或死亡, 不能真正实现水蛭的人工养殖条件要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设计一种能实现六面通气、 五面分层排废水, 并能保 持立体养殖载体处于良好状态的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 0008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 说 明 书 CN 1014613。

14、47 B2/5 页 5 等动物养殖装置, 包括一个具有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 所述外框构架的四面外壁上设 有排水透气孔 ; 外框构架设置于铺设有排水隔层的凹形水泥基台上 ; 外框构架内设有软内 袋 ; 0009 所述软内袋内装有养殖载体, 软内袋底部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底部隔离层, 软内袋内壁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壁隔离层。 0010 更进一步的, 所述外框构架的四面外壁由固定连接于外框构架相邻角边间的多根 挡板组成, 所述挡板间间隔有为 1.5 3.5cm, 该间隔构成外框构架外壁上的排水透气孔。 0011 更进一步的, 所述外框构架的角边为高度 50 100cm 的方木角边 ; 外框构。

15、架长边 的挡板长 80 120cm, 外框构架宽边的挡板长 40 80cm, 挡板宽 4 8cm ; 挡板上沿垂直 方向设有加固件。 0012 为了实现箱型外框构架的功能, 所述箱型外框构架的四面外壁还可以为固定连接 的木材框架板、 水泥预制板、 有机塑料板、 钢板或铸铁板, 四面外壁上设有多个呈规则或不 规则排列、 直径为 1.5cm 2.5cm 排水透气孔。 0013 为了实现过个养殖装置的联合养殖, 所述外框构架上设有外部扩展机构, 通过外 部扩展机构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框构架相互连接。 0014 为了有利于底部排水, 所述凹形水泥基台的高度为 8 15cm, 底部倾斜 1 3 ; 所。

16、述排水隔层为鹅卵石层、 间隔的砖层或带孔的水泥预制件 ; 所述鹅卵石层由若干长径为 58cm, 短径为35cm的鹅卵石组成 ; 所述砖层由间隔14cm排列, 规格为20125cm 的砖块组成。 0015 为了能防止养殖载体扩散, 所述软内袋为由尼龙网片或塑料网片连接成的四方体 内袋, 其顶面设有拉链。 0016 更进一步的, 为了防止养殖载体堵塞软内袋的袋孔眼, 所述内袋底部隔离层包括 小型鹅卵石层和小石米 / 粗沙砾层, 所述小型鹅卵石层厚度为 3 5cm ; 小石米 / 粗沙砾层 主要包括直径 0.5 1.5cm 的小石米或粗沙砾, 厚度为 2 5cm ; 0017 所述内袋壁隔离层为鱼鳞。

17、状排列的瓦片, 或带有 0.3 1.5cm 直径小孔的 PVC 塑 料薄片、 马口铁薄片、 薄木片、 红砖或水泥预制板。 0018 为了能满足低等动物的生长要求, 特别是水蛭的生长要求, 所述养殖载体为包括 团粒结构壤土、 黄泥土、 微孔陶瓷过滤粒和贝壳 / 蜂窝珊瑚的混合载体。 0019 为了能更加充分实现通气排水可控, 软内袋里的养殖载体中还设有充气和进水管 道转换使用装置 ; 所述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包括一个垂直设置的中央主管道, 中 央主管道上连接有充气管和进气管, 中央主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分接点 ; 每个分接点上在主 管道的两侧连接有支管 ; 支管两侧连接有次级支管 ; 所述中央。

18、主管道、 支管、 次级支管的末 端封紧 ; 所述支管、 次级支管的管道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小孔。 0020 更进一步的, 所述工厂化半干湿立体低等动物养殖装置内养殖的低等动物为水 蛭、 蚯蚓、 土鳖、 蝇蛆、 面包虫、 摇蚊、 龙虱、 蜈蚣、 蝎子、 蛇或蜥蜴。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本发明为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 结构, 四面外壁上设有排水透气孔, 顶面可以透气, 底面可以透气和排水, 这就实现了六面 通气, 四面壁和底面共五面分层定期排水的功能。 使立体养殖装置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解决了养殖环境的不可控难题, 解决了养殖低等动物特别是水蛭在高温季节容易因缺。

19、氧而 说 明 书 CN 101461347 B3/5 页 6 引起养殖水蛭大量死亡问题, 大大提高了水蛭的产茧率、 孵化率、 幼体成活率和商品水蛭的 养成率, 成为适合各个生长阶段的水蛭生活的立体养殖载体, 也大大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 源。 0022 附图说明图 0023 图 1 为本发明主要结构的侧视图 ; 0024 图 2 为本发明主要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 0025 图 3 为本发明单箱型的使用状态图 ; 0026 图 4 为本发明组装成两个联体箱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主要结构的侧视图。 包括具有。

20、四面外壁的箱型外框构架1, 四面外壁 上设有排水透气孔 2, 本实施例中, 外框构架 1 的四面外壁由固定连接于外框构架相邻角边 的多根挡板 11 组成, 挡板 11 间的间隔为 1.5 3.5cm, 该间隔构成外框构架外壁上的排水 透气孔 2 ; 所述外框构架 1 的角边为高度 50 100cm 的方木角边 ; 外框构架长边的挡板 11 长 80 120cm, 外框构架宽边的挡板 11 长 40 80cm, 挡板 11 宽 4 8cm ; 挡板 11 上沿垂 直方向设有加固件 12。 0029 图2为本发明主要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 包括外框构架1、 软内袋3、 凹形水泥基台上 4、 充气和进。

21、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 5。外框构架 1 整体设置于铺设有排水隔层的凹形水泥基 台上4 ; 外框构架1内设有软内袋3 ; 所述软内袋3内装有养殖载体, 软内袋3的底部与养殖 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底部隔离层, 软内袋 3 内壁与养殖载体之间设有内袋壁隔离层。 0030 外部框架1的外框构架角边是高度50100cm, 截面为68或810cm的方木角 边 ; 四根垂直方木的中央分别贯通槽沟, 以方便挡板能顺利从上到下依次插入槽沟, 该贯通 槽沟可以作为外部扩展机构, 实现多箱体组合。 0031 外框构架1长边的挡板11长80120cm, 外框构架1宽边的挡板11长4080cm, 挡板 11 宽 4 8cm 。

22、; 外框构架 1 的顶面和底面没有档板 11 ; 挡板上沿垂直方向设有加固件 12。当然, 除了该具体实施例外, 所述箱型外框构架 1 的四面外壁还可以为固定连接的木材 构架板、 水泥预制板、 有机塑料板、 钢板或铸铁板, 四面外壁上设有多个呈规则或不规则排 列、 直径为 1.5cm 2.5cm 排水透气孔。 0032 软内袋 3 为由尼龙网片或塑料网片连接成的四方体内袋, 其顶面设有拉链, 其主 要作用是防止混合泥土扩散。软内袋 3 底部上设有内袋底部隔离层, 软内袋 3 内壁上设有 内袋壁隔离层。具体为, 所述内袋底部隔离层包括小型鹅卵石层和小石米 / 粗沙砾层, 所述 小型鹅卵石层厚度为。

23、 3 5cm ; 小石米 / 粗沙砾层包括直径 0.5 1.5cm 的小石米或粗沙 砾, 层厚度为 2 5cm ; 小石米 / 粗沙砾层当然也可以是小石米和粗沙砾的混合。而内袋壁 隔离层为鱼鳞状排列的瓦片, 也可以为带有 0.3 1.5cm 直径小孔的 PVC 塑料薄片、 马口铁 薄片、 薄木片、 红砖或水泥预制板。 0033 外 框 构 架 1 和 软 内 袋 3 整 体 内 置 于 一 个 长 宽 高 为 (90-130cm) (45-85cm) (8-15cm) 的凹型水泥基台上 4, 凹型水泥基台 4 的倾斜度为 1-3, 基台上铺设有排水隔层, 所述排水隔层为鹅卵石层、 间隔的砖层或。

24、带孔的水泥预制 说 明 书 CN 101461347 B4/5 页 7 件。 具体为 : 所述鹅卵石层由若干长径为58cm, 短径为35cm的鹅卵石组成 ; 也可以是 红砖层, 具体为规格 20125cm 的若干红砖按间隔 1-4cm 排列, 以方便底层排水或渗水 ; 也可以为带有排水孔的水泥预制件层。 0034 软内袋 3 装有养殖载体, 以水蛭饲养为例, 养殖载体为按比例组成的各种团粒结 构壤土、 黄泥土、 微孔陶瓷过滤粒和贝壳 / 蜂窝珊瑚分层混合载体。养殖载体的主要成分为 团粒结构壤土、 黄泥土、 微孔陶瓷过滤粒和贝壳/蜂窝珊瑚, 其中贝壳/蜂窝珊瑚为贝壳, 或 为蜂窝珊瑚, 或为贝壳。

25、和蜂窝珊瑚的混合。 0035 养殖载体中部设置有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 5, 该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 用装置 5 包括一个垂直设置的中央主管道 51, 中央主管道 51 上连接有充气管和进气管, 中 央主管道 51 上设有若干个分接点 ; 每个分接点上在主管道的两侧连接有支管 52 ; 支管 52 两侧连接有次级支管 53 ; 所述中央主管道 51、 支管 52、 次级支管 53 的末端封紧 ; 所述支管 52、 次级支管 53 的管道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小孔。中央主管道 51、 支管 52、 次级支管 53 内部 连通, 管道的末端密封, 这样水分和空气可以从管道进入后, 通过管道壁上设有的。

26、小孔均匀 释放到养殖载体中。 0036 本实施例中, 中央主管道 51 上设有 2 5 个分接点 ; 所述支管 52、 次级支管 53 的 管道壁上每隔 3 5cm 设有一个 0.5 1.5mm 的小孔。 0037 图 3 为本发明单箱型的使用状态图。使用时, 先在凹型水泥基台 4 上铺设长径为 5 8cm, 短径为 3 5cm 的鹅卵石, 或规格为 20125cm 的红砖, 红砖排列间隔 1 4cm, 也可以为带有排水孔的水泥预制件层, 以方便底层排水或渗水。然后将没有顶面和底面档 板的外框构架 1 和软内袋 3 整体设置凹型水泥基台 4 上。 0038 软内袋 3 内的底层先铺上一层 3 。

27、5cm 厚的小型鹅卵石层和一层直径为 0.5 1.5cm、 厚度为 2 5cm 的小石米 / 砂砾层, 然后装入按比例组成的各种团粒结构壤土、 黄泥 土、 微孔陶瓷过滤粒、 贝壳 / 蜂窝珊瑚等分层混合载体。在组装养殖载体时, 软内袋的内壁 四周边在加入混合泥土的同时, 逐层垂直插入瓦片成鱼鳞状排列或瓦片代用品, 如带有若 干孔径为 0.3-1.5cm 小孔的 PVC 塑料薄板、 马口铁薄板、 薄木板或红砖或水泥预制板等, 免 使混合泥土贴紧软内袋壁。 0039 为了能更加充分实现通气排水可控, 所述软内袋 3 里的养殖载体中还设有充气 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装置 5 ; 将充气和进水管道转换使用。

28、装置 5 整体置于软内袋内距底层 3-6.5cm 的中央位置上, 然后, 向软内袋 3 内装入按比例组成的各种团粒结构壤土、 黄泥土、 微孔陶瓷过滤粒、 贝壳或蜂窝珊瑚等分层混合载体。置于混合土层中的钻有充气或进水孔 的支管 52 和次级支管 53, 必须先用消毒过的贝壳或瓦片遮住, 以防泥土堵塞微孔。 0040 本发明除了能养殖水蛭外, 还可以饲养蚯蚓、 土鳖、 蝇蛆、 面包虫、 摇蚊或龙虱、 蜈 蚣、 蝎子、 或爬行动物的蛇、 蜥蜴等生物。饲养水蛭的养殖载体是包括团粒结构壤土、 黄泥 土、 微孔陶瓷过滤粒、 贝壳 / 蜂窝珊瑚的混合载体 ; 饲养蚯蚓的养殖载体包括土壤 ; 饲养土 鳖的养殖。

29、载体包括腐烂树叶 ; 饲养蝇蛆的养殖载体包括有机质等 ; 蜈蚣或蝎子养殖载体包 括棕榈须、 粗沙与其它有机质的混合物。 0041 其放养的步骤为 ( 以放养水蛭为例 ), 先关上充气管开关, 打开进水管道开关, 这 时进水管道向养殖载体上下、 左右和前后的不同分层均匀喷水泡, 至整个装置四周和底层 有水渗出为止, 经1272h后, 根据气温条件, 再打开进水管道开关至上下层有少量的清水 说 明 书 CN 101461347 B5/5 页 8 渗出为好, 同时检测养殖载体中的含氧量、 pH 值和湿度。 0042 大小规格不同的水蛭, 分养于各自独立的立体养殖装置。把放养的水蛭种苗轻轻 地置于养殖。

30、载体的表面, 让其自然钻进土层中。 定期投喂各自适合的天然饵料或人工饲料, 保持混合土层中的适当湿度。通过控制均匀进入清水数量, 及时调整养殖过程中的废水分 层的排放速度。 在养殖过程中, 用溶氧测定仪检查混合土层中的氧气含量, 在接近其需氧生 长下限值偏上时, 则立即转换为充气管道的运作, 及时充气, 以保持混合土层中的适当湿度 和氧气含量。养殖产量一般达到 8000-10000 尾 /M3。 0043 图 4 为本发明多箱体组合使用状态图。为了能够节省空间, 能够将该立体养殖箱 多箱体养殖, 如共用方木角边扩展构造将两个单立体养殖箱组合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进行养 殖。 说 明 书 CN 101461347 B1/3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61347 B2/3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61347 B3/3 页 11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