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7314313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027945.7

申请日:

20180904

公开号:

CN109008493A

公开日:

201812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7/02,A47G5/00

主分类号:

A47G7/02,A47G5/00

申请人:

张炳轩

发明人:

张炳轩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技二路七十八号1号楼1单元2905号

优先权:

CN20181102794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由静杆、L型杆、动杆、圆环、方形筒、螺杆、六角螺母构成。静杆是矩形体构造,后端有圆环,前端有L型杆,L型杆一端是垂直于静杆上下两个面的矩形体端,一端是平行于静杆的上下两个面的半圆柱形体端,半圆柱形体端有贯穿圆孔。动杆是矩形体构造,前端有方形筒,后端呈半圆柱形体构造,后端有垂直于动杆上下两个面的螺杆。动杆垂直于方形筒的四个面,跟其中一个面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螺杆穿过静杆上的圆形孔,静杆和动杆通过螺杆与之配套的六角螺母,固定在一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其特征是:由静杆、L型杆、动杆、圆环、方形筒、螺杆、六角螺母构成:静杆是矩形体构造,后端有圆环,前端有L型杆,L型杆一端是垂直于静杆上下两个面的矩形体端,一端是平行于静杆的上下两个面的半圆柱形体端,半圆柱形体端有贯穿圆孔;动杆是矩形体构造,前端有方形筒,后端呈半圆柱形体构造,后端有垂直于动杆上下两个面的螺杆;动杆垂直于方形筒的四个面,跟其中一个面的底部固定在一起;螺杆穿过静杆上的圆形孔,静杆和动杆通过螺杆与之配套的六角螺母,固定在一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用于提高屏风稳定性的同时,用于充当花盆托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器具之一的多扇屏风开始走进家庭、酒店、会所等地。

不少廉价屏风,因为其重量较轻,且屏风腿触地面积很小,因为人为触碰,屏风很容易前后倾倒。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触地的屏风稳定装置,增大屏风腿的触地面积、提高屏风稳定性的同时,本发明自带的圆环,还能充当花盆架的作用,利用花盆和花卉的存在,局部遮蔽屏风稳定器,且利用花盆、花盆里的泥土、花卉的重量,进一步提高屏风稳定性。

本发明由静杆、L型杆、动杆、圆环、方形筒、螺杆、六角螺母构成(图1)。

静杆1、L型杆、动杆2、圆环4、方形筒6、螺杆5、六角螺母7都是刚性材质。

静杆1是矩形体构造,后端跟圆环4相连,前端跟L型杆相连。

L型杆一端是垂直于静杆1的上下两个面的矩形体端9,一端是平行于静杆1的上下两个面的半圆柱形体端8,半圆柱形体端9上有与其垂直的贯穿圆孔3(图2)。矩形体端9的顶面,跟半圆柱形体端8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矩形体端9垂直于半圆柱形体端8,矩形体端9的底面,跟静杆1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矩形体端9的高度,等于静杆1或动杆2高度的两倍,或静杆1和动杆2的高度和。

静杆1上的圆环4的作用,是用于嵌入圆形花盆。利用花盆和换盆里的泥土、花卉的重量,进一步稳定屏风。同时,将花盆嵌入圆环4中之后,还能保持花盆的稳定性。

动杆2的截面是矩形体构造,前端跟方形筒6相连,后端呈半圆柱形体,其上有垂直于动杆2上下两个面的螺杆5(图3)。

动杆2垂直于方形筒6的四个面,动杆2的底面跟方形筒6的四个面的底边构成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跟其中一个面固定在一起。

静杆1和动杆2的高度相同。

螺杆5穿过静杆上的圆孔3,静杆1和动杆2通过螺杆5与之配套的六角螺母7,固定在一起。

静杆1上半圆柱形体端8上的圆孔3,的直径,不小于螺杆5的直径,小于六角螺母同一面上对边之间的距离。

螺杆5和六角螺母7的作用有二:第一,将静杆1和动杆2固定在一起;第二,通过松动/紧固六角螺母7,可以调节静杆1和动杆2的夹角。

通过静杆1和动杆2夹角调整,可以实现圆环4和方形筒6之间的距离的改变,以达到调整花盆和屏风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一般的屏风腿有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因此动杆2前端的方形筒,也可以是圆形筒(图4)或界或者是其它形状的筒体,以适应与之匹配的屏风腿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构造图。

其中:1——静杆;2——动杆;4——圆环;5——螺杆;6——方形筒;7——六角螺母;8——半圆柱形体端;9——矩形体端。

图2是静杆构造图。

其中:1——静杆;3——圆孔;4——圆环;8——半圆柱形体端;9——矩形体端。

图3是动杆构造图。

其中:2——动杆;5——螺杆;6——方形筒。

图4是圆形筒体动杆构造图。

其中:2——动杆;5——螺杆;0——圆形筒。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静杆1是矩形体构造,后端有圆环4,前端有L型杆,L型杆一端是垂直于静杆1的上下两个面的矩形体端9,一端是平行于静杆1的上下两个面的半圆柱形体端8,其上有圆孔3(图2)。

动杆2是矩形体构造,前端有方形筒6,后端有垂直于动杆2的上下两个面的螺杆5(图3)。动杆2的上下两个面垂直于方形筒6的四个面,动杆2的底面跟方形筒6的四个面的底边构成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跟其中一个面固定在一起。

螺杆5穿过静杆1上半圆柱形体端8上的圆孔3,静杆1和动杆2通过螺杆5与之配套的六角螺母7,固定在一起。

静杆1的高度,等于动杆2的高度。矩形体端9的高度,等于静杆1或动杆2高度的两倍,或静杆1和动杆2的高度和。

使用本发明时,将本发明与动杆2的方形筒套6在与之匹配的屏风腿上。在根据需要松动/紧固六角螺母7,通过改变静杆1和动杆2的夹角,适当调整圆环4和方形筒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花盆和屏风之间的距离。

调整完毕后,拧紧六角螺母7,再与圆环4内径匹配的花盆放在圆环上。

因为本发明的存在,屏风腿跟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屏风的稳定性。因为花盆、花卉、花盆中的泥土的重量,屏风的稳定性增大。

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027945.7 (22)申请日 2018.09.04 (71)申请人 张炳轩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技二 路七十八号1号楼1单元2905号 (72)发明人 张炳轩 (51)Int.Cl. A47G 7/02(2006.01) A47G 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 (57)摘要 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 由静 杆、 L型杆、 动杆、 圆环、 方形筒、 螺杆、 六角螺母构 成。 静杆是矩形体。

2、构造, 后端有圆环, 前端有L型 杆, L型杆一端是垂直于静杆上下两个面的矩形 体端, 一端是平行于静杆的上下两个面的半圆柱 形体端, 半圆柱形体端有贯穿圆孔。 动杆是矩形 体构造, 前端有方形筒, 后端呈半圆柱形体构造, 后端有垂直于动杆上下两个面的螺杆。 动杆垂直 于方形筒的四个面, 跟其中一个面的底部固定在 一起。 螺杆穿过静杆上的圆形孔, 静杆和动杆通 过螺杆与之配套的六角螺母, 固定在一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9008493 A 2018.12.18 CN 109008493 A 1.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 其特征是: 由静杆、 L型杆、 动。

3、杆、 圆环、 方形 筒、 螺杆、 六角螺母构成: 静杆是矩形体构造, 后端有圆环, 前端有L型杆, L型杆一端是垂直 于静杆上下两个面的矩形体端, 一端是平行于静杆的上下两个面的半圆柱形体端, 半圆柱 形体端有贯穿圆孔; 动杆是矩形体构造, 前端有方形筒, 后端呈半圆柱形体构造, 后端有垂 直于动杆上下两个面的螺杆; 动杆垂直于方形筒的四个面, 跟其中一个面的底部固定在一 起; 螺杆穿过静杆上的圆形孔, 静杆和动杆通过螺杆与之配套的六角螺母, 固定在一起。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008493 A 2 一种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

4、花盆托架和屏风稳定二合一装置, 用于提高屏风稳定性的同时, 用于充当花盆托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器具之一的多扇屏风开始走进家 庭、 酒店、 会所等地。 0003 不少廉价屏风, 因为其重量较轻, 且屏风腿触地面积很小, 因为人为触碰, 屏风很 容易前后倾倒。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通过触地的屏风稳定装置, 增 大屏风腿的触地面积、 提高屏风稳定性的同时, 本发明自带的圆环, 还能充当花盆架的作 用, 利用花盆和花卉的存在, 局部遮蔽屏风稳定器, 且利用花盆、 花盆里的泥土、 花卉的重 量, 进一步提高。

5、屏风稳定性。 0005 本发明由静杆、 L型杆、 动杆、 圆环、 方形筒、 螺杆、 六角螺母构成 (图1) 。 0006 静杆1、 L型杆、 动杆2、 圆环4、 方形筒6、 螺杆5、 六角螺母7都是刚性材质。 0007 静杆1是矩形体构造, 后端跟圆环4相连, 前端跟L型杆相连。 0008 L型杆一端是垂直于静杆1的上下两个面的矩形体端9, 一端是平行于静杆1的上下 两个面的半圆柱形体端8, 半圆柱形体端9上有与其垂直的贯穿圆孔3 (图2) 。 矩形体端9的顶 面, 跟半圆柱形体端8的顶面, 在同一平面上。 0009 矩形体端9垂直于半圆柱形体端8, 矩形体端9的底面, 跟静杆1的底面在同一平。

6、面 上。 0010 矩形体端9的高度, 等于静杆1或动杆2高度的两倍, 或静杆1和动杆2的高度和。 0011 静杆1上的圆环4的作用, 是用于嵌入圆形花盆。 利用花盆和换盆里的泥土、 花卉的 重量, 进一步稳定屏风。 同时, 将花盆嵌入圆环4中之后, 还能保持花盆的稳定性。 0012 动杆2的截面是矩形体构造, 前端跟方形筒6相连, 后端呈半圆柱形体, 其上有垂直 于动杆2上下两个面的螺杆5 (图3) 。 0013 动杆2垂直于方形筒6的四个面, 动杆2的底面跟方形筒6的四个面的底边构成的正 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跟其中一个面固定在一起。 0014 静杆1和动杆2的高度相同。 0015 螺杆5穿。

7、过静杆上的圆孔3, 静杆1和动杆2通过螺杆5与之配套的六角螺母7, 固定 在一起。 0016 静杆1上半圆柱形体端8上的圆孔3,的直径, 不小于螺杆5的直径, 小于六角螺母同 一面上对边之间的距离。 0017 螺杆5和六角螺母7的作用有二: 第一, 将静杆1和动杆2固定在一起; 第二, 通过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9008493 A 3 动/紧固六角螺母7, 可以调节静杆1和动杆2的夹角。 0018 通过静杆1和动杆2夹角调整, 可以实现圆环4和方形筒6之间的距离的改变, 以达 到调整花盆和屏风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0019 一般的屏风腿有方形、 圆形或其它形状, 因此动杆2前。

8、端的方形筒, 也可以是圆形 筒 (图4) 或界或者是其它形状的筒体, 以适应与之匹配的屏风腿的构造。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构造图。 0021 其中: 1静杆; 2动杆; 4圆环; 5螺杆; 6方形筒; 7六角螺 母; 8半圆柱形体端; 9矩形体端。 0022 图2是静杆构造图。 0023 其中: 1静杆; 3圆孔; 4圆环; 8半圆柱形体端; 9矩形体端。 0024 图3是动杆构造图。 0025 其中: 2动杆; 5螺杆; 6方形筒。 0026 图4是圆形筒体动杆构造图。 0027 其中: 2动杆; 5螺杆; 0圆形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结合图1、 图2、 图3, 下面描。

9、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9 静杆1是矩形体构造, 后端有圆环4, 前端有L型杆, L型杆一端是垂直于静杆1的上 下两个面的矩形体端9, 一端是平行于静杆1的上下两个面的半圆柱形体端8, 其上有圆孔3 (图2) 。 0030 动杆2是矩形体构造, 前端有方形筒6, 后端有垂直于动杆2的上下两个面的螺杆5 (图3) 。 动杆2的上下两个面垂直于方形筒6的四个面, 动杆2的底面跟方形筒6的四个面的底 边构成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跟其中一个面固定在一起。 0031 螺杆5穿过静杆1上半圆柱形体端8上的圆孔3, 静杆1和动杆2通过螺杆5与之配套 的六角螺母7, 固定在一起。 0032 静杆1的。

10、高度, 等于动杆2的高度。 矩形体端9的高度, 等于静杆1或动杆2高度的两 倍, 或静杆1和动杆2的高度和。 0033 使用本发明时, 将本发明与动杆2的方形筒套6在与之匹配的屏风腿上。 在根据需 要松动/紧固六角螺母7, 通过改变静杆1和动杆2的夹角, 适当调整圆环4和方形筒之间的距 离, 也就是花盆和屏风之间的距离。 0034 调整完毕后, 拧紧六角螺母7, 再与圆环4内径匹配的花盆放在圆环上。 0035 因为本发明的存在, 屏风腿跟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 提高了屏风的稳定性。 因为花 盆、 花卉、 花盆中的泥土的重量, 屏风的稳定性增大。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9008493 A 4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9008493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