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312830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2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68652.3

申请日:

20080311

公开号:

CN101238779A

公开日:

200808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A01C1/00,A01C1/02,A01C21/00,A01G13/02

主分类号:

A01G1/00,A01C1/00,A01C1/02,A01C21/00,A01G13/02

申请人:

贵州省植物园

发明人:

邹天才,刘海燕,周洪英

地址:

550004贵州省贵阳市六冲关86号

优先权:

CN200810068652A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代理人:

袁庆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采种与贮藏;(2)苗圃地选择有30%左右透光度的林阴地带,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底肥,施放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过磷酸钙或适当搭配一些草木灰土作基肥;种子经过催芽处理,在早春将已催芽露白的种子播于苗圃地,采用开行点播的方法,播种量为每亩播种100kg,行距30cm,株距10cm,覆土厚约3~4cm,经常保持湿润和蔽阴,使土壤湿度达到70~85%,和遮光度达到70~80%;种苗出土后,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都要及时进行并加强检查和管理;在幼苗完全出土后,进行松土与施肥,除施氮肥外,增施钾肥。具有能缩短发芽周期、发芽率高,幼苗抗旱能力强,出苗率高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采种与贮藏:果实成熟,果皮由浅绿色变为褐绿色,果壳即将开裂时及时采收;采回的果实,置于室内通风处,切忌日晒,待果皮开裂,削取种子;随采随播或用含水量5%的粗砂分层埋藏,待竖年春播种育苗;种子不能暴晒,要阴干;(2)整地、催芽、播种及苗圃管理:苗圃地选择有30%左右透光度的林阴地带,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为宜;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底肥,施放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过磷酸钙或适当搭配一些草木灰土作基肥;种子经过催芽处理,种子发芽温度是20~25℃;在早春将已催芽露白的种子播于苗圃地,采用开行点播的方法,播种量为每亩播种100kg,行距30cm,株距10cm,覆土厚约3~4cm,经常保持湿润和蔽阴,使土壤湿度达到70~85%,和遮光度达到70~80%;种苗出土后,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都要及时进行并加强检查和管理;在幼苗完全出土后,进行松土与施肥,除施氮肥外,增施钾肥,出圃种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播种前种子用0.5%KMnO进行消毒20~30分钟,然后再用35℃温水浸种1~2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蔽阴的方法为搭阴蓬或间作其他乔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育苗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种苗繁育。

背景技术

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赤水分布,贵州特有种,生于海拔500~ 1000m,散生于林中或悬崖峭壁上。1981年发现于赤水金沙闷头溪沟谷, 被植物专家誉为“茶花皇后”。1983年成立了小黄花茶国家级重点保护区, 2000年度BGCI(Botanical Gardens Conservational International)确定为野 生植物定点观测点,占地2.2km2,当时数量不足700余株。现经人工繁殖、 保护,已成功地将这一珍稀物种保存下来,目前,保护区总株数发展到2000 多株,年均自然增长率1%。可做园林观赏植物、油料植物。常绿灌木或小 乔木,高1.2~5.5m。嫩枝突净,顶芽被白毛。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5~ 12cm,稀达17cm,宽1.7~5.4cm,稀7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宽楔形, 中脉在表面凹下,背面凸起,侧脉每边6~8条在表面下陷,背面隆起,边 缘内弯,有疏生小锯齿;叶柄长8~12mm,被褐色柔毛。花单生于叶腋或 枝顶,黄色,直径1~1.8cm无柄;苞片及萼片8~10片,近革质,半圆形 至宽椭圆形,长4~10mm,被稀疏微毛,半宿存;花瓣7~8片,长11~ 15mm,基部连生达4mm,开放时不展开,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端 凹入,无毛或有睫毛;雄蕊2轮,长13mm,外轮基部连生,花丝管长8mm, 无毛,花药基部着生;子房卵形,被白柔毛,3室。蒴果球形或卵圆形,直 径1cm,种子细小,每室1颗。花期11月。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 Chang):贵州赤水、雷山分布,生 于海拔900~1300m的山坡林中。在赤水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 生长。花红色、大朵而美丽,可供庭园观赏绿化。灌木或小乔木,高2.4~ 3m。嫩枝红褐色。叶革质,阔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8~12cm,宽2.5~4.5cm, 先端尾尖,基部楔形,中脉两面隆起,侧脉每边5~6条,不明显,边缘1/3 以上有钝锯齿;叶柄长7~15mm。花玫瑰红色,单生枝顶或叶腋,直径6~ 10cm,无梗;苞片及萼片8~9片,卵形,长3~25mm,先端凹入或圆形, 背面密生银白色丝状毛;花瓣6~7片,倒卵形,长4~5cm,先端凹下, 基部合生,外面中部以下密被银白色丝状毛;雄蕊3轮,花丝长20~25mm, 外轮花丝基部连成管状,具白色柔毛,花药黄色纵裂;子房3室,密生白 色柔毛,花柱长3~3.5cm,无毛,顶端3裂。蒴果球形,直径4.3-5.2cm, 3室,每室有种子1~4颗。

美丽红山茶(Camellia delicata Y.K.Li):赤水分布,贵州特有种,生 于海拔1300m林中。在赤水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已得到保护。可供庭园 观赏之用,园林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4cm;小枝褐色,无毛,具小 瘤状突起。叶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9.5cm,宽2.5~3.5cm,先 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锐锯齿,中脉在两面隆起, 背面被疏生平贴长柔毛,沿中脉两侧较密,侧脉每边7~9条,顶端拱形连 结,在表面凹下,背面凸起,叶柄长9~13mm,无毛。花深红色,直径约 4cm,无柄,单生枝顶;苞片及萼片10片,外侧4片圆形,内侧6片卵圆 形,背面密生灰褐色短柔毛,腹面无;花瓣10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长2.1~3.4cm,宽1.9~2.5cm,顶端凹下,基部合生,外侧4片背面被白 色柔毛,其余6片均无毛;雄蕊长1.7~2.8cm,密被长柔毛,外轮雄蕊基 部合生,内轮雄蕊分离;子房被白色长绒毛,3~4室,花柱长2.5cm,被 稀长毛,柱头3~4裂。蒴果球形,直径2.6~3.2cm,每室2~3颗,稀4 颗。花期10月。山茶属这3种野生植物的成花结实率,成熟种子/结实率, 种子带病虫率/结实率、完全发育种子百分率等都较低。这说明自然繁殖能 力弱,种群难以扩散,是其分布狭限和趋于濒危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能缩短发芽周期、发芽率 高,幼苗抗旱能力强,出苗率高的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

本发明的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采种与贮藏:

果实一般在9~1月份成熟,果皮由浅绿色变为褐绿色,果壳即将开裂 时及时采收;采回的果实,置于室内通风处,切忌日晒,待果皮开裂,削 取种子;随采随播或用含水量5%的粗砂分层埋藏,待竖年春播种育苗;种 子不能暴晒,要阴干;

(2)整地、催芽、播种及苗圃管理:

苗圃地要选择有30%左右透光度的林阴地带,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为宜;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底肥,施放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过磷酸钙 或适当搭配一些草木灰土作基肥;种子经过催芽处理,种子发芽温度是20~ 25℃;在早春将已催芽露白的种子播于苗圃地,采用开行点播的方法,播 种量为每亩播种100kg,行距30cm,株距10cm,覆土厚约3~4cm,经常 保持湿润和蔽阴,使土壤湿度达到70~85%,和遮光度达到70~80%;种 苗出土后,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都要及时进行并加强检查和管 理;在幼苗完全出土后,进行松土与施肥,除施氮肥外,应增施钾肥促进 苗木木质化,提高抗寒能力,一年生苗高可达20cm左右,二年生苗高可达 50cm,出圃种植。

上述的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其中:播种前种子用 0.5%K2MnO4进行消毒20~30分钟,然后再用35℃温水浸种1~2d。

上述的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其中:蔽阴的方法为搭阴 蓬或间作其他乔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 果皮由浅绿色变为褐绿色,果壳即将开裂时及时采收;采种过早,种子未 充分成熟,生存力和发芽率都比较低;采种过迟果壳自然开裂,种子散落。 阴干,防脱水,可以提高发芽率。种子经过催芽处理,播种后可以使幼苗 提早出土,发芽整齐,扎根深,生长快,增强抗旱能力。种子发芽温度是 20~25℃,播种前种子最好用0.5%K2MnO4进行消毒20~30分钟,然后再 用35℃温水浸种1~2d,促使种子萌动,提早发芽;经常保持湿润和蔽阴, 使土壤湿度达到70~85%,和遮光度达到70~80%最为适宜,其播种出苗 率均可达到65%以上。因而本发明具有能缩短发芽周期、发芽率高,幼苗 抗旱能力强,出苗率高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小黄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采种与贮藏:

小黄花茶的果实一般在9~12月份成熟,果皮由浅绿色变为褐绿色, 果壳即将开裂时及时采收;采种过早,种子未充分成熟,生存力和发芽率 都比较低;采种过迟果壳自然开裂,种子散落。每果有种子1~4粒,出籽 率为40%。小黄花茶种子黄褐色,形状圆形;种子千粒重为2500g,发芽 率为60%。

采回的果实,置于室内通风处,切忌日晒,待果皮开裂,削取种子。 因种子含脂肪多,种胚小,寿命短,所以最好随采随播,发芽率高。如不 能立即播种,可用含水量5%的粗砂分层埋藏(不宜用细砂,以防通风透气 不良,种子霉烂),待竖年春播种育苗。种子不能暴晒,要阴干,防脱水, 否则发芽率降低;

(2)整地、催芽、播种及苗圃管理:

苗圃地要选择有30%左右透光度的林阴地带,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为宜;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底肥。一般宜施放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过 磷酸钙或适当搭配一些草木灰土作基肥;种子经过催芽处理,播种后可以 使幼苗提早出土,发芽整齐,扎根深,生长快,增强抗旱能力。小黄花茶 的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20~25℃,播种前种子最好用0.5%K2MnO4进行消 毒20~30分钟,然后再用35℃温水浸种1~2d,促使种子萌动,提早发芽; 在早春将已催芽露白的种子播于苗圃地,采用开行点播的方法,播种量为 每亩播种100kg,行距30cm,株距10cm,覆土厚约3~4cm,经常保持湿 润和蔽阴(搭阴蓬或间作其他乔木),使土壤湿度达到70~85%,和遮光度 达到70~80%最为适宜,其播种出苗率均可达到65%。种苗出土后,浇水, 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都要及时进行并加强检查和管理。在幼苗完全出 土后,进行松土与施肥,除施氮肥外,应增施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 抗寒能力,经过细致管理后,一年生苗高可达20cm左右,二年生苗高可达 50cm,可出圃种植,并推向市场。

实施例2:长柱红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采种与贮藏:

长柱红山茶果实一般在9~1月份成熟,果皮由浅绿色变为褐绿色,果 壳即将开裂时及时采收;采种过早,种子未充分成熟,生存力和发芽率都 比较低;采种过迟果壳自然开裂,种子散落。每果有种子1~4粒,出籽率 为45%。长柱红山茶种子黑褐色,形状多样,多呈三角形;种子千粒重为3 400g,发芽率为80%。

采回的果实,置于室内通风处,切忌日晒,待果皮开裂,削取种子。 因种子含脂肪多,种胚小,寿命短,所以最好随采随播,发芽率高。如不 能立即播种,可用含水量5%的粗砂分层埋藏(不宜用细砂,以防通风透气 不良,种子霉烂),待竖年春播种育苗。种子不能暴晒,要阴干,防脱水, 否则发芽率降低;

(2)整地、催芽、播种及苗圃管理:

苗圃地要选择有30%左右透光度的林阴地带,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为宜;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底肥。一般宜施放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过 磷酸钙或适当搭配一些草木灰土作基肥;种子经过催芽处理,播种后可以 使幼苗提早出土,发芽整齐,扎根深,生长快,增强抗旱能力。长柱红山 茶的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20~25℃,播种前种子最好用0.5%K2MnO4进行 消毒20~30分钟,然后再用35℃温水浸种1~2d,促使种子萌动,提早发 芽;在早春将已催芽露白的种子播于苗圃地,采用开行点播的方法,播种 量为每亩播种100kg,行距30cm,株距10cm,覆土厚约3~4cm,经常保 持湿润和蔽阴(搭阴蓬或间作其他乔木),使土壤湿度达到70~85%,和遮 光度达到70~80%最为适宜,其播种出苗率均可达到70%。种苗出土后, 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都要及时进行并加强检查和管理。在幼苗 完全出土后,进行松土与施肥,除施氮肥外,应增施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 提高抗寒能力,经过细致管理后,一年生苗高可达20cm左右,二年生苗高 可达50cm,可出圃种植,并推向市场。

实施例3:美丽红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采种与贮藏:

美丽红山茶的果实一般在9~1月份成熟,果皮由浅绿色变为褐绿色, 果壳即将开裂时及时采收;采种过早,种子未充分成熟,生存力和发芽率 都比较低;采种过迟果壳自然开裂,种子散落。每果有种子1~4粒,出籽 率为30%。美丽红山茶蒴果球形,种子近球形或三菱形,种子千粒重为 12000g,发芽率为82%。

采回的果实,置于室内通风处,切忌日晒,待果皮开裂,削取种子。 因种子含脂肪多,种胚小,寿命短,所以最好随采随播,发芽率高。如不 能立即播种,可用含水量5%的粗砂分层埋藏(不宜用细砂,以防通风透气 不良,种子霉烂),待竖年春播种育苗。种子不能暴晒,要阴干,防脱水, 否则发芽率降低;

(2)整地、催芽、播种及苗圃管理:

苗圃地要选择有30%左右透光度的林阴地带,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为宜;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底肥。一般宜施放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过 磷酸钙或适当搭配一些草木灰土作基肥;种子经过催芽处理,播种后可以 使幼苗提早出土,发芽整齐,扎根深,生长快,增强抗旱能力。美丽红山 茶的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是20~25℃,播种前种子最好用0.5%K2MnO4进行 消毒20~30分钟,然后再用35℃温水浸种1~2d,促使种子萌动,提早发 芽;在早春将已催芽露白的种子播于苗圃地,采用开行点播的方法,播种 量为每亩播种100kg,行距30cm,株距10cm,覆土厚约3~4cm,经常保 持湿润和蔽阴(搭阴蓬或间作其他乔木),使土壤湿度达到70~85%,和遮 光度达到70~80%最为适宜,其播种出苗率均可达到86%。种苗出土后, 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都要及时进行并加强检查和管理。在幼苗 完全出土后,进行松土与施肥,除施氮肥外,应增施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 提高抗寒能力,经过细致管理后,一年生苗高可达20cm左右,二年生苗高 可达50cm,可出圃种植,并推向市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 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 案的范围内。

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贵州3种特有山茶的种苗繁育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采种与贮藏;(2)苗圃地选择有30左右透光度的林阴地带,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底肥,施放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过磷酸钙或适当搭配一些草木灰土作基肥;种子经过催芽处理,在早春将已催芽露白的种子播于苗圃地,采用开行点播的方法,播种量为每亩播种100kg,行距30cm,株距10cm,覆土厚约34cm,经常保持湿润和蔽阴,使土壤湿度达到7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