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3123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92351.3

申请日:

2011.07.01

公开号:

CN102286963A

公开日:

2011.12.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8/06申请公布日:201112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8/06申请日:20110701|||公开

IPC分类号:

E02B8/06

主分类号:

E02B8/06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

倪汉根; 刘亚坤; 尤凤龙

地址: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代理人:

侯明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属于水利工程坝工设计技术领域,涉及到用于中、低水头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时的工程设计。其特征是截去传统体型溢流坝的反弧段,堰面水流从直线段直接入射消力池,缩短了传统消力池的长度,抬高了消力池的底板高程。消力池分为两级,为台阶式的,堰面水流从直线段入射消力池的凹槽。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新体型溢流坝在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保证与常规体型溢流坝泄流能力相同的前提下,减小了坝体的剖面形状,减少了工程中坝体混凝土的用量,改善了溢流坝下游的消能工,可以减少约50%的消能工工程量,节省20-30%的底流消能工投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其特征是截去传统体型溢流坝的反
弧段,堰面水流从直线段直接入射消力池,消力池分为两级,为台阶式的,调
整台阶的位置使堰面水流刚好入射到消力池的凹槽内。

说明书

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坝工设计技术领域,涉及到用于中、低水头溢流坝采
用底流消能时的工程设计,特别涉及到一种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实际工程中,中、低水头乃至少数高水头的溢流坝,都采用底流消
能,由传统的溢流坝和消力池构成。传统体型溢流坝的溢流面一般由堰顶曲线
段、中间直线段和下部反弧段三部分组成。传统体型溢流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剖面面积较大,以至于坝体混凝土用量庞大,另外下游底流消能工工程量也较
大。

针对传统体型溢流坝存在的部分缺陷,已有相关文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
研究,对溢流坝剖面形状进行了合理优化。提出的优化方案能较好地适应过堰水
流的流动特性,消除了低压气囊,改善了泄流流态,保证了溢流坝的安全运行。但
是,目前这些文献对溢流坝体型的研究,基本上都侧重于对堰顶上游段曲线和
下游段曲线的研究,最终还是没有摆脱传统体型溢流坝剖面采用的三段式,所
以坝体体积仍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实际工程中传统体型溢流坝庞大的混凝土用量,
以及下游底流消能工的巨大投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体型的溢流坝及底流消能
方式,在保证与常规体型溢流坝泄流能力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减小了坝体的剖
面形状,特别是能明显改善溢流坝下游的消能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截去传统体型溢流坝的反弧段,堰面水流从直线段
直接入射消力池,消力池分为两级,为台阶式的,调整台阶的位置使堰面水流
刚好入射到消力池的凹槽内。

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的理论根据如下:

设传统体型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时的水跃共轭水深为h20,见附图3,
其计算公式为:

h 1 2 2 + q 2 g h 1 = h 20 2 2 + q 2 g h 20 - - - ( 1 ) ]]>

Y 1 = h 20 h 1 , ]]> Fr 1 2 = q 2 g h 1 3 , ]]>代入(1)得:

Y13-(1+2Fr12)Y1+2Fr12=0(2)

设新体型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时的水跃共轭水深为h2n,见附图4,其
计算公式为:

ξh 1 2 2 + q 2 cos α g h 1 = h 2 n 2 2 + q 2 g h 2 n , ( ξ 1 ) - - - ( 3 ) ]]>

Y 2 = h 2 n h 1 , ]]>代入(3)得:

Y23-(ξ+2cosαFr12)Y2+2Fr12=0  (4)

因式(4)中的(ξ+2cosαFr12)小于式(2)中的(1+2Fr12),所以Y2<Y1,这表
明附图4中的水跃共轭水深h2n小于附图3中的水跃共轭水深h20,所以新体型溢
流坝下游消力池的深度和长度都可以减小。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以及水工模型试
验结果,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如附图2所示。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新体型溢流坝在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保证与常规体
型溢流坝泄流能力相同的前提下,减小了坝体的剖面形状,减少了工程中坝体
混凝土的用量,改善了溢流坝下游的消能工,可以减少约50%的消能工工程量,
节省20-30%的底流消能工投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传统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图。

图中:1.堰顶曲线段,2.中间直线段,3.下部反弧段,4.消力池底高程,5.下
游河床高程。

附图2是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图。

图中:6.消力池上游段底高程,7.消力池下游段底高程。

附图3是传统体型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时的水面衔接示意图。

图中q为下泄单宽流量,v1为收缩断面处的流速,h1为跃前水深,h20为跃
后水深。

附图4是新体型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时的水面衔接示意图。

图中α为溢流坝中间直线段与水平面的夹角。

附图5是传统体型溢流坝在库水位为105.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

附图6是传统体型溢流坝在库水位为110.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

附图7是新体型溢流坝在库水位为105.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

附图8是新体型溢流坝在库水位为110.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传统体型和新体型的溢流坝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1.传统设计的消力池如下:

下游水位高程▽80.00m,河床高程▽69.02m,消力池底板高程▽62.32m,消力
池深6.70m,消力池长82.07m,坝和消力池总长120.37m。在库水位为105.00m
和110.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见附图5和附图6。

2.按本发明设计的消力池如下:

下游水位高程▽80.00m,河床高程▽69.02m,消力池底板上游段高程▽64.02m,
下游段高程▽65.02m,消力池深4.00m,消力池长45.08m,坝和消力池总长73.40m。
在库水位为105.00m和110.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见附图7和附图8。

由水面线示意图可以看出,后者的水面衔接优于前者,而工程量后者远小
于前者。

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286963A43申请公布日20111221CN102286963ACN102286963A21申请号201110192351322申请日20110701E02B8/0620060171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地址116024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72发明人倪汉根刘亚坤尤凤龙74专利代理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代理人侯明远54发明名称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57摘要一种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属于水利工程坝工设计技术领域,涉及到用于中、低水头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时的工程设计。其特征是截去传统体型溢流坝的反弧段,堰面水流从直线段直接入射消力池,缩短了传统消。

2、力池的长度,抬高了消力池的底板高程。消力池分为两级,为台阶式的,堰面水流从直线段入射消力池的凹槽。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新体型溢流坝在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保证与常规体型溢流坝泄流能力相同的前提下,减小了坝体的剖面形状,减少了工程中坝体混凝土的用量,改善了溢流坝下游的消能工,可以减少约50的消能工工程量,节省2030的底流消能工投资。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CN102286975A1/1页21一种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其特征是截去传统体型溢流坝的反弧段,堰面水流从直线段直接入射消力池,消力池分为两级,为台阶式的,调整台阶的位置。

3、使堰面水流刚好入射到消力池的凹槽内。权利要求书CN102286963ACN102286975A1/2页3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坝工设计技术领域,涉及到用于中、低水头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时的工程设计,特别涉及到一种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实际工程中,中、低水头乃至少数高水头的溢流坝,都采用底流消能,由传统的溢流坝和消力池构成。传统体型溢流坝的溢流面一般由堰顶曲线段、中间直线段和下部反弧段三部分组成。传统体型溢流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剖面面积较大,以至于坝体混凝土用量庞大,另外下游底流消能工工程量也较大。0003针对传统体型溢流坝存在的部分。

4、缺陷,已有相关文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对溢流坝剖面形状进行了合理优化。提出的优化方案能较好地适应过堰水流的流动特性,消除了低压气囊,改善了泄流流态,保证了溢流坝的安全运行。但是,目前这些文献对溢流坝体型的研究,基本上都侧重于对堰顶上游段曲线和下游段曲线的研究,最终还是没有摆脱传统体型溢流坝剖面采用的三段式,所以坝体体积仍然较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实际工程中传统体型溢流坝庞大的混凝土用量,以及下游底流消能工的巨大投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体型的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在保证与常规体型溢流坝泄流能力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减小了坝体的剖面形状,特别是能明显改善溢流坝下游的消能工。000。

5、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截去传统体型溢流坝的反弧段,堰面水流从直线段直接入射消力池,消力池分为两级,为台阶式的,调整台阶的位置使堰面水流刚好入射到消力池的凹槽内。0006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的理论根据如下0007设传统体型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时的水跃共轭水深为H20,见附图3,其计算公式为00080009令代入1得0010Y1312FR12Y12FR12020011设新体型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时的水跃共轭水深为H2N,见附图4,其计算公式为0012说明书CN102286963ACN102286975A2/2页40013令代入3得0014Y232COSFR12Y22FR12040015因式。

6、4中的2COSFR12小于式2中的12FR12,所以Y2Y1,这表明附图4中的水跃共轭水深H2N小于附图3中的水跃共轭水深H20,所以新体型溢流坝下游消力池的深度和长度都可以减小。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以及水工模型试验结果,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如附图2所示。0016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新体型溢流坝在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保证与常规体型溢流坝泄流能力相同的前提下,减小了坝体的剖面形状,减少了工程中坝体混凝土的用量,改善了溢流坝下游的消能工,可以减少约50的消能工工程量,节省2030的底流消能工投资。附图说明0017附图1是传统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图。0018图中1堰顶曲线段,2中间直线段,3下部反。

7、弧段,4消力池底高程,5下游河床高程。0019附图2是新体型溢流坝及底流消能方式图。0020图中6消力池上游段底高程,7消力池下游段底高程。0021附图3是传统体型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时的水面衔接示意图。0022图中Q为下泄单宽流量,V1为收缩断面处的流速,H1为跃前水深,H20为跃后水深。0023附图4是新体型溢流坝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时的水面衔接示意图。0024图中为溢流坝中间直线段与水平面的夹角。0025附图5是传统体型溢流坝在库水位为105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0026附图6是传统体型溢流坝在库水位为110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0027附图7是新体型溢流坝在库水位为10500M时的水。

8、面线示意图。0028附图8是新体型溢流坝在库水位为110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9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0030对传统体型和新体型的溢流坝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00311传统设计的消力池如下0032下游水位高程8000M,河床高程6902M,消力池底板高程6232M,消力池深670M,消力池长8207M,坝和消力池总长12037M。在库水位为10500M和110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见附图5和附图6。00332按本发明设计的消力池如下0034下游水位高程8000M,河床高程6902M,消力池底板上游段高程6402M,下游段高程6502M,消力池深400M,消力池长4508M,坝和消力池总长7340M。在库水位为10500M和11000M时的水面线示意图见附图7和附图8。0035由水面线示意图可以看出,后者的水面衔接优于前者,而工程量后者远小于前者。说明书CN102286963ACN102286975A1/3页5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286963ACN102286975A2/3页6图4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286963ACN102286975A3/3页7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28696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