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0713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083984.X

申请日:

20140226

公开号:

CN203788912U

公开日:

201408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申请人: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史东杰,梁拥军,李文通,孙砚胜,张欣,张升利

地址:

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18号

优先权:

CN201420083984U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包括多个养殖池和设置在养殖池侧面的与每个养殖池配套的过滤循环系统,多个养殖池依次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养殖池之间通过连通口相通,在连通口上设置有调节养殖池密度的控鱼阀,在连通口附近设置有监测养殖池水流速的流速计和控制养殖池水流速的动力泵,过滤循环系统的进水管设置在养殖池侧壁上部,排水管设置在养殖池侧壁底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鱼类多级轮养,因整体操作过程可控性能高,养殖鱼类不易因缺氧、机械损伤而患病、死亡。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包括多个养殖池(1)和设置在养殖池侧面的与每个养殖池(1)配套的过滤循环系统(3),其特征在于,多个养殖池(1)依次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养殖池(1)之间通过连通口(2)相通,在连通口(2)上设置有调节养殖池密度的控鱼阀(8),在连通口(2)附近设置有监测养殖池水流速的流速计(6)和控制养殖池水流速的动力泵(7),过滤循环系统(3)的进水管(4)设置在养殖池(1)侧壁上部,排水管(5)设置在养殖池(1)侧壁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多级轮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为方形,连通口(2)设置在相邻两个养殖池(1)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类多级轮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为长方形水泥池,长6-8m、宽3-4m、池深1.2-1.5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技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

背景技术

在鱼类整个养殖过程中,需分为多个养殖阶段,在不同的养殖池中饲养, 每类养殖池专养一定规格的鱼类,饲养一定时间(40d-60d),达到一定的规 格后便放入另一类养殖池,这种养殖操作称为倒池,每倒一次池,鱼类的养 殖密度就稀疏一次,这样不断地倒池稀放,以合理调节池鱼储存量,可达到 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的目的。

目前,鱼类养殖生产中的多级轮养主要采用人工拉网起捕后,投放到另 一个养殖池的操作方式,此方法工作繁琐,极易造成养殖鱼类因缺氧、机械 损伤而患病、死亡,严重阻碍了鱼类的大规模养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克服上述人工起捕稀放 所造成的鱼类因缺氧、机械损伤而患病、死亡等不足,操作简单、可控性能 强,对苗种无损伤,有利于养殖管理,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类多级 轮养池,包括多个养殖池和设置在养殖池侧面的与每个养殖池配套的过滤循 环系统,多个养殖池依次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养殖池之间通过连通口相通, 在连通口上设置有调节养殖池密度的控鱼阀,在连通口附近设置有监测养殖 池水流速的流速计和控制养殖池水流速的动力泵,过滤循环系统的进水管设 置在养殖池侧壁上部,排水管设置在养殖池侧壁底部。

所述养殖池为方形,连通口设置在相邻两个养殖池的侧壁上。

所述养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长6-8m、宽3-4m、池深1.2-1.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便于鱼类多级轮养;整体操 作过程可控性能高,养殖鱼类不易因缺氧、机械损伤而患病、死亡;动力泵 可根据鱼的习性有效调节养殖池水的流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类多级轮养池的一个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鱼类多级轮养池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殖池、2-连通口、3-过滤循环系统、4-进水管、5-排水管、 6-流速计、7-动力泵、8-控鱼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鱼类多级轮养池,包括多个养殖池1和设置 在养殖池侧面的与每个养殖池1配套的过滤循环系统3,多个养殖池1依次 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养殖池1之间通过连通口2相通,在连通口2上设置有 调节养殖池密度的控鱼阀8,在连通口2附近设置有监测养殖池水流速的流 速计6和控制养殖池水流速的动力泵7,过滤循环系统3的进水管4设置在 养殖池1侧壁上部,排水管5设置在养殖池1侧壁底部。

所述养殖池1为方形,连通口2设置在相邻两个养殖池1的侧壁上。

为使养殖池适于鱼类从苗种到成鱼的整个养殖过程,所述养殖池1为长 方形水泥池,长6-8m、宽3-4m、池深1.2-1.5m。动力泵可根据鱼的习性有 效调节水泥池水的流速,提高工作效率,流速计用于监测水泥池水的流速, 控鱼阀可有效调节养殖池的密度;每个水泥池安装有独立的过滤循环系统, 保障水中溶解氧≥5mg/L;每个水泥池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底部设有排水管。

如图2所示,以罗非鱼养殖为例,设计由12个水泥养殖池(A-L)组成 的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12个水泥养殖池(A-L)1通过连通口2并排相连, 紧邻连通口2安装动力泵7、流速计6,连通口上安装有控鱼阀8。每个水泥 池(A-L)1安装独立的过滤循环系统3,保障水中溶解氧≥5mg/L;每个水泥 池(A-L)1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4,底部设有排水管5。首先开启水泥池A、 D、G、J的过滤循环系统,并向池中注水0.8m深,放入体长8-10cm的罗非 鱼种9000尾。

养殖40d后,开启水泥池B、E、H、K的循环系统,保障水中溶解氧≥5mg/L, 并向池中注水0.4m深,打开水泥池A与B、D与E、G与H、J与K之间的连 通口2上安装的控鱼阀8,调节动力泵7,使流速计6上显示水流速度为 0.8m3/min,实时观察水泥养殖池A与B、D与E、G与H、J与K的密度,当 水泥养殖池A、D、G、J有4000-4500尾鱼流入水泥养殖池B、E、H、K时, 关闭动力泵7和控鱼阀8,第一阶段的分级轮养结束,进入第二个养殖阶段。

待养殖60d后,开启水泥池C、F、I、L的循环系统,保障水中溶解氧≥ 5mg/L,并向池中注水1.0m深,打开所有水泥池的连通口2上安装的控鱼阀 8,调节动力泵7,使流速计6上显示水流速度为1m3/min,实时观察所有水 泥养殖池的密度,当每个养殖池的罗非鱼约3000尾左右时,关闭动力泵7 和控鱼阀8,第二阶段的分级轮养结束。待养殖60d左右便可起捕上市,起 捕规格为500g/尾左右。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 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 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 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8891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8.27 CN 203788912 U (21)申请号 201420083984.X (22)申请日 2014.02.26 A01K 63/00(2006.01) A01K 63/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地址 100068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 18 号 (72)发明人 史东杰 梁拥军 李文通 孙砚胜 张欣 张升利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2101 代理人 李凤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

2、类多级轮养池, 包 括多个养殖池和设置在养殖池侧面的与每个养殖 池配套的过滤循环系统, 多个养殖池依次并排设 置, 相邻两个养殖池之间通过连通口相通, 在连通 口上设置有调节养殖池密度的控鱼阀, 在连通口 附近设置有监测养殖池水流速的流速计和控制养 殖池水流速的动力泵, 过滤循环系统的进水管设 置在养殖池侧壁上部, 排水管设置在养殖池侧壁 底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便于鱼类多级轮养, 因整体操作过程可控性能高, 养殖鱼类不易因缺 氧、 机械损伤而患病、 死亡。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

3、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88912 U CN 203788912 U 1/1 页 2 1. 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 包括多个养殖池 (1) 和设置在养殖池侧面的与每个养殖池 (1) 配套的过滤循环系统 (3) , 其特征在于, 多个养殖池 (1) 依次并排设置, 相邻两个养殖池 (1) 之间通过连通口 (2) 相通, 在连通口 (2) 上设置有调节养殖池密度的控鱼阀 (8) , 在连通 口 (2) 附近设置有监测养殖池水流速的流速计 (6) 和控制养殖池水流速的动力泵 (7) , 过滤 循环系统 (3)。

4、 的进水管 (4) 设置在养殖池 (1) 侧壁上部, 排水管 (5) 设置在养殖池 (1) 侧壁 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鱼类多级轮养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 (1) 为方形, 连通 口 (2) 设置在相邻两个养殖池 (1) 的侧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鱼类多级轮养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 (1) 为长方形水泥 池, 长 6-8m、 宽 3-4m、 池深 1.2-1.5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788912 U 2 1/2 页 3 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技术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 背景技术。

5、 0002 在鱼类整个养殖过程中, 需分为多个养殖阶段, 在不同的养殖池中饲养, 每类养殖 池专养一定规格的鱼类, 饲养一定时间 (40d-60d) , 达到一定的规格后便放入另一类养殖 池, 这种养殖操作称为倒池, 每倒一次池, 鱼类的养殖密度就稀疏一次, 这样不断地倒池稀 放, 以合理调节池鱼储存量, 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的目的。 0003 目前, 鱼类养殖生产中的多级轮养主要采用人工拉网起捕后, 投放到另一个养殖 池的操作方式, 此方法工作繁琐, 极易造成养殖鱼类因缺氧、 机械损伤而患病、 死亡, 严重阻 碍了鱼类的大规模养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

6、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 克服上述人工起捕稀放所造成的 鱼类因缺氧、 机械损伤而患病、 死亡等不足, 操作简单、 可控性能强, 对苗种无损伤, 有利于 养殖管理, 减少鱼病的发生, 提高养殖效率。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鱼类多级轮养池, 包 括多个养殖池和设置在养殖池侧面的与每个养殖池配套的过滤循环系统, 多个养殖池依次 并排设置, 相邻两个养殖池之间通过连通口相通, 在连通口上设置有调节养殖池密度的控 鱼阀, 在连通口附近设置有监测养殖池水流速的流速计和控制养殖池水流速的动力泵, 过 滤循环系统的进水管设置在养殖池侧壁上部, 排水管设置在养殖池侧壁。

7、底部。 0006 所述养殖池为方形, 连通口设置在相邻两个养殖池的侧壁上。 0007 所述养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 长 6-8m、 宽 3-4m、 池深 1.2-1.5m。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结构设计简单, 便于鱼类多级轮养 ; 整体操作过程可 控性能高, 养殖鱼类不易因缺氧、 机械损伤而患病、 死亡 ; 动力泵可根据鱼的习性有效调节 养殖池水的流速, 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鱼类多级轮养池的一个单元的立体图。 0010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鱼类多级轮养池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 : 1- 养殖池、 2- 连通口、 3- 过滤循环系统。

8、、 4- 进水管、 5- 排水管、 6- 流速计、 7- 动力泵、 8- 控鱼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0013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鱼类多级轮养池, 包括多个养殖池1和设置在养殖池侧 说 明 书 CN 203788912 U 3 2/2 页 4 面的与每个养殖池 1 配套的过滤循环系统 3, 多个养殖池 1 依次并排设置, 相邻两个养殖池 1 之间通过连通口 2 相通, 在连通口 2 上设置有调节养殖池密度的控鱼阀 8, 在连通口 2 附 近设置有监测养殖池水流速的流速计6和控制养殖池水流速的动力泵7, 过滤循环系统3的 。

9、进水管 4 设置在养殖池 1 侧壁上部, 排水管 5 设置在养殖池 1 侧壁底部。 0014 所述养殖池 1 为方形, 连通口 2 设置在相邻两个养殖池 1 的侧壁上。 0015 为使养殖池适于鱼类从苗种到成鱼的整个养殖过程, 所述养殖池 1 为长方形水泥 池, 长 6-8m、 宽 3-4m、 池深 1.2-1.5m。动力泵可根据鱼的习性有效调节水泥池水的流速, 提 高工作效率, 流速计用于监测水泥池水的流速, 控鱼阀可有效调节养殖池的密度 ; 每个水泥 池安装有独立的过滤循环系统, 保障水中溶解氧 5mg/L ; 每个水泥池侧壁上部设有进水 管, 底部设有排水管。 0016 如图 2 所示,。

10、 以罗非鱼养殖为例, 设计由 12 个水泥养殖池 (A-L) 组成的一种鱼类 多级轮养池。12 个水泥养殖池 (A-L) 1 通过连通口 2 并排相连, 紧邻连通口 2 安装动力泵 7、 流速计 6, 连通口上安装有控鱼阀 8。每个水泥池 (A-L) 1 安装独立的过滤循环系统 3, 保 障水中溶解氧 5mg/L ; 每个水泥池 (A-L) 1 侧壁上部设有进水管 4, 底部设有排水管 5。首 先开启水泥池 A、 D、 G、 J 的过滤循环系统, 并向池中注水 0.8m 深, 放入体长 8-10cm 的罗非 鱼种 9000 尾。 0017 养殖 40d 后, 开启水泥池 B、 E、 H、 K 。

11、的循环系统, 保障水中溶解氧 5mg/L, 并向池 中注水 0.4m 深, 打开水泥池 A 与 B、 D 与 E、 G 与 H、 J 与 K 之间的连通口 2 上安装的控鱼阀 8, 调节动力泵 7, 使流速计 6 上显示水流速度为 0.8m3/min, 实时观察水泥养殖池 A 与 B、 D 与 E、 G 与 H、 J 与 K 的密度, 当水泥养殖池 A、 D、 G、 J 有 4000-4500 尾鱼流入水泥养殖池 B、 E、 H、 K 时, 关闭动力泵 7 和控鱼阀 8, 第一阶段的分级轮养结束, 进入第二个养殖阶段。 0018 待养殖 60d 后, 开启水泥池 C、 F、 I、 L 的循环系。

12、统, 保障水中溶解氧 5mg/L, 并向 池中注水 1.0m 深, 打开所有水泥池的连通口 2 上安装的控鱼阀 8, 调节动力泵 7, 使流速计 6 上显示水流速度为 1m3/min, 实时观察所有水泥养殖池的密度, 当每个养殖池的罗非鱼约 3000 尾左右时, 关闭动力泵 7 和控鱼阀 8, 第二阶段的分级轮养结束。待养殖 60d 左右便可 起捕上市, 起捕规格为 500g/ 尾左右。 0019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使本领 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 新型的专利范围, 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 仍落在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788912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88912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