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虫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虫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虫茶在我国的生产和饮用有悠久的历史,属我国湘桂黔山区特有的林业昆虫产品,深受东南亚华侨、港澳同胞的青睐,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出口的名优特种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虫茶是昆虫食叶后排泄的虫粪粒泡制的奇特饮料,入口清香凉爽,余味怡思,润喉益腑,其味甚佳,且具保健功能,是闻名国内外的饮用佳茶。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茶蛀虫,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蛀屑+主治,耳出汁……”等文。清代《城步县乡土志》卷五中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余名虫茶”。
近年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统称为“三高”疾病成为高发疾病,并且呈明显上升、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在虫茶生产制作领域里没有利用治疗“三高”疾病的中药材品种组合生产虫茶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5410276A“一种长寿虫茶的制备方法”、及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5325640“一种虫茶的制作方法”所采用的关键步骤是把物料装填进容器或特殊容器中,以及采用高温杀青、使用淘米水、米汤和EM菌原液进行发酵的方法,高温杀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量的有效成分的流失,容器装填再密闭发酵再打开的接触空气过程中的方法容易滋生病菌,同时也制约了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虫茶生产技术中原材料有效成分易流失、易滋生病菌的问题,提供一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料中有效成分的虫茶的生产方法。
一种虫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处理:选择晴朗天气,收集植物原料,所述植物原料选自钩藤,除去植物原料中枯叶、病变部位及异物,进行常温干燥,干燥至含水量为8-15%,得到虫茶原料;
S2.搭建虫床: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搭建立体虫床;
S3.放置幼虫:将步骤S1中所述虫茶原料均匀的摊放在步骤S2所述立体虫床上,取弓须亥夜蛾幼虫放置于虫茶原料上;
S4.日常管理:每隔7-15天,向虫茶原料的表面喷洒水,时常清除其它虫类;
S4.收集虫茶:待步骤S2中所述弓须亥夜蛾将所述虫茶原料吃尽,收集排泄物,清除排泄物中的杂质;
S5.虫荼成品:取步骤S4中所述排泄物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至排泄物的含水量为3-8%时取出,分装即得虫茶。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植物原料中还含有以下原料:南酸枣、显齿蛇葡萄、荷叶、虎杖、绞股蓝、青钱柳、玉叶金花、土茯苓、金花茶、泽泻、灵芝、茵陈、夜交藤。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10-30%钩藤、5-20%南酸枣、10-20%显齿蛇葡萄、5-20%荷叶、5-20%虎杖、5-20%绞股蓝或茵陈、5-20%青钱柳、5-10%玉叶金花、5-10%土茯苓、5-20%金花茶、5-20%泽泻或夜交藤、5-20%灵芝。
其中,本发明所述植物原料的选材可根据需要采集全株或其他任意部位,并且可对植物原料进行粉碎处理并充分混合均匀,或可根据需要选择性改变所述植物原料为其它物理形状,同时,所述原材料的选择不局限于其采集的季节。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虫床的宽度为50-200cm,长度为100-300cm,立体搭建2-5层,层间距20-100cm;所述虫床的最底层由塑料布制成,其余虫床由孔径为0.5-1cm的漏网制成。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室内的湿度为30-80%、温度为10-32℃。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按重量份比,每1000份虫茶原料加入5-30份弓须亥夜蛾幼虫。
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0-180℃,优选为90-110℃。
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分装的工艺选自真空包装。
本发明中,各种原材料的具体功效如下:
钩藤: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还证明钩藤有降压作用,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玉叶金花:藤叶为清热疏风药,有清热解毒、去湿、止咳、止渴功效,煲水外洗治皮肤疮疥溃烂;内服治风湿骨痛、咽喉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也可作凉茶配料,预防感冒、中暑等;可润肺,滋肾,镇咳,利尿,清热,消炎,疏风,清血解毒;用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中暑,肠炎腹泻,暑热泄泻,咳嗽,小儿疳积,疟疾发热等症。
显齿蛇葡萄:味甘、淡,性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以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粗蛋白、水溶性蛋白、氨基酸组分、总灰分、无机营养元素、多酚、水提取物含量丰富;另含有亮氨酸、异氨酸、蛋氨酸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人体无法自然合成),和钾、钙、铁、锌、镁等14种微量元素。显齿蛇葡萄具有降血脂和调节血糖的作用。
青钱柳:含有大量的铁、锌、硒、铬、锗、镁、钙等无机营养成分,还含有锰、铁、铜、铬、锌、硒、钒、锗等微量元素,与糖代谢和胰岛素作用密切相关的元素Ni、Cr、V、Se的含量较高,能够协助胰岛素发挥降血糖作用,并能改善糖耐量,中医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因其有药理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减脂肪和尿糖。
南酸枣:有行气活血,养心,安神,消食,解毒,醒酒,杀虫之功效;有降血压、抗心肌缺血、保护心功能等作用。
绞股蓝:主要有效成份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症;有保肝解毒、降血压、降血脂血糖的功效,用于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抗自由基、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硬化等药疗、食疗功效。
金花茶: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和尿糖作用,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三高”症状。金花茶在有效降低血糖、血压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因高血压而引起的各种不适应症状,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B-脂蛋白,促胰岛素分泌、增强免疫力、调节血流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通便利尿去湿,增进肝脏代谢、防癌抑制肿瘤生长等;对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特神奇的功效,起协同平衡调节作用。
虎杖: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虎杖苷等,有降血脂的作用。
泽泻:是一种清除人体内血液及组织中污浊物质的良药,具有一定抗心肌缺血、降压、降血糖和抗脂肪肝等作用,是一种广谱降血脂药。
灵芝:具有非常广泛应用范围。对人的整体机能来说,灵芝具有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平衡,全面的使人的免疫系统得到快速的提升,恢复人体的内脏和细胞达到标准化,对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有显著效果。
茵陈: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夜交藤: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功效,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治疗“三高”疾病中的中草药组合作为原材料生产虫茶,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植物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包括异钩藤碱、山柰酚、二氢杨梅素、虎杖苷等),相比现有技术制备的虫茶,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虫茶的总黄酮含量可高达28.3mg·g-1,具有更好的保健功效。
2.现有技术中,在植物原料的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将原材料放入特殊容器中,加入米汤、EM菌液、淘米水进行发酵,或采用高温杀青进行预处理,两种类型的处理方法都对植物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量营养物质的流失,同时也制约了规模化生产。本发明在植物原料的处理方法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高温杀青、发酵的步骤,本发明采用简单的自然干燥处理植物原料,处理成本低廉、方法简单、易于储存,更适合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也避免了在发酵过程中引入有害致病菌污染植物原料。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植物原料、制备得到的虫茶,其异钩藤碱含量提高了24.1%,二氢杨梅素含量提高了11.9%,虎杖苷含量提高了16.7%,山奈酚含量提高了14.2%。
3.本发明制备的虫茶,以钩藤作为主要原料,同时还包括南酸枣、绞股蓝、荷叶、金花茶、虎杖、泽泻、茵陈、灵芝等用于治疗“三高”的中草药。其中钩藤含有钩藤碱、异钩藤碱等有效成分,具有抑制外周血管收缩,使血管阻力降低、血压降低的功效;青钱柳含有山柰酚、槲皮素、异槲皮苷等有效成分,中医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具有药理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减脂肪和尿糖;显齿蛇葡萄含有二氢杨梅素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血栓、预防脂肪肝的功效;绞股蓝含有绞股蓝皂苷、绞股蓝糖甙等有效成分,与灵芝搭配,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功效;虎杖含有虎杖苷等有效成分,可用于镇咳、调血脂、降低胆固醇的功效;荷叶中含有荷叶碱等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作用、抗自由基、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硬化等功效。本发明创造性的采用上述这些治疗“三高”疾病的中草药组合进行生产虫茶,具有更好的保健功效。
4.本发明在虫茶的生产中使用了立体虫床,进行立体养殖,而现有技术使用的是特殊容器进行养殖,特殊容器的体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不高,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虫茶的规模化生产;而采用立体虫床进行立体养殖,提高了生产的空间利用率,成本也更低,更利于进行规模化管理与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虫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处理:选择晴朗天气,收集植物原料,所述植物原料选自钩藤,除去植物原料中枯叶、病变部位及异物,进行常温干燥,干燥至含水量为15%,得到虫茶原料;
S2.搭建虫床: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搭建立体虫床,所述虫床的宽度为200cm,长度为300cm,立体搭建2层,层间距100cm;所述虫床的最底层由塑料布制成,其余虫床由孔径为1cm的漏网制成,同时保持所述室内的湿度为80%、温度为32℃;
S3.放置幼虫:将步骤S1中所述虫茶原料均匀的摊放在步骤S2所述立体虫床上,取弓须亥夜蛾幼虫放置于虫茶原料上;其中,按重量份比,每1000份虫茶原料加入30份弓须亥夜蛾幼虫;
S4.日常管理:每隔15天,向虫茶原料的表面喷洒水,时常清除其它虫类;
S4.收集虫茶:待步骤S2中所述弓须亥夜蛾将所述虫茶原料吃尽,收集排泄物,清除排泄物中的杂质;
S5.虫荼成品:取步骤S4中所述排泄物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至排泄物的含水量为8%时取出,采用真空包装工艺进行分装即得虫茶;其中,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80℃。
本实施例步骤S1中,植物原料中还含有以下原料:南酸枣、显齿蛇葡萄、荷叶、虎杖、绞股蓝、青钱柳、玉叶金花、土茯苓、金花茶、泽泻、灵芝。
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30%钩藤、10%南酸枣、10%显齿蛇葡萄、5%荷叶、5%虎杖、5%绞股蓝、5%青钱柳、5%玉叶金花、5%土茯苓、5%金花茶、10%泽泻、5%灵芝。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植物材料采用了绞股蓝和泽泻,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替换为茵陈和夜交藤。
实施例2
一种虫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处理:选择晴朗天气,收集植物原料,所述植物原料选自钩藤,除去植物原料中枯叶、病变部位及异物,进行常温干燥,干燥至含水量为8%,得到虫茶原料;
S2.搭建虫床: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搭建立体虫床,所述虫床的宽度为50cm,长度为100cm,立体搭建5层,层间距20cm;所述虫床的最底层由塑料布制成,其余虫床由孔径为0.5cm的漏网制成,同时保持所述室内的湿度为30%、温度为10℃;
S3.放置幼虫:将步骤S1中所述虫茶原料均匀的摊放在步骤S2所述立体虫床上,取弓须亥夜蛾幼虫放置于虫茶原料上;其中,按重量份比,每1000份虫茶原料加入5份弓须亥夜蛾幼虫;
S4.日常管理:每隔7天,向虫茶原料的表面喷洒水,时常清除其它虫类;
S4.收集虫茶:待步骤S2中所述弓须亥夜蛾将所述虫茶原料吃尽,收集排泄物,清除排泄物中的杂质;
S5.虫荼成品:取步骤S4中所述排泄物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至排泄物的含水量为3%时取出,采用真空包装工艺进行分装即得虫茶;其中,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0℃。
本实施例步骤S1中,植物原料中还含有以下原料:南酸枣、显齿蛇葡萄、荷叶、虎杖、青钱柳、玉叶金花、土茯苓、金花茶、灵芝、茵陈、夜交藤。
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10%钩藤、10%南酸枣、10%显齿蛇葡萄、10%荷叶、10%虎杖、5%茵陈、10%青钱柳、5%玉叶金花、5%土茯苓、10%金花茶、10%夜交藤、5%灵芝。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原材料采用了茵陈和夜交藤,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替换为绞股蓝和泽泻。
实施例3
一种虫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处理:选择晴朗天气,收集植物原料,所述植物原料选自钩藤,除去植物原料中枯叶、病变部位及异物,进行常温干燥,干燥至含水量为12%,得到虫茶原料;
S2.搭建虫床: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搭建立体虫床,所述虫床的宽度为125cm,长度为200cm,立体搭建3层,层间距60cm;所述虫床的最底层由塑料布制成,其余虫床由孔径为0.75cm的漏网制成,同时保持所述室内的湿度为55%、温度为21℃;
S3.放置幼虫:将步骤S1中所述虫茶原料均匀的摊放在步骤S2所述立体虫床上,取弓须亥夜蛾幼虫放置于虫茶原料上;其中,按重量份比,每1000份虫茶原料加入17.5份弓须亥夜蛾幼虫;
S4.日常管理:每隔11天,向虫茶原料的表面喷洒水,时常清除其它虫类;
S4.收集虫茶:待步骤S2中所述弓须亥夜蛾将所述虫茶原料吃尽,收集排泄物,清除排泄物中的杂质;
S5.虫荼成品:取步骤S4中所述排泄物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至排泄物的含水量为6%时取出,采用真空包装工艺进行分装即得虫茶;其中,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10℃。
本实施例步骤S1中,植物原料中还含有以下原料:南酸枣、显齿蛇葡萄、荷叶、虎杖、绞股蓝、青钱柳、玉叶金花、土茯苓、金花茶、泽泻、灵芝。
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20%钩藤、12%南酸枣、15%显齿蛇葡萄、5%荷叶、10%虎杖、8%绞股蓝、5%青钱柳、5%玉叶金花、5%土茯苓、5%金花茶、5%泽泻、5%灵芝。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原材料采用了绞股蓝和泽泻,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替换为茵陈和夜交藤。
实施例4
一种虫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处理:选择晴朗天气,收集植物原料,所述植物原料选自钩藤,除去植物原料中枯叶、病变部位及异物,进行常温干燥,干燥至含水量为10%,得到虫茶原料;
S2.搭建虫床: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搭建立体虫床,所述虫床的宽度为100cm,长度为150cm,立体搭建4层,层间距40cm;所述虫床的最底层由塑料布制成,其余虫床由孔径为0.6cm的漏网制成,同时保持所述室内的湿度为40%、温度为18℃;
S3.放置幼虫:将步骤S1中所述虫茶原料均匀的摊放在步骤S2所述立体虫床上,取弓须亥夜蛾幼虫放置于虫茶原料上;其中,按重量份比,每1000份虫茶原料加入10份弓须亥夜蛾幼虫;
S4.日常管理:每隔9天,向虫茶原料的表面喷洒水,时常清除其它虫类;
S4.收集虫茶:待步骤S2中所述弓须亥夜蛾将所述虫茶原料吃尽,收集排泄物,清除排泄物中的杂质;
S5.虫荼成品:取步骤S4中所述排泄物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至排泄物的含水量为4%时取出,采用真空包装工艺进行分装即得虫茶;其中,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30℃。
本实施例步骤S1中,植物原料中还含有以下原料:南酸枣、显齿蛇葡萄、荷叶、虎杖、绞股蓝、青钱柳、玉叶金花、土茯苓、金花茶、夜交藤、灵芝。
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15%钩藤、8%南酸枣、12%显齿蛇葡萄、8%荷叶、12%虎杖、13%绞股蓝、5%青钱柳、5%玉叶金花、5%土茯苓、6%金花茶、5%夜交藤、6%灵芝。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原材料采用了绞股蓝和夜交藤,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替换为茵陈和泽泻。
实施例5
一种虫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处理:选择晴朗天气,收集植物原料,所述植物原料选自钩藤,除去植物原料中枯叶、病变部位及异物,进行常温干燥,干燥至含水量为13%,得到虫茶原料;
S2.搭建虫床: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搭建立体虫床,所述虫床的宽度为170cm,长度为250cm,立体搭建3层,层间距80cm;所述虫床的最底层由塑料布制成,其余虫床由孔径为0.8cm的漏网制成,同时保持所述室内的湿度为70%、温度为26℃;
S3.放置幼虫:将步骤S1中所述虫茶原料均匀的摊放在步骤S2所述立体虫床上,取弓须亥夜蛾幼虫放置于虫茶原料上;其中,按重量份比,每1000份虫茶原料加入23份弓须亥夜蛾幼虫;
S4.日常管理:每隔13天,向虫茶原料的表面喷洒水,时常清除其它虫类;
S4.收集虫茶:待步骤S2中所述弓须亥夜蛾将所述虫茶原料吃尽,收集排泄物,清除排泄物中的杂质;
S5.虫荼成品:取步骤S4中所述排泄物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至排泄物的含水量为7%时取出,采用真空包装工艺进行分装即得虫茶;其中,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45℃。
本实施例步骤S1中,植物原料中还含有以下原料:南酸枣、显齿蛇葡萄、荷叶、虎杖、青钱柳、玉叶金花、土茯苓、金花茶、灵芝、茵陈、泽泻。
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组成:25%钩藤、5%南酸枣、10%显齿蛇葡萄、5%荷叶、10%虎杖、6%茵陈、13%青钱柳、5%玉叶金花、6%土茯苓、5%金花茶、5%泽泻、5%灵芝。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原材料采用了茵陈和泽泻,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替换为绞股蓝和夜交藤。
实施例6
使用实施例3中的植物原料配方,按照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5410276(一种长寿虫茶的制备方法)中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虫茶的生产。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5生产的虫茶标记为样品1-5,将实施例6制备的虫茶标记为对比样品1,采用以下方法测定虫茶中部分有益成分的含量。
测定异钩藤碱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其中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醋酸铵缓冲液(60:40),pH=8.0,柱温25℃,检测波长245nm。
测定二氢杨梅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其中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8:92),柱温30℃,检测波长292nm。
测定虎杖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其中流动相为乙腈-水(28:72),柱温25℃,检测波长303nm。
测定山奈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其中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60:40),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
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硝酸铝显色法进行测定,检测处理后样品在波长为505nm处的吸收峰。
将以上测试数进行汇总,测试结果见表1。
表1虫茶有益成分检测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虫茶,由于实施例1-5中植物原料配方的不同,其有效成分异钩藤碱、山奈酚、二氢杨梅素、虎杖苷含量有一定差异,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的虫茶对比样品1相比,样品3中各项有益成分均高于对比样品1,其中异钩藤碱含量提高了24.1%,山奈酚含量提高了14.2%,二氢杨梅素含量提高了11.9%,虎杖苷含量提高了16.7,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提高了31.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虫茶更好的保留这些治疗“三高”疾病中草药组合中的有效成分,故具有更好的保健功效。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